首頁> 草原旅遊> 草原風光

蒙古國激情馬背

2015-11-19 16:40:40 | 來源: 蒙地色彩 | 作者: 蒙地色彩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騎馬的民族不少,只有蒙古人被習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在蒙古國烏蘭巴托馬術(騎手)協會主席薩木登道布吉先生的安排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蒙古國東部肯特省的草原,看到了最原汁原味的套馬馴馬。

  激情馬背。

不羈。

原標題:【蒙地色彩】蒙古國散記之十:激情馬背

騎馬的民族不少,只有蒙古人被習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蒙古國的五畜總數約為其全國人口的10倍,遼闊的草原為其生存壯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一個奇特的現象是全國約半數以上的人口住在以烏蘭巴托為主的城市裏,草原上越發人口稀少了。但在蒙古人的生活裏,馬匹並未走遠。

每年的7月11日是蒙古國的國慶日,他們把傳統的那達慕與國慶節結合,使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那達慕,全國放假3天,盡情地歡樂,其中賽馬肯定是重頭戲之一。2013年8月9~10日,蒙古國舉行了萬匹馬列隊儀式、三千匹馬大賽,欲衝擊吉尼斯世界紀錄。結果報名的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經過篩選,最終形成了11000匹馬的壯觀列隊行進儀式和4249匹馬的大賽,摘取了世界吉尼斯紀錄。顯然,世界上很難再有第二個國家能夠輕易地組織這麼多馬匹來製造如此場面。我們本來要從東方省趕來目睹這個奇跡,但是泥濘的道路和故障的車輛使我們與列隊儀式失交,但趕上了次日的四千多匹馬大賽。

烏蘭巴托市往西35公里處,一片開闊的丘陵草原,一個天然的演兵場。汽車和帳篷蒙古包組成了一個彩色的臨時城市,人們牽著馬,領著孩子,歡天喜地等待著頭馬的到來。觀看、飲食、購物、展示、會友、喝酒……寧靜的草原開始了節日的喧囂。

我們被眼前遼闊的場面所震撼,竟不知從何拍起。由軍警組成的警戒線莊嚴神聖,沒有人試圖穿越它。看臺上人們在歡呼,為任何一匹馬和騎手喝彩。騎手從6歲至14歲之間的少年兒童,來自蒙古國的各個省份,對馬匹的熱愛和對榮譽的追求使蒙古人對此類大賽高度重視,即使沒有獲得獎項也充滿成就感——重在參與。

馬不只是有速度,還有營養。馬奶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歷來被馬背民族所重視。在蒙古國,有大量的馬奶銷售點,只要在路邊豎起一個小牌子,來往的人們就可以當場喝到馬奶甚至看到擠馬奶的過程。

在蒙古國烏蘭巴托馬術(騎手)協會主席薩木登道布吉先生的安排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蒙古國東部肯特省的草原,看到了最原汁原味的套馬馴馬。沒有任何的安保人員,沒有任何的圍欄,只有我們幾個拿相機的人和幾位套馬手面對一群超過600匹的長鬃毛馬。

“蒙古馬”最純、最大的種群肯定是在蒙古國。因為我們在內蒙古見到的蒙古馬數量已經不多,另外一些內蒙古草原上的馬是近代改良品種。蒙古國的牧人們很少剪馬鬃,為的是保持馬的野性。

小夥子們的馬上嫺熟令我們嘆為觀止。騎手之間的配合、騎手與“桿子馬”的配合都似行雲流水,天上甚至還有只蒼鷹一直跟著盤旋,似乎在免費觀看。馬群似乎知道這並非真正的威脅它們,一邊在風馳電掣般地追逐,另一群卻若無其事地搖頭擺尾趕蒼蠅。蒙古包裏已經煮好羊肉斟好酒,而我們拿相機的和執套馬桿的卻意猶未盡,百般招呼後才留戀不捨地走進蒙古包,舉起酒杯開始了另一場的大腦興奮之旅。

蒙古的英雄人物們的雕塑大多是騎著馬的,騎兵在蒙元時期達到了這個兵種的最高峰,歌曲中有很多也是以馬為讚美題材的,美術作品中也多有馬的形象,單是形容馬的詞彙就以百計……蒙古人、蒙古草原、蒙古馬,都是非常協調的幾個詞彙,當今的蒙古國國策是以礦興國——草原底下是無盡的寶藏。草原的遼闊不僅提供了駿馬馳騁的空間,也提供了可持續馳騁的經濟基礎。可以想見,蒙古人與馬的情結仍然是目前乃至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蒙古人的精神主旋律。

(鷹鴿/編輯 巴義爾/撰文攝影)

以上內容均來自《民族畫報》蒙漢文對照版2015年12期44-51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