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叫皇竹草,它的收穫期一般在3月至12月,種植後50天左右就可青割一次。”近日,重慶市豐都縣高家鎮石龍村養牛大戶許華富一邊收割牧草,一邊説起了養牛種草經。許華富告訴筆者,除了種植皇竹草,他還種植有王菊草、黑麥草、甜高粱等幾個牧草品種,“甜高粱當年3月播種,5月底後收割,一般可長2米高,畝産量可達5噸以上。”許華富曾經是村裏的貧困戶之一。
駐村扶貧工作隊了解情況後,鋻於他曾經養過牛,現在有養肉牛的打算,就幫助他制定了扶貧産業規劃,並幫助籌措資金建起養牛場,購回10多頭架子牛飼養。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牛兒産生的糞便也越來越多。許華富嘗試搞迴圈養殖,他把牛糞用於回田種草;自家的承包地不夠,又在村裏流轉了20多畝土地。新鮮牛糞不便於運輸,他就把牛糞發酵處理,不但去除了臭味,而且牧草生長十分茂盛,土地板結的現象也得到有效緩解。“這些牧草除滿足牛兒對青飼料的需求外,剩餘的部分,我將它們賣給恒都肉牛養殖場,每噸420元左右,一年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許華富説。
豐都縣扶貧辦主任譚華舟介紹,近年來,該縣通過方鬥山片區開發,帶動了當地以肉牛為主的現代農業競相發展。目前,片區內已建成萬頭肉牛養殖場1個、千頭養殖場2個、500頭養殖場1個。“在規模養牛場的帶動下,涌現出像許華富這樣年出欄肉牛50頭以上的貧困戶19戶,10頭以上20頭以下貧困戶62戶,發展牧草基地1700畝,使高家鎮肉牛産業示範區真正成為了産業扶貧示範基地。”譚華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