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兒女> 草原驕子

安·巴特爾:讓祖傳膏藥為更多人解除病痛

2015-09-14 15:37:41 | 來源: 正北方網-北方新報 | 作者: 許浩成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一項獨特蒙古膏藥的製作技藝讓73歲的安·巴特爾成為了自治區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作為貢布扎布的門徒弟子,斯曄在瑞應寺的“滿巴拉桑”(蒙藏醫校)學習過程中,學習到了這種獨特的膏藥的製作方法。

繼承人稀缺

學習了多年蒙醫知識後,安·巴特爾最終成為了一名藥政幹部。1976年,安·巴特爾被安排到內蒙古藥品標準辦公室工作。1981至1990年間,內蒙古衛生廳組織全區蒙醫藥工作者到新疆、青海、西藏、雲南等地考察當地民族醫藥發展情況,安·巴特爾作為考察團成員,遍訪了西藏、青海等少數民族聚集地。經過幾年的實地考察,考察團對全國民族醫藥的發展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對蒙醫和藏醫之間的關係及區別有了一定的了解。

這次考察讓安·巴特爾和同行們更清楚地體會到了當時的蒙醫屆,乃至整個民族醫藥界都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藥材的命名和使用沒有統一規範化的標準。同樣一種蒙語名字的藥材,在這位醫生手中是使用的這種植物,到了另一位醫生手中,可能就是其他的藥材了。只有規範蒙藥材的標準,才能促進蒙醫藥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這是當時很多蒙醫藥行業專家學者的共識。1984年,安·巴特爾參與和組織編寫了《內蒙古蒙成藥標準》,1987年又參與編寫了《內蒙古蒙藥材標準》。至此,流傳了幾百年的蒙醫藥,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標準。

蒙藥材標準的制定,讓安·巴特爾製作蒙藥的技藝更加規範。雖然從事的是醫藥行政方面的工作,但安·巴特爾從未放棄製作止痛膏藥。多年來,安·巴特爾製作止痛膏藥仍保持著最傳統的手工製作方式。每年的春秋兩季,讓熟知多年的藥材商按照他的標準,分不同的時節和成熟度採摘藥材,有些特殊藥材,他還要親自到藥材産區與藥農一起採摘。在製作過程中,安·巴特爾逐漸體會到了現代社會中,傳統蒙藥製作技藝面臨的種種問題。例如,正品藥材瀕危。近些年來,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一些野生藥材的生産地受到了污染和破壞。而目前,蒙藥材專營、蒙藥材組織採購供應的單位較少,造成制藥需要的部分品種的原材料緊缺,影響了治療效果。同時,傳統製作方法需要的生産用具也越來越少,藥碾、陶罐、酒膏、漏罐等物品都很難尋了。而最嚴重的問題則是,繼承人才的稀缺。製作這種膏藥,在藥材採集時間上,要鑒別藥材成熟期的採集季節,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藝。而在炮製加工過程中,則要根據時間、色澤和粉末的細度,嚴格控制製作方法。這些技藝的掌握,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目前,能熟練掌握這些技藝的人,寥寥無幾。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