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慈善家
張帆到山村裏“種”了一家基金會,長大後,問題來了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5-12-10  責任編輯: 李艷娜

張帆和孩子們在一起

    自我塑造

    張帆是泥土中掙扎出來的成功者,教育將他塑造成型,知識又讓他脫胎為金屬身軀,再次回到泥土中,他的步伐和姿態顯然不同了。

    弘慧基金會成立時,張帆就想好了方向—弘慧基金會是家以長期心靈關懷為主要內容的操作型基金會,經濟扶助是它的公益切入點。

    他觀察到,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理健康問題,而學校更關注學科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少有關照。“學校是相對簡單粗暴的管理,那種(把學生)封閉起來,儘量保證不讓大家的人身安全出事。”同時,鄉村教師因為社會認可度不高,收入偏低,普遍看不到作為教師的職業榮譽感,以至於一些教師出現職業倦怠。這些問題不只出現在鄉村,也出現在城市,程度不同罷了。

    張帆知道這是社會發展的代價,作為民間組織,暫時無法也無力完美解決,但他找到了改善的方式。

    “我思考,我們在農村教育的體系當中該導入一些什麼東西?所以我打造了一套‘長期陪伴、深度傳承和迴圈’這樣一套體系。”以經濟資助為切入點,弘慧基金會發展出了築夢、圓夢、傳夢、弘道四大類公益計劃,不僅涵蓋小學、中學、大學乃至大學畢業生,還培養兼職、專職的弘慧教師,對其提供經濟扶助的同時,開闢渠道,讓他們獲得更多職業培訓和交流的機會,以提升職業能力,對學生進行長期陪伴。

    這四類計劃環環相扣,鼓勵學生用知識改變命運,同時也幫他們塑造公益人格,鼓勵他們反哺家鄉。

    “築夢計劃”面向山區中小學生,經濟扶助的同時,重點推動精神輔助和心靈陪伴。同時,在項目學校推行輔導員制度,將參與項目的老師培養成弘慧學生的專門輔導員,並對他們發薪。

    張帆並不想蒸“大鍋飯”,他的資助理念是“讓那些真正想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孩子得到扶助。”因此,弘慧的資助標準是“貧中選優、優中選貧”,以此鼓勵學生們主動爭取。“實際上我們這個獎學金的標準還放得比較寬,例如他的成績列入前十五名,我們會從中選兩三個相對貧困的孩子,爭取到獎學金,他們是有自尊的。”

    夏令營和訓練營是“築夢計劃”的主要活動方式,由弘慧資助的大學生和其他大學生志願者策劃主題活動,定期舉辦,如今已有涵蓋小學、初中、高中的五個子項目。張帆有意將相關活動“序列化”,沅陵縣筒車坪九校已是弘慧基金會的項目活動基地。

    “圓夢計劃”是長期陪伴的深度延續,以“弘慧學子聯誼會”為平臺,為走出大山但還未正式參加工作的弘慧學子提供幫助。“聯誼會本身就是一個自治組織,未來要發展成為一個專注農村、專注教育、專注公益領域的大學生志願者服務機構。不僅服務弘慧,還會服務其他機構。”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一座座鄉村變成城鎮,張帆並不認為鄉村等於落後。“我覺得鄉村應該有它獨特的生態,怎麼樣讓它回歸,變得更有吸引力?”張帆又為弘慧打造了“傳夢計劃”,資助弘慧大學生完成學業,並鼓勵其反哺家鄉。其中“學業扶助計劃”有單獨的資金池,獨立核算,學生要拿出內容詳盡的申請報告,主動申請。一旦通過,還需要簽訂協議,承諾正式工作510年內捐回此前申請的助學資金,並每年提供志願服務至少二十小時。

    “一方面,我們不至於讓這個項目成為包袱。另外一方面,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一些優秀孩子的付出、擔當精神。”

    張帆知道,可能不會所有的學生都選擇“捐回來”,但他覺得“這不重要,重要的這種導向。”

    張帆看到了農村發展的薄弱處,也看到了機遇。農村教育、醫療,將是弘慧學子反哺家鄉的主要傾注方向,而農村養老産業,是張帆替返鄉的弘慧學子們看到的商機。“城市養老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鄉村是適合養老的,交通已不是什麼問題了。如果把這一類的東西逐漸導入,那‘傳夢’這個體系的發展空間會更大。”

     1   2   3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