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發明》:捋一捋老祖宗的醫學發明

文章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佈時間:2024-07-19 16:28:38 責任編輯:鄭偉

如果不是白紙黑字印在古籍上,今人很難想像,老祖宗竟然給我們留下那麼多保健良方,比如陳芥菜鹵。

話説明代常州天寧寺,有許多大缸,缸中放著芥菜,經過日曬夜露,使芥菜霉變,長出綠色的霉毛來,長三四寸。僧人將缸密封,埋入泥土之中,要等到十年之後方能開缸應用。經過這麼長的時日,缸中芥菜已經完全化為水,連長長的霉毛都不見了,這就是陳芥菜鹵。

寺廟僧人用這種陳芥菜鹵幹啥呢?治病,專治高熱病症,如小兒“肺風痰喘”(小兒肺炎)以及化膿性呼吸系統疾病。這一點,已為醫界所證實。比如,清代醫家顧元交撰寫的《本草匯箋》中説:“治肺癰,用百年芥菜鹵久窨地中者,飲數匙立效。其義以芥菜辛溫,得鹽水久窨之氣,變為辛寒,辛寒散痰熱,芥菜主通肺也。”

這幾句不好懂?滬上名醫陳存仁(1908年—1990年)在他的《被忽視的發明》一書中説,這就是中國早期發明的“盤尼西林”啊。

也就是説,在盤尼西林1928年被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前,這種名為“陳芥菜鹵”的中藥在古代中國各地的大寺院中,就被廣泛用於贈貧濟病了,其發酵製作與青黴菌的培養過程極為相似。

陳存仁在書中記載這件事,不是為了和西醫爭“發明權”以抬高中醫身價。被譽為“中醫才子”的陳存仁對西醫十分讚佩:“我也讚美西方醫學能開腦,能換腎,還能換心。這種情況的確是西方醫學的莫大成就。”之所以用中西對照的方法,以中國藥物的發明這一自然科學論題為主線,來證實西方醫藥上的若干重大發明與中醫藥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從而説清楚中醫在世界醫學史上所作的巨大貢獻和所處的重要地位,是因為“我們不能妄自菲薄,以為中醫藥不合科學;相反,我們應奮起直追,搜索我們祖先的發明,作出新的貢獻”。

為達到這一目的,陳存仁從古籍的中梳理出大量“澤被後世”的發明,分門別類,旁徵博引,用輕鬆的筆調,一一寫出。

比如講中國麻醉劑時,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華佗麻沸散外,陳存仁從《外科準繩》《玉堂閒話》《石室秘錄》《資蒙醫經》等書中,找到了5段中醫麻醉的文獻記載。由於他本人就是名醫,因此,能從藥理角度進行比較分析:“曼陀羅花,向來用作植物性麻醉藥……後人發現麻醉力最強的是曼陀羅花子……近世中醫外科手術上用到麻醉劑,都以曼陀羅花子為主要藥物。日本人也認為曼陀羅花子的麻醉效力不會引起副作用,因此日本有名的外科專家華岡青洲著意研究,已有成就。”

更有意思的是,在略顯嚴肅地講述完古籍上的麻醉方法後,陳存仁把視線投向了民間文學,引用揚州評話大家王少堂講述“武松十字坡打店”遇見孫二娘下蒙汗藥一節,作為插曲。看似旁逸斜出,其實是把中醫藥的發展放置在廣闊的社會文化生活中,將常人難以想到的豐富的社會層面、文化價值揭示出來,讓人讀後回味不已。

就這樣,《被忽視的發明》把老祖宗在優生學、藥物學、生理學、荷爾蒙療法、消毒防腐法、免疫療法、物理療法、針灸療法、傷科與推拿術、病理解剖學、養生學、化學療法等領域留下來的寶貝們,一一檢視,拂去塵埃,放出了耀眼奪目的光彩。

當過上海虹橋療養院院長的丁惠康,早年在德國柏林大學進修醫學博士學位。取得博士學位時,除了論文之外還要經過口試。考試委員是一個漢學家,問了他一個問題:“深呼吸的發明是起源於中國,你知道發明者是何人?”

丁惠康對於外國醫學史熟得很,但對中國醫學上的發明一無所知,竟然答不出這個問題,結果面試不及格,要再讀半年,重行面試。

為此,小丁急急乎寫信詢問父親丁福保。丁福保是中國近代著名藏書家、醫學家,他回信説:“這是發明于莊子,古稱吐納。”到重行考試時,那個考試委員又問了他3個問題,包括之前他答不出的深呼吸問題。丁惠康就根據父親的説法,答説:“深呼吸發明于莊子。”於是考試通過,博士學位證書到手。(熊建)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