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醫養結合 老人更有“醫”靠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發佈時間:2024-05-31 15:18:06 責任編輯:鄭偉

“‘十四五’期間,我們啟動了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支援符合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提供優質的醫養結合服務。”在5月中旬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介紹,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通過“結對”增加醫養結合服務供給,截至目前,簽約對數達到了8.7萬對。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如何滿足不斷增加的醫養結合需求?如何有效回應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和養老服務一個都不能少”訴求,為他們提供慢性病管理、康復護理和心理疏導等多樣化服務?

“經過實踐探索,我們形成了4種比較成熟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王海東介紹,服務模式包括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養老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等。

作為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醫療機構,上海市徐匯區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139張老年護理床位、69張養老床位。該中心主任竺瓊介紹,中心著力提升醫務人員老年護理技能和老年急危重症識別能力,並根據老年人需求提供健康體檢、中醫藥保健、慢病管理、康復護理等服務包,組建了近200人的志願者團隊,為老人提供陪伴、心理方面的支援服務。

為支援養老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對申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室、醫務室、護理站的養老機構,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

“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應及時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同時結合老年人慢病、共病的特點,合理確定醫保總額。”王海東説,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醫療機構提前預付部分醫保資金。

此外,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申請設立養老機構無需另行法人登記,社會力量建設的專業化、連鎖化、規模化醫養結合機構可享受稅費、投融資、用地等優惠。一系列政策正在有效提高社會力量參與醫養結合發展的積極性。

據統計,目前具備醫療衛生機構資質並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養結合機構中,5500多家由社會力量建立,佔總量的70%以上。

“9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居家養老。”王海東坦言,在增加醫養結合服務供給的同時,還要提升服務的便利性,如通過“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增加到府護理供給。

“資訊化、數字化賦能醫養結合工作是一個趨勢。”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縣長張錫峰介紹,嘉善縣衛健、民政、醫保等16個部門協同,實現了健康管理數據和養老服務數據的互通共用,採集到的老年人健康數據可同步推送到養老機構,精準指導老人的用餐、服藥和康復。

此外,集血壓、血糖、血脂等11項檢測于一體的智慧健康屋向當地老年人免費開放,檢測數據可直接併入居民健康電子檔案。如果發現異常數據,智慧健康屋會第一時間向老年人及其家屬預警,並提出健康管理建議。張錫峰介紹,嘉善縣還聚焦老年人居家醫養需求,通過線上點單、語音交互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生活照護、預約助餐等91項服務,年服務量突破100萬人次。(記者 張佳星)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