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社區治理的“大爺大媽”開始年輕化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佈時間:2024-06-17 09:12:46 責任編輯:鄭偉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某高考考場外,一群“武林大媽”志願者舉著“保持安靜”的告示牌,維護著考場外的安靜環境,應援學子高考。這群志願者當中,年齡最大的88歲,年紀最小的26歲,而在日常的社區治理當中,“武林大媽”中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中流砥柱。

一般來説,不論是居委會、業委會,在社區基層治理方面,大爺大媽才是主力軍。譬如,上述的“武林大媽”志願者社會組織,起源於杭州市武林街道,最開始就是由社區裏的大爺大媽組成,神似北京的“朝陽群眾”,在聚焦家長裏短、協調鄰里矛盾等方面發揮著紐帶作用。

然而,隨著社區基層治理環境變化,社區“大爺大媽”已經突破年齡限制,成為社區志願者的符號化名詞。正如“武林大媽”成為社區志願者代名詞一樣,在浙江全域,這種社區“大爺大媽”年輕化的現象並非個例。

▲ 溫州市鹿城區一小區業委會成員選舉現場。鹿城區民政局供圖

“我們團隊中‘80後’成員超過半數,優勢在於隊伍年輕,擅長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理念,提高小區的治理水準。”溫州市鹿城區七都街道翡麗灣小區業委會主任詹偉也是他自己口中的“80後”成員之一。

以樓棟為單位劃分微信群,業委會及時蒐集業主的意見反饋;成為物業與業主之間的第三方,改善居住環境和小區治理水準;打通線上管賬模式,通過支付寶或“浙裏辦”,業主能夠實時查看業委會資金資産……年輕人成為小區業委會成員後,還真有些不一樣。

“年輕人更思路更新、更活。”鹿城區金匯商住廣場業委會主任孫建興説,他所在的小區電梯已經運作近20年,整個小區近20部電梯需要更換,而每部電梯更換至少需要30萬元。

電梯修繕資金不夠,孫建興一邊發動業主籌款,另一邊開展招標等事宜,目前已經成功為該小區更換6部電梯。

年輕人加入小區治理新氣象的背後,是舊問題痛點、堵點的“活血化瘀”。2022年,鹿城區委組織部牽頭排摸發現,該區818個住宅小區中,老舊小區量大面廣,且尚有137個小區無業委會、無物業。

為解決社區基層治理動能不足等問題,鹿城區積極引入年輕力量,著力搭建“老中青”業委會班子。一方面,老年人有更充裕的時間、更豐富的人生經驗;另一方面,年輕人能更快理解新事物、新規則,為現代化小區治理帶來新活力。

作為破題之舉,鹿城推出了所有推動業委會建設和規範運作措施:各小區以“共用社·幸福裏”為建設載體,打造服務陣地;業委會成員優先成為“兩代表一委員”;社區幹部、網格員配合業委會相關工作……

此後一年,鹿城推動465個未組建、逾期未換屆的小區業委會重新組織力量,實現所有小區業委會滾動式全覆蓋,並吸引更多年輕面孔加入其中。

面向未來,浙江更多年輕“大爺大媽”將走到社區管理、基層治理的臺前幕後,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的基層治理體系。 (張益聰)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