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旅
坊巷依舊 文脈傳新——福州鼓樓大力推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更新時間:2024-06-18 08:56:23 來源:福州日報

瞻仰高士其故居,感悟神鳥般不屈的科學家精神;拜訪髹漆全皮箱製作技藝傳承人,發現指尖上傳承不滅的匠心;來到冶山春秋博物館,跟隨志願者的講解讀懂2200多年建城史……週末走進福州市鼓樓區,只見坊巷間,沉澱了歷史的記憶,也舒展著嶄新的氣象。

古技新生 “遺”彩紛呈

漫步三坊七巷,佛跳墻製作技藝、禪和曲、髹漆全皮箱製作技藝……散佈其間的非遺項目精彩紛呈,升騰著煙火氣與人文味。

提到皮具,很多人會想到歐洲品牌,其實它也可以很東方。上週末的福建省非遺博覽苑,福州市非遺髹漆全皮箱製作技藝傳承人何巍的微課堂,刷新了不少市民遊客的認知。

“髹漆意為以漆涂物,髹漆全皮箱就是刷了大漆的皮箱,曾是福州特有的民間五大嫁粧之一,這項技藝已有300多年曆史。”何巍説,2010年,他還在學習西式皮具製作,無意間了解到傳統的髹漆全皮箱,從中看到大漆與皮料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在髹漆皮具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劉爾城的傾囊相授下,何巍開啟探索皮具製作工藝的新世界。記者看到,無論是與LV合作打造的髹漆小羊皮金屬手袋,還是用錦鯉魚皮開發的團扇、茶具等新品類,髹漆皮具以別具一格的肌理感,散發著東方美學氣韻。

“非遺傳承最好的方式就是與時俱進、回歸生活,也需要被更多人了解。”何巍説,他的專注力幾乎都投入在技藝傳承與産品開發中,省市區各部門則給予了項目展示在公眾面前的機會。

位於三坊七巷的鼓樓區文化館常態化展示著髹漆皮具等非遺項目,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期間,還組織並支援轄區各非遺項目積極參與各類展示、傳習活動。

據介紹,鼓樓區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共77項,其中入選國家級1項、省級19項、市級18項。眾多非遺傳承人潛心研究、用心傳承,他們的非遺技藝正被更多人認識,“守藝”實踐也邁向了更遠的地方。

文物無言 一眼千年

鰲峰坊3號“上年紀”了,是明代遲清亭舊址,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高士其在此出生。這座古厝也很“年輕”,每一寸空間都被重新利用起來,常有青少年組隊來研學。

高士其故居前後五進,廳堂相撫,古香古色。故居裏,展出各類實物100余件、圖表照片100多幅,更是一比一還原高士其寫作的場景——在長期全身癱瘓的情況下,他以驚人的毅力,執筆寫下了數百萬字的科普文章。

高士其故居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不僅是一位科普巨匠成長的見證,也是一個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載體。

“在2006年修繕的基礎上,近年來鼓樓對故居進行了提升改造。展陳中充實了由高士其後代提供的手稿等紅色文物,科普展區更新電子顯微鏡等設備,並推齣劇本殺互動。”高士其故居工作人員吳禹華説,故居面向不同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大力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

作為省級文保單位,高士其故居被悉心照顧著。“每天上午8點半就位,必須先給古厝‘體檢’一番才開館。”吳禹華除了給遊客提供講解服務,也負責故居的各項管理工作,7年如一日“盯”著文物。

對她來説,守護文物是工作,更是情懷。“每接待一批遊客,我都更自豪一分。傳承閩都文化的千年文明,每一項文物都值得被好好挖掘和保護。”吳禹華説。

2200多年的建城史,在鼓樓區積澱了豐厚的文化遺存。全區保存有各級不可移動文物343個點,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6處。

眼下,按照省、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部署安排,鼓樓區已組建普查隊伍,編制區級普查方案。目前已完成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三坊七巷試點第一階段工作,期待更多未被發現的歷史瑰寶重見天日。

文化共建 薪火共傳

“閩,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一開始是作為地名而被史籍記錄下來……”如果你在週六上午來到冶山春秋博物館,為你講解的可能是志願者王舒妤,或是她12歲的女兒陳西墨。

王舒妤成為文物志願講解員,是“小手拉大手”的作用。“我家姑娘先參與三坊七巷、鼓樓區博物館的講解,而我一開始只是陪伴。”王舒妤説,講解不是照本宣科,必須融入自己的理解。為此,她陪著孩子到實地探尋先人足跡,一點點積累歷史知識,在此過程中決定成為女兒的“同事”。

“每一次講解都是一場文化互動,很有收穫。”讓王舒妤驚喜的是,許多市民遊客不但聽懂了,還積極討論,比如就有一對母女熱情邀請她到安徽,探討徽派建築與馬鞍墻的關係。

隨著福州文旅的出圈,王舒妤也越發投入,不僅把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也希望孩子們從小樹起閩都文化自信。

公眾熱忱的關注、參與和守護,恰恰是與文化遺産共同成長的過程。

鼓樓區連年組織開展文物志願者講解服務。今年,鼓樓區在三坊七巷招募435名志願講解員,經過專業講解員授課後,已深入20處院落講述古厝故事。同時,在街區週邊組織志願者以輪班形式提供旅遊諮詢、文明勸導等服務。

探索創新文物建築守護認領的保護模式方面,鼓樓已組建全市首支文物保護志願服務總隊。今年還持續舉辦“聽鼓樓·説古厝——鰲峰文史沙龍系列活動”,加強文物志願者交流培訓,培養年輕一代的文史興趣,讓城市的歷史文脈、古城風貌、城市記憶更好地賡續和傳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