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第一觀察 | 習近平福建行,第一站為何看山?
更新時間:2021-03-23 19:11:53 來源:新華社

  全國兩會之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考察,來到福建。第一站,武夷山。

正值“十四五”規劃綱要通過實施,“十四五”全面開啟。總書記地方考察首站看山,其中有什麼深意?

“生態安全屏障”

此次考察的武夷山,綿延千里,是我國東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我國4項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之一,生態綜合價值可見一斑。

對山,總書記十分關注。

微信圖片_20210323151928.jpg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還記得兩會期間,總書記提到的山吧?

在內蒙古代表團,總書記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在青海代表團,一名來自門源縣的代表,向總書記展示了兩張“萌貓照”,再次引發總書記對祁連山的關注。“我看你是門源縣的,在祁連山南麓,翻過山就是甘肅的武威了。”

這些年,總書記赴地方考察,看山是一項重要安排。

2019年8月,在甘肅考察,來到祁連山北麓,遠眺巍巍祁連,實地了解生態恢復保護情況。2017年,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曾經掀起“史上最嚴”的問責風暴。去年被嚴查的青海木裏礦區非法採煤事件,也再次警示祁連山生態保護仍任重道遠。

2020年4月,在陜西考察,總書記第一站也是先看山,直接深入秦嶺,了解生態保護情況。秦嶺北麓西安境內曾發生違建別墅事件,總書記4年間作出6次重要批示指示,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在陜西考察時,總書記告誡當地幹部:“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

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山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山生林草,山是水之源,山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在總書記關於生態系統治理的考量中,山的分量很重。

“山水林田湖草沙”——在這個治理體系中,總書記將其放在第一位。

“生態安全屏障”——總書記也常用這個詞,形容山涵養保護生態的作用。

兩會期間,總書記還説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進入新時代,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的認識也要不斷發展深化,我們就是要有生態的認識,要有全局的意識。”

“十四五”開局,高品質發展是主題,“三新”是主線,無論是主題主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都是題中應有之意,美麗中國必須青山常在。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福建多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2019年的數據顯示,森林覆蓋率達66.8%,連續40年保持全國第一。

微信圖片_20210323151932.jpg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總書記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對八閩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滿感情”。在這裡,他主導和推動了福建的生態省建設,這裡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個重要萌發地。

微信圖片_20210323151935.jpg

1989年2月16日出席寧德地區林業工作會議

2016年6月,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福建成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

山多地少的福建,如何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相得益彰,早在福建工作時,習近平就進行了深入思考。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站在村口,望著眼前的山水,他語重心長地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此次考察武夷山,總書記來到了一個生態茶園,考察茶産業發展情況。

山,有産業發展的大文章。

去年在秦嶺,總書記考察了平利縣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範園區,還來到秦嶺深處的金米村,點讚“小木耳辦成了大産業”;

在大別山區的河南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了解當地通過發展油茶種植加工産業,讓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情況。

在寧夏考察時,來到賀蘭山下的葡萄園,了解葡萄産業發展情況……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從這些年總書記的考察足跡中,我們就可以讀出這篇“大文章”的內涵。

“生命共同體”

山,也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載體。

這次在武夷山,總書記來到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除了“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國家公園”也是武夷山的一個重要標簽。

微信圖片_20210323151938.jpg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建立國家公園,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創新。

在全國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直接以山命名的,就有武夷山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其他的國家公園大多依託于山、與山相連。

雖然帶有“公園”二字,但國家公園不是單純供遊人遊覽休閒的一般意義上的公園。建立國家公園的首要目標是保護自然生物多樣性及其所依賴的生態系統結構和生態過程,推動環境教育和遊憩,提供包括當代和子孫後代的“全民福祉”。

剛剛通過實施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進一步強調:“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將“山”,納入國家公園體系,納入新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可見分量之重。

當然,單獨説山的分量,並不是説其他生態要素不重要。

生態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在生態治理中,總書記始終堅持以系統的思維考量、以整體的觀念推進。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總書記就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在今年兩會期間,總書記又為這個“生命共同體”加入了一個“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這裡要加一個‘沙’字。”

實際上,在這個“生命共同體”中,總書記更加深層次的思考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

正如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對新征程新發展的深遠謀劃:

“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