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兩岸
長樂東湖社區打造兩岸融合社區,首批臺胞住戶談感受
更新時間:2024-06-24 17:40:08 來源:長樂區融媒體中心

在福州新區福米産業園,一片片薄薄的偏光片從流水線中生産出來,包裝成箱,即將送往全國各地。在搶工期、抓進度的建設者中

不乏台灣人才的身影,踏上這片創業熱土,搭上時代快車.....,一起聽居住在長樂文武砂街道東湖社區的福州新區兩岸融合社區裏的臺胞徐銘嶸,用他的成長故事帶我們感受兩岸融合發展的澎湃活力。

“真的很難忘,但也真的很值得。”

跨越海峽,在大陸工作近20年,徐銘嶸因工作需要待過不少城市,兩年前,因為昔日合作夥伴的邀請,他奔赴長樂參與到福米産業園項目中。

“我剛來的時候這還是一個小土坡。”徐銘嶸指著眼前的産業園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場景,曾經的荒蕪地如今已然“化身”,福米産業園拔地而起,這裡即將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電産業基地。

從事光電顯示相關專業的徐銘嶸,從技術專精到成為多面手,在來到福州新區打拼的2年時間裏,不僅見證了福米産業園平地而起、不斷壯大的發展歷程,也目睹了福州新區配套建設和生活場景不斷完善。

回憶起這幾年的工作,徐銘嶸感受頗深。

初到福州新區,為了迅速打開局面,徐銘嶸在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管委會及公司領導的引導下,認識了涉及項目各個流程的相關人員。“那時候每天都要加四五個人,‘朋友圈’迅速擴張。”他回憶道。

2022年4月,徐銘嶸被任命到了新崗位上,他也變得更加忙碌。

“由於工作的需要,我必須對産業園內的每個項目都十分了解,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當然也面臨著不少難題。”面對一些臨時任務,徐銘嶸經常為了工作家庭兩不誤,在飛機上、回到家裏仍在工作。

現在提起這段記憶,徐銘嶸笑著説“真的很難忘,但也真的很值得。”

有一次,徐銘嶸請了三天家回家探親,臨時接到任務需要三天內完成一篇報告,從上飛機到落地都沉浸在寫報告中,但是由於這篇報告涉及不少不是他專業領域的知識,他不得不從頭學起。查資料、做筆記、作報告,孩子們許久未見到爸爸,圍繞在側嬉鬧蹦跳。

所幸這份辛苦沒有白費,最終這份報告得到了行業專家的肯定和讚賞。

2023年8月,福米項目成功産出並點亮第一片OpenCell(液晶面板),現已正式投片生産。隨著入駐福米産業園的上下游廠家越來越多,徐銘嶸在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添加了不少客戶和供應鏈上下游的友商,通過航空城提供的平臺結識了不少志趣相投的同行人才。

“現在的航空城擁有完善的配套設施,長樂區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産業鏈發展以及上下游項目落地,這裡的人氣越來越旺了!”徐銘嶸説。

在福州新區工作的這兩年很充實,拓展了視野,磨煉了心性,成長得特別快。徐銘嶸説,這些一路走來的辛苦是酸的也是甜的,像極了臺芒,難以忘懷又滋味悠長......

"只有親身體驗過,才知道這裡的魅力!"

“工作之餘,乘坐地鐵6號線到福州,騎著共用單車去西禪寺附近散散心,帶家人到三坊七巷逛逛,放鬆身心,很愜意。”

曾經,分隔兩地,2024年4月徐銘嶸一家搬進福州新區兩岸融合社區,成為第一批入住福州新區兩岸融合社區的臺胞,從此開啟了甜蜜生活。

事業蒸蒸日上,一家人安居樂業。

“兩岸融合社區是從3月開始啟動申請的,符合條件的臺胞需要提交材料到兩岸融合社區人才服務中心轉給臺辦進行審核,通過後就可以入住了,這裡環境很好,交通也非常便利。”徐銘嶸説道。

跟隨徐銘嶸的腳步,來到兩岸融合社區內,記者看到這裡環境優美,生活配套齊全,公寓內傢具家電一應俱全,拎包即可入住。社區外,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讓上班通勤暢通無阻,附近各種運動設施一應俱全;社區內,800平方米的人才服務中心,兼具健身房、檯球區、閱讀區、多功能影音室、會議室等多種功能。

馬上兩個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搬來新社區,孩子們就可以去家門口的濱海新城實驗幼兒園讀書,我們能省心不少。”徐銘嶸説。

住的舒心,也更安心,近年來,啟用電子臺胞證,實施公辦中小學可聘用台灣全職教師,允許臺胞參加大陸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認定中小學教師資格……面對臺胞臺企的待遇越來越好,也讓更多的台灣青年來這裡就業創業。

“每次台灣朋友問我近況,我都會邀請他們來福州看看,只有親身體驗過,才知道這裡的魅力。”徐銘嶸告訴記者,福建正在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相關政策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兩岸的直航也使往來更加便捷,“相信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福州新區對臺胞的吸引力會不斷加強,也期待更多臺胞朋友來這裡安居樂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