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第14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決出三大獎
更新時間:2024-06-08 10:58:00 來源:中國網

6月8日,在第16個世界海洋日暨第17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之際,由國家海洋局、共青團中央、海軍政治工作部主辦,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承辦的第14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在東南衛視、海峽衛視及各網路視聽平臺播出。

經過90分鐘的激烈角逐,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的李海治、武警海警學院的崔洪瑞、廣東省代表隊(廣東海洋大學)的羅宇珊分別獲得南極獎、北極獎、大洋獎三項該賽事的最高獎項。

1717729067081.jpg

1717729072575.jpg

1717729077178.jpg

主辦方 供圖

全國海洋知識競賽自2008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14屆,是在“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背景下舉行的全國青少年大型海洋知識普及活動。

從2023年11月開始直到2024年5月,第14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以公眾組和大學生組兩個賽道並驅,通過媒體傳播、網路傳播等方式吸引社會大眾的參與熱情。以公眾組為例,賽事主辦方通過開放“自然資源宣傳教育綜合平臺”相關網站和移動端答題入口、“支付寶”APP答答星球和“海博TV”APP三種途徑,吸引了全國1500萬人次競相參與公眾組答題。

與此同時,通過學校選拔、地區選拔以及海軍院校選拔三種途徑,全國200多所高校數十萬大學生積極參與本次競賽。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江蘇、浙江三省的高校參與熱情尤為高漲,每省均有數十所高校、超過萬名學子參賽,競相展現自己的才華。為了擴大大賽的影響力,主辦方還深入廈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進行了相關的宣傳推廣活動,讓更多學子深入了解並感受到大賽的魅力和價值。

經層層選拔,大連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青島農業大學、江蘇海洋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武警海警學院、河海大學、廣東省代表隊、浙江省代表隊、江蘇省代表隊、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等15支代表隊脫穎而出,獲得入圍總決賽的資格。

1717729083143.jpg

第14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15支晉級代表隊在中國海洋石油工業陳列館前合影 主辦方 供圖

本次第14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總決賽與以往也有所不同,現場打破了傳統電視知識競賽節目“刻板答題”的形式樣態,分為“奇遇海洋”“知識海洋”“海陸同心”三個環節,力邀致力中國海洋事業六十余載、掀開海洋地質學新篇章的海底科學奠基人之一、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金翔龍,全國三八紅旗手、2022年度海洋人物、中海油研究總院工程研究設計院海管結構首席工程師侯靜,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雪龍2”號船長張旭德,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潛航員張奕,《全國海洋知識競賽》首屆冠軍劉富彬,科普博主、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張宜良等海洋領域的權威專家和代表親臨現場,通過分享自己在一線親身經歷的生動故事的方式給大賽選手互動出題,呈現海洋強國建設的新成就。

1717729088403.jpg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雪龍2”號船長張旭德,2022年度海洋人物、中海油研究總院工程研究設計院海管結構首席工程師侯靜,致力中國海洋事業六十余載、掀開海洋地質學新篇章的海底科學奠基人之一、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金翔龍院士,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潛航員張奕受邀出席第14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總決賽  主辦方 供圖

本次比賽題目涵蓋了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保護、極地考察、海洋強國等關於海洋方方面面的內容,中國南極長城站的科學考察項目、“雪龍號”首航北極東北航道等圍繞“中國極地考察40週年”展開的題目;登上今年剛剛完工的大國重器——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産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進行科學實驗;立足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考察“南紅北柳”、紅樹林防災減災等相關海洋生態保護問題;關注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巡遊海疆的強國步伐;回顧古代中國傲視世界的航海重器“福船”……這些內容以視頻題、文字題、連線題等豐富的形式出現,全方面考驗新一代海洋學子的知識儲備與思維能力。

金翔龍院士對選手們的表現也給予了高度評價:“總決賽的題目涉及不同領域不同專業,而選手們的表現非常好。看到這樣優秀的新一代,我對於我們國家未來的海洋事業發展更有信心。”

1717729093159.jpg

總決賽答題現場

三個環節結束後,武警海警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廣東省代表隊(廣東海洋大學)獲團體一等獎,江蘇省代表隊、天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獲得團體二等獎,大連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廈門大學、青島農業大學、江蘇海洋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浙江省代表隊、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等獲團體三等獎;李海治(中國海洋大學)、崔洪瑞(武警海警學院)、羅宇珊(廣東省代表隊)分獲南極獎、北極獎和大洋獎。

可以説,這並不只是一場知識競賽,而是一回全社會的“海洋總動員”,一次海洋人的傳承與接力,一記“海洋強國”的新步伐。(李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