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法治
訴前集約+定級分流 南安法院詩山法庭走出新時代新“楓”景
更新時間:2023-08-11 11:19:08 來源:中國網

為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全方位延伸司法觸角,南安法院詩山法庭積極探索訴前集約處置機制,創新將“案件定級分流、送達方式和地址確認、訴前鑒定、訴前調解”集約到立案前處置,最大程度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

定級分流“提速度

詩山法庭深化繁簡分流調解速裁機制,提高收立案質效,在法庭窗口設置程式分流員,負責案件繁簡分流工作。

程式分流員第一時間根據案件事實、法律適用、社會影響等因素,確定案件該適用的程式,對系列案件、關聯案件、群體案件等進行第一次分流,並做好與法官助理溝通協調工作。法官助理依託訴前調解階段的身份資訊認證、調解意向摸排、糾紛焦點收集,在訴前完成對糾紛的第二次定級分流、證據的收集、現場勘驗等工作,提煉固定事實的要素,並製作案件要素表,貫穿于案件調解、庭前會議、舉證質證、文書寫作全過程,有效幫助法官、當事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精準的獲取爭議焦點、直達案件的核心問題。

“以前訴前調解和訴中調查都由法官負責,精細化審判工作較難推進。”詩山法庭法官林應才説。如今,詩山法庭通過訴前定級分流制度,由法官助理在訴前提煉案件要素,進行證據調取等工作,集中法官力量于案件本身,推動司法資源促成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實現案件審判的良性迴圈。

送達確認“縮用時”

“請問這是您的戶籍地址還是常住地址?請您添加詩山法庭的微信工作號方便後續給您送達材料……”在詩山法庭的立案窗口、調解室,總能看到工作人員與當事人當面或電話確認送達地址。

送達是銜接每個訴訟階段、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重要環節,送達效率更是關乎審判質效的關鍵。詩山法庭通過完善訴前當事人送達地址資訊確認制度,創新設置“微信工作室”及《詩山法庭立案調查表》,由原告或其委託訴訟代理人確認手機號碼、電子郵箱、微信賬號等電子送達方式,對原告全面採用電子送達方式,節省自取的時間、郵寄的成本。

另外,在立案之初,窗口人員還會要求原告如實填寫被告詳細聯繫方式、聯繫地址、人員去向動態情況,以供送達人員後續擬定合理的送達方案。

詩山法庭立案調查是法庭幹警充分依託新法標系統、失聯修復系統、戶籍資訊查詢系統、錄音及送達過程自動回填機制等,在訴前確認被告送達地址的創新舉措,以便對被告開展短信送達、線上送達、敦促到府領取材料等工作。

提前取證送達地址,減少資訊壁壘,能夠增強被告送達資訊透明度,對惡意規避送達的被告做到處處留痕;同時,對此前已有公告案件的被告,若經電話聯繫且無其他新的聯繫方式和送達方式的,則採取公告與其他送達方式並行,大大縮短了送達時間。

據悉,訴前送達方式及地址的確認模式為詩山法庭的審判工作按下了“快進鍵”。2023年上半年,法庭平均送達週期為3.9天,原告電子送達率達100%,大幅度提升了送達效率。

訴前鑒定“減訴累”

“要鑒定傷情和誤工期,但是對鑒定機構不熟悉,怎樣才能快一點呢?”“可以申請訴前鑒定。”

8月1日,詩山法庭就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案件,在徵得各方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組織當事人就鑒定所需材料進行證據交換並質證,隨後移交立案庭委託專業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法庭收到鑒定報告後,隨即通知當事人到庭調解,最終促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方承諾一個月內一次性支付全部賠償款項。

通過訴前鑒定工作機制,將司法鑒定由“訴中”提至“訴前”。一方面,可有效破解當事人訴前單方委託鑒定的公信力較低導致對方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難題;另一方面,能夠使案件在訴前或者進行審理程式後得以快速處理,有助於當事人評估訴訟風險,避免因錯誤認知、盲目訴訟産生訴累,進一步縮短審理週期。

訴前調解“紓民憂”

“法官,他私自將兩房間的圍墻打通,把污水排到我家,給我們造成了安全隱患!”近日,詩山法庭收到一起相鄰排水糾紛案件。原告王某與被告李某係鄰居關係,李某的房屋比王某高2.5米左右,兩家房屋有一圍墻之隔。

2021年7月,為了解決房屋旁山洪倒灌問題,李某打通兩家相鄰的圍墻用於排水,雙方遂發生糾紛,雙方經多次交涉、村委會多次調解均未果,嚴重影響了鄰里感情,王某迫於無奈來到法院起訴。

考慮到雙方為鄰居,為了能更好、更快解決糾紛,將矛盾化解在訴前,詩山法庭幹警仔細審閱了證據材料,及時通過電話向雙方了解矛盾的焦點,並組織前往現場進行實地勘察。

結合現場勘察的情況及雙方的訴求,法官從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角度耐心地向雙方釋法明理,並提出互利共惠的修繕方案,得到了當事人認可,促成雙方達成和解,有效維護鄰里和睦與社會和諧。

據悉,詩山法庭深耕訴源治理工作,堅持調解優先、調解為主的原則,充分運用法庭訴非聯動、訴調對接機制,注重法理與情理融合,聯合轄區政府、司法所、婦聯等共建多元解紛化解平臺,及時紓解民憂,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于萌芽狀態。

南安法院詩山法庭訴前集約處置機制是人民法庭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新舉措、新實踐。2023年上半年,詩山法庭共計訴前調解案件64件,訴前調解分流率10.97%,審結519件,平均審理週期32.1天。下一步,詩山法庭將以更主動姿態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以更強勁的力度推進訴源治理工作,以更優化的機制提升審判質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莊慧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