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法治
安溪法院“四化四全”深化“三葉芽”少年審判
更新時間:2023-08-01 15:01:02 來源:中國網海峽頻道

近年來,安溪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主動延伸司法服務,聚焦“專業化、制度化、社會化、精準化”標準,創新開展對未成年人滲透性法治教育與救助工作,打造“三葉芽”少年審判司法品牌,全方位、全鏈條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司法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專業化審判,全流程司法守護

堅持以教育挽救未成年被告人、保護未成年被害人為宗旨,創新審判方式,健全工作機制,全面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一是創新“滲透式司法+專業審判”。選派審判經驗豐富、耐心細膩的青年女法官和法官助理充實到少年法庭,集中辦理涉少刑、民、行、執案件,設立“三葉芽”少年審判工作室,意指“法院、家庭、學校”三方保護力量的三片葉子托舉象徵未成年人的嫩綠新芽,寓意構建“院家校”三位一體協同保護機制,共同呵護茶鄉未成年人向上向美、向陽向善。二是深化“院家校協作+干預疏導”。對涉案未成年人在訴前訴中加強心理疏導與干預,聯合轄區學校、民政等社會力量,選派具有教育、心理學知識的專業人員擔任“臨時家長”,2020年來,全程參與臨時監護、心理輔導和干預服務56人次,切實落實未成年人心理關懷。三是探索“附條件緩刑+多方監管”。聯合縣司法局開展調研論證,對符合緩刑條件的未成年被告人,在宣告緩刑的同時,指定其在緩刑考驗期間在特定場所從事特定活動,建立法院全程參與跟蹤考察、父母參與監管、接收學校或企業配合監管條件下的“緩刑+技術、義工、工時、學時”等多類型“附條件”緩刑制度。

制度化保障,全鏈條壓實責任

出臺《對未成年人滲透性法治教育與救助的工作方案》,創新開展“學生欺淩防範”“滲透性教學探究”“家事家訓教育”等十項措施,推動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司法保護工作落實落細。一是龍頭牽引搭建平臺。建立由縣政法委牽頭、縣法院主導承辦、縣未保聯盟成員單位聯合參與的未成年人滲透性法治教育與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分析研判形勢任務,對預防青少年犯罪、校園欺淩、校園暴力等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推動各部門履行職責。二是聯動保障精準救助。建立單親家庭和困境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機制,法官、教師與單親家庭學生結對幫扶救助,篩選家庭困難符合救助條件的未成年人,結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協調幫助解決未成年人監護、生活、學習等難點痛點問題。累計為5名貧困涉案未成年人發放司法救助金、救助保險金27萬元。三是臨罪提醒防範未然。依託教育系統分類學情檔案,聯合縣教育局、公安局梳理出涉事學生的錯誤行為,向學生及其家長髮出《預防違法犯罪告知書》,明確其行為將會觸犯的法律以及可能面臨的法律後果,分析罪錯行為根源,幫助認識誤區,並精選典型案例附在告知書上予以警示,聯合學校動態跟蹤管理。

社會化聯動,全方位跟蹤幫教

積極延伸審判職能作用,加強各方銜接,深入開展跟蹤幫教、回訪指導、志願幫扶,實現專業化辦案與社會化幫教配合銜接。一是聯合幫教,“未”愛發令。強化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多元共治,聯合檢察等七部門在法院機關和6個基層法庭分別成立家庭教育指導聯動服務中心、工作站,共同開展聯合救助、心理輔導、學業幫扶等幫教活動,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二是定期回訪,“未”愛同行。對犯罪未成年人逐案逐人建檔,通過到府走訪、電話、微信等方式定人定期回訪,發現問題及時聯合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幫助指導。注重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告人和被害人“雙向保護”,給予雙方同等對待,涉未成年人案件回訪率達100%。三是志願服務,“未”愛紓困。成立“三葉芽助老扶幼志願服務隊”,聯合學校和基層村居,定向幫扶偏遠山區貧困、留守兒童28人,根據不同對象心理特點、年齡層次、家庭狀況等,有針對性提供親情關愛、個案幫扶、法律援助等志願服務,為貧困涉案未成年人捐款捐物。

精準化普法,全要素司法宣教

堅持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豐富宣傳形式、突出宣教特色,增強未成年人法治觀念,從源頭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一是院校互動一校一品。落實法治副校長制度,會同縣教育局選定首批12名法官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主動參與制定學校法治教育計劃,建立“一校一品”法治教育模式,定期組織開展法治教育專題講座46場次;充分利用 “12.4國家憲法日”等節點,邀請中小學生等參觀法院、體驗訴訟服務等活動28場;選取典型案例深入校園巡迴審理12場次,學校師生通過釘釘視頻會議觀摩庭審,全面暢通校園法治教育通道。二是研磨教材複製推廣。聯合泉州師範學院向福建省社科聯申報《家庭教育促進法與法治教育滲透性教學相結合》科研課題,提升滲透性法治教學理論深度。聯合轄區中學成立研磨課題組,試點“滲透性法治教學”,將法律知識融入日常教學。三是創設基地滲透教學。在學校設立“未成年人滲透性法治教育基地”,開展模擬法庭、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情景劇展演等系列活動31場次,受眾師生2.5萬人,通過體驗式、互動式、情景式等滲透性教育形式,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和法治意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