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法治
泉州洛江洛陽橋:構建“海內第一橋”的涉險公共區域安全防護新模式
更新時間:2023-05-09 14:19:48 來源:中國網海峽頻道

洛陽橋是世界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世界文化遺産點之一,素有“海內第一橋”美譽,歷史悠久、底蘊豐厚。近年來,五湖四海的群眾更是紛紛慕名而來,該橋人流量劇增(如今年“五一”假期洛陽橋人流量達19.64萬人次)。針對洛陽江江海交匯的水域特點以及7000余畝的紅樹林濕地保護區和廣袤灘塗水域存在的安全隱患,泉州市洛江公安分局聚焦“全感知防範止發”思路,積極探索“1+3+N”新模式(“1”以公安分局“厝邊守望”智慧天網為基座;“3”是監測感知機制、異常示警機制、聯動處置機制等3項機制;“N”:公安、應急、消防、住建、教育、民政、城管、資規、農水、文旅、通信管理等“N”個職能部門協同協力),提升突發涉險事故應急救援聯動處置能力,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洛江區委、區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涉險公共區域安全隱患治理和防護工作,近期統籌公安、應急、消防、住建、教育、民政、城管、資規、農水、文旅、通信管理等“N”個職能部門協同協力,構建起“黨政領導、政法協調、公安主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公安機關積極行動,在洛陽橋設置世遺古橋警務聯絡點,主導建設“厝邊守望”智慧天網視頻監控,在洛陽橋全域布建“千里眼”,將“電子警察”延伸到危險隱患處“最後一米”,進一步織密前端視頻監控網。

今年1月21日14時36分許,萬安派出所接群眾報警稱周某欲跳江輕生,跳江地點不明,需要緊急救助。接警後,值班民警林錦峰當即與報警人取得聯繫,通過周某最後發給其丈夫王某的小視頻,迅速鎖定周某跳江地點為洛陽橋中段。隨後,民警與王某火速趕赴現場展開全面搜救,成功找到周某跳江的具體位置,利用水上救援機器人迅速將周某救到岸上,同時立即通知120到場將周某送往醫院進行檢查救治。從接警到把人搜救上岸,用時不到10分鐘,這種救人“再快一秒” 的理念,主要得益於3項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監測感知非常精準。在橋頭、橋中亭、岙口等部位增設8個“一鍵式報警”直連派出所、警務聯絡點;在紅樹林濕地區,建立監測系統,通過熱成像感應,遠端對紅樹林等區域影像資訊實時動態分析、精確感知;為有需求的漁民提供防水“漁民GPS”智慧裝備,實時動態定位、及時發出溺水預警信號,通過警務聯絡點後臺實時精準監測,成為下水作業漁民的“護身符”。第二,異常示警自動分析。在前端視頻監控增加 AI 演算法,對突發情況、異常情況自動觸發示警,對遊客進入到警戒禁止區域、非法下水捕撈等情況立即進行區域入侵示警、人員越界示警、周界干擾示警等異常示警,及時廣播示警,實現多域自動關聯、目標動態掌控、情況精準預警;啟用“無人機”高空提醒喊話、視頻回傳實時掌控動態,遇有緊急情況可全方位開展喊話,快速阻止異常危險涉水行為,有力推動從“事後問題處置”向“事前自動示警、快速防範止發”轉變。三是聯動處置“再快一秒” 。依託對講機集群網向附近治安巡邏隊員、網格員、藍天救援隊、“漁民”救援隊(如橋南社區漁民多,自發組建1支13人的救生隊)等群防群治力量發出處置指令,就近調員、快速處置,配置水上救援機器人,最大可拖拽500公斤(相當於4個救生圈浮力),時速高達7m/s,可遠端操控水上救援,實現救援處置“再快一秒”。

“洛江公安為我們老百姓操了很多心,在洛陽橋頭建設了古橋警務聯絡點,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橋南社區劉老伯説,“橋上布設了救生圈和水上救援機器人,還把漁民組織起來參加救援,救援溺水者真的是非常快,我們心裏很踏實。”

該模式的運作取得顯著的成效,洛江區2022年接報溺水警情同比下降20.5%,2023年第一季度全區接報溺水警情同比下降48.6%。(陳小民 陳曉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