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 >   學史·強警·為民 教育整頓福建在行動 >   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
十五載調解路漫漫 不變之初心為人民
——王雲山先進事跡紀實
發佈時間:2021-05-03 17:36:10 來源:中國網海峽頻道

中國網福建訊 王雲山,現任漳州市長泰區司法局枋洋司法所所長、王雲山調解工作室負責人。王雲山自2006年從事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以來,始終堅守偏遠鄉鎮,一心為民調解,15年來,共成功調解民間糾紛1500余件,先後榮獲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全省人民調解能手、全市十佳人民調解員、長泰縣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王雲山人民調解工作室”被評為“省級金牌調解工作室”,係全市唯一。

王雲山 (1)_副本.jpg

寶劍鋒從磨礪出:新手變能手

2006年,王雲山考進長泰縣司法局,時值坂裏司法所長所長身患疾病,王雲山臨危受命被派往坂裏司法所。由於所長帶病工作,王雲山邊學邊幹,以司法助理員身份主動承擔了大部分工作,從一名新手迅速成長為調解能手。

2008年2月,坂裏鄉某村30余戶村民因兩個水電站和一處山地承包問題,打算在春節期間組織群體陳情。王雲山及時召集有關的村民代表開會,承諾會儘快進行調查處理,勸導群眾放棄春節群訪的打算。此後,經過耐心調處,對群眾提出的無理要求,耐心説法説理,對於合理訴求,協調有關單位妥善解決,調處結果得到絕大多數村民的認可,消除了群體性陳情苗頭。

2008年3月,坂裏鄉石格村陳成量兄弟就兩家17口人無地耕種的問題此向鄉人大和司法所反映。王雲山一方面穩定當事人情緒預防陳情,一方面查清矛盾糾紛歷史根源,形成書面意見呈送坂裏鄉黨委、政府,通過協調,以調整土地結合經濟補償的形式,解決了歷史遺留的土地承包問題。

“雖然是新手,但調處矛盾糾紛卻是一把好手”,這是坂裏鄉領導幹部和人民群眾對王雲山的一致看法。

俯首甘為孺子牛:一肩挑兩擔

2009年,枋洋司法所老所長退休,王雲山于當年4月份調到下轄枋洋、林墩兩個片區的枋洋司法所,任副所長並主持工作。因為有枋洋、林墩兩個片區,該所的任務異常繁重,而當時的在編人員只有王雲山一人,他從原來協助所長的助理員成為了“一肩挑兩擔”的大所負責人。

王雲山到任後,很快成為了枋洋鎮黨委、政府和林墩工業區黨委、管委會的得力助手。2009年4月,枋洋鎮出現少見的旱情,群眾用水矛盾凸顯。王雲山下鄉走訪各發電站、養殖場,協調工業、養殖用水和灌溉、生活用水矛盾,經實地勘察落實引水渠道改造,解決枋洋村三、四、七、十一組大多數農田及赤嶺村部分農田的灌溉用水難題,幫助枋洋鎮群眾順利渡過旱情,預防群眾陳情2批30余人次。2009年下半,枋洋鎮赤嶺村某村民組100多名村民因歷史遺留的財務、土地糾紛欲集體陳情,王雲山及時勸阻群眾,之後半年時間,前後走訪30多戶村民,查清該組十多年的土地和財務歷史,引導群眾推選組長、重分田地、分配組財,成功消除了信訪隱患。而林墩片區,2009年至2011年平均每年10多起因工傷、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賠償糾紛,在王雲山的手上也全部調解成功。

成績的背後是艱辛的汗水。“一個人,兩個片;白加黑,五加二”,這是王雲山在枋洋司法所期間工作的速寫。為了幹好這個“負責人”,他經常犧牲晚上或週末的休息時間往返于兩個片區,即使在父親重病的那半年多裏,王雲山也經常因週末加班而無法回家陪陪患病的父親,個中辛苦鮮為人知。

一片冰心在玉壺:公正贏民心

林墩工業區曾經擁有大大小小的民營石材企業上千家,隨著經濟發展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大量涌入,形成了轄區“民營企業多、流動人口多,矛盾糾紛多”的“三多”特點,矛盾糾紛日漸增多且呈複雜化趨勢,工業區四年當中三次被市、縣定為綜治重點整治單位,人民調解工作亟需加強,維護社會穩定急需一根“大梁”!

2012年初,長泰縣政法委、長泰縣司法局和林墩工業區積極謀劃,破格設置了“林墩工作站”,王雲山被“相中”成為“林墩工作站”的負責人。

“群眾對人民調解工作知曉率和認可度不高”、“人手緊缺”、“新舊矛盾糾紛糾結”……來不得半點懈怠與馬虎,王雲山站到了化解矛盾糾紛的最前線,一肩挑起區調委會的絕大部分任務。

工作中,他堅持的“三不”原則,即不輕小事,不畏難事,不避舊事。他説,做調解,再小的事也要認真對待,再難的事也要勇於面對,前人解決不了的事也要想方設法積極化解。

2012年9月7日中午,一貴州籍男子龍某被聘請開貨車運送石料到林某的板材廠,在板材廠內發生觸電意外。事發後,王雲山趕到現場開展穩控工作,先安排120救護車將龍某送到縣醫院搶救,在縣醫院確認搶救無效死亡後,做通死者家屬思想工作,親自陪同死者家屬將死者屍體送往漳州殯儀館寄存。由於賠償責任人涉及僱主連某和漏電的板材廠業主林某,雙方相互推諉,調解一度陷入困境。王雲山認真分析案情,前後組織6次調解,且多次到死者家屬住處去慰問,以實際行動讓死者家屬感受其認真、公正的態度,消除了外來人員內心的顧慮,為調解爭取到時間和空間。死者在當地雖有50多名親友和老鄉,但直到2012年9月21日調解成功為止,始終未發生任何過激的行為。拿到賠償款後,龍某的親友感慨不已:“你們這調解員人真好!説真的,我們原來想組織幾十個人到縣裏陳情,給你們壓力,但後來看調解員真心為我們辦事,也很公道不排斥外地人,因為信任,所以才願意等了十多天。”

像這樣涉及企業、外來務工人員的勞資、工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2012年王雲山就成功調解了上百起。他熱心、公平的作風贏得了群眾的信任,不知不覺間,“人民調解”已經成為企業、群眾解決糾紛的首選渠道和便捷通道。這一轉變,使得民間糾紛引發的治安案件、群體性事件、信訪件大幅銳減,林墩工業區也變後進為先進,僅用一年時間,不但摘掉了綜治重點整治這頂沉重的帽子,更獲得了全縣綜治信訪工作先進單位這一久違的榮譽。

領異標新二月花:創新工作法

人民調解工作上有一定的積累後,王雲山沒有故步自封,在具體糾紛的調解之外,進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強化大局意識,著力於解決轄區社會熱點、難點和服務於中心工作。

一是“標本兼治”除痛點。針對轄區小微企業多,工傷事故多發,企業賠付能力不足的職工維權痛點,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引導企業強化風險管控和提高職工權益保障意識,形成“一降一升一提高”的良好局面,即:工傷事故量有所下“降”,工傷險投保率大幅上“升”,工傷賠償糾紛調解成功率明顯“提高”,從源頭消除了企業職工維權痛點。

二是“創新機制”解難題。林墩的外來經商、務工人員非常多,人口成份複雜,涉及外來人口的矛盾糾紛很多。由於心理上的隔閡,外來經商、務工人員對當地調解組織信任度不高,矛盾易激化,難調解,這是當地社會管理的另一個難點。針對這個問題,王雲山創新“老鄉勸老鄉”調解新模式,把多名外來人員聘為兼職調解員,參加到“涉外”糾紛調解工作中來,趟出了一條群眾化調解的新路子,極大地提高了矛盾糾紛調解效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是“精準謀劃”保穩定。2019年石材大整治是林墩産業轉型的關鍵時期,王雲山對社會穩定形勢做出精準研判,通過向上爭取抽調人手,完善區、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流轉機制,統籌好群眾接待、法律答詢、糾紛受理、分類梳理等環節,有效應對涉企矛盾糾紛集中“爆發”的局面。另外,完善“清欠”機制,形成欠薪企業匯總表和調解進度表,向有關部門動態報送,加大“清欠”協作力度,確保石材企業大量關停的情況下不遺留欠薪尾巴。由於精準研判,精準施策,石材業大整治的近半年時間,調解工作有序開展,共成功調解涉企矛盾糾紛164起,其中,欠薪糾紛98起,其他類型的糾紛66起,未發生一起因調解不力造成的越級陳情或矛盾激化,為轄區産業轉型提供了堅強保障。

由來初心不變,前路使命猶在。在長泰撤縣改區的新時期,王雲山將繼續開拓創新,緊緊圍繞社會新需求和人民群眾新期盼,用更好的人民調解服務,在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穩定發展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