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5部作品入選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

來源:廈門日報 | 2021-04-01 10:17:01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冬 郭睿 通訊員 董智穎)“2021年度福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入選名單近日揭曉,廈門5部作品位列其中,分別來自5家市屬文藝院團。這也是廈門5家市屬文藝院團首次同時出現在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的入選名單上。這從一個側面説明,近些年來,廈門成功打造了一批彰顯廈門特色、凸顯廈門水準、展示廈門故事的文藝精品。

入選數量佔全省五分之一

此次入選的5部作品分別是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舞蹈詩《沉沉的厝裏情》、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高甲戲《回甘》、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歌仔戲《海邊風》、廈門歌舞劇院話劇《小城春秋》,以及廈門市南樂團南音《白鷺賦》。

記者了解到,本年度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共有25部作品入圍,涵蓋戲曲、話劇、曲藝、音樂劇、舞蹈詩等多種藝術類型,廈門入選量佔到全省的五分之一。這些作品,除了《沉沉的厝裏情》為經典作品復排提升外,其餘4部均為新作,《白鷺賦》已於今年春節期間推出,《回甘》《海邊風》和《小城春秋》仍在創作中。據悉,入選作品能收穫福建文藝精品“火花茶會”機制跟蹤指導等方面的支援。

今年適逢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這5部作品從不同角度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百年光輝歷程和豐功偉績,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廈門故事。

聚焦重大主題進行創作

廈門加大對文藝創作的統籌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建黨百年、全面小康、疫情防控、廈門故事、領袖風采等重大主題,以閩南傳統文化、廈門僑台資源、特區火熱實踐等為重點素材,組織召開全市重點文藝創作推進會,通過政策扶持、主題創作徵集、重點創作項目策劃、文藝創作培訓等措施,激發創作活力,推動各門類文藝創作生産。

其中,舞蹈詩《沉沉的厝裏情》、舞蹈《父輩的歌》和交響樂《安岐隨想》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名單。值得一提的是,4月16日,由廈門歌舞劇院交響樂團演奏的交響樂《安岐隨想》《土樓迴響》,作為福建省唯一應邀參加第七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的交響樂團,將亮相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展現廈門高品質的舞臺精品藝術。

【劇目點擊】

“小白鷺”再起舞  講述閩南厝裏情

2012年,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把閩南女性“阿月”的一生搬上舞臺,借由她的經歷,展現閩南漁家生活,講述遊子對故鄉的眷戀。這部取名《沉沉的厝裏情》的舞蹈詩緊扣閩南特色,融入拍胸舞、掌中木偶戲、閩南民謠等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不論是對地域風格的展現,還是對人文情懷的刻畫,該劇都入木三分,一舉奪得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金獎,深受觀眾喜愛。

去年,《沉沉的厝裏情》入選文化和旅遊部“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復排計劃,對該劇的打磨提升也在第一時間展開。“我們在內容上進一步突出男女主角的舞蹈分量,整個作品的呈現會比之前更加精緻。結尾部分做了較大改動,讓等待遊子歸來的寓意更加突出。”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主任林乃楨告訴記者,該劇的舞美、服裝目前正在重新設計製作中。

高甲演繹現代戲  聚焦軍營鄉村振興

高甲戲《回甘》是一部現代戲,以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為創作原型。高山村曾是個山高水寒土地貧瘠的窮山村,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從一個臟、亂、差、窮的偏僻山村到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現代文明示範村,高山村的華麗轉身正是不忘初心、久久為功精神譜寫的又一曲傳奇。

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團長吳晶晶介紹説,《回甘》將由台灣導演李小平再度執導。該劇以現實主義手法,通過展現高山村支部書記高振民帶領黨員幹部和群眾,在習近平總書記“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理念指引下,克服各種困難,包括關掉污染企業、發展茶園、開發鄉村旅遊等,刻畫了新時代基層共産黨人的鮮活形象,展現了鄉村致富的過程。“用地方戲演繹廈門故事,鄉土氣息會帶給觀眾更多的親切感。高甲戲作為傳統戲曲來演繹現代故事,相信會碰撞出一些新的藝術火花。”

該劇由本土優秀編劇林志傑創作,2018年開始深入軍營村調研、成稿。劇團則從去年開始研討劇本,預計將於4月下旬投入排練。

歌仔戲塑造番客嬸  反映歷史觀照現實

昨日,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主任林德和、副主任莊海蓉、編劇林志傑專程拜訪國家一級導演吳茲明,為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即將推出的新劇《海邊風》做最後的劇本調整。吳茲明受邀擔任該劇導演。

20世紀30年代,閩南連年民不聊生。新婚不久的海泉告別妻子阿蘭下南洋謀生,阿蘭獨自一人挑起掙錢養家的重擔;海泉的好兄弟海德默默幫助著阿蘭一家。危急時刻,阿蘭不顧生死掩護地下黨員海德,最後走上了革命道路……《海邊風》將視點聚焦在一群守望相助、投身革命的閩南“番客嬸”,以閩南僑鄉女人阿蘭的命運遭際為線索,表現了下南洋的離鄉者和望南洋的留守者的雙向歷史。

該劇劇本的創作開始於2016年,直到現在,林志傑和導演仍在對劇本進行修改打磨。林志傑説,歷史上,廈門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口岸,眾多閩籍華僑華人通過廈門口岸下南洋,不少留守在家鄉的閩南女性,在廈門腥風血雨的革命鬥爭中,完成了性格轉變和人性昇華。

林德和告訴記者,在敲定劇本後,將馬上進入音樂創作,預計4月下旬進入舞臺排練。

話劇再現《小城春秋》 寫實頌揚信仰的力量

《小城春秋》,廈門人的記憶符號——1956年,廈門籍作家高雲覽歷經三年完成的長篇小説《小城春秋》出版;1981年,根據小説改編的電影《小城春秋》上映。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之際,廈門歌舞劇院將創排全新話劇《小城春秋》,以寫實的手法再現那場震驚全國的廈門破獄鬥爭。

話劇《小城春秋》以上世紀30年代的廈門為背景,以“廈聯社”的活動為線索,以廈門大劫獄為終結,真實地展現了20世紀30年代前後的中國革命形勢,以及廣大知識分子的思想和政治風貌。

廈門歌舞劇院院長馬列告訴記者,與小説、電影相比,話劇表演現場的感染力和帶入感更強。為了實現最佳的舞臺呈現,該劇邀請了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導演李伯男執導,中央歌劇院一級舞美設計師馬連慶擔任舞美設計。“話劇對廈歌演員來説,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話劇《小城春秋》劇本由廈門優秀青年編劇丁安武創作。丁安武説,在原有小説已奠定良好文學性的基礎上,話劇增強了戲劇色彩,以期讓觀眾看完後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據悉,該劇預計于4月底或5月初投入排練。

南音抒懷《白鷺賦》  展現廈門之美

“筼筜湖畔白鷺飛,鷺江兩岸清音徐。綠影婆娑花滿徑,碧海藍天生態美。”廈門市南樂團推出的新作南音抒懷《白鷺賦》,通過市鳥白鷺的意象串聯起整個劇目,展現白鷺翩躚與南音嫋嫋的融合輝映,吟唱廈門的城市之美、藝術之美。作品不僅由傳統的南音四管演繹,還加入了古琴、古塤、大阮、中阮、編鐘等民族樂器。

經過近一年的創排,《白鷺賦》在今年春節期間正式推出。“這次創作引入了部分南音演出中並不常用的樂器,因此,要繼續對整個演出團隊的演奏水準進行訓練提升,進一步打磨提高作品。”廈門市南樂團團長楊雪莉説,未來,樂團會把《白鷺賦》放到更多的舞臺上進行檢驗,一方面調整作品,放在中山公園南音閣進行演繹;另一方面希望該劇能夠登上院線舞臺,把廈門之美、南音之美展現給全國觀眾。

推薦閱讀
“奮進漳州——漳州産業發展攝影藝術大展”采風團赴古雷采風活動
《建盞百問》答建盞“前世今生”
【泉州市鄉村旅遊典型案例】永春縣五里街鎮:海絲路原點 魅力五里街
【泉州市鄉村旅遊典型案例】安溪縣虎邱鎮:凝心聚力念好三字訣 高品質助推全域旅遊
惠安縣輞川村:因地制宜打造微景觀,串點成線扮靚振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