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深化交流合作 共譜融合新篇
【深化交流合作 共譜融合新篇】福州羅源:菌香羅臺情 畬韻融兩岸
更新時間:2024-07-29 17:23:49 來源:中國網

編者按: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印發,閩臺融合發展站到新的起跑線上。近一年來,閩臺各領域融合發展持續推進,福建積極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讓臺胞在福建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為立體呈現福建在擴大民間交流,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的新作為、新成效,中國網海峽頻道策劃推出“深化交流合作 共譜融合新篇”主題系列報道,一幅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山影疊巒,畬風海韻。地處福州沿海發展軸北翼發展區的羅源,是清代福建海防地處重要據點,在閩臺防衛體系中處於重要位置。羅源位處閩臺融合發展的前沿陣地,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化對臺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交往交融,與台灣同胞共用發展機遇,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把“菇”事變成故事  闖出特色基層治理新路

一朵秀珍菇,一把致富傘。羅源起步鎮被譽為“中國秀珍菇之鄉”,全國每3朵秀珍菇就有2朵來自這裡。1998年,起步鎮從台灣引進秀珍菇品種,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全鎮秀珍菇産量佔到全國60%以上。

image.png

起步鎮秀珍菇産業發展

2021年,起步鎮搶抓深化閩臺鄉建鄉創政策先機,全面開啟起步集鎮環境整治。由福建省“千村示範引領 萬村共富共美”工程諮詢委員會唯一的台灣專家委員吳正隆擔任項目牽頭規劃設計師,全程帶領台灣規劃設計團隊對街貌景觀、古厝活化、公共空間等進行創新性改造。集鎮活化利用原起步村幸福院,打造福建省內首個以菌菇為主題的菇菇工坊,推進菌菇産業延伸發展。同年,起步鎮在福建省集鎮環境整治樣板工程考評中名列第一,2023年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産業強鎮名單,並作為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項目中的優秀典型,榮獲第二屆海峽鄉建鄉創獎鄉建類金獎。

image.png

菇菇工坊

“台灣團隊從項目規劃、設計,到後期運營、管理,提供全程‘陪護式’服務。他們很注重人文節點打造,讓居民休閒娛樂有了好去處。”起步鎮黨委書記肖用良表示,台灣團隊立足起步鎮資源稟賦,結合當地的支柱産業特點和台灣文創産業先發優勢,依託菇菇工坊,集中展示介紹當地菌菇産業發展,推出菌菇拌面、餅乾、臺式豬肉脯、菇飲等特色産品,打造海峽兩岸食用菌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和農産品對外展銷的重要平臺,讓環境整治與産業發展相得益彰。同時,台灣團隊結合公共空間打造,推出了“書記大碗茶”“廊橋議事亭”等民主議事場所,前後收集1000余條群眾意見,在全鎮實施的41個建設項目中,沒有一位群眾陳情,構建起“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用”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按照吳正隆教授的設計原則,鄉建鄉創一定要‘以人為本’,注重文化傳承,更要實事求是”。台灣設計團隊成員王佳淩以及團隊成員致力挖掘集鎮歷史內涵,在村裏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充分聽取、收集村民意見,最大限度激發百姓建設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鎮裏的宋代古橋是羅寧古道的必經之路,是起步鎮歷史文化的重要根脈,也是起步人民心中的傳承橋。“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這座古橋被修復。”這是村裏老人最樸實的夙願。為再現古橋歷史原貌,起步鎮和台灣團隊協調多方群體和資源,為恢復古橋騰出空間。當古橋建成那天,村民自發到現場敲鑼打鼓、鳴鞭炮、吃太平面。在這場“攜手共創”的旅程裏,兩岸人民共同見證守護與傳承鄉愁的深切心願。

image.png

修復後的宋代古橋  張曉玲 攝

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在菇菇工坊掛牌設立“海峽建築師家園·羅源縣”站點,作為兩岸建築師在羅源縣的活動交流基地。同時搭建“創業就業服務驛站”,鼓勵外出村民返鄉創業。“在以往的印象中,起步鎮相對臟亂破,沒想到這兩年,在台灣團隊的改造下,家鄉的環境發生了質的改變,也讓我萌生了把夢想安放在家鄉的念頭。”起步鎮00後返鄉青年瀋陽鑫,在大學畢業後,便把專業技能賦能到鄉建鄉創中,成為當地村民與台灣團隊溝通的橋梁,拉近兩岸同胞心與心的距離,引導更多臺胞臺青來此追夢、築夢、圓夢。

招引“金鳳凰”  培育臺商投資沃土

持續優化營商軟環境,提升臺胞在地生活融合度,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必答題”。福州臺商投資區成立於1989年5月,是全省首批設立的國家級對臺工業園區。位於羅源灣北岸的福州臺商投資區松山片區是福州新區北翼唯一的國家級園區,也是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的重要載體。

image.png

福州臺商投資區

“十幾年前,福州臺商投資區周邊是一片灘塗,村民利用松山圍墾後形成的墾區,搭建池塘,養殖魚蝦來維持生計。在園區成立初期,徵地建設過程中需要拆除這些魚塘、蝦塘,當地村民十分支援園區發展。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當地村民開始發展鮑魚、對蝦養殖等産業,實現了轉産轉業。”福州臺商投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昔日的魚塘,到眼前萬畝連片的現代化新興産業園區,福州臺商投資區在拓展兩岸産業融合發展上創新發力,目前,松山片區入駐的臺企有11家。

“今年5月8日,適逢園區電力線路維修,但我們急著裝貨櫃發往墨西哥,生産線一旦停工,將無法按時交貨。無奈之下,我們找園區尋求幫助。沒想到,他們立馬協調電力部門,開來應急發電車,給我們免費發電了整整一天,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真的非常感動。”位於園區內的臺企匯昌紡織有限公司,自2016年便從福州倉山區遷入這裡,臺胞沈建祝由衷表示,園區精準服務解決了企業實際困難,其真心實意的支援和保障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培育了良好的營商沃土,也愈加堅定了企業在這裡發展的信心。

image.png

匯昌紡織車間生産線有條不紊地生産著  張曉玲 攝

為擴寬“朋友圈”,引來“金鳳凰”,園區與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台北市商業會簽訂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立臺胞臺企招商服務中心,建立産業項目入駐評審機制;設立臺港澳僑同心驛站、“涉臺檢察聯絡室”“涉臺案件糾紛巡迴調解室”等,為臺胞辦實事解難題;同時,設立臺胞臺企服務驛站,提供工作、學習、生活、優惠政策兌現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務。

福州臺商投資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打響國家級臺商投資區品牌,夯實産業項目要素保障,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建設兩岸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兩岸一家親 畬韻融兩岸

羅源是一座民族團結的融合之城,全縣現有畬族人口2萬多人,畬族人口相對數位居全國第四、全省第三。松山鎮竹裏村是羅源縣畬族名村,該村傳承有畬族服飾、苧麻織染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行走于竹裏村,一幢幢畬族傳統建築展露畬鄉風情,穀倉畫院內畬文化與藝術美學交織。

為賡續兩岸共同的歷史連接,促進兩岸同胞的深入交流與融合,2018年8月,竹裏村同八井村、前房村3個畬族村分別與台灣南投縣仁愛鄉、桃園市卑南文化發展協會、宜蘭縣南澳鄉東嶽村結成“兩岸少數民族友好村”,通過“村對村”的交流,加深兩岸少數民族同胞的友好情誼。

據竹裏村黨支部書記雷釵明介紹,近年來,竹裏村以海峽青年節、“三月三”畬族傳統節日為契機,以畬族民俗文化為依託,吸引兩岸青少年來村裏體驗跳竹竿舞、打畬拳、對山歌、做糍粑等,僅去年以來,已有近200名台灣青少年來竹裏村交流學習。

image.png

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台灣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深化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始終是對臺工作的重要一環。2021年,羅源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並被授予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今年8月,羅源還將在福州民族中學設立羅臺青少年非遺文化傳承交流點。

“在推動落實對臺工作中,我們將用好羅源獨特的經貿合作平臺和文化優勢,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羅源縣臺辦主任黃良興表示,下階段,將持續推廣起步集鎮整治經驗,打造閩臺鄉建鄉創示範樣板;抓好福州臺商投資區標準化建設,謀劃建設牛坑灣閩臺産業融合園,打造中國東南沿海修船基地,探索服務台胞臺企新路徑;打響“兩岸一家親”畬族文化交流品牌,深化兩岸玉石文化交流、兩岸民間信俗交流、掛牌兩岸青少年交流研學基地,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紮實步伐。(張曉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