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廣航學子三下鄉: 豐農新行動,文育振鄉村
更新時間:2024-07-27 11:37:27    來源:中國網

為深入調研沙田鎮金青蔬果種植基地與當地農業投保具體情況,切身感悟金青村鄉村振興發展現狀,將當地的美景美食、文旅産業特色、淳樸熱情民風等宣傳出去,7月6日-7月15日,廣州航海學院“新豐振鄉“實踐團在指導老師吳成結的帶領下前往韶關市新豐縣沙田鎮金青村,以“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為實踐主題,開展為期10天的實地訪談調研與宣傳推廣活動,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發展。

金青之“美”

經歷兩個多小時的路途,一路風光旖旎,山河遠闊,每一幀畫面都如同精心佈置的畫卷,讓人心曠神怡。車隊穿梭于蜿蜒曲折的山路之間,搖晃間,悄然升起的是對金青村的期待和嚮往。團隊成員在跋涉205公里,抵達金青村黨群服務中心時,只見村莊依河而建,溪水潺潺,清澈見底,兩岸綠樹成蔭,小橋流水人家,一派安逸祥和的景象。這不僅是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畫,更是金青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取得顯著成效的生動寫照。

(圖為實踐隊成員走訪金青村種植基地景色記錄 屈子涵 供圖)

金青村平均海拔超過600米,是被群山環抱、雲霧繚繞的世外桃源。天空中,棉花糖般的雲朵低垂,層層疊疊,與水藍色的天幕交織出一幅幅動人的景致,偶爾傳來的鳥鳴聲,更添幾分生機與活力,激勵著每一位團隊成員的心靈。蒼穹之下,峰巒疊翠,映入眼簾的風車山聳起—座座銀白色風車,連綿不絕,隨風徐徐轉動,仿佛更是帶動新豐振鄉實踐團心中“助力農村發展”的決心。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為了更好地抓住這一發展機遇,金青村積極行動,加強了一體化旅遊服務體系建設。一方面,打造了一系列以特色美食為主題的農家樂,讓遊客品嘗到地道的鄉村美味;另一方面,金青村還將閒置多年的小學巧妙改造成民宿,既保留了鄉村記憶,又滿足了遊客對高品質住宿的需求。此外,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是金青村旅遊發展的重中之重,省道S347線路的拓寬、風車山道路的修繕、以及村道路充電樁和停車場的增設,極大地提升了遊客的出行便利性和滿意度。然而,金青村的旅遊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面對旅遊媒體宣傳力度不足、回鄉建設人才稀缺、投資成本高而收益慢等挑戰,金青村村委會及社會各界正攜手努力,尋找破局之策。

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面對如此美麗的自然環境,他們更加堅定了“助力農村發展”的決心。新豐振鄉實踐團此行旨在通過實地考察、調研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金青村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共同推動金青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金青之“富”

近日,本團隊有幸與金青村村委副主任朱紅衛進行了深入訪談,全面了解了這座擁有620多年人文歷史的村莊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探索與成就。

在訪談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朱紅衛副主任所介紹的金青村在農業保障方面的創新實踐。為降低農業生産風險,金青村統一為村民投保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了1673畝玉米和水稻種植地。這一舉措有效保障了農民的利益,當農作物受損時,保險公司會根據受害面積進行賠付,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朱紅衛副主任介紹中談到,面對高山位置的種植挑戰,金青村蔬果種植基地也曾經歷過失敗的教訓。2年前,由於農業技術人才匱乏,種植的130多畝佛手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但金青村並未氣餒,而是從中吸取教訓,開始注重農業技術的應用和小面積試驗田的種植。如今,通過結合本地晝夜溫差大特點,金青村成功種植了美少女西瓜,其甜度高、品質優,銷量持續攀升,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通過加大對村內閒置田地的整合流轉力度,金青村目前已成規模家庭農場4家,種植規模達到600多畝。該基地已帶動40多名農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每個農戶每年可增收3萬餘元。金青村蔬果種植基地的成功實踐,是鄉村振興戰略在金青村落地生根的生動寫照。

朱紅衛副主任熱情地介紹,金竹風電景觀生態旅遊項目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引領著金青村走向一條特色旅遊與綠色能源相結合的鄉村振興之路。本村不僅入股了鎮級光伏扶貧項目,還積極引進華潤風電入駐,大力發展光伏産業。數十座大風車矗立在金青村的“雞公騎”大山上,隨風轉動,不僅提供了清潔能源,還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金青村充分利用這一優質資源,推動金竹風電景觀生態旅遊項目的發展,最高日均遊客量超過一萬人次,同時也進一步帶動了蔬果種植基地的銷售。更令人欣喜的是,金青村的貧困戶也在這場旅遊熱潮中迎來了新的希望,他們通過入股鎮級光伏扶貧項目,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每年根據入股金額比例按時獲得的分紅,讓他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村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在新時期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金青村積極響應號召,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的實施,金青村正逐步找準發展的“金鑰匙”,匠心描繪出一幅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金青村黨群服務中心接待室與金青村村委副主任朱衛紅交談  屈子涵 供圖)

金青之“情”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業保險作為“三農”發展的重要保障和管理工具大有可為,一直以來都是國家政府扶持農業發展的重要政策。但在部分地區的實施仍有著不規範,不平衡等問題。為了加快農險制度的規範化,普及化,本實踐團來到了位於新豐縣西北部的金青村並在此開展農險實施方面的相關調研。

在對村委的訪談過程中,實踐團隊知曉了農業保險的投保以及賠付的相關事項和運作方式,同時還參觀了當地的種植基地,見識到了村子裏的特色水果—“美少女西瓜”。這麼一個區域面積不足30平方公里的行政村中,實踐團在金青村村委副主任朱紅衛那裏得到了一個令人安心的結果:“本村共1673畝的玉米和水稻種植已得到了農業保險保障。”

隨後,實踐團便來到村民民居以進行更進一步的調查。當地村民對於本團隊的到來展示出了淳樸的感情,熱情地邀請我們前往屋內喝茶休息,送給隊員們一些玉米和蔬菜支援我們的宣傳與調研工作,團隊成員為此深受感動,併為當地村民小朋友們送出了一些零食。根據調查結果,實踐團發現當地村民對於農險投保的具體事項並不知情,只知道當地對於農田種植會有相關補貼。在近些年因為沒有合理規劃種植以及一些蟲災導致的自然災害中,大部分村民的首要選擇是自行實施保護,沒有相關的風險保障意識,對於農險的概念也不完全了解,全權由村委進行範疇內的統一投保工作。而村中農産品的投保狀況也有所不同,村民們種植的部分作物處於對地勢環境以及對性價比的考慮並未進行投保,如一部分的村民會進行花生、番薯、菜類作物的種植,但在農業保險方面並未獲得保障,也並未採取相關措施。但在上半年,被認為不會受到洪災影響的作物如當地“美少女”西瓜仍然因洪澇災害導致5畝瓜地的經濟損失,但考慮到村民收入普遍較低,自然災害發生時間較為隨機,在選擇投保作物需要慎重權衡,加強指引。在調研結束後,本團隊才深刻地理解到了,推動農業保險的發展並非易事,大部分農村仍處於傳統農業模式中,缺乏組織化,農民的低收入以及農險的宣傳不到位也制約了農險的全面推廣,但也間接反映了農業保險市場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

(圖為實踐隊成員走訪村民   屈子涵 供圖)

經過這次實踐活動,本團隊看到了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希望通過農業保險來防範化解農業生産的風險。1949年10月,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開始承擔試辦農業保險經營;現如今,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全球第一,本團隊有理由相信這抗災撫民的保障最後一定會守護好華夏大地的每一片田地。

(圖為實踐隊成員走訪結束後在黨群服務中心與金青村村委主任朱建鋒、村委副主任朱衛紅合影留念  屈子涵 供圖)

農險護青田,振興在金青。目前,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新豐振鄉實踐團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展望未來,在國家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與幫助下,金青村必將譜寫出更加絢麗的篇章。新豐振鄉實踐團將身體力行,用腳步繼續丈量金青的土地,矢志不渝朝著鄉村振興的方向繼續邁進,響應時代號召,書寫青春華章。最後,衷心希望本團隊此次調研實踐活動能夠為當地發展貢獻一份青年學子的力量。

(屈子涵 蘇曉玲)

【相關新聞】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