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再續百年琴緣,64卦古琴亮相上海泗涇古鎮
更新時間:2024-05-23 14:51:27    來源:中國網

為加強古琴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松江泗涇“原創上海精品文化品牌”,促進文化新質生産力高品質創新發展。日前(5月20日),“百年琴緣 和鳴泗涇”——松風聽音64卦古琴展全國巡展首展開幕式暨泗涇古鎮名家古琴音樂會,在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松江區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中共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委員會、泗涇鎮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松江區聞閶文化推廣中心、松風聽音古琴文化藝術館承辦。



松江區政協副主席、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金冬雲,泗涇鎮黨委書記楊洪彬,泗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孫長城,松江區融媒體中心主任、總編輯周樣波,泗涇鎮人大主席陸佩華,松江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張國強,泗涇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胡國軍,鎮黨委委員王芳,副鎮長陳依出席活動。



擦亮泗涇古鎮新城文化名片,助力“人文松江”品牌建設。活動創新性的將音樂舞臺劇與古琴音樂會相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百年泗涇琴緣故事,呈現出一場獨具江南特色的新時代古琴音樂文化盛宴。



泗涇古鎮是上海“根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文脈綿長、名人輩出,孫道明、陶宗儀、馬相伯、史量才等無不是藝術史上名動江南的大家,他們撫琴暢和、吟詩抒懷、賡續文明,演繹了一曲曲人文佳話。為更好地延續泗涇城市文脈,講好泗涇歷史文化故事,在歷屆黨委政府的接續努力下,近年來古鎮昔日的人文風貌不斷得以恢復重現。松風聽音古琴文化藝術館便是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與支援下,由聞閶文化打造的泗涇古鎮古琴文化藝術品牌項目。



泗涇與古琴有一段溫婉綿長的淵源。當年,報業巨子史量才及其夫人沈秋水,與吳門琴派創始人吳蘭蓀及吳浸陽為至交。史量才愛琴,沈秋水擅琴。有感於古琴文化魅力,史量才在泗涇周邊收集老木料,協助吳浸陽用收集而來的老木料,應《易經》卦象斫制出了64張古琴,並在《申報》館二樓展出。後因時局動蕩,這些古琴毀於戰亂。



作為古鎮文化品牌建設項目之一,泗涇鎮以史量才故居旁的文保建築蔣氏民宅為基礎,打造松風聽音古琴文化藝術館。有感於史量才及其夫人沈秋水的泗涇琴緣的故事,松風聽音古琴文化藝術館負責人阮經和先生,借泗涇古鎮改造之機,效倣前輩收集老木料,歷時3年重斫64卦古琴,並邀請書法篆刻家題寫篆刻琴銘,再續這一段百年泗涇琴緣的故事。阮經和先生作為64卦古琴傳承者,也是福建寧德在滬青年創業先鋒優秀企業家,其家鄉周寧縣委領導也親臨音樂會現場祝賀,希望立足泗涇,以古琴文化為載體,逐步搭建溝通橋梁,進一步促進滬寧兩地文化經濟互動交流。



泗涇古鎮飽含江南水鄉的一派古樸和溫婉,古人曾用“九峰列翠、泗水揚帆”來描繪古鎮秀麗的景色,享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上海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美譽。“古鎮保護與更新利用在眾人的期盼中按下“加速鍵”,進入了“快車道”,“文化活力古鎮、靜雅魅力水鄉”新泗涇古鎮品牌IP日益凸顯。本次古琴展及泗涇鎮名家古琴音樂會,旨在傳承弘揚中華古琴藝術,續寫古琴文化與千年古鎮泗涇的百年情緣。”泗涇鎮鎮長孫長城説。



當千年泗涇古鎮遇上千年非遺古琴,再現一段泗涇琴緣的百年佳話,展現新時代文明新風采。據了解,泗涇古鎮將以此為契機,逐步打造泗涇古鎮(國際)古琴文化交流基地,打響泗涇古鎮古琴文化品牌。“後續,我們將陸續組織64卦古琴到全國部分省市巡展,傳播古琴文化,傳遞泗涇聲音;誠邀各界朋友相聚泗涇古鎮“以琴會友”,共商古鎮發展,為繁榮古鎮文化而“和鳴”,逐步打造新時代的古琴音樂盛會。”上海市松江區聞閶文化推廣中心主任、松風聽音古琴文化藝術館負責人阮經和介紹。(汪瑞林)

【相關新聞】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