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追根溯魂——德寶軒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展在正定縣博物館開展
更新時間:2024-05-22 16:05:19    來源:中國網

為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力度,發揮中國優秀民間木版年畫在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的獨特魅力,助力新時代好家風好家教移風易俗新文明建設,為文明正定、大美正定、和諧正定建設增光添彩。5月21日,由正定縣文聯、正定縣博物館、正定縣民俗文化協會主辦,正定縣德寶軒書畫藝苑承辦的國際博物館日暨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特展,追根溯魂——德寶軒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展在博物館開展。

年畫俗稱喜畫,是中國繪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是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年畫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載體與中華民族獨特的優良傳統價值取向、審美視角以及民族情感養成息息相關,源遠流長。

年畫中蘊含厚重的民族學、民俗學、人文學、倫理學及美學藝術價值;“成教化,助人倫;指鑒賢愚,發明創造”、“千古寂寥,披圖可鑒”之功,成為歷史上識字率不高的時代傳播民族優秀傳統思想的重要教育陣地,《德宅芳春》、《三娘教子》、《忠心保國》、《岳母刺字》、《二十四孝圖》、《天子躬耕圖》、各類《門神》英烈、戲出聖賢教育等是中華民族精神體現,也是中國文化,中國思想,中國品格的普及塑造産生強大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和文化共同感信仰傳承的重要載體。尊重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愛護生命、保護環境的思想兩千年前就通過《月令》的實施,使民眾自覺遵守,奠定了文明古國禮義之邦深厚的人文根基。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在全國廣大城鄉還一直流行著過春節“不貼年畫不過年”的習俗,年畫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希冀,陪伴中華民族歷經朝代更疊,歷史變遷,以嶄新的風姿進入新時代。

此次展出的年畫類有河北的武強、天津楊柳青、河南朱仙鎮三大類玉麟軒系列年畫作品83件,其中67幅為武強特色作品。展出的作品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有實用性、情節性、趣味性並重的特點。

年畫的歷史可追溯到漢唐盛世,至清代由李光庭在《鄉言解頤》中正式命名。年畫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載體與中華民族獨特的優良傳統價值取向、審美視角以及民族情感養成息息相關,源遠流長,年畫中蘊含厚重的民族學、民俗學、人文學、倫理學及美學藝術價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通過此次畫展,旨在展現中國民間木版年畫在中華文明中的獨特魅力,助力新時代家風家教建設,為構建文明、美麗、和諧的社會環境貢獻力量。

德寶軒秉承“傳文明之根,承文化之魂;弘民族之志,揚大國威儀”初衷,以玉麟軒系列中國民間木版年畫致力於“原産地生産性活態化”傳承,成為新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果之一。在年畫的“原産地生産性活態化”自負盈虧市場經營型傳承保護中,走出一條陽光大道,成為唯一的國家重點非遺保護單位,河北省優秀民俗産業,2017年被省文化産業協會推薦成為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東歐文化交流文創展區代表河北省三家上展板單位之一。

開幕式當天,現場還設置了木版年畫印刷體驗環節,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了解年畫的製作技藝。

追根溯魂——德寶軒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展展期至6月初,歡迎廣大年畫愛好者到正定博物館觀展交流。

【相關新聞】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