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從去年開始就急著找錢,但是到處碰壁,即使願意付很高的利息也難以籌到資金。”一位了解光耀地産內情的人士向記者透露。
5月8日,光耀集團董事長郭耀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證實,光耀地産的資金缺口有3億-5億元。“只要能解決光耀的問題,讓項目全面復工,光耀願意接受其他企業的收購。”他説。
光耀地産成立於2002年,起步于廣東省惠州市,以房地産開發和社區物業管理為主業,從8億到60億銷售額,從一家籍籍無名到眾多週知的惠州地産老大,作為一家總部位於深圳,卻崛起于惠州的地産公司,光耀地産繼恒大之後,又締造了一個本土地産神話。
自2009年起,正是惠州市場風聲水起的那幾年,光耀以創意産品設計和行銷,使其在惠州的幾個項目脫穎而出,併為光耀帶來了良好的現金流。即便是在惠州項目整體面向深圳銷售不易的背景下,光耀的多個惠州項目也因此創造了不錯的銷售業績。
這因此成為光耀地産率先走出惠州進行全國佈局的信心來源,之後,光耀開始涉足深圳、東莞、佛山、湛江、汕尾、上海、杭州、北京、天津、臨沂、威海等城市。為了擴張,光耀將總部遷至深圳,成為惠州第一個走出去的本土房企,十年來的擴張速度令業界咋舌。
在全國擴張后,惠州仍然是光耀地産的主戰場,有超過六成項目位於惠州。
不幸的是,在各大開發商熱火朝天涌入惠州的背後,惠州樓市庫存量長期處於高位的風險在連續數年的調控中終於不可遏制地出現,深圳投資客成批撤離,惠州樓市的多米諾骨牌頃刻倒塌。成也惠州敗也惠州,光耀地産在惠州的項目陷入銷售困境。
在2011年,光耀地産用了20多億元去拿地,同時,光耀在全國開工10多個項目,其中有8個是超千畝的大盤,而正是這些超級大盤加劇了光耀地産的債務風險。根據公司官方網站資料,目前光耀地産的總開發面積超過356萬平方米,儲備用地近900萬平方米。
不僅在國內大力擴張,光耀地産還將觸角伸到了海外,2012年6月其與南韓JDC公司、DK集團簽署協議,投資30億元人民幣開發南韓濟州島的“中國城”旅遊度假項目。
“擴張時機欠佳,速度太快,攤子一下子鋪得太大,加上政策變化,運氣不好,當然也有操作層的失誤,導致了一些問題。”郭耀名承認主要問題不在銷售,而是光耀這幾年的發展方向和戰略出了致命差錯,加上剛好今年大環境急劇變壞,市場下行,整個市場的房子都不好賣。
有媒體評論,多年來,乘著房地産高速發展的東風,光耀地産激進擴張,大幅度提高市場佔用率,在二三四線城市全方位佈局,致使資金的供給幅度無法支撐企業的市場擴張速度,患上了資金饑渴症和資金依賴症。正是由於對資金的饑渴和依賴,光耀地産四處籌措資金,從銀行到信託,再到民間借貸,可謂“渴不擇水”。2012年,因為借款無法償還被列入國家失信名單,從此銀行貸款的大門對其關閉。光耀地産只有在銀行之外融資,融資成本越來越高。一旦企業銷售業績不佳,資金鏈必然會出現危機。
事實上,光耀集團陷入今日境地,與其一直堅持候鳥式産品線有很大關係。在剛需房企大紅大紫的時候,該集團依賴與眾不同的産品策略在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而快速的同質産品擴張卻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致命隱患。
以天津為例,光耀項目選擇團泊新城區域從自身的産品定位來説十分合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與新城發展預期都有充足的理由。但是,該區域的項目銷售並不樂觀,一方面是地緣性客戶的不足,另一方面,區域發展也存在諸多問題。記者了解到,與光耀城一路之隔的中惠團泊湖從2010年開盤以來去化率僅60%。漫長的銷售週期意味著資金鏈面臨的壓力極大的同時,也意味著利潤率的攤薄。對於一家以民間信貸佔比奇高的地産企業來説,是無法想像的。
而據業內透露,光耀地産之前還專門成立所謂候鳥度假地産品事業部,壓重注在休閒度假地産上。早先休閒度假的購買者主要是投資需求,但近幾年投資夢已然破滅。光耀地産把賭注壓在休閒度假産品上,失敗是必然的。
在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祖昱看來,區域佈局也是光耀地産爆發危機的深層原因之一。他認為,光耀地産在上海收購的涵璧灣屬於遠郊別墅,銷售情況慘澹,CRIC數據顯示,2009年開盤以來,共推出41套,截止目前共成交19套,去年更是僅成交了1套;天津、臨沂、威海都是市場壓力較大的城市。
丁祖昱指出,以惠州為核心的華南區域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剛在惠州起家的時候,光耀地産在當地具備一定優勢。但最近幾年,巨無霸房企恒大、碧桂園、華潤等紛紛進入惠州,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另外,即使市場火爆的2013年,惠州商品住宅供求比仍然達到1.11:1,市場壓力較大。
“除此之外,光耀地産在華南的其他幾個城市同樣也存在這樣的情況。”丁祖昱説。
為解決擴張和發展需求,光耀地産近年來一直四處融資,而謀求上市成為光耀地産近幾年的主要戰略方向。
光耀為此制訂了詳細的上市路徑,曾計劃在2012年上半年在香港IPO。
早在2009年,光耀集團的前身眾望投資曾謀劃借殼ST天目(600671.sh),後來因為國家房地産調控而終止重組並引發訴訟。
在此之後,光耀地産又在杭州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最後仍是未能達其所成,再到後來于2011年10月份成功收購新都酒店,光耀地産已經是三度購殼。
為通過新都酒店上市,光耀地産在收購後的3年裏往新都酒店投入了10億元,但由於酒店業與光耀的房地産背景的不相容,政策上並不支援重組上市,這一次購殼上市的想法以失敗告終。
但光耀地産對資本市場的癡迷從來沒有停歇過,為此,光耀地産又在同年進入礦業,想通過礦業來重組上市,花了2億元在湖南買了兩個礦井,後礦業走下坡路,導致第二次重組失敗。因此也讓光耀進去的錢全部打了水漂,光耀的資金鏈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繃緊。
“最大的失誤還是對時機判斷和操作層面,當時的想法只有快速走出來,快速實現規模化,甚至上市,才有機會在這個行業長久立於不敗之地。”郭耀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