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起,社交網路上流傳開一篇《別哭,水晶石》的文章,文章稱公司董事長盧正剛2014年新年給所有成員發出的一封電子郵件暗示公司已經陷入破産危機,這一傳聞一齣便令業內唏噓不已。
“水晶石”作為公司簡稱,通常指代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倫敦奧運會的贊助商—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據介紹,經過18年的發展,水晶石旗下有很多分、子公司。都籠統地稱為“水晶石”。
為闖出名號:不惜屢屢賠本賺吆喝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工程領域承接諸如奧運此類大型國家項目,幾乎是擴大知名度的最佳捷徑。早在2000年,還僅有50人規模的水晶石便已經參與了北京申奧。隨後經過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水晶石在業界聲名鵲起,而2012年倫敦奧運會更使得公司蜚聲世界。
雖然各領域的企業都不惜血本投入來掙得“露臉”的機會,力求一戰揚名立萬,但往往一個項目下來都造成鉅額虧損。對此,盧正剛也坦承“2012年倫敦奧運會業務的不斷投入讓公司虧損很大,想要賠錢賺吆喝,但是現在看來是有點早了”。
一味突飛猛進 人力成本壓頂
水晶石的野心很大,但明顯有些冒進。
水晶石2007年引入了君聯資本(原聯想投資)後為求業績增長,在隨後幾年大量承接項目。水晶石相關負責人對外表示,這其中包括一些水晶石本身並不擅長的項目。而業務攤子鋪大,不僅增加人力成本,還削弱了自身的優勢。
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水晶石也沒能及時細化管理,導致公司人員臃腫,內鬥不斷。2000年“水晶石”的人員規模不過50人左右,而到2012年一度發展到了3000人,除卻這些,其在香港、洛杉磯、倫敦、東京、新加坡等城市都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
另外,其目前的危機很有可能是內鬥引發。一位業內知情人士表示,水晶石在這一部分的確涉足太廣,導致內部管理有些混亂。
對於管理的不善,盧正剛已然無法回避,對外他公開承認“如果你説我攤子鋪太大的話,我承認。以前什麼項目都做,每遇到一個新項目,學習成本和人員成本都是巨大的。”
水晶石要倒閉的傳言為什麼能迅速傳播?一個根本原因是顯而易見的:近年來水晶石經營的確碰到了困難。
中投顧問研究員蔡靈告訴記者,當前影視特效公司的生存環境不容樂觀。2012年9月,小馬奔騰聯手印度媒體巨頭“信實媒體”以3020萬美元的總價拿下好萊塢知名特效公司數字王國。僅半年後,數字王國的大股東就再度易主。數字王國目前的業績也不理想,2013年公司虧損了1.92億港元。
北大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坦言,特效公司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力成本很高,一旦有一段時間沒有接到大訂單,公司的經營就會比較困難。
“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是水晶石的鼎盛時期。”一位投資界人士透露,“那時水晶石一心要上市,拼盡全力拉高簽單額、融資、全球增加分公司辦事處。但上市有了變數,公司也就前途未知。”
2011年和2012年本應是水晶石的恢復期,但盧正剛卻錯失機會。
2013年又是一個轉捩點,政府市場急轉直下,讓水晶石雪上加霜。“水晶石原來80%以上的項目來自於政府項目。”一位水晶石前員工告訴記者,去年中央限制“三公消費”和“奢華演出”後,水晶石的政府展示和演藝項目受到很大衝擊,相關分公司的日子很難過。
高速擴張的背後,或緣于水晶石對於上市的渴求。
2007年,水晶石引入了君聯資本,當時水晶石與君聯資本共同成立水晶石影視動畫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著力發展3D影視特效動漫業務。此次合作,雙方把上市做進了未來五年的規劃。
2012年下半年起,因為國內形勢的變化,以往跟水晶石合作的大型項目減少。沒有新的大型活動支撐,水晶石業績出現下滑。
有資料表明,水晶石在2013年1月31日進入初審階段,2月16日進入落實反饋意見中,但最終因為盈利指標不達標,于3月13日即宣佈終止審查。
“上市失敗後,公司處於一定時間的陣痛期”,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道,此前為了上市,總部給其他分公司提出很多比較苛刻的要求,導致資金和管理方式的改變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關鍵是最後上市失敗,導致先前一系列努力最後付之東流,最後買單的當然主要是基層員工。”該人士説道。對於水晶石上市失敗,相關員工曾擔心水晶石因此申請破産。
據透露,水晶石的上市問題還引發股東和團隊矛盾,4位高管先後離職。“盧正剛年初群發郵件時,公司內部就已經有所鬆動,4位高管先後離職。”不久前剛剛從水晶石離職的沈浩(化名)説,“股東和老的領導團隊似乎是在上市問題上出現了矛盾,股東期待上市,上市又涉及利益的層層分配,分配中出現了問題。”沈浩説。
北京北方數慧技術有限公司産品總監王曉宏説到,所有服務於政府的技術型IT公司都將面臨著轉型事業單位的非對等競爭、財政預算緊縮、資金回籠困難、人才向網際網路行業流失等現實壓力。“如果還是遵從半市場化的政府投資項目運營戰略,則不穩定因素將會逐步累積,直到在某個時點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