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萬科營收利潤雙雙下降

2014-5-5  第027期

今年房地産市場的降溫,讓房企業績上漲乏力,即便是老大萬科也難逃業績下滑的命運。4月28日晚間,萬科公佈了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5億元,凈利15.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2%、5.2%。這也是13年來,萬科第一次出現首季凈利潤同比下滑。[詳細]

原因一:調控發難 全國樓市陷入低迷

剛剛結束的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房地産市場有統計數據的城市一片慘澹,北京等城市成交總量同比大跌近八成。與此同時,一直堅挺的成交價格也出現下行跡象,4月份的“百城房價指數”顯示,近半數城市環比下跌,甚至萬科等開發商也對未來樓市流露出悲觀態度。

與去年持續全年的“高燒”不同,今年一季度,樓市降溫明顯。官方數據顯示,一季度房地産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等核心指標均出現同比大幅回落。其中,萬科一季度雖然實現銷售面積41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為542.3億元,同比分別上升11.7%和24.2%。但營業收入94.97億元,同比下跌32.16%;15.3億元的凈利潤更是13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降幅為5.23%,幾乎與行業整體降幅持平。

2014年開局全國商品房銷量不佳,市場成交低迷已是不爭的事實。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4%,繼2012年3季度以來全國商品房銷量增幅再次出現同比下跌。

與此同時,樓市潛在新增供應也如期回落。據統計,1季度全國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為2.9億平方米,同比大幅下滑25%,降幅達歷史新低。

偉業顧問市場分析師趙紅娟認為,從宏觀層面來講,樓市下調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2014年以來,銀行信貸收緊,與此同時,房地産投資整體資金來源增幅下滑明顯。據統計,一季度房地産投資資金來源合計為2.9萬億元,同比漲幅為7%,繼2012年2季度以來資金來源增幅最低,同時,也遠低於2013年全年27%的增長水準。房地産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資金不到位是造成新開工面積下滑的重要原因。

二是中國整體經濟形勢不妙,經濟下滑壓力依然較大。一季度全國GDP增幅為7.4%,較上季度下降0.3個百分點,漲幅創歷史新低。房地産業和中國經濟密切相關,經濟形勢不佳往往會加劇對房價下調的預期,隨之市場觀望情緒將更加濃厚,影響市場交易量走低。

原因二:模式轉型 投入成本持續加大

除了上述原因外,對於萬科來説,凈利潤和營收的雙重下降是否還有別的原因呢?

2013年,萬科高調轉型。定位城市配套服務商,第一個商業地産項目亮相、收購徽商銀行、進軍社區金融,均大大超出其住宅開發的業務範圍。

據21世紀經濟的報道,萬科在2013年一系列的舉動,似乎都有著未雨綢繆的意味。正如萬科總裁鬱亮所言,萬科銷售規模達到1萬億不太可能,住宅市場每年十幾億平方米的銷售也不可持續。如何平滑風險,突破極限?對萬科來説,有兩個方向,一是資本化持有型物業, 獲得租金和管理收益等穩定的現金流;二是搭建金融平臺,理順從開發到運營的資金鏈條,並將社區業務向金融服務延伸。

對於收購徽商銀行股權,萬科管理層只模糊表示,徽商銀行一來可以讓萬科為社區業主提供金融服務,二來可以為其5000家供應商提供融資幫助。截至目前,這兩項業務並無實質性進展。

“對於萬科而言,目前面臨了各類威脅。”房地産業內人士嚴躍進告訴記者,從市場産品結構看,萬科目前嘗試轉型社區建設,亟須在社區商業等方面投入資金。這樣的戰略轉型,顯然會使得萬科的各類投入成本加大。而且從目前萬科的業務重心看,預計此類成本未來還有可能上升。

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萬科涉足商業地産,最大的軟肋在於商業地産的開發模式和傳統的住宅開發並不相同。“萬科的優勢在於做住宅,做社區商業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路徑,但是目前很多做商業地産的,一般都是借地標性商業綜合體來贏取市場的。”嚴躍進告訴本報記者,從這一點看,萬科想擠入一個城市中,可能還是有難度的。比如目前一線城市,不乏一些知名的海外商業地産商在操盤。而且此類項目,多半對商業地産金融的認知程度比較好。萬科恰是缺乏此類金融手段。而對於一些二三線城市,也往往是群雄盤踞。畢竟一些優質地段和商圈已經被其他地産企業所分割。本質上,萬科還是缺乏商業地標性的産品,並導致市場對萬科商業地産的認知度不高。

除此以外,嚴躍進也建議到,目前萬科涉足此類商業,關鍵是要積聚更多的供應商資源。此前萬科面臨的供應商多半是圍繞住宅業的,但做社區商業需要更多業態支援的供應商。從這個角度看,萬科需要拓展包括金融、文教、酒店、零售業等合作夥伴。萬科必須先做一個供應商的整合者,才能真正做好商業地産商。不過這個過程比住宅業開發的週期可能會更長,耗費的資金也比較大。

原因三:競爭加劇 多家房企實力提升

總部設于廣東深圳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5月,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企業,也是股市裏的代表性地産藍籌股。2010年公司完成新開工面積1248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面積897.7萬平方米,銷售金額1081.6億元,率先成為全國第一個年銷售額超千億的房地産公司。這個數字,也相當於美國四大住宅公司高峰時的總和。

但一年之後,2012年綠地及保利也加入千億軍團陣營。而2013年,千億俱樂部的規模再次擴大,已由3家增加至7家,分別是萬科、綠地、萬達、保利、中海、碧桂園、恒大。房地産研究機構預測,2014年房地産千億俱樂部有望擴容至8到9家,或首現雙“兩千億”格局,萬科、綠地有望雙雙進入2000億房企行列。

萬科在房地産江湖的“老大”地位被挑戰,一方面説明房地産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很多優秀企業脫穎而出,從從昔日的“萬保招金”到後來的“萬保中恒”,再到今天的“萬綠萬保”,房企座次的急劇變化,實際上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發展過程。

其次,萬科的“式微”與萬科管理層近年在多元化經營上邁不開大步脫不了干系。住宅專業化是萬科成為行業“老大”的利器。在萬科30年的歷史上,曾經介入過超市、礦泉水、影視等領域,也曾經開發過商業地産和寫字樓,但最終,王石剝離了這一切,用住宅專業化、規模化這一路徑實現了萬科的超速發展。但“成也蕭何敗蕭何”,萬科如今被多面“夾擊”,也是因為其他房企經過多元化的積累終於急起直追,向萬科的“老大”地位發起了挑戰。

而且,可以預見,隨著萬達在文化産業的開疆辟土、綠地在海外不斷拿地、恒大在礦泉水上“另辟蹊徑”,即使短期內無法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長線而言,都是對萬科的強勁挑戰。單説恒大冰泉水,國內市場發展空間就很大。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表示,恒大冰泉計劃2014年實現銷售額100億元,3年達到300億元,未來更要實現年産量1500萬噸、實現與房産業務相當的千億銷售目標。

萬科當年剝離多元化經營,緊抓住宅房地産這個主業,讓萬科在房地産江湖獨領風騷30年,但萬科今天面對綠地、萬達、恒大等等追兵,房地産江湖重新洗牌也許在所難免。

從競爭結構上看,包括恒大、綠地等房企都對萬科的既定業務産生了一個替代性的作用。而且此類房企的品牌影響力大有趕超萬科的姿勢。在市場出現低迷的情況下,如果僅僅依賴老牌子,那麼可能在提高客戶關注度方面的優勢會弱化。

公司簡介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CHINA VANKE CO., LTD. 縮寫為"VANKE",成立於1984年5月,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企業,也是股市裏的代表性地産藍籌股。總部設在廣東深圳,至2009年,已在20多個城市設立分公司。2010年公司完成新開工面積1248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面積897.7萬平方米,銷售金額1081.6億元。營業收入507.1億元,凈利潤72.8億元。

公司高管

王石(1951年1月-),現任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原籍安徽金寨,生於廣西柳州,蘭州鐵道學院給排水專業畢業,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2011年3月,王石赴美遊學,在哈佛大學選修城市規劃和企業倫理道德兩門課程。現兼任中國房地産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房地産協會城市住宅開發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房地産協會副會長,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等職。

鬱亮,現任萬科地産總經理。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曾在深圳外貿集團工作,1990年加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任深圳市萬科財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1994年任公司董事,2000年再次當選董事,1996年任公司副總經理,1999年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2001年任公司總經理。

近五年營收狀況
年份 營業收入 凈利潤
2014年1季度 95億 15.3億
2013年 1354億 311億
2012年 1031億 126億
2011年 718億 96億
2010年 507億 73億
2009年 489億 53億
實時行情
聯繫方式

策劃:雨田
電話:68735078
郵箱:zhangsl@china.org.cn
官博:http://t.qq.com/chncaijing
出品:中國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