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生態脆弱區林改之路 |
中國網 | 時間: 2010-12-14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五、推進配套改革,解決“怎樣搞活”的問題 為了讓群眾在林改中看到致富希望、在林改後真正獲得利益,我們在推進明晰産權、承包到戶改革的基礎上,學習借鑒福建、浙江經驗,積極探索深化改革。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現代林業發展的意見》、《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等13個政策性文件;成立了涇川縣林業綜合服務中心、森林資源評估中心和收儲中心,3個機構合署辦公,科級建制,事業單位,定編23名;建立了林業綜合服務大廳,為群眾提供林政執法、法律諮詢、資源評估、産權交易、科技資訊等綜合服務。加快建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15個,創辦千畝育苗基地1處;建立了地方公益林補償制度,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對屬集體的57.1萬畝一般公益林按照每畝每年1元的標準直接補助到戶,隨著財力的增加逐步提高補償標準;縣財政給收儲中心撥付資金100萬元,作為林權抵押貸款風險保證金,已為105戶農民落實林權抵押貸款286萬元。群眾高興地説,過去貸款沒啥抵押,現在有了“綠本本”,作用和城裏人的房産證一樣,貸點錢辦事方便多了。據估算,我縣活立木蓄積110萬立方,價值8.8億元,如果用現有林地林木抵押貸款,每年總額可達15.6億元,戶均1.95萬元。 通過改革,從根本上確立了農民經營林地的主體地位,群眾營林造林的積極性更高了,一些分林較早的農戶,在2009年春季就自發造林6000多畝,佔全縣造林的36%,當年秋季,一些農戶已經開始補植補造、修枝撫育,在林下種植中藥材,栽植經濟林,有780多戶群眾在自己分配的林地栽植文冠果3035畝,栽植核桃1860畝,造林2萬多畝。實踐證明,緊緊圍繞落實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這個核心,在統一思想、依靠群眾、支援保障上狠下功夫,成功地回答了生態脆弱區林改要不要改、怎麼樣改、改了以後怎麼經營等重大問題,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林改之路。(中共涇川縣委 涇川縣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