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和田 大愛無疆

發佈時間: 2016-08-23 15:13:4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宋若冰  |  責任編輯: 宋若冰

2013年10月20日至22日,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煉率領中心扶貧小組和中國綠化基金會、巴迪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以及有關農業投資公司的代表一行17人,赴新疆和田市和田縣郎如鄉奴遂村開展扶貧調研。中心財務總監吳瓊、扶貧小組組長梁捷及6名青年幹部也參加此行。

提到和田,大多數人的心中馬上會想到“和田玉”,但是對和田的了解卻知之甚少。和田之行,對於我們既是一次扶貧的實踐活動,也是一次人生的心靈洗禮,于景、於人、于情,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強烈震撼。

和田縣位於新疆西南部,崑崙山北麓,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處於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之間,總面積4.03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區佔95%、沙漠佔3.7%、綠洲僅佔1.3%。全縣轄10鄉2鎮1個園藝場及經濟新區、崑崙工業園區,206個行政村,共28.5萬人,有13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佔99%。耕地總面積36萬畝,每人平均不足1.4畝,是一個人多地少,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典型邊境農業縣,也是國家扶貧重點縣。此次調研所到的奴遂村,屬於和田縣郎如鄉,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僅為1.2畝,是一個貧困村。

從北京出發飛往和田的途中,從空中俯望的風景從綠色逐漸變成黃色,一眼望去只有沙漠和戈壁,少些許點綴的色彩也只有山脈上覆蓋著的白雪。偶爾飛過的村莊,似乎已快被沙漠吞噬。我們在心裏猜測著和田的樣子,或許奴遂村就像一首歌兒裏唱的那樣“你是風兒,我是沙”。

飛機上俯拍的某個村莊,正在被沙漠吞噬
飛機上俯拍的和田綠洲全貌




經過7小時的飛行,飛機終於到達和田上空,不經意地向窗外望去,卻是一片驚呼。天呀,這就是和田嗎?滿眼的綠色,綿延到遠方,城市似乎被淹沒于綠色海洋之中。壯觀的“井”字形防風林,佈滿整個城市。帶著這樣的震撼與疑惑,我們開始了此次和田之旅。

一、 和田至美,在乎景

雖然和田處於乾燥少雨的內陸地區,卻對水源保護工程、防風治沙綠色生態工程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建造了一個人工沙漠綠洲。形容和田綠洲是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的一塊綠色瑰寶,再恰當不過了。但是即使這樣,和田縣的每人平均耕地面積依然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因此僅靠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老百姓難以脫貧。

目前,和田縣林地面積達到99.15萬畝,其中天然林39.7萬畝,人工造林59.45萬畝。人工林中,防護林15.62萬畝,經濟林42.87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04%,綠洲內部森林覆蓋率達到49%。

 


調研組考察防沙治沙綠色生態工程
 
沿路可見,用草桿固沙、辛苦工作的人們






調研組此行所至的和田烏魯瓦提水庫,充分展現了人類與天地抗爭的成果。水庫之水清澈見底,水流之處綠色成蔭。烏魯瓦提水庫是當地重要的飲用水源地,由於保護措施得當,解決了和田地區老百姓吃水難的問題。

 
烏魯瓦提水庫全景
調研組成員在烏魯瓦提水庫前合影






通過與地方政府的同志們交談,我們了解到和田地區旅遊資源豐富、特色明顯。在這裡,你可以置身於大漠戈壁的蒼涼之美,也可以欣賞到長河落日和崑崙山的雄奇壯觀;你會沉浸在濃郁的民族風土人情中,也可以探尋閃爍著西域古代文明光環的佛國遺存。雄渾壯麗的自然景觀、高大奇絕的地形地貌、異彩紛呈的人文遺存和民俗風情,厚重的絲路文明,神秘的長壽文化,以及豐饒的物産,構成了和田旅遊絢麗多彩的畫卷,呈現出旅遊資源“大容量、多樣性、差異性、互補性、獨特性、壟斷性”的總體特徵。和田地區有很多著名的旅遊景點,比如:浩瀚神奇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號稱“萬山之祖”的巍巍崑崙山;被中外考古學家稱為“東方龐貝”的尼雅遺址;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小的、佔地面積僅為4平方米的達瑪溝小佛寺;被稱為“天下奇觀”的千里葡萄長廊等等。

由於時間有限,調研組雖無暇親臨這些旅遊景點,但大家一致認為,發展旅遊經濟可以帶動當地脫貧致富。而調研組的部分成員,有幸在離和田市約1.5小時車程的地方觀賞到胡楊林,更是印證了大家的想法。維吾爾語稱胡楊為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樹”。由於它具有驚人的抗乾旱、禦風沙、耐鹽鹼的能力,能頑強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們讚譽為“沙漠英雄樹”。人們誇讚胡楊巨大的生命力“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胡楊是新疆荒漠和沙地上唯一能天然成林的樹種。

 
 
 
責任編輯: 宋若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