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如何才能讓一幅名畫增光添彩,讓名家風範重現?前不久,來自兩岸的工藝美術大師們,在黃公望的故里江蘇常熟給出了答案。他們以紅木雕刻的形式,將一分為二的傑作《富春山居圖》完美合璧並展出,實現了東方之魂的回歸。同時,也印證了兩岸歷史文脈的相連,以及文化的同根同祖。
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了三位嘉賓,正是這一重大文化事件的推動者和見證者。他們分別是常熟東方紅木傢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向東先生;常熟市臺辦主任陸清先生;以及中國東方美學研究院院長南韓榮先生;歡迎三位!
非常榮幸今天請到三位做客我們的演播室,我們首先要請問一下姚總,讓姚總給我們回顧一下此次這樣重大的事件,這一次合璧特展有哪些朋友們到場?大家在看到這樣一幅作品之後,反饋到您這的觀感體驗是什麼樣的呢?
姚向東:主持人好,網友們大家好!“東方之魂”《富春山居圖》紅木雕刻合璧這一活動是由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和常熟日報社共同指導策劃的,由我們常熟市東方紅木傢具藝術館、常熟市黃公望文化研究會,台灣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台灣三義木雕協會共同主辦的。主要是常熟市東方紅木傢具有限公司、台灣海峽兩岸文化經貿科技觀光發展協會承辦的。
10月21日,當天正好是重陽節,古代詩人在這一天發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我們把《富春山居圖》紅木雕刻合璧特展開幕儀式定在這一天,恰好表達了兩岸同胞思念之心。那天上午來自兩岸的朋友歡聚常熟,他們有: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李美惠副董事長、台灣三義木雕協會理事長、兩岸文化交流觀光協會的理事長、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的陳春霖先生;還有大陸的來自各個行業的嘉賓代表們,有江蘇省工業經濟聯合會、上海市傢具協會、江蘇省傢具協會、蘇州工藝美校、常熟市臺協會常務副會長及黃公望文化研究會的浦仲誠會長。出席開幕式的還有蘇州市、常熟市的領導,我們常熟市人民政府的副市長朱亞輝,還有蘇州臺辦主任韓衛,還有常熟市臺辦的陸清。
出席開幕式的媒體有:央視四套、新華社、中新社、騰訊網、新浪網、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上海電視臺、海峽衛視等40多家媒體。以及在常熟的臺商代表,文化創意及紅木傢具行業協會的代表。
除了這些嘉賓,本地許多市民都前往觀看,開幕式上可以説是人氣非常旺。大家説得最多的是,“總算見到一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圖》了!”“能把國畫山水刻得這麼出神入化,這麼傳神,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們都認為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中國網:通過姚總的介紹,我們知道此次的展覽讓很多人都拍手叫好,請問一下陸主任,這一次台灣方面對此次的特展有什麼樣的反響呢?
陸清:中國網的網友們大家好!我想來介紹一下台灣跟常熟,應該説有很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緊密的現實聯繫。其中代表性人物大家眾所週知元代畫壇“四家之首”黃公望;明代有鄭成功的老師錢謙益;清代有台灣知府蔣元樞;近代有台灣通訊社長的曾虛白;包括2010年台灣佛教協會理事長白聖長老舍利子回奉我們常熟的興福寺;應該説台灣跟常熟有不解之緣。
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常熟與台灣在經貿、宗教、文化、教育、科技、農業方面交流日益密切,為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這次《富春山居圖》紅木版的合璧,在常熟合璧,印證了海峽兩岸的文化同根同源,意義非凡。應該説,在這次合璧的過程中間,台灣的相關行業社會團體給予了很多的支援,特別是姚總講到台灣的三義木雕協會,專程派出雕刻大師,與大陸常熟的雕刻大師聯手合作,應該説藝驚四座。
台灣的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在策劃過程中間,以及人員的交流中間給予了極大的支援。這次合璧中間,我們海基會的董事長林中森先生還專門寫了賀詞,“富春山居傳佳話,東方紅木透異香。”台灣中華僑聯總會的理事長簡漢生先生也專門發來賀詞,表示“兩岸一家親”,展示了兩岸文化的認同。這次合璧,也得到了海峽兩岸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與熱烈反映。總共有40多家主流媒體到常熟來進行集中報道,百餘家媒體進行同步的轉載轉播,應該説效果也非常好。
同時,相關的行業,台灣相關行業的團體和企業,紛紛表達了跟我們常熟開展文創産業合作的意向。特別是目前,基本已經達成了與台灣方面紅木版《富春山居圖》的巡展,應該説在台灣還是取得比較好正能量的效果。
這次紅木版的《富春山居圖》在常熟完美地合璧,特別是在我們黃公望的家鄉常熟市進行合璧,應該説意義非凡,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進一步提升了常臺兩地文化交流合作的水準;有利於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中國網:確實這一次的活動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次創舉意義重大,要請問一下姚總,對於這樣一幅傳世名作的再現,可能是需要跨越很多的難關。在籌備的過程當中,在您最初承接這個項目的時候,是不是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呢?
姚向東:應該説有很大的壓力,第一個壓力是來自於《富春山居圖》,這幅畫是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傑作,屬於山水畫的寫意畫。當年黃公望用披麻皴的畫法,展現了江南這種文人胸有千、下筆千里的豪邁。如何用紅木雕刻形式實現藝術再創作呢?把文人美學的意境展現出來,這是一個難題。
第二個,《富春山居圖》筆墨清潤,意境簡遠,我們配什麼樣的紅木原料?怎麼樣去展現它這種原貌?在這個方面我們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因為它整個長度加起來有10米多。我們去挑了一個原來珍藏的一塊緬甸的花梨木的板,也是我們跟大師、領導去看過的,這個板能體現這種效果,能把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表現出來。
中國網:這個活動從最初的構想到選料,再到組建團隊去進行策劃,您是如何有條不紊的去推進這樣一個工作呢?
姚向東:因為這個《富春山居圖》當時的創意就是常熟市臺辦和常熟日報社提出來的,從創意出來到開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個過程中間,我們有幸請到東方美學的院長南韓榮老師,和我們常熟的民間工藝大師“千獅之父”顧連元先生;我們也是組織了公司的精兵強將,我們自己定制了一批專門刻畫《富春山居圖》的工具,我們雖然原來也雕過這種山水畫。因為《富春山居圖》是非常細膩的,一般的工技很難雕刻出它的意境,所以我們在這一段時間緊鑼密鼓從選齊材料,到這種定制工具,我們在4月8日舉行了一個儀式,就是開琢儀式,那個時候雕下了第一刀。
中國網:韓院長,您作為此次活動的藝術總顧問,可以説是功不可沒。能不能請您來為我們介紹一下,紅木雕刻它的歷史傳承,以及技法上的一些精要?
南韓榮:主持人,各位網友好!我感到紅木雕刻從歷史上來説,紅木雕刻是在明代以後呈現的,在這之前木雕歷史比較早了,一直到浙江的紅木文化,離現在已有7千年了。在這麼長的時間裏面,特別是中華民族作為崇尚建築都用木文化國家,它的木雕意義非常深,歷史上有建築上的雕梁畫棟,傢具上也有龍飛鳳舞的裝飾,當然這些都不是紅木雕刻,都是白木雕刻,漆器跟白木結合起來的雕刻,連雕帶切。真正紅木雕刻的出現是在明代中期以後,那時候一方面是明代政府在文化上比較專制,不允許老百姓家裏包括士大夫家裏切紅線,描金線,雕刻龍鳳,規定很死。正好這個時候常熟旁邊的太倉的碼頭上大量的商船載了南洋楹木運過來,堆在倉庫邊上。這些木材,文人們一看就知道,這是真正的紋木到了(就是紋樣的紋,右邊一個文章的文),文人很喜歡。用這些木材來做傢具,完全可以避開明政府對於他們的不能漆紅漆,不能雕龍鳳,不能描金線的限制,他們就把這些傢具請能工巧匠,搬到自己的私家園裏,去打造符合文人審美的傢具,明代傢具就這麼産生了,非常高雅。
紅木雕刻産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可想而知,它不是主張滿地雕刻,把天然的木紋給搞的亂七八糟。他們主張是點蘸型和紋漆的,我們所謂的書卷氣,所謂紅木雕刻也就是一開始就帶有文人的美學在裏面,不主張亂雕。
到後來清代的時候,滿洲的馬背民族來的時候,他們的審美觀跟我們的漢族士大夫不一樣,他們喜歡富麗堂皇、密密麻麻,最後就是清代的風格就産生了。它技術上有進步,但藝術上有退步,這是很客觀的評論。
到清末民初的時候,這個方向在轉變,因為外來文化來了,大家感覺隨著生活的近現代化,傢具也要變革。所以,不合生活規律的,不合生活需要的東西都淘汰掉,開始接受西方的東西,傢具設計也按照人體工學來設計,雕刻也吸收了一些西方的元素。
我們講的這個過程,常熟地區的紅木雕刻是功不可沒的。我們過去不去講它,就講計劃經濟年代好多紅木傢具從上海口岸特區,那個時候我記得是評估一次華東地區的紅木雕刻比賽,是我負責的,有外貿公司做指導。然後招來7家,上海兩家,常熟是四家,兩家在南通,可想而知,為出口的那些傢具,常熟頂了半邊天,半壁江山在常熟。所以常熟地區作為紅木傢具之鄉,它的雕刻水準一直在全國都有公認。
我感覺這次《富春山居圖》放到常熟來,有常熟的政府有關部門支援下,由東方紅木來實施,這是非常恰當的。不但是因為常熟的東方紅木雕刻在常熟地區應該是比較拔尖的,另外黃公望也是常熟人,他們家鄉的人。這一幅作品到常熟來進行紅木的合璧,大家是非常欣慰的。
中國網:也知道《富春山居圖》是被稱為畫中之蘭亭,這個評價是非常高的,用刻刀來展現《富春山居圖》當中的意境,把它的層次和韻味都能夠吃透吃深的話,這樣才能夠演繹出東方美學的精髓。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在動刀之前,我們需要做一些什麼樣的準備呢?
南韓榮:你講的很對,因為這個是一幅元代的文人寫意山水,文人的審美跟他們的筆墨情趣,在這幅山水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反過來,我們東方紅木的一些匠師們表現它,再現它,用的辦法正好是很刻板,刻在板上,那是兩種齊用,兩種要搞到一起確實勉為其難。我們就感到要在動刀之前,必須讓所有的能工巧匠們講明白,我們面對的這幅作品是什麼樣的作品?這裡面我感覺必須要向大家指明的,就這幅畫是元代的文人山水寫意畫,它不同於西方的寫實跟類似于拍照的那種表現。你到富春山兩邊去走,有沒有這種山頭是跟畫上一模一樣的,可能找不到。
剛才陸主任、姚總講了,作為黃公望來説,他週游天下,好多的山水都在他心中,甚至包括他的家鄉常熟的虞山也在他的心目中,所以他是把自己的自我跟客觀的山山水水完全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興致來的時候,就很瀟灑的,輕描淡寫就這麼出來了。興致過了以後,慢慢再搞,過了很長時間再搞。這個裏面他表達的不是真山真水的具體寫照,而是他心目當中對於天地大美的感悟,甚至還有他自己的人生觀,都在裏面了,意義很深刻。
我們作為匠師要想去表現它,這個裏面碰到的問題就是,一定要理解黃公望這位大畫家他心目當中想表達的是什麼?明白了以後,他的隨心所欲的幾個披麻皴點綴,還有礬石都是一種自己心中的感悟,跟天地的大美分不清楚的情況下,這麼展現出來。
我們在表現的時候,就一定要避開一種刻板的城市化的東西,要體會到它這種線條,我們照著它去做做不了,但是我們盡可能搞的不要太厚重,不要太刻板,盡可能把他那種瀟灑、含蓄、淡泊的那種情緒,都能夠表達到板上。用刻板的顏色,要刻意地去表現他的瀟灑、含蓄、淡泊,那個裏面有難度,我感覺很欣慰。最後拿出來的作品,已經有這種大致上比較令人滿意的。一看那一份長卷,再加上整個是用大果紫檀雕的,顏色淡淡的,雕刻又是薄薄的,看上去天、水、山、色,還有亭子、小船、樹木都是隱隱約約,虛中帶實,這個意境就出來了。整個作品,我感到是成熟的工藝美術師們下了苦功,做到了我們原來説預想的那種境界。不但是很高的境界,用自己的勞動來體現兩岸人們希望一幅黃公望的分成兩地的畫,能夠在紅木的形式上合璧成功。另外,也把我們紅木雕刻來表達古代的名著,這種技藝推高了一步,得到很多很寶貴的經驗,有利於我們將來紅木雕刻在這方面進一步去發展,我感到很欣慰。
中國網:這幅作品確實對於技法上的要求是相當高的,請問一下姚總您的創作團隊在這個過程當中,是怎麼去克服這些困難的呢?
姚向東:黃公望的這張《富春山居圖》主要是山水畫,剛剛韓院長講了,它是寫意的。確實在雕的時候也有很多的問題,我幾乎每天都要去看,工人們每次發現這個問題以後,有的時候心中也很煩燥;我就跟他們説“這個事情你不要急的,在下刀之前這個畫的意義需要搞清楚。”在這個方面我們確實得到韓院長,各位大師,幾乎一有問題,他們會過來。對這個畫去研究,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怎麼去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間,他們有的時候真得是連飯都忘記吃的,探討的也很激烈。我們也是邀請了台灣的三義木雕協會,他們的理事長都過來,其實對這個也很重視。他們7月份過來的,為了這幅畫一直在探討怎麼做?當時探討激烈的場景也是很欣慰的,最後做出這幅畫感覺非常圓滿。
中國網:這次活動能夠成功的舉辦,也跟政府的大力支援是分不開的。請陸主任來為我們介紹一下,政府在這個活動,從最初的啟動到成功的舉辦,都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支援呢?
陸清:這次活動的順利舉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覺得這個活動本身就是政府與企業、經濟與文化、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成功典範。應該説這個項目啟動到成功舉辦,作為政府層面,我想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努力。第一做好主題的策劃,大家都知道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是我們常熟精彩的文化名片,蘇州紅木雕刻又是蘇州紅木工藝的精髓所在。目前來講,已經成為常熟與台灣文創合作的新媒介。為了將黃公望的美學思想跟我們紅木雕刻完美結合起來,所以我們邀請了常熟市黃公望研究會,包括紅木傢具協會,包括一些學者專家分別進行了座談。為合璧的舉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大家出謀策劃,應該説聽取了一些有益的建議和意見,甚至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我們都廣泛的進行聽取,把一些精神都歸納起來,便於更好地把控整個活動的實施。
第二,我們做好牽線搭橋工作,因為《富春山居圖》已經成為兩岸文化的紐帶,也是展示兩岸文化認同的特殊元素。自從台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6月份順利合璧以後,在海內外的影響非常大。基於上述的原因,我們就覺得紅木合璧更重要的是在於兩岸雕刻大師的合璧,我們特地穿針引線、牽線搭橋,跟台灣三義木雕協會達成了基本意向。
台灣苗栗縣三義地區50%的鄉民都以木雕為業,它也被視為台灣地區拉長文創産業鏈的樣本,在木雕行業中間,在世界的木雕行業中間影響非常大。我們牽線搭橋以後,邀請台灣的木雕大師跟大陸的雕刻大師共同聯手合作,聯手完成了紅木合璧。
第三,作為政府層面,做好了一些資源整合。因為這個活動看似簡單,實際上背後的故事也很多。如果挖掘出來,一路上的故事也不少。為了保證活動的成功舉辦,我們充分整合各類的優質資源,特別是做好一些領導嘉賓的邀請、媒體宣傳的引導、文化藝術的指導,還有一些聯絡服務工作,以及臺前幕後的指導跟把控。作為政府層面,盡最大的努力為企業提供最好的服務。
中國網:這次活動可以説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次典範,請問一下陸主任在接下來我們將如何把傳統的蘇作工藝和海峽文化創新融合,更好地實現兩岸的互融和互信互通呢?
陸清:好的,因為我從事對臺工作也有兩年了,我覺得兩岸之間的交流互信,不僅來自於經貿合作的雙贏,更需要兩岸文化的認同,和人們心靈的契合,我覺得這個更重要。
作為常熟地處長三角經濟帶中心,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吸引了臺商眼光,現在已經成為臺胞在祖國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應該説到去年年底,我們整個常熟市就有台資企業522家,合同利用外資達到102.4億美金,註冊台資就達到了60.12億美金,合同利用外資達到了33.8億美金。常熟已經成為台資在大陸發展的風向標。常熟市在1987年已經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應該説歷史文化底蘊比較深厚。黃公望文化是我們常熟一張精彩的名片,蘇作工藝是常熟的非遺項目,也是常熟跟台灣兩地合作交流的重點文創項目。
應該説趁勢而上,我們覺得未來要做好“一中心兩館”的建設工作,“一中心”是趁這次機會,趁這個契機跟台灣,包括大陸的院校成立海峽兩岸東方紅木的創意研發中心。“兩館”一個是“黃公望的主題文化館”,還有一個是“東方木雕藝術館”,努力打造集産品研發、展示、銷售為一體的新平臺。
我想重點還是要做好三個方面,一個是校企融合,校企融合就是東方紅木有限公司跟台北科技大學,還有蘇州的工藝美術學院“一企二校”的模式,共同研發具有蘇作工藝特色,承載兩岸文化的創意産品。
第二,是活動互辦,我想有了這個陣地以後,我們想依託“一中心兩館”,通過舉辦文創大賽,互派師生員工交流,以及一些講座、展覽等途徑,共同來把海峽文化跟蘇作工藝傳統文創最前沿的思想加以引進和宣傳,並在我們東方紅木進一步確立,通過努力把産學研的成果作為轉換。
第三,還要注意文宣的互動,我覺得文宣非常重要。我想作為“一中心兩館”,加強數字化的建設,特別在我們蘇南地區,我想數字化建設不光應用於高科技的領域,傳統文化的數字化建設要逐步跟進,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們還是要通過報紙報刊、廣播電視,以及網路微信、微網志新的社交媒體,加以宣傳、推廣,並加以去引導。從而,傳播兩岸最優秀的文化,兩岸人們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發展中華文化,創新中華文化。從而實現兩岸的民眾,特別是兩岸的青少年互融互信,為我們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我想做出新的努力和貢獻。
中國網:可以説“一中心兩館”將來可以作為展示蘇作紅木藝術的文化平臺,撬動著非常大的一塊市場。姚總您是不是已經想好了接下來怎麼去構建和拓展新的業態呢?
姚向東:我們這次在常熟特展以後,計劃在明年4月份到台北去展覽,以後也會在世界各地去巡展。剛剛陸主任講了,我們以後會和台灣的大學,包括木雕的協會,以後會共同舉辦創意類的設計,把紅木傢具推廣,讓很多人享受到紅木的精緻生活。我們認為它是高大上的東西,也讓它進入到普通家庭。
在這個方面,要借助兩岸的學校、協會共同去做這個事情。剛才陸主任講的也很清楚了,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和台灣有一種緊密的合作,能共同把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把他的文化搞好,讓更多人了解這幅畫,在後續方面,為常熟地區起到推廣作用。
中國網:紅木雕刻可以説是歷久彌香的中華瑰寶,也是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最後請韓院長為我們談一談,我們應該如何探索當代中國的文創産業發展模式,讓刻刀來物化和實現藝術的創作思想呢?
南韓榮:剛才姚總和陸主任都講到這方面的問題,我想補充兩個。第一個是我們現在碰到的問題,傳統文化必須跟時尚生活結合起來,也就是有民族性,還要有時代性,不能老是守舊去倣古。現在《富春山居圖》的紅木合璧,這個項目的推行成功,已經做出一個樣本。對待傳統文化,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形式去表達我們心中所想的。上次有一句話,我感覺講的還是可以。黃公望他用寫意的筆法輕描淡寫,把一幅大作完成了。我們借著黃公望這幅作品,來個二度創作,也是用寫意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希望兩岸文化加強交流的心願,這是一點,木雕在時代的生活面前是大有可為的。
第二,我感到作為常熟地區紅木傢具之鄉,現在我們面對的是過去一段時期以來,大家偏重於倣舊、倣古,最後忘掉了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傢具?這是大的問題。這次黃公望山水的紅木木雕合璧以後,成為行業裏面大家都關注的問題,就把“東方美學”這個題目凸顯出來。
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精英審美已經完成,很全面的搞成一個審美體系,簡練、淡雅、含蓄,富有東方特色的審美觀。因為後來走了一些彎路,可以説我們的民族審美有倒退,現在趁著這個機會大家重新提到“東方美學”的課題,我感覺必須把“東方美學”拿來指導紅木傢具的設計跟生産。做更多的親民的,簡約的,老百姓都買得起,符合年輕人需求的紅木傢具,這是我們通過黃公望這幅作品的紅木合璧所想到的。希望推動我們這個行業更加向現代,為現代人服務的高雅、精緻的生活,做出我們的貢獻。
中國網:非常感謝韓老師,本期的節目就是這樣,非常感謝您的收看,也再次感謝三位嘉賓做客我們的演播室,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完)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