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洲:“金榜希望”APP實現教育無邊界

時間:2015年7月8日
簡介:隨著網路的發展和普及,很多人會把客戶端、網路端作為一種獲取知識能量的來源。本期節目,上海即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紅洲做客訪談,談談發展線上教育的一些感悟和思考。[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中國網:您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我是方悅。

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方,可以説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教育的問題。而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問題,可是社會上有很多教育失衡普遍存在。比如説拿我國而言,現在在很多貧困的地區,或者在有一些地區的一些地方,很多人都不能面對公平的教育資源。所以,很多人在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為大眾提供一個普遍的、能夠公平地面對教育的環境。現在網路越來越發達了,隨著網路的發展和普及,很多人會把客戶端、網路端作為一種獲取知識能量的來源。

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嘉賓,他是來自上海即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總裁陳紅洲先生,首先歡迎您陳先生。

陳紅洲:主持人好,大家好。

中國網:今天請陳先生來,我們特別想讓您説説我們公司做的一些産品,因為這對我們緩解教育資源緊張和緩解教育失衡的問題有很大的幫助。首先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最近您的公司剛研製出一款新的APP,據説剛上線人數就突破了3萬人,您給我們講一講它是什麼樣的一款APP呢?

陳紅洲:我們這款APP是一個線上教育的平臺,它叫“金榜希望”,用戶和學生下載了這個APP以後,在這個APP上能夠找到名師跟他一對一的教學,也可以上專題的課,老師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自由地為學生講他所擅長的知識。我們這個平臺其實包括中小學生教育、職業教育平臺和大學生的教育平臺。

中國網:等於説它囊括了全部的教育內容了?

陳紅洲:對。

中國網:我們説大家獲取知識的很多方式,比如每天低頭族看資訊,就是通過手機APP客戶端獲取的,它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這些有什麼不一樣呢?

陳紅洲:我們和平時的這個APP很類似的,拿起手機點一下,但我們不是娛樂性的APP,我們是一個教育的平臺。學生對數學、語文,哪些知識點不明白的話,他就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找到名師,比如北京的老師、上海的老師,在上面聽40分鐘或者60分鐘的課程,老師就在這個平臺上通過手機用直觀互動的方式解決了他那些不明白,他有些問題也可以在這上面隨時進行答疑。

中國網:您説互相之間的學習,老師幫助學生講課答疑,學生來提問和老師互動,這是一對一的過程嗎?

陳紅洲:這個可以一對多,也可以一對一。一對多,就是老師開了一個虛擬的教室,很多學生可以進到虛擬教室自由提問,這是一對多。也可以一對一,你可以選擇需要的老師,老師可以跟你一對一的進行輔導。

中國網:比如我舉個例子,現在我是高三參加高考的學生,我的時間非常地緊張有限,我不能夠隨時24小時追著我的老師提問我想問的問題,但這個時候晚上11點多了,我有一道數學難題,它困擾了我很久,我想解決它,我可以通過我們的軟體達到這個目的嗎?

陳紅洲:沒有問題,他可以在我們的軟體上看哪個老師現在還線上,他就直接問這個老師。假如這個老師不線上,他選擇了一個老師,他可以給老師留言拍照片,或者在手機上把問題提出來,老師會在第二天給他進行及時地回答。

中國網:其實我想對於很多人來説,如果説線上能夠獲取這種資訊來源的話,是很便捷的?

陳紅洲:對。

中國網:我們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

陳紅洲:現在做線上教育平臺的公司很多,我們公司的特點是發明瞭一個專利——向量黑板,利用手機作為一個黑板,老師講課的時候可以在手機螢幕上用觸摸筆或者是他的手指就可以寫數學公式或任何的東西,同時他通過他的耳機、麥克風就可以把聲音傳出去,就不利用原來比較煩瑣的視頻錄製,而是通過向量黑板的技術,實時和學生進行教學和互動,這是我們的一個核心技術。

中國網:但您剛才提到這個向量黑板是我們核心的一個發明性的創新技術,比如説舉個例子,一道數學題,可能會面臨很多算術,一個大的解題過程,可是手機的螢幕那麼小,我怎樣完整領略到老師要講的內容呢?

陳紅洲:手機螢幕比較小,老師可以在螢幕上把他主要的問題點寫下來,然後他在紙上用拍照的方式上傳到手機上,手機的螢幕就會傳給學生,學生就能看到老師講述的知識點,老師可以在這個知識點上進行批註、畫、點,針對這些知識點來教學,這是我們的一個方式。並且這個螢幕也可以放大,也可以縮小,還可以左右劃,所以還是比較便捷的。

中國網:咱們對於教師資源這塊是怎樣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要跟從名師學習提高是最快的,我們之所以做這樣一個平臺就是為了給大家搭建一個便捷的,能夠和名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陳紅洲:我們是一個學習的平臺,所以,我們歡迎所有的老師上我們的平臺來教學,我們也會請很多的名師,或者這些名師會欣賞我們的平臺,把他的知識傳遞下去,會到我們平臺上上線,教他的學生,我們的平臺會根據學生對老師教學以後的評估效果,説哪個老師比較優秀、教得好,哪個老師真正回答了他的問題,幫他解惑了,對老師進行評級,這樣的話我們平臺上就會出現很多的名師,教得好的老師都會成為名師。這樣的名師並不是我們説它是名師就是名師,而是學生對他進行綜合的評價,他就會成為名師。成為名師以後,我們的平臺上就會標注為名師或者高級老師、特級老師這樣的級別,學生通過我們的平臺一看哪個老師是名師,哪個老師的課講得好,他就會針對性的選擇他的學習內容,這是我們平臺做的事情。

中國網:等於説我們搭建了一個類似于大家現在都熟悉的淘寶網平臺,只是我們是教育的平臺,吸引更多的好老師,利用閒散的時間,給學生傳遞更多的內容和價值?

陳紅洲:對。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了,我們才剛剛上線沒幾天的時間就有3萬的用戶了,您覺得之所以這麼吸引住大家,有沒有聽到一部分的反饋意見是因為什麼呢?

陳紅洲:因為我們從5月8號正式從安卓平臺上上線,目前有3萬多用戶,用戶給我們也有很多的反饋,覺得我們這種教學,真正的實現了資源共用,實現了教育的無邊界。比如説農村的小孩還有邊緣地區的小孩都能接觸到優質的名師,這是一個好的反饋。另外,因為老師天生就是幫人家解惑的,他願意有很多的學生來聽他的課,他願意把他的知識分享出去。所以,老師這邊反應也比較好。同時家長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可以利用學生的碎片時間,比如説學生平時在家裏的碎片時間去打遊戲,這個平臺能夠針對性地學習他的問題,而並不是在學校或者培訓機構系統性地學習,因為學生的自覺性比較差,碎片化的學習就給學生帶來了一些興趣,並且在我們的平臺上能夠有很多的同學可以分享問題,所以給這些學生帶來了一些樂趣和興趣。比如説分享學習故事,分享怎麼成為學霸,分享我怎麼學數學、語文、提高英語的學習成績的心得,所以,這些平臺也給這些學生帶來了一些學習的興趣。主要是這三個方面。

另外一點也有反饋,我們的平臺可能螢幕還是比較小,因為使用習慣上還不是那麼習慣,這個地方我們會進一步地改善,可能會有一個輔助的設備、輔助的黑板讓螢幕更大一點,溝通起來更方便一些,輔助性的黑板式的産品出來,這也是我們的平臺。確實,我們3萬用戶目前有老師上來幾百位老師,快到一千位老師,都是在一線正在教學的老師,也還有很多的培訓機構的老師。

另外,我們學生上來的比較多,有幾萬人,比較踴躍,大家都是看到這個平臺能夠打破一些常規的線上教育的缺點,能夠實現真正優質資源的共用。

中國網:剛才你也提到了,有一些常規的我們在網路上學習的方式,還有一些網路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壁壘。在您看來的話,不管您是開發APP軟體,還是做這種教學模式,一定是對教育尤其是網路教育這個環境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做的,您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陳紅洲:現在做線上教育的公司機構非常多,不少於幾千家,他們分三個方面。一個是從傳統的教育機構,輔導機構,比如説新東方、學而思這種機構轉到線上教育。另外是在搭建教育平臺,比如YY教育、淘寶同學、搭建教育平臺。還有一類是大學裏的遠端教學。

目前線上教育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但我們經過研究,發現他們的缺點在哪呢?一是説他們對老師的上線門檻很高,這些教育機構要去請老師,並且要去專門錄影棚去錄影錄製課程,錄製的課程一個是成本很高,因為它要到專門的錄影棚。另外,老師要借助專業的機構到這個錄影棚去,所以,這個時間很不好安排。

第二,最主要的是説成本很高,錄製一節課程包括最後剪輯整個過程,可能這個成本是一般人、一般機構承受不了的,所以一些大型機構才會做這樣的事情。

中國網:而且這個沒有更好的針對性。

陳紅洲:對,他錄的都是系統課程,他不知道學生應該學什麼樣的東西,這和我們傳統的方法存在的弊端是一樣的。

因為這種錄製成本很高,所以,這種教育機構的智慧財産權是屬於教育機構,而不屬於老師,所以對老師來説得到的收入也是比較低的,所以,老師上線的門檻非常高,也是集中在一線城市。

還有一點,成本高就帶來了學生要付的成本也是很高,付的成本高,是因為學生錄一個課程非常貴,所以他買一個課程的時候也是非常貴的,比如三四個小時的課程可能要上千元,或者怎麼樣。

第三,互動性差。因為錄影課聽了以後,他明白了還是沒有明白不能找老師實時的溝通,所以互動性比較差。這就帶來了目前這些教育平臺最大的問題。

對學生來説教育效率就比較低,因為學生都是青少年,青少年坐下來,學習四五個小時聽錄影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中國網:我們的專注力是有限的。

陳紅洲:往往是買了一個三四小時或者十個小時的課程,往往每次從頭聽起,都是聽半個小時左右,其實後面的東西都是浪費。並且他的知識,因為他在中學裏、學校裏已經學過知識,其實他可能對某一個學科的知識並不是所有的不明白。

中國網:是查漏補缺。

陳紅洲:對,但目前這個方面現在線上教育做得比較差。

互動性差帶來了學習興趣的降低,帶來了學習效率的降低,這種課程一般很難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成績,或者他對知識點的理解,這是目前線上教育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中國網:所以,剛才您把這些給我們統統分析以後,現在出現在我們這樣一個方式是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的,是吧?

中國網:我們研究的這個東西,首先從根源上、從技術上解決問題,不用視頻錄影,不用老師到專業的攝像棚去錄影,而是老師在他的辦公室、或者在他家裏的書房裏面,就能夠拿手機出來,然後用手機當成一個黑板,實時的進行教學。然後我們把課程拆成25分鐘、40分鐘,60分鐘一堂課程,都是結合這個知識點來講這個課程,或者是試題、答卷來講這個課程,這是非常有針對性的。

而學生上了這個平臺以後,學生就能有選擇性的,因為每堂課的費用非常低,每個學生聽一堂課可能只要交10元人民幣左右,所以他就能夠聽一堂課,這樣他就能夠針對性的針對知識點來選擇他要學的查漏補缺,這樣就能有針對的提高學習成績。

另外,我們的平臺集中了大量的試題,並且有大量的試題在講解,比如現在快高考了,我們高考押題、中考押題、小考的押題都會有的,這是針對學生的一個成績的提高,來引導他怎麼學習的方式。

中國網:我打斷您一下,説到押題我想很多人都非常關注了,押題的題的來源是哪?我們的方向是怎樣的?

陳紅洲:我們押題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過去把傳統高考中考的題庫拿出來,讓學生做一個復習,這是一方面的試題。另一方面的試題,我們請大量的優秀老師自動在這個平臺進行押題,就是他認為今年高考知識點是什麼,是聽老師來準備這些試題,並不是我們做平臺的來準備一些試題,而是請大量的優秀老師,比如高級老師、這些特級老師,請他們在這個平臺上來出這個題目,學生來做這些題目,他認為今年高考應該考什麼樣的知識點,應該側重哪些方面,這也都是老師在我們平臺上産生的題目。

中國網:您看,現在“網際網路+”非常的火熱,發展地很快,而且隨著大數據技術和雲服務等等,我知道您本身也都是做這種IT出身的,所以對這背後的東西非常了解,我們在建這個平臺的過程中,有沒有考慮到要用這些最新的技術幫助我們押題,很可能通過大數據的一個方式的解決,就能夠起到過去老師通過幾十年經驗的積累而達到的效果呢?

陳紅洲:這是當然的,因為現在我們要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另外我們這個平臺利用了幾個技術,一是網際網路上實時通信技術,比如我們的向量黑板就不存視頻,我們怎樣保證向量的黑板上寫的這種筆劃適量和我們的語音進行同步和實時,特別在網路不好的情況下,怎樣達到一個最好的效果,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我們有大量的題庫。大量的題庫哪來的?我們肯定是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比如現在中國高考經過多少年的積累,題庫是龐大的,哪些東西有用,哪些東西沒有用,我們是經過大量數據分析的工具提煉出來的,通過學生的反饋不斷總結這個題庫,這是我們第二個方面。

第三個方面,我們的雲服務,因為這個東西需要很大的數據量,並且我們要讓用戶上來以後,用戶的併發性和實時性,這方面的技術也是我們公司的核心。比如一萬個人上來聽一堂課你能承受得了呢?網路不會堵塞嗎?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開發這個産品上遇到的一些問題,我們也是在逐步的解決,是不是完全解決了,可能我們還沒有完全解決,可能還會有一些影響用戶體驗的東西,但我們現在逐步解決了,我們現在應該説從目前情況下,還是解決比較好的。

中國網:您剛才説的這個問題挺關鍵,現在社會上很多網際網路機構包括一些教學機構都是在流量上、教學資源上、師資上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是一籌莫展的,解決起來非常困難。我們作為一個後起之秀,成立才一年的時間,雖然很短,但絕對是一匹黑馬,我知道已經有了A輪融資了。但對於解決這些問題上,我們的方式是怎樣的?

陳紅洲:我打個比方,比如我們傳統的線上教育就是大量的視頻,大量的視頻就是用H.264或H.265進行壓縮的,每秒鐘,舉個例子,學生聽一堂30分鐘的課,可能要花掉500兆到1000兆的流量,這個流量是非常大的,並且在傳輸過程中會出現卡殼的情況,這個情況非常頻繁,因為這個流量非常大。我們首先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解決。

這個問題我們就用了向量黑板和同步語音的方式。我們每秒鐘的流量大概在10K,傳統的方式大概在1.2兆,我們就是它的120分之一,這是什麼概念呢?比如我們買一個三五百兆的流量,一個月30元,可能傳統的視頻方式在手機和Pad上可能只能聽10分鐘到15分鐘,而我們可以聽到1200分鐘。比如説30分鐘一堂課,那就可以聽40堂課,一個月聽40堂課,在我們的平臺上基本上500兆的流量就能夠保證了。但是要用傳統的方法只能聽10到15分鐘,這是非常大的技術上的進步,這是我們的平臺,首先針對的問題。

另外,我們手機24小時,也不説24小時,是隨身帶著的,比如學生有疑惑的話,隨時隨地可以和老師進行溝通,這樣就比傳統的線上教育要好了很多。

中國網:等於請了一個隨身聽家教了?

陳紅洲:對,他有任何問題,他就可以在我們的平臺上找到老師,問這樣的問題,老師就會解決他這個問題,幫他做一些解答,並且他覺得這個老師解答的並不是很完整和清晰,他可以找另外的老師解答,這樣的話他就會擁有很多的師資資源,比如在小的三四線城市,他可以擁有大上海、北京這種一線城市的優秀的師資資源,這樣的話就打破了教育的邊界性。

中國網:其實從這方面,我另外也想到一個問題,從傳統意義來講,不知道您是什麼樣的感受,反正每次我在上學上課的時候,對老師一方法是很景仰很尊重,另一方面會有點害怕,會覺得問老師問題,他會不會戴有色眼鏡看我,我問這個問題,會不會太傻了等等。如果老師不願意回答我,或者當時他可能太忙沒有理會我的話,我自尊心還會受傷害,現在的孩子們還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狀態。而通過我們這樣一個平臺,他可以認識更多的校外的教師資源,首先孩子是有主動積極性,能夠自主去選擇了。

另外,老師和其他的一些同樣線上交流的學生可以成為朋友,是這樣嗎?

陳紅洲:對,這也是我們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比如我小時候讀書的時候,我很少舉手,我怕同學們笑話我問了一個很愚蠢的問題,但在我們這個平臺上就不存在,他可以找到任何的老師,並且他和老師是不見面的,是線上的,所以就沒有這種心理的問題。

另外,他可以在我們的平臺上交到很多的志同道合的夥伴,比如一二年級學都可以交到朋友,他們之間可以互相地進行溝通、分享,並且我們在上課的筆記、課堂上,我們給學生有一個螢幕做筆記,這個同學之間可以分享自己的筆記,比如我的筆記記的什麼,你的筆記記的什麼,這個我們平臺上都能實現,並且我們平臺上還有每日練習、每月模考、每週模考,你在我們的平臺考得好,我們可以給你發獎學金,都是提高學生的興趣。

中國網:還能夠得到獎學金?

陳紅洲:對。我們有每日練習、每週模考、每月模考,假如説你參加每週模考,每月模考,每個年級和每個地區的前幾名我們會給你發獎學金,這樣的話你的學習興趣會更高,這是我們的方式。

中國網:從您的開發者的角度來説,是讓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高,但是從孩子們的角度來講,尤其是有一些貧困地區的、邊遠地區的家庭來講,孩子本身學習好,有主動積極性,也是為家庭降低了負擔了。

陳紅洲:對,一個是他在我的平臺上學習費用大大降低,另外他能夠得到獎學金,還能夠比較有效地提高他的學習成績和掌握知識的能力,所以,這個方面是我們平臺要著力打造的地方。

中國網:另外咱們現在都説眼界和格局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非常重要,我知道您本人是清華大學畢業,後來又留美,其實對眼界格局的這種心得體會更深。對於像我國或者是其他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孩子來説,我們渴望看到外面更廣闊的天空和世界,但由於一些環境有限,一些條件有限,所以不能夠做到。而今天您恰巧為他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平臺。

您剛才説可以看到同地區的孩子們,自己學習狀況的排名,同樣對於全國範圍內自己所在的位置,別人都在關注的一些視野內容,自己也有了一個更廣闊的發展或者是發現空間了,是這樣嗎?

陳紅洲:是這樣的。

中國網:所以,我想這樣一個平臺的搭建對於每個孩子來説,放眼未來來説,長遠來看非常的重要。

陳紅洲:但願是這樣的。

中國網:其實現在對於整個國家來説,教育資源不平衡,不只存在於我們的國家,而是普遍存在於全世界,對此您的理解是怎樣的?

陳紅洲:教育的不平衡,就是一直存在,只不過説發達國家好一些,比如説美國,教育資源均衡一些,好一些。但第三世界,像中國,發展中國家不同地域存在著教育失衡,同一個地域也因為貧富不一樣存在著教育失衡,這樣會帶來教育人才的培養,培養來説人才就會越來越少。比如我們在中國那麼地大物博,我們邊遠的農村的小孩或者三四線的城市有很多聰明的、優秀的青少年,但他們因為得到的資源非常少,所以,很多人才都埋沒了。所以,習主席説了,人才是決定未來的,教育是中國夢,教育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所有的國家非常重視的,包括美國的教育資源投入也是很大的,包括日本,所以,教育是未來,沒有一個人才的培養和教育,這個中國是不可能領先的,世界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國家,他們投入了,其實除了他們的軍事之外,教育是很大的力度。所以,我們這個平臺就是要打破這種教育資源的失衡,讓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包括我們中國的學生,比如説美國有哈佛大學、斯坦佛大學,這是很有名的,但中國學生每年要考託福、GRE,有限的幾個名額才能到那裏學習。以後要利用我們的平臺,斯坦佛和哈佛的老師就會線上教育,所以,任何人都會學到他的知識、他腦袋裏的東西,讓每個青少年包括每個人都能夠平等的享受這種教育資源,包括中國的、美國的或者是國外的,所以,我們是致力於這個平臺的一種研發和推廣。

中國網:所以,您打造這樣一個大的平臺,它不僅僅對於一個教育資源的共用有更有利的條件,對於孩子們攀爬到一個更好的階梯也有很大的作用。對於老師來説也是不一樣的,以往在我們的教育學環境中,老師其實還是蠻被動的,會受到教育體制、會受到課本的一些限制,環境等等,地區的差異化,包括我們的一些升學壓力上的限制。在我們的平臺上,我們的老師有哪些更廣闊的空間呢?

陳紅洲:因為老師其實也存在著資源和待遇的不平衡,比如我們在十八大的時候,俞敏洪老師就提出説,邊區鄉村老師的待遇要比城市老師高,提出這個想法是很對的,因為他們的條件比較艱苦,但實現是困難的,但在我這個平臺上就能實現。為什麼呢?邊遠的老師只要專注于他的教學,能夠把學生的知識點、教學生比較好的知識,比較優秀的知識,因為他的學生不局限于這個鄉村,他是全國範圍內,甚至是全世界範圍內,所以,這個方面他的待遇就會得到改善,他就會平等的。並且他也會有更多的精力來專注于怎麼把這門課或者這堂課教好。

老師除了教課之外,老師還要育人。在我們的平臺上,學習的方法和怎麼做人,比如學習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方法,這是第一個方面,因為方法得當,其實這是事半功倍的,這個地方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老師除了教授知識之外,另外一點很重要的問題在於他還要怎麼讓學生成為一個心智健康的人。所以,我們在傳統的教學裏,大部分是追求升學或者怎麼樣,在我的平臺上不一定你是開數學課、語文課、英語課,你可以開各種課,比如怎樣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這個平臺都是適合的。所以,在這個方面,對老師來説打破了一個地域的概念,不局限于這個縣城或者這個鄉,或者這個地方的學生,他可以有全國的學生。另外,他在我平臺上,不同的老師進行交流,也很容易提高它的專業知識,在見識面和各個方面他也會提高,他知道怎麼適應這個社會,應該教學生什麼,因為老師們也都在交流,老師在我們平臺裏有一個群體。

另外,他還比較容易和家長進行溝通,因為家長在我們平臺上和老師是一個群,家長有任何的反饋,老師都能看得見,這樣就更容易和家長溝通,掌握學生的動態,因人而教,這是三個方面的好處。

中國網:陳總,我知道您本人在學習過程中也是得益於學習的結果,受益匪淺。陳總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早年留學美國,也在那邊工作了一段時間,比如在戴爾和一些大公司都工作過,開發了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東西——二維碼,您是創始人了。在這個過程中,您覺得教育于您而言,起到的作用是怎樣的?

陳紅洲:假如從小我要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我就不可能有今天,因為我是出生在湖北一個農村的家庭,雖然我父親是中學老師,其實我們家是半邊戶(是指一方為農村居民、一方為城鎮居民的夫婦),我在10歲前是在農村,我們小時候的小學旁邊都是牛欄,我們是這樣一個環境。但我父親因為在縣城一中教書,後來把我們帶到縣城上學。因為我們湖北又是比較重視教育的,又是教育的大省,所以,在這個環境下我才慢慢知道什麼是學習,後來因為初中高中都還比較努力,因為我也在那個氛圍內,有幸考到清華大學了。假設是今天,我還在我們農村裏的話,我不可能坐在這裡。所以,對我本身來説,我還是感激教育的。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對我們這一代人有非常大的貢獻,給了我們很多機會,否則我們這一代人的機會就會非常少。所以,還是非常感謝我們的國家,從改革開放1980年以後,像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文化大革命,我們是接受傳統教育起來的,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荒廢過,沒有被打斷過,並且那個時候國家也大力投入,高考也開放了,跟我們這代人受到的教育是正統的,我們七十年代的這一代人是比較正統的,所以,我還是非常感謝教育系統。

但在教育過程中,我也體會到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比如我們在小縣城,我們學英語(很晚),現在大城市可能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英語。

中國網:現在是從胎教開始學了。

陳紅洲:我們真正接觸英語的時候是高一,現在是有所改善。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説,像我從農村出來的,我們真正受教育可能是從清華大學開始的,這説明師資資源強烈不均衡。我們剛上大學的時候,可能我們的數學比大城市來的同學好一些但英語和其他方面是很差的,特別是琴棋書畫這個方面我們根本沒有摸過,這是對一個人健全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因為我們不可能有這樣的教學資源,也不可能出得起這個費用跑大城市去學,對我們來説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們是通過大學。所以,我深刻體會到教育資源和教育費用不均衡相當嚴重,但我們那個年代因為上大學也不交錢,都是國家免費的,包括初中、小學、高中,那時候你要考取了,真正實現的免費,包括大學。所以,我其實還是很感激我們國家的,因為從我的經歷來説,我是得益於現在的教育體制,雖然這些體制還是有一些小的問題,但是我還是非常得益教育體制的。

中國網:現在我聽不少的家長朋友這樣説,只要生活條件達到一定的條件,甚至有的不足這個條件還要努力創造這個條件,都要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作為陳總來説,享受到中國最優質的大學,清華大學,也是非常不錯的專業,後來到美國去讀書,在500強企業工作,現在也是自己創業,做得也非常好。所以您非常有發言權,我想請您評判一下,從您個人的心得體會,還有您周邊的精英團隊們的心得體會説一下,您覺得目前中國和國外的教育究竟差距在哪?

陳紅洲:我覺得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者主要是方式的不一樣,西方的教育決定於創新,它的目的是什麼?讓這個小孩真正發揮他的智力層面,讓他學或者是將來工作,就是説讓他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因為他整個的條件和資源夠,他的社會資源比較夠,而中國的教育是一種應試,説得不好聽的,可能是一種功利性的教育,就是説我們的資源非常有限,大學也只有那麼多個,好大學也只有很少的幾個,所以,我們要在一種競爭的環境下成長起來。而美國這塊東西競爭層面非常少,每個人學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他們專注不一樣的東西。但因為我們的資源比較少,所以,我們其實是一種競爭式的教學教育,我們從小到大,從小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都要為資源做競爭的。比如我每個班可能只有10名學生能夠考好初中,好的初中裏可能只有幾十個學生能夠考到好高中,而到了高中以後,一個班也只有幾十個人能夠考到好的名牌大學,清華北大,而這種資源是競爭出來的,這是最大的不同點。

但並不是説這兩種方式哪個好哪個差,美國那種方式好,也不是説他好,其實從我本人的這种經歷來説,我還更傾向於競爭的方式,競爭的方式能夠發揮人的潛力,而這種西方的資源的方式,這種自願性的方式其實不太容易,除非他對某些領域非常感興趣,才能出人才,競爭中的方式能夠出更多的人才,並且現在很多的小孩,家長把小孩送到國外去留學,我本身也是從美國回來的,但是我覺得這個東西倒是要因人而宜,不一定非要強求送到國外去留學,最主要的你要明確你的孩子,你希望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這是最重要的,而並不是盲目的説,我家鄰居把他的小孩送到了國外去,我也要把小孩送到國外去。我們期望下一代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才,他應該怎樣活在這個世界上,為社會做貢獻還是他自己有非常大的財富,這都是不一樣的東西,我們要根據這些,我們願意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來引導他受什麼樣的教育,而並不是別人好,別人怎麼做我就怎麼做,這個東西其實是不對的。我們從教育層面來説,最重要的是發揮每個人腦子裏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做貢獻,這是最重要的。另外,讓他覺得自己幹自己的生活很快樂,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中國網:我覺得您説得非常好,也非常對,讓自己非常快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為更好的自己,這都是每個人更希望,也是父母所希望的,但您剛才提到了,父母希望他的孩子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有的時候連父母自己都不夠清楚,所以,關鍵問題在於這裡。未來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平臺,不僅為大家提供一種學習的氛圍、環境、條件,我們未來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呢?因為我知道現在A輪融資,後面也會面臨著B輪,後面還要有更多的發展。但是您的目標是什麼呢?

陳紅洲:我們的平臺現在開發了兩塊,一塊是0到6歲的幼兒教育,叫做“萌寶教育”。另外一個是“金榜希望”的中小學生教育,是7到18歲中小學生的教育。我們後面要開發的,可能是18到24歲的大學生就業和考研的培訓和教育,因為現在的大學生數量比較多,畢業以後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在各個地方的就業,能否真正在大學裏學到和社會比較匹配的知識,這是一方面。還有一個方面,我們會有一個語言的平臺,就是一個金榜希望語言教育,比如説在我們的平臺上學英語、法語或德語的方面,另外是工作以後或者24歲以後的職業教育,金榜希望職業教育,我們的平臺是想做整個0-50歲、0-60歲人活到老,學到老的一個學習平臺,讓每一個有一技之長的人能夠在這上面當老師,另外讓每個有需要,比如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需要某方面支援的人能夠在我們的平臺上學到他需要的知識,這是我們這個平臺要做的事情。

但是我們的平臺目前從比較大的理想來説,就是要改變現在的線上教育的現狀,讓人人可以在我的平臺上當老師,人人可以在我的平臺上學到東西,服務於整個的人類,也是服務整個全民教育,但是我們的平臺會在不同的階段進行不同的包括技術上,內容形式上進行摸索和改善,但是我們的理想是這個,這也是在我們團隊的中國夢,就是説我們是想把教育實現無邊界,讓教育實現資源共用,讓教育本身變成無邊界,打破地域邊界,打破國家的邊界,打破整個貧富的邊界,實現整個無邊界,大家都能夠平等的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能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想成為自己能夠成為的人才,因為人才是國家的未來。

中國網:這讓我想到大亨巴菲特先生的兒子,彼德·巴菲特寫的一本書,叫做《成為更好的自己》,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夢想。那麼您的夢想是什麼?

陳紅洲:我小時候的夢想很簡單,家裏比較窮,我就希望家裏能夠富裕起來,上了大學出國到了矽谷,我的夢想是想成為喬布斯和比爾·蓋茨,但這都是夢想,現在我的夢想很簡單,我的夢想就是想為我們的孩子做點事情,看能不能用我以後的所有的資源和能力,能不能在孩子下一代的培養上做一點事情,這就是我的夢想。

中國網:非常感謝您今天做客我們的節目。其實,我想我們真的應該現在開始停止抱怨了,也許您會發現在教育的過程存在的一些問題,可是發現問題重要,但解決問題就更重要了。今天陳總和他的團隊為大家搭建了這樣一個平臺,希望您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平臺,打開眼界,結識更廣闊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非常感謝陳總做客我們的節目和大家進行分享,我們也在此期待我們的平臺能夠更加茁壯成長,讓我們得到更大的收穫。謝謝您。

陳紅洲: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

中國網:非常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節目。中國訪談·世界對話,讓我們下一期節目再會。

(結束)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