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麗談如何通過紀錄片將中西方文化融合

時間:2015年5月6日10:00
嘉賓:良友(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監事長 徐秋麗
簡介:2015中國文化跨界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辦,它圍繞“文化、科技、資本融合之道”這一主題聚焦當前中國文化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共謀中國文化發展大計,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在論壇對與會嘉賓徐秋麗就紀錄片助推中西方文化結合等問題進行了採訪。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徐秋麗談如何通過紀錄片將中西方文化融合

活動描述

  • 時間:2015年5月6日10:00 嘉賓:良友(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監事長 徐秋麗簡介:2015中國文化跨界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辦,它圍繞“文化、科技、資本融合之道”這一主題聚焦當前中國文化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共謀中國文化發展大計,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在論壇對與會嘉賓徐秋麗就紀錄片助推中西方文化結合等問題進行了採訪。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2015中國文化跨界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辦,它圍繞“文化、科技、資本融合之道”這一主題聚焦當前中國文化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共謀中國文化發展大計,中國網在論壇對與會嘉賓進行了專訪。

    2015-05-05 16:55:58

  • 中國網:

    根據您的經驗,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怎麼樣通過紀錄片的形式更好地融合呢?

    2015-05-05 16:56:14

  • 徐秋麗:

    這次民族文化基金會為我們來做的這樣一個“東西方文化握手”的項目,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因為我們原來很多時候,包括中央電視臺和一些地方電視臺,或者是機構在做紀錄片,或者是專題片,你往外輸送的時候,有的時候會趨向於“我想告訴你中國是什麼樣”,但國外人認可不認可,他接受不接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一些外國媒體會説,這就是你們中國的宣傳。其實我們也意識到,比如説我們“舌尖1”,大家覺得挺好的,凈是中國好吃的,等我們“舌尖2”的時候,西方媒體就會覺得那你們這個是對你們中國文化的宣傳。那所謂“宣傳”,實際上它就已經帶了一定的色彩,就是你們在宣導和推動你們的文化對外輸出,我可以接,我可以不接。

    我覺得這次的好,好在他們説是一個“握手”,它是一個交流的狀態,是友好的心態,而且這一份對話其實是非常平等的對話。他們在這次活動中,把我們邀請過來,談《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這個片子,這個真的是我們蠻早做的一次東西方文化握手的片子,啟動的時候是2008年,到2011年這個項目才全部完成。實際上我們一直在想用什麼方式來做東西方文化的對話,我們從盧浮宮的六個大展館開始談,然後我們邀請了中國非常著名的一些學者和專家,面對不同展館裏面的文化內容去解讀,因為我們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當我們紫禁城裏頭是“康熙農耕圖”的時候,在盧浮宮裏頭是自由引導人民這樣一幅油畫,它是有自己不同的歷史背景才會是這個樣子。

    所以我們這一份對話和握手,實際上是希望透過交流,雙方能夠彼此更了解,因為了解所以能彼此包容,所以我們可以一起攜手面對未來,因為地球越來越小,人越來越多,我們遇到的問題慢慢都變得是一樣的,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一樣。大家怎麼能夠齊心協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不同文化之間要有了解,然後我們可以一起去共同面對,把每一個文化裏邊的精髓,把對我們現在有用、對我們未來發展有意義的東西都拿出來。

    所以我覺得他們這個項目特別好,包括他們説的西方的科技,包括它的設計,來擁抱中國的文化元素,都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2015-05-05 16:56:35

  • 中國網:

    在拍這個紀錄片的手法上,怎麼能讓外國人更讀懂中國,而不是覺得在宣傳中國呢?在手法上有沒有什麼樣的創新或者是中西結合?

    2015-05-05 16:56:56

  • 徐秋麗:

    其實沒有太多的創新,更多可能是意識裏頭要打開,然後你不要去給人家講,我中國這個有多好,但是你可以給他講一個故事,我們用這樣的東西,我們收穫了什麼;不管我們是傳統技藝、手藝也好,還是守住那一份生活方式,我們這麼做能夠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比如説苗繡,它就是美,它非常美,這份美是非常生動的,手工的製造非常生動,但是大機器製造的時候就變得千篇一律,它就缺乏了那一份美。現在西方最貴的恐怕也是手工的,不是機械的。

    所以要講故事,不是平白説就是好。

    2015-05-05 16:57:24

  • 中國網:

    這樣反而不讓人信服。

    2015-05-05 16:57:31

  • 徐秋麗:

    對。

    2015-05-05 16:57:40

  • 中國網:

    您認為咱們傳統文化在傳播上面,不管是對外國人,還對國內民眾,效果如何?

    2015-05-05 16:57:48

  • 徐秋麗:

    總是一個好的現象,可能有些所謂傳統文化發展到最後變成了只是對一個表面流程的傳承或者學習。但是我覺得可能透過這個過程,你慢慢就會趨向那個最正宗最根本的東西。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説,比如説現在好多人學茶道,一開始你會發現學來學去學的都是茶藝,就是茶藝師的那個功夫,不管是怎麼關公巡城,然後鳳凰幾點頭,然後先衝再泡,然後怎麼怎麼樣,你學一套茶藝師的本領,其實不是茶本身,但是你透過學茶藝師的本領,有一天你會發生一個質的變化,你會真的去問問茶到底是什麼,茶跟我們生活的關係是什麼,我們為什麼喝茶,我們什麼時候喝什麼茶,不是我春天就一定要喝明前的,有可能雨前的比明前還好喝,因為明前的確太嫩了,你三泡就沒味了。但是你真的理解那一份樸素生活的時候,你就會去追求那些真的東西了,比如説你就會強調這個茶不能上農藥,不能有葉面肥,因為這樣不僅危害我們身體,也危害環境。

    所以開始了總是一個好的現象,就像一個小孩子,有了總是好的,但是成長中總會有煩惱,我們怎麼一起面對它,然後修正它,真正回到我們文化中最真髓的那一塊去,可能是我們要面對的課題。

    2015-05-05 16:57:57

  • 中國網:

    其實不止是在技術上,最重要是在思想上,比如説這個茶道,更多是內心上的一種感悟,而不是在技藝上有多麼嫺熟。

    2015-05-05 16:58:09

  • 徐秋麗:

    對,沒錯,就是這樣。

    2015-05-05 16:58:18

  • 中國網:

    好的,謝謝您。

    2015-05-05 16:58:32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5/5/5/2015551430814062393_347.mp4

圖片大圖:

  • 良友(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監事長 徐秋麗

    中國網

  • 徐秋麗談紀錄片《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

    中國網 李虹霖

  • 徐秋麗:透過學茶藝師的一套本領,有天你會發生一個質的變化,會真的去問問茶到底是什麼。

    中國網 李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