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大師方瑞豐評享中國文化

時間:2015年5月4日
簡介:中華文明悠悠五千年,傳承至今,有許多流芳百世的珍貴文物,它們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同時也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信物。本期節目,中國古文物的收藏家,同時也是享譽海內外著名的書法大師方瑞豐博士同我們共同評享中國文化,見證傳世珍寶。[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中國網:

您好,歡迎收看 中國訪談 世界對話,我是方悅。中華文明悠悠五千年,傳承至今,有許多流芳百世的珍貴文物,他們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同時也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信物。今天,我們來到了祖國寶島台灣,在這裡,我們榮幸的採訪到中國古文物的收藏家,同時也是享譽海內外著名的書法大師方瑞豐博士,請他同我們共同評享中國文化,見證傳世珍寶。

您好,方博士,很榮幸的採訪到您,前段時間,就是在2014年的5月到8月,我們正好在世貿中心舉辦了清宮寶藏的預展,這次預展被稱為是這裡面一次特別難得的展覽,而且被稱為文物展史之最。當時這個展覽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您現在給我們回顧一下。

方瑞豐:

好的主持人,謝謝你們來採訪。這一次,我們公司在台中世貿辦的這場展覽,因為郎世寧他來中國快三百年,我們就提前展郎世寧的作展,因為我以前在收藏郎世寧的作品,所以我收藏了不少他的真跡,這次的展覽非常的成功。因為我們開幕的時候,我們的總經理和代言人都去了,很熱鬧。我們叫了一些小朋友,穿了古裝的衣服,宣傳我們中華的文化。所以我寫了“薪火相傳,源遠流長”這幾個字,代表我們的文化要有傳承。小朋友都很高興,去參觀的貴賓大家看到都是非常的讚嘆,因為我們展的都是宮廷器,瓷板畫都是郎世寧的筆跡,非常美,那個沒我無法去形容,看的就是感動,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幾乎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所以我覺得能夠呈現在大家的眼前,讓大家對中華文化更了解,是我最滿意的地方。

中國網:

那麼在這些展覽上都有哪些參觀者,這些參觀者對於這次展覽的評價是什麼樣的呢?

方瑞豐:

這次來觀賞這次展覽的來賓水準都很高,甚至有從台北和外國來參觀的,評價非常好。他讚嘆我們這些展品非常漂亮,而且看不到有什麼地方不對,所以大家都給我掌聲,都鼓勵我繼續辦,我以後也會到我們大陸去展,我們一定要把我們的文化帶到全世界,每一個國家我都想去展,來宣揚我們中華的文化,好的文化因為我一直告訴別人我們中國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我們的藝術各方面都是世界最強的,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很早以前的所有的創作都引申全世界了,所以傳下來的這些文物,我在看都很感動。平時我都把他當作老師來學習,因為他曆盡滄桑,還能夠存在,全世界只要聽到有我們的東西,我都會去收,或委託別人收回來給我,因為我很愛惜我們自己的文化。因為我們是中華民族中國人啊。文化我們自己要去宣揚,文物我們自己要去保護,不要讓這些文物流失,那就打斷了我們的傳承。我們民族的偉大在哪,世界上所有古老的國家都有斷層,就只有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沒有斷層。因為我們有孔孟學説,有聖人傳承下來,所以我們沒有斷層。

中國網:

其實對於文化的傳承來説,我們的收藏家、藝術家起到的作用和價值不言而喻,比方説,就您個人而言,這次郎世寧的作品有很多都參展了,還有您個人也收藏了一些其他的,比如説一些古傢具,還有一些古瓷器,包括一些青銅器、玉器等等,這些可以説數以萬件的搜藏作品,您是怎麼做到的?

方瑞豐:

我收藏大概與四十年的時間,我很年輕就收藏,因為我們國家以前也發生了文革,文革時期,有很多怕文物被打碎而藏起來的人很多,一段時間後,很多人就拿來台灣來賣,我們就收回並把他保護起來,好在我們這些文物沒有流在外國人的手上,流到台灣、香港,都有我們中國人啊,還保存的下來,這是一件好事。

中國網:

我聽説當初您為了收藏這些文物也吃了不少苦頭。

方瑞豐:

是的,因為起初只是愛好文物,對文物還沒有什麼概念,後來通過研究,到處尋找比對,去參觀博物館來了解,後來學到這門功夫。現在一閃過去,真的假的,我都能看的出來,不要説拿到手上看了,遠遠就看出來了,因為他的圖騰,神韻,器形都不一樣。跟現代品都不同。有人説古董都是假的,其實,古董沒有假的,只有新的跟舊的,年代夠不夠而已,藝術品也是有價值的,但是藝術品我不收,我要收有歷史價值的,以後有機會也能夠開個展館讓大家參觀,這是我的願望。

中國網:

是的,您收藏幾十年下來,在收藏的過程當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方瑞豐:

最大的收穫就是我們能夠了解祖先的偉大,我們民族的偉大,藝術的傳承,幾乎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特色,我們學到了不少的學問,比如在寫作方面,因為有這些的古董,能夠啟發我的很多靈感,我幾乎拜古董為師,我要學習他的修養,古董的修養非常的好,他曆盡滄桑,他無論在器形、圖騰方面都能展現出他的華麗、高貴和它的精神。我們用心去感受它。

中國網:

人們常説這個古董假的多,真的少,在您看來怎麼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去偽存真?

方瑞豐:

這個是這樣,首先自己要有真的東西,才能夠了解,在我來講,我因為天天摸文物,真的假的,我一看很清楚的,不用放大鏡、機器的鑒定,光摸到的觸感,看到他的圖騰樣式,他經過歷史的痕跡,他的質變情形,古董他是會變的,他幾年後又會産生怎樣的變化,只有收藏者知道。一些官窯品,他呈現出五彩繽紛的顏色,像白銀這樣的顏色,如果這個收藏品在幾十年前你沒有看到,現在看到你不相信那是以前的,你會覺得這麼新,其實那不是新,他已經産生了寶光,那個寶光,沒看過的人也不知道那是寶光,他會以為做的時候就是這樣,其實那是變的,他質變的情形。

中國網:

其實換句話説,古代人做的很多器物流傳到現在,和現代人在去仿製出來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方瑞豐:

神韻不同。因為倣的人他的心是不好的,倣出來就不會高貴,不會貴氣了,他絕對會有匠氣,絕對能看得出來,因為人品和藝術品是不能分開的,他要結合在一起。一個人品好的人創作出來的東西那是不一樣的。那個神韻等各方面就是正能量和負能量,真品絕對是正能量,比如官窯,他裏面的鎏金絕對是真金,倣的人沒有那個資本去做真金,琺瑯彩和粉彩這個都是寶石彩,都是寶石研磨後畫上去的,他要老化很難。有的人誤認為古董要老老挫挫才是古董,那是錯的,那是故意作假,真正的官窯品比新的還要漂亮,新的他有映光,照光、浮光,真品沒有,真品是很內斂的,那個光是裏面的光出來的,他很貴氣,他看起來很華麗。他不是新。就像我們故宮的官窯,看起來很新,拍行的官窯看起來很新,收藏家手上還有的比這些更漂亮的,因為這個社會,收藏家臥虎藏龍,光台灣就有很多收藏家,全世界有很多,所以,古董這個東西,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除非你道行不夠,玩的不多,看不懂。古董是十個嘴巴,每個人説的都不同,所以我常説真正的專家是大長家才能算專家啦,要不然只是寫一本書,天下文章一大抄,你在鑒定這是不對的,你不是大長家就不要説什麼都能鑒定,這樣不行的,這樣會害到文物,有的真的你把它毀掉了,祖先都在掉眼淚,真的你為什麼偏偏要説假的,是不是鑒定的人沒有拿到利益,為什麼見不得人家好呢。

我也常常鑒定別人的東西,人家拿來我鑒定。我鼓勵收藏家,不要聽太多,有人告訴你,你那個是假的,你只要笑笑就好了,如果他説你的是假的,你叫他拿這一件的真的來讓你看,看他拿不拿的出真品。你拿不出真品,怎麼知道這件是假的,用機械測是不準的,因為地球上的東西,土、石頭都是一樣的年代,材料也是有了地球就有了,你取樣化驗,只能知道他的材料是什麼,他裏面參什麼,這些能分析出來,但年代是沒辦法的,年代要靠經驗,要辨別他的圖騰、器形,他以前的用料,是什麼品質,這些都要了解才能鑒定,用機械是測不出來的,趁這個幾乎,我想説,所有的藏家或鑒定家,大家儘量先修心,思想和公正性,不要把別人的排除在外,搞小團體。要鼓勵我們下一代去認識藝術,文物,現在都在流行文創,拿就是藝術文路跟創作,就像習主席講的“要向人民為中心”,所以現在搞文創,我們對所有的藝術都要尊重,不要潑冷水,儘量鼓勵,大家創作收藏。沒有研究到那個境界,你不要輕言的斷定這件東西是假的,否則他會抹殺了我麼祖先留下來的遺産,會傷害到他,也直接傷害到國家的文化,民族的文化。

中國網:

其實這樣我想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我們的收藏家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精神,第二就是,如果真的發現一件好的器物,那麼是不是能有人有獨到的眼光真正的能夠辨別這件文物,使它得以完好的傳承下去?

方瑞豐:

能夠辨別就是靠經驗,你收藏過多,摸過多,看過多,你就能看懂,老師要教也是難啊,老師只能教以前的圖騰,讓你比對,那資料很多,現在這種書也不少,圖騰你都可以比對,先了解是那個朝代的圖騰,器形,質料是什麼,品名是什麼,從這些開始學起,然後就是經驗了,因為他隨著年代的演變,他的質變、痕跡來鑒定的。我是絕對不靠機器的,機器只能放大,其他的品質設定都是錯的,只有放大能夠看出他的端倪。有時候放大看,就會覺得很偉大,現在的技術做都很難,即使能做到也沒有那個味道,沒有那個神韻。

中國網:

其實我想,這種獨到的眼光和鑒別能力也是需要大家們去交到更多的收藏者的,那麼最為一個普通的收藏者來説,或者是想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説,您能給出一些好的建議嗎,他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精神呢?

方瑞豐:

就是耳朵不要太輕,有人講你,你就沒有信心了,這樣是沒有辦法成為一個收藏家,我也要鼓勵我們所有的藏家和鑒定家,我們多讚嘆,少批評,不要一直給新的收藏家潑冷水,這樣把他隔在門外的話,以後要傳承都很難的。例如甲買完東西去問乙,乙説是假的,那你在去問丙,丙又説是假的,那你就不敢玩啦,所以説要多讚嘆,少批評,多鼓勵,少潑水。這是希望我們大家共同來努力啦,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物和文化能更上一層樓。

中國網:

您覺得做為一個收藏家來説,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精神素養呢?

方瑞豐:

第一是我們不要把它當做是玩,如果你當做玩,你會被他玩。你要用尊敬,學習的方式來收藏,我們也要學習我們自己的修養,儘量要低調。能夠默默的研究,真正懂了在講,不懂不要亂講話,像一些術語很多老前輩都這樣講,到最後卻是錯的。

中國網:

成化無大器在坊間可是很流行這句話啊,那您怎麼看,您覺得他不對是吧?

方瑞豐:

那是很早以前的一些前輩的術語,其實一個朝代怎麼可能製作那麼小的東西呢,他也有大盤子,他要供奉,要裝東西,如果人多的時候要裝東西,都是那麼小的器物怎麼裝呢。所以成化跟哪個朝代都一樣,只是講的人他可能沒有看過比較大型的成化的器物,都看到杯子而已,所以他才會説成化無大器,事實上是錯的,每一個朝代都一樣,他的生活是不會改變的,他所用的也不會改變,他也會標榜他的工藝,做比較大的、中的、小的,都會有,只是你本身沒有收藏到,你就不要講成化無大器,否則流傳出去説成化無大器,這是不對的。其實成化大的東西我有收到,也不少。而且都很漂亮,我手上就有。

中國網:

其實還有,對於藝術品來説啊,對於我們收藏的這些古玩來説,還有一個讓人特別惋惜的地方就是在流通方面,比方説現在有很多文物在流通上面是遇到了一些困難的。

方瑞豐:

這個文物藝術品的買賣是這樣啊,現在有一些藏家都要藏現代人物,近代的作品,就是當代的,因為他買文物,店裏的都給他潑冷水。説的他都不敢收了,所以説如果要傳承,希望大家以後少潑冷水,要真的懂才能講,不要一句話就打掉所有的,這樣傳下去,我們的文化傷害最大,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文化藝術都會被貶值,我也要建議政府如果能夠規定景德鎮的燒窯的地方不能落帝王款,現在做的不要落帝王款,比如你落乾隆、雍正等都不行,希望我們政府能夠嚴厲的處理這個問題,這樣才不會傷害到我們的信譽和文化。

中國網:

您説的很對,另外一方面,我們中國有很多的文物現在流落民間,甚至到海外去,怎麼樣讓他們合理的回流,變成一種商品,正常的流通起來,我想在這方面您有很多自己的看法。

方瑞豐:

現在有的人去國外拍,去歐洲、香港、美國上拍行,那我們中國近些年開了很多拍賣公司,比如説保利、嘉德等,他們現在都做的很好,但是好像有一件事情規定xx以上的東西都不能拍,這樣的話我覺得不妥,因為我們國家需要我們把流在海外的文物一級、二級、三級不等的文物帶回家,但是你如果禁止他上拍,在中國禁止他上拍,就回不了家,想拿過去拍也沒辦法,所以我覺得不要規定歷史比較久的就不能上拍,應該讓他上,這是我個人的想法,這樣的話,我們的寶物就會回到我們祖國啦,這是我的建議。

中國網:

還有坊間有一個説法説現在汝窯的器件在傳世的也就是六十多件,六十四件,官窯的琺瑯彩傳世器件也就是兩百多件,這件事,這種説法,您怎麼看?

方瑞豐:

這個説法,我覺得是錯的。天下文章一大抄,有一些人他只看到這些,他寫出來,他以博物館他知道的數量集合在一起來寫出這個數量,這樣的講法是錯的。那民間呢,民間的收藏都哪去了?收藏家是臥虎藏龍,全世界都有,尤其是我們華人世界,人口是最多的,那一個國家,泱泱大國,他只剩下那六十幾件,金山帶的官窯那麼漂亮,做幾百萬幾千萬件,可能剩兩百件嗎?有每一家去看嗎?沒有每一家去找去看,你怎麼知道只有六十四件,怎麼知道只有兩百多件,所以這種講法對我們的文物傷害很大,對我們的國家損失也很大,因為民富國強嘛,民如果富,國家也強盛啊。那你把他貶值,那我們的國家損失最大,收藏家的損失就不用講了,國家整體的損失最大,我們國家難道真的那麼沒有能力,就只剩下那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説有的人這樣寫文章是不對的,我再這裡奉勸要多改進啦,不要講一些負面的,對我們的國家,我們民族的文化藝術我們儘量講正向的,正面的,來鼓勵下一代,愛惜我們的文物,不要把文物糟蹋了,對我們的祖先不敬,對我們的國家不利,我是希望我們中華民族能夠永遠保持在藝術、文化方面是世界最強的,最好的。

中國網:

是,我們知道呢,方先生不僅是一位古文物的收藏家,同時也是享譽海內外的書法大師,您有一種自成一派的書法體叫“達摩體”,這個書法,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派呢?這些是不是跟您從小的一些經歷,比如習武的經歷有關呢?

方瑞豐:

是,因為我小時候有個叔父,我老爸也是國術界的人,他也在教徒弟,我不是我老爸教的,我是一個叔父教我的,他就天天叫我去他家教我一些拳法,少林拳,少林的祖師是達摩啊,所以我從小就喜歡練武,現在不行了,胖了,書法我從小就很有興趣,也很喜歡看人家寫字,人家在寫毛筆我就去看,但是自己並沒有去臨帖,因為我看很多字體都差不多,都要去看落款的是誰,才知道這個字是誰寫的,這樣臨帖下來,很多都沒有什麼改變,所以我的創作就是寫我自己,我當時的心境怎樣,我就怎樣寫,我因為有一股氣的勁,寫起來好像很有力道,我的朋友看都以後都説這個有氣,乾脆就命名為氣韻書道啦,灰白書達摩體,因為我寫這個灰白書要很快,他才會留白留很多,你不夠快沒辦法。

中國網:

對,但是我也注意到您寫的這個灰白書達摩體,他在虛中有實,虛過後還有實,這個整個力道是連在一起的,甚至很多字體您是一氣呵成的。

方瑞豐:

因為我練武術,練氣,現在在手的勁方面,比較有勁,所以在揮灑的時候,他自然會産生像有氣流在裏面一樣,是有能量的,挂起來就好像有正能量,我自己感覺我的氣還留在紙上面,而且是一氣呵成,沒有換筆,就好像我寫那個“賀”,就是一筆完成,沒有換筆,大筆寫到底。

中國網:

尤其是,我知道在您的眾多作品當中,有衣服作品還獲獎了,就是您寫的那個“舞”字,這個當時為什麼會得到人們這麼大的肯定呢?

方瑞豐:

這個是日本親王那邊來我這裡,他看到我寫這個,他説東京都美術館在舉辦比賽,鼓勵我參加,美術會長就代替我拿了我幾幅字去參加他們的展覽比賽,結果收到他們大會的肯定,頒給我“最高創作大賞”,那副字現在送給東京都美術館,保留在他那裏。拿到這個獎,我是非常感謝他們的鼓勵,我以後要努力的方向以及責任更加重。

中國網:

是,而且您還有一個自創一體的,就是畫鶴。

方瑞豐:

是寫鶴。不能説畫鶴,因為我不是畫家,其實我是個書法家,就在興趣之下,動筆寫鶴,我都跟人家説,我是寫鶴,不是畫鶴,畫鶴要慢慢畫,我這個速度很快,用書法的原理寫出這個鶴跟荷,這兩樣都是我用毛筆寫出來的。

中國網:

但是這個鶴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氣呵成,氣韻渾然天成。

方瑞豐:

是,因為我動筆快,氣留在紙上,如果挂上去會有正能量的,氣還存在圖的上面,我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我不斷筆,就直接寫下來,我也不去構圖,就直接寫,就是用速度,用氣寫的。

中國網:

當時您怎麼想到來畫鶴,是什麼樣的一個機緣巧合嗎?讓您去做這個事情,因為我看到,您不僅有畫鶴,還有畫蓮花。

方瑞豐:

是,那個算是荷花,還有鶴,因為這是吉祥的東西,鶴就是好,我喜歡雙好,這是很吉利的,荷花也是很吉利的東西,所以我就給他寫出來了。

中國網:

您希望您的鶴能夠像齊白石老先生的蝦,像徐悲鴻的馬一樣,能夠讓夠多的人流芳百世去喜歡他嗎?

方瑞豐:

因為全世界就我這樣寫鶴,獨創的,不臨摹他人的,用我自己的意、氣、韻去寫出來的,當然不會有人跟我一樣,要像我這樣寫,他必須有我的功力,才有辦法,當然我也希望大家愛看我的寫作,如果愛惜,當然也許會流傳下去把。能聽到大家肯定的話,我就非常感謝了。

中國網:

其實書法藝術,書畫藝術是中國傳承至今讓大家都很津津樂道的一個文化,比如説現在有很多的中小學生在課程當中就有這麼一門藝術,這麼一個課程,那您覺得書法對於我們傳承中華文化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嗎?

方瑞豐:

書法是我們的國粹,是絕對不能讓他斷的,一定要傳承下去,小學生如果能夠練書法,他絕對不會變壞,會變乖,而且他會更有耐性,更有志氣,寫書法的同時也是在修煉。

中國網:

我們知道,您做為傑出的華人,其實是有自己非常高的志向的,那麼對於未來,您的夢想是什麼?您希望怎樣去對待您所持有的這些收藏的作品呢?

方瑞豐:

我用一句話來代表,就是“文物千古事,件件顯英姿。人人身懷寶,家家數家珍。巡迴展世界,華夏顯龍騰。勿忘歷史源,兩岸共家親。”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