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培育文化領域高峰

時間:2015年3月7日11:00
嘉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 馮驥才
簡介:在推動文化領域創新發展方面,政府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針對目前文化領域有高原沒高峰的現象應該如何解決呢?中國網的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 [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  中國網 董寧攝影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中國網兩會訪談。在推動文化領域創新發展方面,政府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針對目前文化領域有高原沒高峰的現象應該如何解決呢?中國網的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

馮老師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採訪。首先第一個問題是您怎麼看國內現在文學領域的現狀?有評價説現在國學精品難再尋,又有數據顯示2014年社科語言類的作品出現萎縮的趨勢,您對此怎麼看呢?

馮驥才:我覺得這個意見我倒是同意。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閱讀的原因,就是閱讀需求的原因,還有一個是寫作的原因。寫作比較浮躁,恐怕也受網路化的影響。

因為中國寫作是用方塊字寫作的,所以每一個方塊字中國人寫作是非常講究的,比如唐宋的散文。從中國的文學史來講,是詩歌在前面,先繁榮起來,先成熟了,然後是散文,所以中國的散文受詩歌的影響。比如我們説唐宋的散文,蘇東坡的散文、歐陽修的散文、蘇軾的散文,他們的散文實際上都像寫詩一樣,每一個字都很講究,就是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不可,都非常講究。現在的語言不這麼講究了,我覺得跟網路化有關係,跟網路閱讀,閱讀習慣、語言習慣有關係,所以影響到寫作人。寫作人覺得,我感覺表達出來了,所以不用推敲每一個字的那種精確性、精準性,所以影響精品的産生。

有很多的精品都是人生的沉澱,如果沒有經過一個沉澱,這(種沉澱)需要長時間産生出來的,太快速地寫是不行的,所以(缺少精品)跟寫作有關係,跟閱讀有關係。我們在網上閱讀的時候,基本上是瀏覽式的閱讀,很少是用內心深深地感受一個作品。(現在)閱讀的方式、寫作的方式,我覺得改變了或者異化了我們原來的寫作和閱讀,所以造成了你説的文學語言類的作品精品不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  中國網 董寧攝影

中國網:其實我們現在也注意到,文壇的主要力量還是以40後、50後,包括60後為主,這中間就出現一個斷層,70後、80後可能難挑大梁,您對此怎麼看,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馮驥才:我覺得有的時候需要跟網路保持一點距離。網路我也用的原因,是我要快速獲得最新的資訊,還有搜尋很多的資料,網路其實方便的多,如果你要用字典或者在圖書館找很困難。可是有時候你要找更深的東西,還就得鑽到圖書館裏,有時候網路還不能夠全都概括進去。

有時候你要閱讀的時候,往深裏品味的時候,抱著電腦也不太可能,有時候還要拿一本書,我覺得有時候閱讀也好、寫作也好、欣賞東西也好,需要一些傳統的方式。我們儘管離不開電腦,也離不開手機,但是有時候要保持一點距離。

另外,一些年輕的寫家還是要多讀一點書,尤其要多讀一些古代經典,寫作的時候還得有語言美的追求。

中國網:您認為在未來推動文化領域的發展,包括文化的創新創作方面,政府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發揮哪些作用呢?

馮驥才:我認為政府對文化的主要作用是支援。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的文化來講,政府手裏有錢、有實力,它每年都要通過一個藝術委員會,藝術委員會都是一些方面的專家,很客觀的,一般來講是沒有腐敗的,走後門是不可能的,這樣選擇一些有潛質的,非常有希望的藝術家。國家主要是支援。支援不見得給他錢,可以給他各種條件。比如藝術家我給你舉辦一個展覽,能讓更多的人認識你,因為藝術是慢慢培育出來的東西,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下子就把藝術弄出來,不能用大躍進的方式。

我們欣賞藝術作品,往往它是潤物細無聲的,慢慢影響我們,所以跟一個人的氣質一樣,比如我們的氣質往往跟我們讀過的作品,聽過的音樂,看過的一些藝術作品有很大的關係,它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氣質也是一樣,你要一個人富起來是容易的,説這個人我給他200萬,他馬上能夠富起來,但是你讓一個人有氣質是難的。所以氣質是慢慢的修養、慢慢的養育,我覺得人還是應該靜下來。

在這樣一個社會裏,這個社會是沒有辦法改變,這個時代就是一個市場化的時代、消費的時代、物欲的時代,這些是改不了的,但是我覺得人要活得有滋有味還得安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  中國網 董寧攝影

中國網:習近平主席在中央文藝座談會上,包括會議討論中也提到“有高原沒高峰”以及“數量多品質差”的現象,您是怎麼評價,您認為針對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馮驥才:我覺得一個國家必須有文化的高峰,比如説俄羅斯文化,如果沒有托爾斯泰、沒有契科夫這樣的作家,沒有像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這樣的音樂家,沒有列賓、蘇裏科夫這樣的畫家,俄羅斯的藝術就是一個高原,它不是高峰,它必須有這些藝術家在那兒。有托爾斯泰不完全是一個人,他帶著一大堆作品,他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這些作品在那兒,所以俄羅斯是這樣。

法國也是這樣,如果你沒有莫奈、梵谷這樣的畫家,沒有托爾斯泰、雨果這樣的作家,法國的文化立刻就矮下一大塊。我們中國的民族文化也是這樣,如果沒有四大名著,沒有李白、杜甫,我們就沒有辦法那麼牛,説中華五千年那麼輝煌燦爛,必須得有高峰。但是我們有歷史的高峰,我們沒有當代文化的高峰,這是一個問題。

中國網:為什麼呢?

馮驥才:比如八十年代的時候,像我這個年代,我還記得當時有一個畫家叫羅中立,畫過一個父親的畫,那幅畫當時震撼了所有的人。那時候舞蹈,比如説《絲路花雨》也是影響非常大的,那些東西是作為歷史經典留下來,也就是説我們有歷史的經典,我們沒有當代的經典性的作品。我個人認為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國家還是應該有文化戰略。國家應該有一個文化眼光,他能夠把好的作品推到前臺來,能夠讓老百姓都看見它。如果國家沒有這個戰略,整個文化就平面化的淹沒在市場裏面,老百姓有的時候沒有辦法選擇,他覺得這個好玩就看了。

二是不是特別強調文化娛樂功能的那部分,(而是)需要那種精神性的文化,國家應該要養育這個時代文化的高峰裏面的頂層部分。

三是在藝術家上,藝術家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修養,要開闊自己的思想,獲得文化的視野,要有很好的養育,就是這樣的氣質,這種開闊的視野、胸懷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來。

我們這個時代不缺乏生活,但是我們缺乏看生活的那種更宏大的、更深邃的眼光。

中國網:其實打造高峰就是需要一些好的作品,在您個人看來您認為什麼是好的文藝作品,有什麼標準?

馮驥才:好的作品,我認為它應該是深刻的反映這個時代,深邃的反映這個時代。我覺得應該創造出非常好的藝術形象來,無論是人物形象還是其他美的形象,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它必須是有創意的、有創造性的,它有提供一個新的東西,新的東西不一定馬上被人們接受,但是過一段時間人們慢慢接受了。一種新的審美、一個藝術形式剛出來的時候,它帶有反派性質的,慢慢就能接受它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這個作品出來一定要有廣泛的影響,有震撼力,它震撼和影響了一個時代,感動了億萬人們的心靈,這個作品才可能成為經典。

中國網:謝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也感謝新浪新聞對本節目的大力支援!

(責編 王瑞芳/ 記者 佟靜 王一辰 /技術 周珊珊)

(結束)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