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親歷埃博拉的生死60天

牟勁松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
閆  濤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首批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

活動描述

  • 時間:2015年1月22日15:30
    簡介: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圓滿完成兩個月的埃博拉疫情防控任務。作為我國首次成建制派遣醫療隊遠赴西非執行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任務,這支由解放軍第302醫院抽組的醫療隊圓滿完成疫情防控任務,不僅實現了雙方醫護人員的“零感染”,還為當地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傳染病防治隊”,受到塞國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讚譽,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新年賀詞中也為他們“點讚”。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2014年5月埃博拉病毒悄無聲息地潛入西非獅子山。不知道病毒來源,沒有防治疫苗的藥物,一時間,埃博拉病例數呈“指數式”增長,獅子山迅速成為西非疫情的中心,牽動全球關注。

    疫病無國界,患難見真情。2014年9月13日,一個搏擊獅子山埃博拉疫情的征戰令從中央軍委發出。這份習近平主席簽署的命令,由總後勤部下達給解放軍第302醫院。僅用3天時間該院就完成了人員抽組、方案制訂、物資籌措、防護培訓等各項準備工作。

    9月16日,這支由臨床、護理、感控、檢驗、藥學、政工和後勤保障30人組成的醫療隊臨危受命,踏上征程。這是我國首次整建制抽組衛勤力量派往西非執行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疫情就是敵情,時間就是生命!醫療隊爭分奪秒、加緊備戰。他們借鑒防控“非典”“甲流”等重大疫情處置的成功經驗,僅用兩周時間,就將中塞友好醫院由綜合性醫院改建為滿足烈性傳染病收治要求的專科醫院。

    獅子山總統科羅馬不僅驚嘆于“中國速度”,更是表達了對中國這位“真正朋友”的感謝。

    (同期聲)科羅馬總統:今天是中塞友誼史上重要的一天,中塞友好醫院留觀中心的建成再次見證了中塞友誼。中國踐行承諾積極支援獅子山經濟建設,在如今面對疫情的危急時刻,中國又伸出援助之手,提供物資、人員和現金,和獅子山站在一起共同抗擊埃博拉。

    2015-01-22 13:31:16

  • 中國網:

    獅子山所擁有的醫療條件之差,讓隊員們感到震驚。隊員們不得不從“零”開始對塞方47名護理人員和40名保潔人員進行手把手、面對面的傳授。 隊員們冒著35℃以上的高溫,身著11件防護用品,強化36道穿脫流程的訓練。

    (同期聲)中塞友好醫院卡努院長:我感謝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療隊來我們國家幫助我們防治埃博拉病毒疾病,為獅子山醫療工作人員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10月1日,中塞友好醫院埃博拉留觀中心正式開診。當首批7名埃博拉疑似病人轉運到留觀中心時,醫護小組猶如聽到戰鬥的號角,義無反顧地奔向自己的崗位。醫療隊每一名隊員都將個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只有一個信念:戰勝疫魔,不辱使命!他們臨危不懼,憑著頑強的毅力和耐力,採取科學的防控措施,執行規範的操作流程,最終實現了中塞雙方醫護人員“零感染”、住院患者“零交叉感染”。

    自10月1日至11月14日,醫療隊共收治留觀患者274人,確診埃博拉患者145例,排除疑似患者79例。在獅子山所有埃博拉留觀中心中,醫療隊保持了“日均收治病人最多、住院病人最多”的記錄。

    11月16日,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圓滿地完成了異國埃博拉疫情防控任務。

    2015-01-22 13:31:48

  • 中國網: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各位的收看!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在圓滿完成為期兩個月的埃博拉疫情防控任務,于近日平安回到北京並結束了醫學觀察期。作為我國首次成建制派遣醫療隊遠赴西非執行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任務,這支由解放軍第302醫院抽組的醫療隊圓滿完成疫情防控任務,不僅實現了中塞雙方醫護人員的“零感染”,還為獅子山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傳染病防治隊”,受到獅子山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讚譽,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新年賀詞中也為他們“點讚”。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解放軍首批援塞抗埃醫療隊的兩名主治醫生,請他們為我們分享防疫背後的精彩故事。他們是302醫院重症監護中心副主任牟勁松,歡迎您!

    2015-01-22 13:32:12

  • 牟勁松:

    中國網的網友們,大家好!

    2015-01-22 13:39:05

  • 中國網:

    302醫院國際肝病診療中心一科副主任閆濤。

    2015-01-22 13:39:21

  • 閆濤:

    中國網的網友們,大家好!

    2015-01-22 13:43:03

  • 中國網:

    首先,我想代表中國網的網友們,對咱們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表示祝賀,也對奮戰在抗擊埃博拉疫情第一線的這些醫護人員們表示敬意。

    2015-01-22 13:43:15

  • 牟勁松:

    謝謝!

    2015-01-22 13:43:43

  • 閆濤:

    謝謝!

    2015-01-22 13:44:21

  • 中國網:

    在節目開始,我想請兩位介紹一下,各自在醫療隊中具體負責哪些工作呢?

    2015-01-22 13:44:27

  • 牟勁松:

    我們這個醫療隊總共有30名隊員,其中有4名醫生,我們兩個在其中負責主要的醫療工作。我們每天的醫療工作,相對比較複雜。從我們準備進病房,要跟指揮中心聯繫,聯繫病人的轉院、轉出登記以外,我們要進入病房查房,查看每位埃博拉病人每天的症狀、問題,給予相應的治療。每天我們還會從檢驗中心獲得病人的檢測結果。然後根據病人的陽性或者陰性結果,來安排病人的轉院。由於當地的治療條件有限,轉院條件有限。很多病人,即使是確診的病人,也會在我們這邊治療三到五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我們最大的工作是診斷和治療埃博拉病。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們到達了獅子山,一切是從無開始,從零開始。也就是説,我們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醫生,甚至是從一個工作人員做起,從一個文字工作者做起。因為我們要去設計病房,改造病房,搬運物資,整理資料,寫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給國內相關的機構和醫院做一些材料彙報。同時,我們還要參與一些國際交流。在西非抗埃的過程中,實際上是一個國際大舞臺,各個國家都有很多的援非抗埃的活動。

    2015-01-22 13:45:52

  • 閆濤:

    我補充一點。剛才牟主任講,因為我們只有4個醫生。這樣的話,4個醫生在臨床工作當中,工作任務也很繁重。所以,我們剛開始就是想如何更好地協調好,如何更好地把工作分配好。所以,我們就分成了兩組。這樣的話,實際上我和牟主任是工作在一組的。我們每天都要有醫生24小時在位,從早晨八點鐘開始,到第二天淩晨八點多,這樣一個24小時的大夜班。這樣一個大夜班,然後再伴隨著白天一整天的白班,叫副班。這樣,我和牟主任兩個人就交替著互相值班。但是整個工作任務還是很繁忙,很繁重的。基本上,除了我們的診療工作需要在班以外,其他的,剛才牟主任講的工作。需要我們下夜班的時候,或者説是其他的休息時間去做。所以説,整個的時間還是很滿的。

    2015-01-22 13:48:15

  • 中國網:

    真的是非常辛苦。説到埃博拉病毒,很多的網友表示非常可怕、令人害怕。我想提到埃博拉病人,二位是最有發言權的,到底它可不可怕呢?尤其是二位在去獅子山之前和到達之後,對於埃博拉病毒的感受又有什麼變化呢?

    2015-01-22 13:48:24

  • 牟勁松:

    埃博拉病毒可怕也不可怕。它可怕就在於,你不了解它,不熟悉它,不去深入地看它相關的資料。從民眾的角度,甚至我們最開始在國內沒有接觸到它,看相關的新聞報道、文獻資料,看到發病情況這麼嚴峻,死亡率這麼高。同樣,我們也覺得這個事是很可怕的,蠻危險的事。但是在當你在疫區工作的時候,你的關注點不在於它有多可怕,你的關注點在於你如何防範它。首先,我們作為專業的工作人員來講,會把這種可怕的情緒控制住,恐懼的情緒控制住。你會關注到工作細節,你會努力地去把危險控制到最低。那麼,這個時候,可能在我們的心裏,可怕的心態可能已經很小了。我們也有足夠的措施來防範這種感染。如果我們把措施執行得當,我們把細節工作做到位。那麼,這種傳播的幾率,感染的幾率會很小。當然,我們30個工作人員全部安全回來的角度來講,它也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可怕。

    2015-01-22 13:48:55

  • 中國網:

    據我們了解,302醫院從接到命令,到完成抽組、培訓和物資籌措,僅用了三天的時間。我們想了解一下,三天之內是如何籌備的,尤其是選派的醫療人員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呢?

    2015-01-22 13:49:07

  • 閆濤:

    實際上是12號的夜裏接到的這個命令,16號我們就出發了。在這三天之內,還有一個週六週日,醫院也是舉了全院之力,動用了上下幾百個人。從物資的採購,包括準備、採購、裝箱、托運、打包等等。因為要預防非洲的雨天,所以我們要特殊地經過一層塑膠包裹。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是我們醫院各級領導都非常重視,包括我們的院長,在半夜兩點多鐘還要去庫房視察、指導工作。整個我們的戰備庫房,可以説是24小時連軸轉,夜裏的燈從來沒關過。這樣在三天的時間內,我們準備了五十多噸物資,包括藥品、辦公用品、日常生活用品方方面面,非常全面,包括我們帶的水、食品,一旦我們在那兒吃不上飯,我們需要自己有東西吃,想的都是很全面的,這是物資的準備情況。醫院主要是從幾個方面來考慮人員選派的。首先,實際上對於我們軍人來説,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這是第一次整建制地拉到國外去參加這樣一個任務,也叫重大軍事任務。所以,醫院從選派人員上講,還是要從思想上過硬,心理素質比較好,服從指揮,聽從命令這方面來考慮。專業知識也要過硬,比如這次抽選的醫生,全部都參加過2003年“非典”的救治。絕大多數護士參加過賑災、搶險等等這些重大的任務。

    2015-01-22 13:50:06

  • 中國網:

    雖然我們是有經驗的隊伍,但是面對埃博拉這個從未接觸過的新的疫情,我想二位的心情也是很複雜的。我想了解一下,二位在成為首批援塞醫療隊的隊員之後,心情是怎樣的?尤其是家人的心情和感受又是怎樣的?

    2015-01-22 13:50:19

  • 閆濤:

    確實很突然,因為原來沒想過,一直是在電視裏看著別人的故事。突然有一天上級領導説,你也要去了,這種感覺實際上,心裏頭還是有一些自豪的。説明國家,説明軍隊,説明醫院對我的一種信任吧。但是反過來講,也確實是有一點緊張。因為之前沒有過這种經歷。埃博拉呢,滿天的媒體在宣傳著這麼可怕,也不知道去了以後會面臨什麼情況。獅子山呢,知道是一個窮的國家,知道是非洲,但是在電視裏頭,畫面裏經常給我們看到的非洲是一個什麼樣的畫面呢?戰亂、硝煙、暴亂,人們的暴力傾向又很嚴重,人的素質,受教育的程度比較差。可能給我們是這麼一個感覺,所以,不知道自己去了以後面臨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形勢。説實話,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因為他們不把真實的想法説給我聽,尤其是我的父母。我跟他們講,我説我要去非洲,去參加埃博拉的救治任務,我説得輕描淡寫,他們的反應也是輕描淡寫,説去就去吧,注意小心,聽從領導的安排,聽從指揮,囑咐了兩句。但是實際上,回國以後,從我愛人、鄰居那兒,從其他的家裏的老人那兒得知,父母還是很擔心的。但是在整個過程當中,他們不講。他們不講可能還是為了我著想,怕我的壓力過大。

    2015-01-22 13:50:29

  • 中國網:

    牟主任,您呢?

    2015-01-22 13:50:37

  • 牟勁松:

    其實我們個人的心理變化,還有家人的變化,可能都是類似的。我個人接到這個任務之前一兩天,似乎有一種預感。就覺得這個事在國際上是個影響比較大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國可能要參與進去。反正有這種預感,也許自己會深入其中。一天早晨,醫院打電話,説西非這邊的埃博拉援助任務,你去還是不去?我記得我好像是半秒鐘都沒有含糊,就説去,就這麼一個字,電話就挂了,沒多説什麼。當然,接下來,從前到後,那些天你知道這件事也蠻可怕的,你也會擔心。我們會用專業的心態,用專業的事情去佔據時間,不讓個人的情緒控制住你一個作為傳染病工作者的心態。跟家人也是一樣,實際上我和我的家人在這件事情上的交流,都是在刻意的淡化,不會把這件事説得很重,他們也不會把擔心告訴你。

    另外,我的一個同事,他是第二批隊員,我也想在這裡跟大家講述一下他家裏的事情。我這個同事叫孫李建,他在那邊工作的時候,他父親是腎衰竭和心臟病的病人,在一月初去世了。在這個過程中,他家裏人,他的母親、姐姐反覆跟我們説,不要告訴他。家人擔心他在那邊知道這個消息以後,會影響工作,影響他的安全。但實際上後來我才知道,其實他是知道的。可能他的一些發小、同學,可能在微信圈裏告訴他了,他也不告訴別人,他不希望他在那邊被其他的隊員照顧。所以,中國人的這種心態和情緒是相對含蓄的,或者説在這個時候,家人是相互照顧和承擔的。這種關愛是一種隱性的,有時候不是那麼明顯表達出來的。

    2015-01-22 13:50:48

  • 中國網:

    真的是非常令人敬佩。我們知道,我們已經做了三天的籌備,我們的心理也準備好了。那麼去了獅子山之後,當地的醫療條件到底是怎樣的呢?

    2015-01-22 13:50:57

  • 牟勁松:

    到達獅子山之後,我們有幾個直觀的感覺。先説社會的條件,集市上人頭攢動,不像是我們一個現代社會,或者是認識到的對於一個疾病的防範、戒心和恐懼。所以,這個對於傳染病疫情的防控是增加難度的。我們看到他的廣告牌上寫的就是“埃博拉是真的”。這種情況下,要想把一個傳染病很快地控制下來,是很難的,就是這個環節上要做很多的工作,宣教工作,社區工作。他們的社會經濟條件相對比較落後。這也不利於傳染病的防控。我們走在那個街上,沒有很好的大型的社區,市政設施,包括我們的醫院都會間斷地停水停電。我們兩個可能都遇到過,在病房裏工作的時候,晚上進去查房,停電了。然後這個時候,黑燈瞎火的,你周圍都是埃博拉病人,你什麼都看不見。所以,每出現一個問題,我們都會去做相應的細節上的處理和應對。比如説後來,我們只要晚上進病房一定要拿應急燈。還有就是工作結束離開病區,從消毒、隔離、感染防控的角度來講,進出一次病房都要進行淋浴,有時候沒水了,就是很不利於防控。後來我們就自己在那個醫院買了三個水罐,我們用當地的中資力量和我們自己後勤人員,到處去籌措市政的供水,保證了後來的工作,把水電維持到能夠正常工作。所以,可想而知,最基本的情況,都是這樣的落後。我們工作起來會有很多困難,這些困難包括,他們當地的救護車不足,醫護人員罷工,醫務人員不足,床位不足,這些都是很實際的醫療條件,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換個角度來講,這個病在中國,不是説不可能傳到中國,但是如果傳到中國,我們的社會組織能力,調動能力,我們的社會資源,我們的醫院資源,我們的床位,我們的醫療設施,足以應付這個病。所以,在中國不會這麼可怕。但是當地條件確實有限。

    2015-01-22 13:51:09

  • 閆濤:

    獅子山整個國家的人口大概是六百萬多一點。在這麼多人口的國家裏,全國的醫生就一百多,不到兩百,護士不到一千個。從這個數字上來看,這個國家的醫療資源差到什麼程度,心裏基本有數了。從醫院的條件,硬體條件更是差了。實際上,我們去的那個醫院,是中國援建的一家醫院,叫塞中友好醫院。塞中友好醫院在我們去之前,原來是一家綜合性醫院,有一棟病房樓,每棟都是兩層。但是,就這樣的一家醫院,是他們當地條件最好的一個醫院。但實際上在我們國家,可能隨便一家醫院,都比他的條件要好。所以,整個來説,他們國家醫療處在一個非常低的水準,衛生防疫系統也是非常差的,基本上就是處於不工作的狀態,尤其是埃博拉一來,基本上是處於不工作的狀態。整個疫情的控制,最後要靠什麼呢?靠軍隊去站崗,去拿槍各個路口把守。國家的衛生部門力不從心了。

    2015-01-22 13:51:20

  • 中國網:

    面對當地這樣的一個醫療條件,我們的防治工作是如何開展的呢?

    2015-01-22 13:51:29

  • 牟勁松:

    準確講,實際上我們的工作是負責醫院埃博拉病人的收治甄別。傳染病的防控最主要的是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路徑,才能很好地對這樣一個疾病有所控制。隔離傳染源,就是這些病人,當地並沒有足夠的床位和醫務人員,甚至轉院車輛來協調轉院收治他們。這個就給衛生防控,疾病防疫帶來最大的問題。第二個,你要是切斷傳播途徑,當地的人如果對埃博拉病沒有足夠重視,再加上當地的社會衛生條件有限,大量人群聚集到貧民窟,彼此之間密切接觸,然後在一些接觸環節又不按宣傳、宣教的這樣去嚴密地注意。那麼,防控就帶來了更多的問題。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獅子山的感染人數仍然居高不下的原因。

    2015-01-22 13:51:38

  • 中國網:

    我們也是用了短短兩周的時間改建完成了中塞友好醫院,埃博拉留觀中心。那麼這兩周的改建工作是如何進行的,尤其是改建之後對當地的埃博拉防控工作産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呢?

    2015-01-22 13:51:46

  • 牟勁松:

    改建這家醫院,是從我們到達獅子山的第一天就開始做起的。我們飛行了有20個小時左右。大概是從機場到我們的駐地是四個小時。我記得是淩晨五點到六點左右到達駐地。我們九點鐘就到達了這家醫院,然後現場勘察這家醫院作為埃博拉留觀中心的可行性。醫院的結構符合不符合我們的收治流程?有哪些地方需要更改?我們的感染控制環節應該放在哪?第一點就是全體人員,實際上真的是,用現在最流行的詞叫挺拼的,大家都很努力。我們的隊長第一時間帶著所有人把物資搶運到醫院庫房。第一時間聯繫當地的一些中資機構,包括一些建築人員,和我們一起,把不同的通道、房屋、設施進行改造,來滿足埃博拉病人的收治。所以,總共大概用了一週的時間,我們幾乎每天都是從早到晚,在30多度的高溫下,一天出幾身汗,這樣勞動、工作。然後不斷地在隊長,包括教導員的帶領下進行工作討論,有時候還會爭吵。因為,所有的細節是不是都到位了,是不是每一個環節都科學化了,這一定會産生一些分歧和爭執的。只有在這種科學的態度下,嚴謹的態度下,非常拼命的工作下,才能把這件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然後去迎接收治工作。

    2015-01-22 13:51:53

  • 中國網:

    也就是説,下了飛機幾乎沒有休息,而且擔負起了完成超乎于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和工作量。

    2015-01-22 13:52:01

  • 牟勁松:

    對。當時我們從大概10月1號開始收治病人。大概到我們離開,是11月15號,前後是六周的時間,我們總共收治了280名左右的疑似病例。這些疑似病例裏最後確診的是145名埃博拉病人。在我們的治療過程中,大概在醫院死亡的病人是86個,死亡率是蠻高的,也意味著感染風險是蠻高的。當時在塞拉里昂的一些留觀中心,治療中心中,我們的收治速度是最快的,平均每天我們要收6到8個病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埃博拉病人。我們工作兩個月,收治的數據可能是當地工作四到五個月的數據。所以,對當地的病人的收治和防控還是做了一些工作。

    2015-01-22 13:52:09

  • 中國網:

    從疑似到確診,這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尤其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避免交叉感染呢?

    2015-01-22 13:52:21

  • 閆濤:

    塞中友好醫院改建完以後,我們對外的名稱叫留觀中心,英文名叫holding center。留觀中心接收到的所有病人都是有症狀但是還沒有確診的,我們都叫他們疑似患者。那麼,這些疑似患者入院以後,我們首先要對患者的整個病史進行採集。然後將這個患者其他一些情況進行匯總,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屬於高危患者還是低危患者,簡單地進行分類。另外,還將患者可以分成所謂的“幹病人”和“濕病人”。為什麼這麼分呢?因為埃博拉的很多患者會伴隨著一些強烈的嘔吐、腹瀉這種症狀。當然,在患者極度虛弱的條件下,有的患者就隨地嘔吐、大小便。那麼,如果把這一類患者和情況還好,即所謂的“幹患者”放在一起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我們根據入院以後的疑似患者,將患者分成高危、低危、乾性患者,濕性患者進行簡單的分類,分別安排到不同病房。在最短的時間,我們就給患者進行抽血。我們國家去的隊伍,除了我們醫療隊以外,還有國家CDC的檢測隊,就把標本送到檢測隊,等待檢測隊的結果。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還要給這些患者做相應的治療。從血標本的採集到血標本的反饋,正常情況下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這個時間在獅子山弗裏敦這個週期是最快的。對於其他的留觀中心,或者説是治療中心,這個時間有的長的可以達到一個星期。這兩到三天的時間,病人如果確診,原則上是應該轉到治療中心進行進一步治療的。但是很遺憾,因為當地的醫療資源非常有限,治療中心經常是人滿為患,你想轉,轉不出去。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救護車不夠用。有的時候可以轉,你也轉不出去,沒有救護車。他們整個國家,弗裏敦地區一共才六輛救護車接送病人,顯然是不夠的。所以説,我們叫做留觀中心,實際上也是半個治療中心,確診病人轉不走,我們就得留下來,留下來就得治。這裡面有一個小故事,剛開始的時候,最長四天半的時間屍體轉不走,那麼熱的天,屍體四天半轉不走,在病房裏頭,這種環境是可想而知的。我們只能把它安排在一個臨時停屍間裏,但即便是這樣,其他的患者有的也會提出意見,但是後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真的是面臨的到處都是問題。一個一個在解決問題,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工作一點一點地在開展。

    2015-01-22 13:52:30

  • 中國網:

    剛才通過您的介紹,我們也了解到,有很多的高危患者有隨地嘔吐的現象,這些現象對咱們醫護人員來説,受感染的危險就越大了。咱們醫護人員的自身防治工作是怎麼做的?尤其是在那麼高溫的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哪些特別的防護?

    2015-01-22 13:52:51

  • 閆濤:

    我想我們之所以能夠把防護工作做好,最關鍵的就是要嚴格按照我們制定好的防護流程來執行。不管溫度有多高,不管環境多惡劣,按照科學的態度,一絲不茍地把我們該做的事情做到位。因為中間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先説幾句題外話,比如醫護人員不斷傳出被感染,或者是死亡的消息。美國的醫護人員也好,無國界醫生組織也好,包括獅子山當地很多的醫生護士也好,他們不是説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去接觸患者,都是有防備的。但是在有防備的時候,為什麼還能夠被感染呢?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某些細節沒有做到位,沒有嚴格地按照流程去走。就像主持人剛才問的,患者的嘔吐物也好,排泄物也好,在這個當中,我們每天查房的時候,都要在這裡穿行,避免交叉感染非常重要。一個避免從患者身上傳染到醫護人員,同時也要避免從確診患者到疑似患者之間的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這個都很重要。實際上我們也採取了很多嚴格的措施。首先,從環境衛生上講,我們有一個感染控制組,他們對我們二十多名清潔工進行很嚴格的培訓,他們會分組,定時到病房內清潔環境衛生。對地面,對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對床上用品進行定時消毒。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儘量去嚴格控制患者的單獨空間的檢疫,但是這個工作其實很難做。當地的患者不是很服從管理,他們平時的生活習慣,生活態度,和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還是存在著部分患者不服從管理,到處走動的情況。但是後期,經過我們不斷的教育,不斷的強化,不斷的給他們宣傳,情況還是有所改觀。

    2015-01-22 13:53:00

  • 中國網:

    據我們了解,302醫院的很多醫護人員,曾經參與過抗擊“非典”和“甲流”等傳染病的診治工作。這次埃博拉防疫工作,和當時“非典”和“甲流”的防疫工作有哪些異同呢?

    2015-01-22 13:53:14

  • 閆濤:

    這兩個疾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從相同的地方講,都是烈性傳染病,傳播速度快,傳播效率非常高。感染以後,後果也比較嚴重。但是埃博拉和“非典”、“甲流”最大的不同點是,從目前來看,埃博拉主要還是直接的接觸傳播,而“非典”和“甲流”主要是通過呼吸道,是一種呼吸道傳播疾病。對於埃博拉這種直接接觸傳播的疾病來説,對於感染控制的要求和防護,要求更嚴。舉個例子來説,在“非典”的時候,我們都進過“非典”病房。我們進“非典”病房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要把口罩戴好。當時我記得很清楚是N95的口罩,要反反覆復地壓,要壓得嚴絲合縫。因為呼吸道傳播疾病嘛,呼吸道的防護永遠是第一位的。當然,眼罩也是要戴的,猴服也是要穿的,但是最主要的是口罩。當然,我們在查完房以後,到醫生辦公室去坐下來處理醫囑,處理病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試著把口罩摘掉,透透氣,把窗戶打開,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但是,對於埃博拉來説,你就不能這麼做。因為它是接觸性傳播,你永遠都是要保持進過病房的身體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清潔的。舉個例子來講,我們在埃博拉病房三十多度的高溫,出汗非常大。到最後其實最難受的不是汗出得多,而是這個口罩被汗浸濕了以後的窒息感,喘氣的時候喘不上,使勁往裏吸,但是吸不進多少氧氣的窒息感。這個過程中你最想做的事實際上是把口罩趕緊撕掉,但是不能。你最後脫的東西才能是口罩,因為你需要把身上污染過的衣服全部脫掉了以後,最後用乾淨的手把口罩摘掉。這就是和“非典”防護中很重要的不同。

    2015-01-22 13:53:22

  • 中國網:

    從很多的新聞畫面中,我們看到在當地那麼高溫的條件下,我們的醫護人員還是穿著比較厚重的防護服啊。我想了解一下,在咱們醫療隊,需要進行幾道程式的防護,尤其是防護服到底有幾層?

    2015-01-22 13:53:34

  • 牟勁松:

    在留觀中心或者治療中心工作的時候,穿脫防護服是最重要的環節。這樣能防範、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的最重要的環節。我們總共大概有11件防護服,我們當地叫PPE,就是防護裝備。我們穿要經過大概13道程式,脫的話要經過三十多道程式。因為從我們的實際工作經驗來講,脫防護服比穿更重要。因為穿的時候,你是在一個清潔區,你碰哪兒,不碰哪兒其實並沒有那麼關鍵,因為整個環境是乾淨的。但是,你在經歷了病房一個多小時查房過程中,你面對病人,你可能經過病人接觸過的污物,甚至嘔吐物。那麼你的工作服上可能沾染了埃博拉病毒。所以,你在脫防護服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你不能讓這種污物沾染到自己的皮膚上。所以先脫什麼,後脫什麼,這個非常關鍵。我們的防護服從裏到外大概有三層。我們也根據不同的危險性的防護裝備脫在不同的房間。所以,我們大概分三個區域,最臟的防護服,包括鞋套、手套脫在最外面一個房間。然後是一個房間一個房間,一層一層地脫掉防護服,最後進入淋浴間淋浴,再換上新的體恤和短褲,然後進入清潔區的辦公室,這樣的一個過程。

    2015-01-22 13:53:45

  • 中國網:

    是不是防護工作做好了,醫護人員的安全就萬無一失了呢?

    2015-01-22 13:53:53

  • 牟勁松:

    這句話不能完全這麼説,當然防護工作做好了,我們的安全還是有保證的。但是分兩步,如果你所有的防護裝備齊全了,但是你沒有嚴格執行,可能要出問題。所以,我們在工作中,有不同的方式相互監督。首先我們要保證,任何時候,同行的是兩名以上的工作人員,不論是在穿的時候,要相互幫忙提醒,還是脫的時候要相互監督,還是在病房裏,你可能會無意識地碰到臟物,然後其他的同行的醫護人員可能會提醒你,你要注意消毒手,注意消毒衣物。我們每碰到污物以後,我們會用消手液消手,這是一個程式的要求之一。第二個方面,我們在醫生辦公室裏,我們有監控設備。當時我們在改造醫院的時候就考慮到這個環節。因為我們不可能像普通病房一樣,長時間待在病房裏,然後相互地反覆提醒和幫助。你一個醫生在裏頭工作的時候,我們另外一組醫生,就是我們剛才説的主班和副班。副班就會一直在監護屏前看你的工作,看你穿脫防護服的流程,哪出了問題,我們會隨時用步話機或者其他方式提醒你,保證你的防護服是到位的,流程是到位的,你的執行也一定是到位的。如果所有的環節都控制好了,我們保障“零感染”還是有信心的,並且現在是有實際的例子,或者説我們已經做到了。

    2015-01-22 13:54:01

  • 中國網:

    如果萬一我們的醫護人員被感染了,我們有哪些預案呢?

    2015-01-22 13:54:08

  • 牟勁松:

    對,這個預案我們是有的。到獅子山後,我們和這個國家大使館的層面和各個機構的層面都做好了溝通。最基本的一點,是我們在病房裏,第一棟病房樓我們有四個病區。從一開始,我們在病房設置上,就留出了一個病區,專門給當地的中資機構,以及我們自己的隊員做準備的。誰也不能保證説去的時候一定沒有人感染,風險永遠存在。我們做好了各種各樣的治療預案。

    2015-01-22 13:54:16

  • 中國網:

    我想問一下,當地的民眾對於埃博拉病人的反應到底是怎樣的?尤其是我們的防護工作,就要面對民眾,我們的防護工作面臨的困難有哪些?最危險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2015-01-22 13:54:23

  • 閆濤:

    民眾對這個疾病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另外也説明他們可能在對待科學,對待疾病,甚至説普遍的公眾受教育程度還比較低。從我們平時工作中,也有幾個例子可以看出來。這個病經常是一家一家的人來。當然這個家人都有症狀,都有問題,還可以理解。比如説我們碰到過一個小女孩,她來住院,她旁邊還有一個男孩一直在照顧她,那個男孩是她哥哥,二十多歲了。我們以為他是病人嘛,一起進來的。後來一問,不是,他就是為了照顧他妹妹到留觀中心來。但是他既然來了,因為兩個人是一家人,我們必須檢測他是隱性了才讓他出去,後來檢測出來確實是隱性,安排他出院,他不走,要留下來照顧妹妹。他就沒有意識到這個疾病有多可怕,這個疾病傳染上了以後,對他來説造成的後果有多嚴重。放而遠之,就是整個社會都是這個樣子。他們整個民眾對這個疾病的認識程度,應該説是遠遠不夠。甚至我們都聽説過,整個村莊幾乎沒有不被感染的情況。如果説民眾對它的認識程度高,警覺性高,在最開始有病例的時候,他們能及早地彙報給政府,彙報給當地的衛生部門,就不會出現一個村一個村被感染的情況。另外,他們當時有一個風俗習慣。這個風俗習慣是,家裏有人去世以後,他們的葬禮儀式比較特殊,所有家裏的親朋好友都要到屍體邊擁抱屍體,親吻屍體。當然沒有疫情的時候,這種風俗習慣無可厚非。但是埃博拉這種疾病,剛才我們講是直接接觸傳染的疾病。這種風俗習慣,這種葬禮的儀式對感染疾病來説,擴散的程度是非常迅速的。

    2015-01-22 13:54:31

  • 中國網:

    我們了解到,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協調下,很多國家都派醫療隊到西非,對抗埃博拉疫情。咱們醫療隊跟其他的醫療隊也有很多的接觸。我們想了解一下,我們的援助成績和其他的國家相比如何呢?

    2015-01-22 13:54:40

  • 閆濤:

    不是自誇地説,我們做得還是非常好的,應該説是最好的。9月16號到的,經過兩個星期的準備,10月1號留觀中心正式開診。當時我們也開玩笑説這是我們獻給祖國母親生日的一個特別的禮物。然後在我們撤離的時候,是11月15號,和第二批還有一個交接過程,交接這幾天就沒有收病人了。實際上,我們有效的工作時間是40天。在這40天的時間裏,剛才牟主任講了,我們收了將近280個病人,具體是274個病人。這274個病人裏,可能有135個是確診患者,在這些確診患者裏,其中有86名患者是死亡的。我們在短短40天裏所收的患者的數量,是所有的留觀中心裏,總數排第二名,第一名是半年以前開診的。實際上我們的單位時間內,收治病人的數量是最多的。當然這個是一方面,最令我們驕傲的是,我們收治的患者最多,但是我們實現了中方和塞方雙方人員的“零感染”,就是説我們幹的活多,我們又沒有醫務人員被感染,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自豪的地方。實際上,我們是獅子山弗裏敦僅有的兩家醫療機構沒有醫護人員被感染的其中之一。這個也得到了其他各個國家,或者是衛生組織的專家和塞國政府衛生部門的一些專家的高度肯定。美國的一個博士邀請我們去做相關的工作經驗的報告,説你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收了這麼多病人,又保持沒有感染,把你的經驗跟我們介紹介紹。我覺得這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我們中國人的經驗,中國人的智慧在那方面體現得還是比較好的。

    2015-01-22 13:54:48

  • 中國網:

    獅子山政府和當地的民眾對我們這支醫療隊的反響是怎樣的呢?

    2015-01-22 13:54:59

  • 牟勁松:

    我們這支醫療隊從到獅子山第一天起,實際上承擔了我們國家,或者我們軍隊去援助非洲,援助獅子山這麼一個比較重大的光榮使命。應該説,幾個月下來,包括一直到現在,這個任務一直完成得不錯。所以,當地從政府到民眾的印象都還是非常好的。9月26號的時候,我們在所有的運營準備都做得很充分的時候,他們獅子山的總統到醫院進行運營之前的剪綵。他剪綵的時候,也當著獅子山的各種官員,國際組織和國際媒體面前,盛讚中國的援助,説這是非常及時的援助,是國際社會援助非洲,援助獅子山的榜樣。我們自己聽著,也覺得很自豪。在我們工作的兩個月期間,我們和當地的醫務人員,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友誼和工作關係。我們臨走的時候,彼此之間也都有點依依不捨。他們的院長和護士長還很真誠地問我們説,你們之後的醫務人員有你們一樣好嗎?我們説比我們還好,你放心。所以,這個你能感受到他對我們的不捨。我們在獅子山工作的時候,我們從駐地到醫院,會坐一個中巴車,上面貼著國旗,單程五十公里,四十多分鐘。有時走鬧市區,有時走山路。但是不管在哪兒,你遇到當地的民眾,走路的也好,坐著的也好,他會跟你打招呼,他也看不到車上的人,小孩就在山坡上對你歡呼,成年人跟你打招呼,甚至豎起大拇指。我們有時候要到市區裏去採購一些後勤物資,當然也是蠻危險的,你也不可能穿著防護服去。在這裡,我們穿的是軍裝,軍裝上有一個小小的國旗的標誌。很多人見到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説“China!China Good!”(中國!中國很好!)所以,我們在那邊工作也是代表著中國軍隊的形象和國家的形象。應該説,這個形象還是蠻好的,我們也很自豪。

    2015-01-22 13:55:08

  • 中國網:

    第三批援塞的醫療隊已經啟程了。第三批醫療隊相比于第一批第二批來説,有哪些更加充分的準備呢?

    2015-01-22 13:55:16

  • 牟勁松:

    我們當時接受任務的時候,給了我們三天的時間準備。在知道這個任務,我們醫院要承擔六個月的時候,我們醫院從院領導到各級主任,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抽組第二批,第三批隊員,然後利用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時間,給這些隊員進行培訓。內容很多,就是為了讓你去能夠很好地在當地工作,其中包括體能訓練,要跑步。穿脫隔離服的訓練,不能在任何一個環節上有疏忽。而且,訓練環境是要故意把屋子裏的溫度調到30多度。在你出汗,難受的情況下,你要去穿脫隔離服適應這個環境,你要能長時間待在那裏。同時,專業的醫生護士會看不斷更新的醫療報道。另外,還要做一些語言上的準備。當地原來是英屬殖民地,以英語為主。我們的隊員在看相關外文醫療文獻的時候,順便也就把一些常用的英文單詞做了熟悉,這樣能更好地與當地工作銜接。

    2015-01-22 13:55:25

  • 中國網:

    最後我請二位面對我們的鏡頭,對第三批醫療隊的戰友們説幾句話。

    2015-01-22 13:55:40

  • 牟勁松:

    這都是我們最熟悉的,每天都在醫院並肩工作的同事和戰友。我相信你們在獅子山一定會做得更好,祝你們凱旋歸來。

    2015-01-22 13:55:48

  • 中國網:

    好,謝謝牟主任!

    2015-01-22 13:55:56

  • 閆濤:

    祝第三批援塞醫療隊的戰友們,祝你們在獅子山期間取得更輝煌的成績。祝你們平安、順利,早日凱旋。

    2015-01-22 13:56:03

  • 中國網:

    好,再次感謝二位作客我們的節目。

    2015-01-22 13:56:13

  • 中國網:

    責編 裴希婷/主持 齊凱/導播 李雙江/攝像 李哲 郭天虎/圖片 楊楠/後期 李雙江 裴希婷

    2015-01-22 13:56:22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5/1/22/20151221421907843040_366.mp4

圖片大圖:

  •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閆濤(左)、牟勁松(右)。

    中國網 楊楠

  •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牟勁松講述抗擊埃博拉疫情的情況。

    中國網 楊楠

  •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閆濤做客中國訪談節目。

    中國網 楊楠

  •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牟勁松做客中國訪談節目。

    中國網 楊楠

  •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牟勁松(右)、閆濤(左)講述親歷埃博拉的60天經歷。

    中國網 楊楠

  •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牟勁松。

    中國網 楊楠

  •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閆濤。

    中國網 楊楠

  •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牟勁松(右)、閆濤(左)介紹獅子山當地的情況。

    中國網 楊楠

  •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牟勁松、閆濤介紹如何做好病毒防護流程。

    中國網 楊楠

  • 解放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醫生閆濤介紹建設埃博拉留觀中心的過程。

    中國網 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