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活動標題
活動描述
文字內容:
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全票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産生辦法的決定,確定從2017年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可以普選産生。為深入了解此項決定的意義,中國訪談節目特別邀請中國人民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齊鵬飛教授進行解讀。
齊教授您好!感謝您做客《中國訪談》。
2014-09-05 11:40:50
你好!
2014-09-05 11:41:28
繼《“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發佈後,又通過了香港特首的普選決定,可以説,這在香港民主進程中也是一項非常重大歷史性的進步。您如何評價它在香港民主進程中的作用和意義呢?
2014-09-05 11:41:44
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香港政改問題的決定。第十次會議總共審議了幾個大的法案,包括預演算法,都是大家所關注的。只有香港政改這個決定是170人全部無一投反對票、全票通過的一個,反映了對於香港政改這個問題大家已經形成了一個高度的共識,至少在全國人大這個層面。這次會議還有列席的港區12位人大代表,也就是説,這也能反映他們的一個意見。全國人大關於政改的決定,應該説各方面已經期盼很久了。
我們講香港政改有五步曲,也就是行政長官的産生辦法和立法會的産生辦法如果要修改的話,它是香港政治體制發展中的重大事件,因為不僅涉及到香港內部的問題,涉及到香港社會內部各階層的利益,涉及到香港的長治久安、繁榮穩定的問題,它也涉及到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的利益,涉及到中央和特區的關係。所以,對香港的政改,中央是有主導權和憲制決定權的,這是香港基本法,也包括中國憲法賦予的中央政府不可剝奪也不可推卸的憲制責任,也是“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應有的題中之意。所以,對香港的政改,中央有權力對它做出一些規範性指引,給它確定一個大的法律框架。而8月31日這個全國人大的決定,是這個大的法律框架中的一部分。
2014-09-05 11:42:05
我們講,因為民主這個東西在香港應該説還是個新生事物,在“英人治港”的150多年裏,香港是沒有民主的,也就是説香港回歸以後我們是沒有從舊香港繼承下來所謂的民主傳統、民主遺産的。在“英人治港”的150多年裏,對於香港這個政治生態,外界有一個評價,就是香港政治生態是什麼?有一句很形象的話叫做“有自由、無民主”,就是你可以在這兒看到亞當·斯密所構築的自由資本主義最典型的藍圖,個人享有充分的自由,但是他們卻沒有政治權利。因為香港有選舉的東西很晚,一直到了中英“聯合聲明”確定了香港在1997年回歸的前景以後才開始有了所謂的選舉。1985年,老的立法局才開始有了間接選舉,到了1991年才有了直選。而它的所謂最高首長,也就是港督,一直是英國方面派來的,那完全是由港督實行港督的個人獨裁的,是完全沒有任何民主性可言的。而香港的民主設計,包括可以有什麼樣的民主,這完全是中央政府通過全國人大來制定《基本法》給它規定的,包括“雙普選”的目標,包括行政長官、立法會兩大系統,最後到直接選舉,走到普選的這一步,都是中央政府通過全國人大所制定的香港基本法給它規定的。目標是中央政府規定的,它的“時間表”,也是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3個關於香港政改的決定,也包括這個決定——給它規劃出來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年的決定明確地講,2017年,也就是香港回歸到了20年的時候,香港是可以普選行政長官的。在那之後,如果這一步邁通了,也可以搞立法會的普選。也就是説,無論是它的目標設定還是它的時間表,甚至它的基本路線圖,都是中央政府給它確定的。
2014-09-05 11:42:19
這一次全國人大決定的重要性在什麼地方?它在於,它將真正把香港的普選由過去的理論性設計、理想性設計變成一種活生生的現實。換句話説,到2017年正好是香港回歸20週年,如果説一切都順利的話,如果人大這個決定能夠得到一個很好的貫徹執行的話,那麼就可以走到普選這一步,走到一人一票,就是香港500多萬合格選民一人一票選舉自己的當家人——選舉特首的這一步。這一步叫什麼?我一直有個形容:香港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離普選這麼近。
我記得在中共十八大剛結束的時候,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第一次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曾經説了一段大家印象非常深的話:“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覺得這句話套在香港的民主發展歷史上也適合,就是人大決定出來以後,我們對於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這個美好願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所以,人大這個決定,我認為它是中央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大的誠意來推進香港以雙普選為目標指向和主要內容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進程的一個切實的行動。
現在香港反對派抵觸的聲音很大,他們有個詞叫“落閘”、“關閘”,換句話説,他們認為,人大這個決定一齣來,就等於把香港的民主化進程給打斷了、切斷了。這完全是一種別有用心的歪曲。我倒覺得人大這個決定是為香港的民主化進程開路鋪石、保駕護航,真正打開了香港通往以雙普選為目標指向和主要內容的民主化進程的大門。
2014-09-05 11:42:34
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2014-09-05 11:42:48
對。
2014-09-05 11:42:57
像您剛才也講過的那樣,在回歸17年以來,香港居民的民主權利在基本法的保障下也是穩步發展和穩步進步的,您認為香港目前的民主進程處於一個怎樣的階段呢?
2014-09-05 11:43:05
應該説,香港現在的民主發展還處於探索的階段,我有一個詞叫“攻堅克難,不進則退”,它正處於這麼一個關鍵的時期。因為香港的民主歷史比較短,在回歸之前的150多年裏基本是沒有民主發展的一個基礎的,是1997年回歸以後才由香港基本法啟動它的民主進程。回歸17年來,中央政府包括特區政府、香港各界同胞、各界人士共同推動香港向民主化進程走,應該説還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和成功的。
它選舉行政長官的這個大選舉團,最早的第一任叫推選委員會,就是選董建華先生作為特首的那一屆推選委員會,是400人組成,以後慢慢地、逐步變成選舉委員會,發展為800人,一直到第四任行政長官,就是選舉梁振英先生為第四任行政長官的那個選舉委員會已經變成了1200人,這個代表性在逐漸地擴大。
立法會最初的第一屆直選議員只有20名,然後到24名,到30名,到現屆的35名,就是它這個民主成分也在逐步地擴大。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積澱,有了這些作為基礎和條件,我們才在2007年由中央政府明確提出,香港到了2017年及其以後可以實行雙普選的目標。這個人大的決定,就是希望先把行政長官普選這一步邁出去。這次人大的決定,和各方面的期待是一樣的,就是它不僅僅提出來2017年是可以普選行政長官的,而且它對如何進行普選,如何把這一步推動,還做出了一些規範性指引,實際構築了一個法律框架。當然,裏頭的核心要素主要是這麼幾個:
2014-09-05 11:43:24
第一,根據香港基本法第45條的規定,香港普選行政長官必須由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照民主程式提名之後交由普選。這次人大決定非常明確,這個提名委員會的人數、結構、産生辦法,要按照現行的選舉委員會人員人數、結構、産生辦法來規定,它的總人數就是1200人,和現一屆的選舉委員會完全是一樣的,而且它的界別就是四大界別:工商金融界,專業界界,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界,政界這四大界,每一個界別是300人,總共1200人,這是確定的。
第二,這個提名委員會提名2—3名行政長官的候選人,高限是3個,低限是2個,2—3名這是確定的。要作為候選人必須得到提名委員會過半數的同意,這是人大決定的幾個核心要素。這個決定應該説和我們過去人大的歷屆決定,和香港基本法的規定是完全一致的。我一直講,香港的政治發展不是英國人留下來的,而是中央政府給予的。中央政府是通過香港基本法,包括它的兩個附件,香港回歸以後人大先後通過的三個關於香港政治發展的決定,以及相關的“人大釋法”共同構成香港政治發展、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大的法律框架,而這次人大的決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這一環走通的話,那香港是可以真正向雙普選邁進一步,當然是先實行行政長官的普選。
2014-09-05 11:43:38
關於雙普選,香港方面一直存在著爭論,那麼您認為爭論主要存在於哪些方面?如果要解決這些爭論的話,需要哪些因素推動呢?
2014-09-05 11:43:50
實際雙普選的問題,在香港十多年前都已經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出來,就是究竟這個雙普選時間表、路線圖如何來建構。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了2017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及其之後可以普選立法會議員的時間表以後,雙方的爭論就更加激烈,更加直接。在一個多元化的香港,對於政治的發展,對於民主政治的建設,社會各階級、各界別、各個方面不同利益的代表提出不同的意見,我覺得這是正常的。
當然,這種爭論,這種百家爭鳴沒問題,但是這裡頭的的確確存在著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在於,沒有達成一個社會共識,沒有進行一個很好的理性互動和溝通。既有堅決主張按照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有關決定的規定,在這個基礎上推進雙普選進程的,也有主張背離這個方向,按所謂的事實上不存在的國際標準,甚至違背香港基本法搞“公民提名”等方式來推進香港雙普選問題的意見。這種意見實際上在人大決定出臺之前一直爭論得非常厲害,甚至可以説是根本對立,在香港社會造成了非常大的政治紛爭和政治對抗,也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混亂。
這次人大決定出臺之前,香港社會內部就有聲音,如果像這樣長期紛爭下去,長期爭論下去,如果不能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能凝聚共識的話,那香港社會是很難真正地、齊心協力地推進雙普選向前走。所以,這次人大決定,為什麼不光是原則性地同意,而且做出了很多具體的規定。比如剛才我説最核心的幾個東西,提名委員會就1200人,候選人就是2—3名,候選人要出閘必須要達到半數以上的。這實際上就是為了更好地凝聚共識。
我們講香港政改是五步,第二步就是人大的決定。第三步我認為在五步裏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就是特區政府要根據全國人大的決定,在再次徵求香港各界人士意見基礎上要形成一個香港普選的本地立法,而這個本地立法還要到立法會爭取通過,要拿到2/3的票數通過,這一步是非常關鍵的。在這之前,我們希望是,社會上能夠有一個基本共識的東西的,能夠有一個基本的共同的認識,那麼我覺得人大的決定實際是應該能夠起到息紛止爭,就是停止紛爭,停止爭論的作用和目的的,能夠把香港雙普選,尤其第一步行政長官的普選扎紮實實地往前推一步。
2014-09-05 11:44:00
像您剛才提到,要必須有2/3的立法會議員通過這才有可能落實,包括梁振英也強調,要成功落實普選仍然具有一定的難度,那麼您認為這其中最難協調的方面體現在哪?
2014-09-05 11:45:13
這個難度應該説還是比較大的,現在特區政府是有這個壓力的。因為我講的第二步那是中央政府的責任,中央政府現在做出了這個決定,換句話説已經為未來普選如何走已經規劃了一個很明確的方向。那麼到了第三步怎麼走?很難!我在前不久有一篇評論這樣説,“下一步——第三步走不走得出去,能不能走得好,那就要考量特區政府和香港同胞的政治智慧、政治勇氣和政治擔當了。”因為的確第三步是比較難走通的。為什麼?很大的一點,就是目前對於行政長官的普選究竟怎麼向前推動,香港社會內部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分歧的。
而這種分歧,就現在來看,在短時期內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找到一個公約數。尤其香港的民主派、泛民主派,他們其中一部分很極端的人士,一直對中央所主導的香港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進程懷有敵意或者説有極高的不信任感。他們認為,中央所主導的這個普選不是真的,是永遠不可期的“假普選”。那麼什麼是真普選呢?是他們自己界定的,一定能夠讓反對派人士出閘,成為行政長官候選人甚至能夠當選為行政長官的這種方案才是所謂的“真普選”。但是為了掩飾他們的真實目的,他們提出了一個我叫子虛烏有的“國際標準”來否定《基本法》。
這個“國際標準”問題,我一直説這是個偽命題,為什麼呢?
第一,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關於普選的國際標準。即使西方國家有大家共同遵守的約定俗成的東西,但也未必適合香港這樣一個地方政權,因為我們是單一制國家,香港是中央政府直轄下一個地方政權,一個地方政權的選舉,一個非政治實體的選舉,你怎麼能和一個國家的選舉相比?這是第一條,就是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際標準。
第二,如果有,那是一些在各國的民主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大家共同認可的一些東西,比如説普及而平等。
第三,所謂的“國際標準”,民主派實際上所強調的就是人權公約,就是《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的國際公約》第25條B款關於普選的一些規定,比如一定是定期的,一定是平等而普及的,一定是選舉和被選舉都不受限制的東西。
2014-09-05 11:45:28
我認為,香港目前的普選,至少我們現在所設計出來的法律框架實際是符合平等的、普及的、普遍的這些基本的原則。而且最重要的一點,現在民主派一再拿出來説事兒的“人權公約”實際上在香港並不適用,就是當初英國人在的時候,英國人適用了,它又引申到香港也適用的時候,是對25條B款做出保留的,換句話説這一款不在香港適用。這個情況一直被回歸以後的新香港所繼承,也就是説一直到今天第25條B款,在香港也同樣是不適用的,你拿這個東西來説事兒,明顯是站不住腳的。
實際上,為什麼現在香港在政改問題上分歧這麼大?最核心的東西,我認為就是中央政府所説的,它不是一個民主的多少快慢的問題,不是一個民主路徑的問題,而是一個爭奪管治權的問題。就是説香港的民主派、泛民主派,你承不承認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制權,對於政治發展的主導權,我覺得這是一個最核心的東西。
2014-09-05 11:45:50
我們提到問題的一個關鍵核心所在,那麼,對於解決這些分歧、克服這些障礙,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2014-09-05 11:46:02
我是兩方面的意見:第一,我對香港依法如期在2017年落實行政長官的普選還是抱有信心的,這個信心來自於幾個方面:
對於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香港社會是有一個主流民意的,有一個共同願望的,都希望能夠看到這一天,因為這對香港來説是前所未有、開天闢地的大事,因為回歸20年就可以走到一人一票、500多萬合格香港選民一人一票選自己當家人的這個程度,這個西方國家很多是100、200年才完成這一步的,我們是20年就實現了。而且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這也是中央政府對於香港同胞一個莊重的政治承諾,我們都希望能夠看到這一點。現在中央政府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地支援它在2017年落實普選行政長官。中央的態度非常明確,而且也有一個具體的法律框架來為它保駕護航,來實現這個目標。下一步就看特區政府和香港同胞了,考量他們的政治勇氣、政治智慧和政治擔當。特區政府應該説在這方面現在是做得非常好的,也在積極地推動這點。
人大決定出來以後,特首梁振英在第一時間表態,他會在人大這個決定的基礎上儘快開展第二輪的政改諮詢,在徵集到各方面的民意之後儘快形成一個關於行政長官普選的本地立法,然後爭取到立法會拿到2/3以上議員的通過,爭取把第三步邁出去,也就是説特區政府這態度也是非常積極的。
而香港的主流民意,或者我認為是相當一部分香港的普通百姓,對於這一點也是非常支援的。非常明顯的就是在人大決定出臺之前,香港有一個非常大的遊行,就是“8·17和平普選大遊行”,香港有一批有志之士他們搞了一個民間的組織叫“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他們搞了一個月的簽名,得到了差不多超過150萬張簽名錶,既有實體性的簽名,也有網路的簽名,又在8月17日搞了長跑、獻花、遊行這麼一個大的活動,也超過25萬人。實際上表達一種香港支援普選這個聲音。應該説是香港的主流民意,我認為還是有這個共同願望的。
2014-09-05 11:46:11
當然,現在難度比較大的,就是各方面分歧比較大,就是民主派,泛民主派如何來看待人大這個決定。我倒覺得香港民主派現在的的確確是應該有一個換位思考的政治勇氣了,因為人大的決定是不可違的,它具有不可挑戰的、不可抵觸的最高的憲制性權力,就是下一步的第三步,必須在人大這個決定基礎上來進行的,你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必須面對這個事實。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討論關於行政長官普選的本地立法,如何更多地擴大它的民意基礎,更多地擴大它的代表性的問題。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目前這個結構,就是這次人大決定所説的維持提名委員會的集體提名的這個決定,包括四大界別維持不變,我覺得還是有充分的道理的。因為目前這四大界別實際上是香港社會結構的一個縮影,它有利於各階層均衡地參與,可以反映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方面、各種社會背景的每人平均衡地參與到這裡頭來。任何一方勢力都不可能單獨做大,都不可能操縱提名委員會,它可以反映香港集體性、社會共體性的一個民意的東西。
2014-09-05 11:46:27
我們在香港基本法第45條關於提名委員會的問題闡釋時前面有一個前綴——具有廣泛代表性,我認為前面所提到的這四大界別是達到了這個目標的。而這個具有廣泛代表性不是説你增加多少人,目前的1200人,因為這些年來都是這樣實踐的,應該説行之有效,就是説這個方案也是切實可行的。如果説民主派真正是為了香港的民主出發,是為了真正地把香港民主進程推進到這一步考量的話,我倒覺得是可以找到共同點的,因為人大決定出來以後,在第三階段還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不是説完全沒有討論的空間了。比如説我們規定了候選人出閘的必須過半數的這個規定,但是多少人可以入閘,就是有推薦的條件,這是可以本地立法裏進一步做的;再比如2—3人,究竟是2人還是3人?這也是可以細化的,如果最後就出來一個人,如何再産生一個有競爭的局面?比如通過第二輪讓第二名再出來,這都是可以做的,包括未來這2—3名的候選人怎麼出閘,究竟是採取全票制的投票方式,還是逐一投信任票的方式都是可以討論的。在四大界別裏的38個組別如何構成?産生方式如何出來?是不是過去的一些團體票、公司票可以轉為個人票,這個組別裏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微調,這都是下一步可以討論的。
我覺得下一步大家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使提名委員會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民意基礎,更具有民主化成分這個上來,如果説大家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這兒,我覺得全是建設性的。如果民主派能夠走到這一步,有這樣的政治勇氣,真正為香港能夠落實民主,能夠實現雙普選考量的話,走到這一步,大家有商有量坐下來在一種平和的、理性的溝通氣氛中,我覺得是可以把這一步推向前的。
2014-09-05 11:46:59
要達成共識。
2014-09-05 11:47:07
對,要達成共識。
2014-09-05 11:47:35
在決定通過之後,中央政府包括特區政府也都在為落實普選而進行各種各樣的努力,那麼您認為在下一步具體落實過程當中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何進行落實?
2014-09-05 11:47:45
我覺得五步曲裏頭,我前面已經説過第二步很關鍵,這只靴子落下來了,應該説還是以香港的主流民意為依規的,當然,它另外還有個前提條件,就是有充分的法理基礎的。現在關鍵看第三步如何走的問題,第三步走的的確確是有很大的艱難性。因為香港歷史上是有過這方面正反兩方面的經驗,2005年有一個原地踏步,當時社會上已經有一個主流民意了,已經有一個共同意願了,希望香港的民主化能夠向前走一步,但因為反對派議員的集體捆綁,最後導致這個方案的流産,最後導致原地踏步。實際上耽誤了一個很好的時機。
到了2010年,我覺得那是有一個大的進步,雖然很艱難,但終於還是邁進了一步,把香港2012年立法會、行政長官選舉的民主化程度的確大大往前推了一步。
我覺得香港人在自己的民主建設方面還是有政治智慧的,他們應該從歷史中吸收這種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因為這次如果第三步邁不出去的話,最後導致普選行政長官落空的話,那麼對於香港來説影響會是非常大的。
2014-09-05 11:47:54
您剛才也提到,其實香港的民主建設是自回歸之後才正式開始的,您認為香港民主建設為什麼要實行循序漸進的漸變的發展過程,在這方面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2014-09-05 11:48:03
是這樣的概念:民主,第一是不可違的,它肯定是要往前走的,不可逆轉的;第二任何民主化進程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尤其對於香港這個特殊的社會來講。我們為什麼要堅持有幾個基本大的原則,在香港搞民主,香港推進雙普選的民主化進程,實際中央政府有一些指導原則是非常明確的,比如你必須符合香港的法律地位,你是中央政府直轄下的單一制國家結構下的一個地方單位,你是這樣一個國家結構和法律地位的一個地方選舉;第三要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比如香港的實際情況是什麼?它沒有民主傳統,沒有基本的民主訓練,民主發展的歷史很短。
另外,你還要考慮到社會各階層的均衡參與,因為香港社會分化還是很嚴重的,它有不同的利益階層,既有工商業階層,就是內地常説的大資本家階層,這塊那是要高度重視的,因為這批人雖然人數並不多,佔香港總人數也就不到20%,但它掌握香港財富的80%,是香港社會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經濟中心,作為一個商業城市,作為一個經濟城市,這批人是起到很大作用的,那麼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是必須考慮到他們的利益代表,考慮到他們的利益體現的。當然,香港還有龐大的中産階級、草根階層,社會各階層,它必須是各階層均衡參與的過程,要體現一種社會公義、社會公平。另外,香港的民主化發展也要考慮到它有利於香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我認為香港最大的價值是它的經濟價值。這些東西都得考量到。
這兩年,中央又反覆強調兩個基本的原則,就是香港的民主化進程必須在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有關決定的規定基礎上向前推進。普選出來的行政長官是必須不能和中央對抗的,必須是愛國愛港者,這些原則都考量起來,這就決定香港的民主發展必須是一步一步穩步向前的過程,因為這個速度已經很快了。我前面説過,西方國家,包括西方很多民主國家100、200年走完的路,我們20年就走到了普選這一步,這已經是非常快了。因為香港的政治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你是要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為香港的長治久安,提供一種政治保障,你要達到這個目的。普選並不是一切,不是普選了,一切問題都解決了,現在香港人所詬病的香港政府管治能力不高,香港社會矛盾非常大,社會對立很嚴重。普選不是靈丹妙藥,普選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一定考量清楚,就是普選究竟能給香港社會帶來什麼?那一定要它以最優化的一個方案往前走。
2014-09-05 11:48:31
剛才您也提到,香港它最大的價值是經濟價值,包括政治改革就是為了將來更好促進經濟的發展,那麼您認為未來香港如何凝聚共識,促進香港長久的繁榮發展呢?
2014-09-05 11:48:50
這幾年中央在談到香港問題的時候一直有這麼四句話,叫做希望特區政府、希望香港同胞、希望香港各界人士可以“集中精力發展民主,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進促進和諧”。第一位是什麼?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也就是説中央政府當然也包括我作為香港問題研究的學者非常著急這一點,就是現在香港越來越政治化了,政治化甚至還越來越民粹主義化了,極端的情緒、激進的主義現在都很氾濫,社會政治對抗很嚴重,大的議題都被政治問題所包裹。換句話説,它的的確確影響到香港把注意力來放到香港的經濟發展上來。
實際上,香港回來的這17年,除了政治上發展不是非常順利,經濟上發展實際也不順利,就是回歸17年,我認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有一個低迷的過程,它和回歸前香港經濟起飛,當時叫“香港奇跡”那段時間相比,那是沒法比的;另外和這17年內地的大發展,我們的和平崛起和快速的發展相比,也是沒法比的。回歸前,我們世界經濟排老七,到2010年我們變成世界經濟老二,僅次於美國;2013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9.4萬億,而且在去年2013年貨物進出口貿易額已經變成世界老大,超過了美國,達到4.2萬億,全世界一年的貨物貿易總量是25萬億,全世界一年GDP的總量也就80萬億,但我們9.4萬億,已經佔到11%了。所以,和內地的高速發展相比,香港的的確確是比較慢的。就是説,過去香港對我們內地還是有經濟優勢的,當時現在正在逐步消融。
2014-09-05 11:49:04
比如説我們當初正醞釀“一國兩制”的時候,香港和內地比,那經濟優勢非常大,1979年剛改革開放那一年,我們全國經濟總量1473億,香港250億,什麼概念呢?就是它一個城市相當於我們內地經濟總量的總和的1/6,每人平均GDP的差距就更大了,我們那一年才每人平均190美元,香港是2500美元,是我們幾十倍;到1997年回歸那一年這種差距仍然在,那一年我們的經濟總量達到了8000億,但香港也到了1700億,仍然是我們的1/6,但每人平均GDP差別仍然是非常大的,我們那一年翻兩番了,達到了800元,可是它達到了2.7萬元,還是我們的幾十倍。
但是到去年就不一樣了,回歸的這17年來,我們的差距越來越小了,去年我們是9.4萬億,它是3000億,總量變成了我們的幾十分之一;而每人平均GDP,這是過去拉得比較大的,它去年3.8萬美元,我們是6900美元,這個距離已經縮得非常小了。所以,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包括我們這幫關注香港前途的香港研究學者,對於香港大量的精力耗費在這種無價值的政治紛爭上,而不能把精力集中放在經濟發展上,很著急。因為它原來那些優勢、特色正在逐漸地喪失。所以,這是很嚴重的。我們希望香港的政改能夠儘快地走上正途,能夠儘快地走上普選這一步,能夠真正為香港的經濟繁榮提供一種真真切切的政治保障,提供一種良好的政治發展環境,這應該是香港政改的一個根本目的。
2014-09-05 11:49:17
為經濟的發展鋪平道路,保駕護航。
2014-09-05 11:49:30
對。
2014-09-05 11:49:39
再次感謝齊教授做客《中國訪談》,由於時間關係,今天訪談就到這裡。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下期再會!
(責編/文字:王瑞芳 /主持人:佟靜 /導播:李雙江 /攝像:宗超高聰 /圖片:楊楠)
2014-09-05 11:49:44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圖片大圖:
中國網 楊楠
中國網 楊楠
中國網 楊楠
中國網 楊楠
中國網 楊楠
中國網 楊楠
中國網 楊楠
中國網 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