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中國訪談

齊鵬飛:希望香港各界儘快達成共識推進普選

發佈時間: 2014-09-05 10:13:3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瑞芳  |  責任編輯: 王瑞芳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齊鵬飛教授做客中國訪談   中國網  楊楠 

中國訪談節目邀請中國人民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齊鵬飛教授對香港政改進行解讀。以下是文字實錄:

齊鵬飛:對於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香港社會是有一個主流民意的,有一個共同願望的,都希望能夠看到這一天,因為這對香港來説是前所未有、開天闢地的大事,因為回歸20年就可以走到一人一票、500多萬合格香港選民一人一票選自己當家人的這個程度,這個西方國家很多是100、200年才完成這一步的,我們是20年就實現了。而且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這也是中央政府對於香港同胞一個莊重的政治承諾,我們都希望能夠看到這一點。現在中央政府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地支援它在2017年落實普選行政長官。中央的態度非常明確,而且也有一個具體的法律框架來為它保駕護航,來實現這個目標。下一步就看特區政府和香港同胞了,考量他們的政治勇氣、政治智慧和政治擔當。特區政府應該説在這方面現在是做得非常好的,也在積極地推動這點。

人大決定出來以後,特首梁振英在第一時間表態,他會在人大這個決定的基礎上儘快開展第二輪的政改諮詢,在徵集到各方面的民意之後儘快形成一個關於行政長官普選的本地立法,然後爭取到立法會拿到2/3以上議員的通過,爭取把第三步邁出去,也就是説特區政府這態度也是非常積極的。

而香港的主流民意,或者我認為是相當一部分香港的普通百姓,對於這一點也是非常支援的。非常明顯的就是在人大決定出臺之前,香港有一個非常大的遊行,就是“8·17和平普選大遊行”,香港有一批有志之士他們搞了一個民間的組織叫“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他們搞了一個月的簽名,得到了差不多超過150萬張簽名錶,既有實體性的簽名,也有網路的簽名,又在8月17日搞了長跑、獻花、遊行這麼一個大的活動,也超過25萬人。實際上表達一種香港支援普選這個聲音。應該説是香港的主流民意,我認為還是有這個共同願望的。

當然,現在難度比較大的,就是各方面分歧比較大,就是民主派,泛民主派如何來看待人大這個決定。我倒覺得香港民主派現在的的確確是應該有一個換位思考的政治勇氣了,因為人大的決定是不可違的,它具有不可挑戰的、不可抵觸的最高的憲制性權力,就是下一步的第三步,必須在人大這個決定基礎上來進行的,你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必須面對這個事實。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討論關於行政長官普選的本地立法,如何更多地擴大它的民意基礎,更多地擴大它的代表性的問題。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目前這個結構,就是這次人大決定所説的維持提名委員會的集體提名的這個決定,包括四大界別維持不變,我覺得還是有充分的道理的。因為目前這四大界別實際上是香港社會結構的一個縮影,它有利於各階層均衡地參與,可以反映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方面、各種社會背景的每人平均衡地參與到這裡頭來。任何一方勢力都不可能單獨做大,都不可能操縱提名委員會,它可以反映香港集體性、社會共體性的一個民意的東西。

我們在香港基本法第45條關於提名委員會的問題闡釋時前面有一個前綴——具有廣泛代表性,我認為前面所提到的這四大界別是達到了這個目標的。而這個具有廣泛代表性不是説你增加多少人,目前的1200人,因為這些年來都是這樣實踐的,應該説行之有效,就是説這個方案也是切實可行的。如果説民主派真正是為了香港的民主出發,是為了真正地把香港民主進程推進到這一步考量的話,我倒覺得是可以找到共同點的,因為人大決定出來以後,在第三階段還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不是説完全沒有討論的空間了。比如説我們規定了候選人出閘的必須過半數的這個規定,但是多少人可以入閘,就是有推薦的條件,這是可以本地立法裏進一步做的;再比如2—3人,究竟是2人還是3人?這也是可以細化的,如果最後就出來一個人,如何再産生一個有競爭的局面?比如通過第二輪讓第二名再出來,這都是可以做的,包括未來這2—3名的候選人怎麼出閘,究竟是採取全票制的投票方式,還是逐一投信任票的方式都是可以討論的。在四大界別裏的38個組別如何構成?産生方式如何出來?是不是過去的一些團體票、公司票可以轉為個人票,這個組別裏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微調,這都是下一步可以討論的。

我覺得下一步大家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使提名委員會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民意基礎,更具有民主化成分這個上來,如果説大家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這兒,我覺得全是建設性的。如果民主派能夠走到這一步,有這樣的政治勇氣,真正為香港能夠落實民主,能夠實現雙普選考量的話,走到這一步,大家有商有量坐下來在一種平和的、理性的溝通氣氛中,我覺得是可以把這一步推向前的。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王瑞芳
 

互動留言

0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changhy@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219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