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大學書記胡淩雲:建特色研究型大學

時間:2014年3月7日
嘉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黨委書記胡淩雲
簡介: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3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黨委書記胡淩雲接受了中國網的專訪。[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中國網:我知道北航中法學院已經很成熟,已經很好了,在國際交流、國際化方面可不可以給其他學校一些建議?

胡淩雲:國際化方面,我認為,首先,堅持國際化是為中國化服務的,不管我怎麼搞國際化最終是為了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果丟掉這一點乾脆你劃到國外去算了,就不用去幹了。我和中法學院的院長就談到這個,中法學院的改革最重要形成一個什麼東西?至少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國通用工程師的培養體系,或者有法國特色的中國通用工程師的培養體系,否則你就是一個法國的東西,對我來説完全法國的東西是水土不服的,不是我最需要的,必須要是我最需要的,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必須要堅持這個東西。這是第一點,必須要堅持中國特色。

中國網:本土化很強。

胡淩雲:一定要本土化。馬克思主義也得本土化、中國化,更不要説教育,教育也得本土化。中國要走向世界,但並不是説中國就消失了,就變成世界了。我們在走向世界的時候要堅持中國,這點要丟掉的話,可能最後搞的不倫不類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走向世界的時候都有自身的特色,不管法國、德國、美國、英國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特色。

第二,我覺得我們對外合作辦學有好幾條檢驗標準,剛才是一條標準,本土化、中國特色,還有一條很重要的標準,你成功不成功看外國學生來不來,比如政法學院,我對他説了,如果你辦到最後,沒有一個法國學生來讀這個班的話你不算成功,你要讓他覺得挺好,比我在法國上學還要好,那行了,我説你成功了。所以,檢驗這些東西有很多標準,要把握這些東西很重要的。

中國網: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自主招生的,自主招生為學校輸送了專業的,我們學校需要的人才。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胡淩雲:這是監管的問題。我認為,自主招生是個很好的嘗試,但自主招生絕對不是取代高考,我對高考是贊同的。我參考過高考,認為高考對我是一種磨煉,人生沒有磨煉是很難成功的,人生需要經過多種形式的磨煉,高考本身就是(一種磨煉),有人開玩笑説他一路報送過來的,從來沒參加過任何考試,我覺得這個人生就不完整。

第二,高考本身是一種能力,考試也是一種能力,你經不起考試和競爭的話,我覺得你能力上也是有缺陷的。

第三,高考目前還是我們目前最好的選拔方式,還沒有能夠取代高考的選拔方式。因為實踐所證明,這個話我不知道該不在這兒説,我們老是查三代問題,我非常在乎我教師的第一學歷,就是你本科教師是哪的,我引進教師的時候非常在意這個。我招研究生的時候也很注重,我們的研究生生源,我考核他們的時候老説,今年985高校的生源有多少,211高校的生源有多少,我每年在增長,現在已經達到60%、70%左右了。

因為高考還是個很強的篩選,它確實選拔了一批比較優秀的學生,這批優秀的學生在未來發展中確實發展得比較好,不是説歧視誰。我前面講教育的時候專門講,要樹立人人皆可成才、行行皆可出狀元(的觀念),你不進這個學校也可以進其他的(學校),其他學校也可以成為非常了不起的(人才)。今天他們説藍領裏就有木磨工有上萬元的收入,比你大學生厲害多了,我覺得挺好,真的很好。但對我們來説,目前這是一種補充,不能取代高考。有人説取代高考。在中國目前的社會下不能脫離中國國情。

實事求是講,説實話,我還真做不到你拋開所有這種東西以後就就我來頂住所有壓力,真的很難。如果監管加強會好點,但把高考完全拋棄,就這樣,每個學校自己招生,在當今中國的社會下,這個條件應該説不具備。所以,我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應該把高考搞好,適當地進行各種嘗試,而不是用來取代高考。

中國網:也就是説您認為高考是我們目前衡量一個學生是否有資格進入大學的統一標準?

胡淩雲:應該説是目前最好的一種手段和方式吧,相對公平,不管什麼人,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比其他等要更好操作點兒,要説其他的都有點虛,最後就變成了權力、金錢。當然我們現在講教育改革的問題也有很多可以改的地方,我們多年嘗試過,就是多渠道招生,培養各種人,對教育來説它的彈性還是很大的。我説過一句話,我們堅決抵制和反對花錢買文憑,但我們應該允許花錢求教育,為什麼讓那麼多的孩子出國呢?他無非是想取得較好的教育資源,而我們較好的教育資源完全是通過考試來進行的,他考不上因此就把錢花到外面去了,幾十億幾十億出去了。

我覺得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保證那塊的同時依然可以給花錢求教育的人方便,同時這批錢加強管理以後,進入教育體系內,更有助於擴大我的教育,為更多一般的老百姓服務,這是個邏輯很連串的過程,但現在我們思維經常絕對化,一絕對化,就上綱上線了,就説不清了。

中國網: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感謝新浪對本節目的大力支援!

(責編:佟靜 記者:李虹霖 攝像:王一辰 後期:周珊珊)

     1   2   3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