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連輯
中國網:連部長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中國網的專訪,首先要祝賀您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新一屆的人大代表,您將如何自己的職責呢?
連輯:我作為人大代表,是人民選出來的,所以把“人民代表”兩個詞倒過來,就是代表人民,來以前我也是這樣想的,就老百姓關心的事情我也做了大量的研究,這次帶過來的意見、建議都是反映老百姓的心聲。
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四年的時間,所以我會以一個合格的人民代表的身份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經常深入到基層,深入到實踐中去,深入到人民群眾中間去,了解他們的心聲,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願,把他們的聲音通過我反映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反映給政府,反映給相關方面。
中國網:您對這次“兩會”有什麼特別的期待嗎?
連輯:我對“兩會”的期待有八個字“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因為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就這麼大一個國家而言,我們每人平均國力水準還是低的,發展不平衡性還是非常突出的。雖然有非常發達的城市,發達的地區,富裕的人群,但是也還有大量不發達的城市,不發達的地區和不富裕的人群,所以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集中精力抓經濟發展。這是我的一個期待。
再就是改善民生,因為老百姓對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不會從非常原則,抽象的,宏觀的數字和概念去體驗、去判斷,他可以直接體驗和判斷的就是自己生活的變化,自己身邊事物的發展和變化,所以改善民生是凝聚人心最重要的措施和出路。
中國網:不久前,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獲批,這是全國第一個國家層面的文化建設戰略平臺,您如何解讀這其中的“傳承”和“創新”這兩個詞,這項建設對甘肅建設文化大省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連輯:“傳承”和“創新”是我們華夏文明傳承創新須的兩個主題詞。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大家也有很多見解。在我個人看,傳承和創新是一對辯證的關係,首先我們要想利用甘肅的歷史、文化、資源要素發展文化、發展經濟,要保護它,傳承它,這是個前提。這和我們做實體經濟是一樣的,要想利用水資源搞經濟發展,就要涵養水資源,要想利用煤炭發展經濟就要有序地、科學地、節約地利用煤炭。
文化也是一樣。我們説傳承也是有針對性的,現在有好多地方不注意發現、發掘和保護,結果使大量,非常珍貴的文化歷史遺存滅失掉了,這是專家學者和廣大社會群眾非常焦慮的一件事情。甘肅正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非常久遠的文化歷史,包括八千年前的大地灣文化,五千到三千年之間的馬家窯文化,包括周先祖、秦先祖、李氏先祖,漢武帝時期的河西走廊,後來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軍和紅色文化。這些遺存在甘肅很多,但就這些遺存而言,在全國範圍內是獨一無二,具有唯一性,剛才我説的這些都是這樣。
如果這些東西不加以保護,被破壞甚至滅失了,那麼怎麼創新,怎麼發展,怎麼利用這些文化就無從嘆氣了。所以傳承首先是保護好,保護就是要進一步發現,進一步挖掘,進一步整理,也包括向社會回購從這兒流散出去的文物等等。在此基礎之上,再把它進行有序地展示和利用,我想傳承重點是從這個意義上説的。
創新就是要把這些歷史文化資源和這個時代結合起來,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精神,在保證它的方向正確的基礎之上,有效、適度地利用它,比方説敦煌莫高窟有好幾百個窟都有壁畫,每個窟都去人這顯然是不行的,它會破壞,對每個人來説也沒有那麼多的機會。怎麼辦呢?就是數字化,這就是利用高科技,把每個窟都數字化、三維立體化,你要想去點開就等於進去了,既保護了洞窟,又利用高科技手段傳承和展示了它,從技術角度講這就是一種創新。這是舉一個例子。
我們在文化産業發展上,可能體現創新方面更多一點,包括創意産業、利用歷史文化的資源,和當代時代精神相結合,賦予它商業的價值,經濟的屬性。這些都屬於我們要抓的創新範疇,大體上就是這樣。當然它是一對矛盾,一定要把它處理好,前提是保護和傳承。
中國網:對於甘肅建設文化大省方面有什麼重大的意義?
連輯:這個意義還是很大的,因為甘肅是一個經濟社會欠發達的地區,去年甘肅的經濟總量(GDP)還不到1000億,在全國是總量最低的省份之一,但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佈局,我們也要在2020年和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進入小康社會就要有些新的路徑和手段,傳統的方法不能丟,比方説集中精力抓好現有的實體經濟,包括現代化的農業,傳統的工業,新興戰略性産業,現代服務業,這些現在都按步就班在抓,如果完全按傳統的一個路徑來抓力量還是不夠,不足。所以,我們在設計“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要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尋找一個新的增長極,新的突破口,新的産業增長點。這樣就選擇了文化産業的發展。
我們現在的文化産業規模和水準都不高,比方説我們文化産業GDP佔比只有1.4%,要把它打造成國民經濟支柱産業這還有相當的距離,但這個距離或差距就是我們的潛力。所以,我們設想能夠經過七年到八年左右的時間,讓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産業,讓GDP佔比由現在的1.4%達到5%以上,這樣它就會對整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推動作用。
中國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在建設過程當中有沒有具體的步驟和實施階段性構想?
連輯:這是有的,我們給國務院報的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有一個總體思路,大體是這樣幾個大的階段。現在—2015年,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大的段落,這也算我們的一個發展階段;2015年—2020年又是一個大的段落。通過這兩個階段發展讓文化産業發展成為我們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前一個階段重點是排兵布陣,把整個産業格局建起來,從文化産業角度講,主要是把六個大的類型文化産業佈局做好,包括資源型文化産業,勞動密集型(以農村民間文化、手工文化産業為主)産業,文化和旅遊、商貿、金融深度融合的複合型文化産業,文化高科技産業,出口型(外向型)文化産業等等,把這些文化産業類型在這幾年佈局迅速地完成。
這是我們這一個階段要做的工作。當然,裏面還有一些傳統的優勢産業,新興産業,這也都在安排過程中。還要突出抓首位産業,就是新聞、出版、印刷,包括讀者集團在內的首位度高的産業,還要抓一批龍頭企業,這些任務都要在第一階段總體上佈局完成。從文化事業角度講,我們的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都會在這個階段變得更加完善,更加普及,更加有品質和效益。整體的戰略佈局從階段看大體就是這樣。
中國網:幾天前國家文物局和全國六省區就絲綢之路遺産保護達成一個聯合協定,甘肅省是其中之一,甘肅省打算如何做好這方面配合的工作?
連輯:這個我們是非常積極的,因為絲綢之路是個區域性的概念,它從漢武帝鑿通西域形成的絲綢之路,大概涉及二十幾個國家,國內涉及中部、西部好多省,路程大概七八千公里的範圍內。不管有多少省份和國家涉及絲綢之路,有多長的距離,最特殊的一段就是河西走廊,因為不管從山西還是河南,還是中原其他地方,把東西拿到長安,從長安出走西域,最後要進入河西走廊的管道,從管道出去以後它又分散了。所以,河西走廊這個唯一的通道作用是在絲綢之路上具有特殊性的。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季羨林先生講“世界有古代的四大文明,唯一的交匯地就在敦煌地區”這是地理位置決定的,別的地方走不通,都到這兒來,所以古伊斯蘭,古印度,包括中國古代文化都在這兒匯集。在這個過程中,甘肅承擔的絲綢之路申遺和建設任務很特殊,也很重要。
所以,第一,我們按照國家文物局總體部署承擔好甘肅自己的責任;第二,和其他相關兄弟省,包括陜西這些省區搞好合作、配合;第三,我們按照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總體規劃,按步就班地抓好自己的“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是從天水到敦煌以西的星星峽,就是正好貫穿了甘肅的全境。我們説的一帶是指這個,抓好我們自己的文化發展帶。我們的文化發展帶抓得越好,對國家抓整個絲綢之路的文化建設貢獻就會越大,作用也會越強。
中國網:我國現在文化體制改革正在全面展開,已經進入深入推進階段,甘肅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有什麼程度,在改革過程當中有什麼瓶頸和困難,未來怎麼樣看待甘肅的文化發展規劃?
連輯:甘肅的文化體制改革做得還是不錯的,因為甘肅早期不是國家的試點,國家的試點工作放在了一些發達省區,包括北京,他們做出成果以後在全國推廣,我們屬於第二批或以後改革實施的地區,所以總體進度看甘肅是相對慢一點的。到2012年5月30日以前,我們在全國提前完成了國家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所有任務,包括都市類報紙、綜合文化執法機構、文藝院團改革、網路整合、基層文化、文廣新系統合併,一部分事業單位轉企,一部分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這些任務都在5月30日以前完成,而且得到的中央的肯定。由於我們做得好,所以中宣部專門在6月下旬在甘肅開的全國性的改革工作會議,專門總結了我們甘肅的經驗,總體還是不錯的。
現在看,我們的改革只是完成了國家早期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規定動作,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第一,改革過程中事業單位轉企部分還沒有完全建成合格的市場主體,還有比較濃厚的行政色彩,習慣於聽行政命令,不習慣於接受市場的指令。現在企業發展還缺乏足夠的內生動力,文化生産力還沒有極大地釋放出來,文化的創造力現在也沒有很好地爆發出來,文化企業的經濟化、市場化的管理水準還不高,因為它還沒有在市場經濟的海洋裏,遨遊三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其他實體經濟那樣,對市場經濟的適應和駕馭遊刃有餘,文化企業現在還做不到,這些都是文化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所以,我們下一步的主要任務就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的入手點就是要把已經改制的企業打造成真正的市場主體,讓它真正脫離原來意義上的行政痕跡,獨立地進入市場海洋裏參與市場的競爭。這是我們要抓的最重要的一些方面。通過抓這項工作,一是要極大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二是要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滋生他內生的發展動力,他有壓力才有動力,和同行業競爭過程中去體會,他如果不改革,不創造,不創新就沒有出路,來提升他的文化創新、創造能力。在此基礎之上,讓企業獲得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傳播力、影響力,最後能有強大的盈利能力。這是我們下一步要改革的重點。就是通過改革來轉變我們文化産業發展的方式。這是改革的一個重點。
第二,文化事業。主要是事業單位的內容改革,比如是用工制度、事業分配製度等等,也要導入一些市場的元素。
中國網:甘肅在今年外宣工作上有沒有什麼計劃或近期有沒有什麼計劃,如何對外打造甘肅文化大省的形象?
連輯:你問的這個問題也很核心,因為現在甘肅很大的問題是相對封閉,外頭了解我們少,我們了解外頭也不算多,我們雖然有“絲路花雨”、“大夢敦煌”、《讀者》這樣的企業和産品走向了世界,但總體的影響還是有限。下一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們還是要立足於讓文化“走出去”,讓世界和社會更多的了解甘肅,熟悉甘肅,能夠關心、支援甘肅,參與甘肅各項事業的建設。所以,文化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現在我們設想或者已經做的工作,和打算全面展開的工作有幾項:
第一,我們現在有一個對外整體宣傳大的策劃,這在我們創新區建設裏頭已經安排進去了。
第二,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每年會利用搭建一些平臺來宣傳、推介甘肅,包括走出去、引進來。
1、節慶活動的平臺,我們現在設想讓甘肅每一個市州都有一個國家級或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節慶會展活動,現在可能大部分地區已經有了,還有個別地方還沒有。比如我們每年一度旅遊文化節,要辦40多天,影響也很大,每年在這個節慶上簽約的項目就有好幾千億;體育賽事,國際馬拉松蘭州這一段,現在也已經成為我們的品牌。
最近我們又創辦嘉峪關短片電影展,將來要把它辦成一個企業,就是紀錄片、美術片、動畫片,以紀錄片為主,全世界性地在這兒搞展示,他們進來等於我們出去。國際産業大會,我們已經辦了一屆,也有100多個國家的各類人士、企業家參與,第二屆已經開始籌備。
還有全國性的活動,比如第九屆民間藝術節在平涼舉辦的,現在這個節慶我們也打算部分或全部落戶在甘肅;七巧文化節,七巧是女兒文化節,我們國家唯一的女性節日。我們那兒隴南西和縣是中國相關組織命名的七巧之鄉,在這兒辦全國的七巧文化節。還有很多,現在都在陸續承辦中。這些都是對外展示甘肅形象的一些很好的做法。
最近還舉辦了張芝書法大賽,這已經落戶在甘肅,張芝是敦煌人,東漢時期的草聖,還有搞美術大展,也要落戶在甘肅,今年就要辦。這是請進來或走出去的平臺。
2、招商引資,我們有一個招商引資項目庫。去年我們去了深圳、浙江,天津等很多地方,也去了香港,把他們請過來,光去年招商引資的金額就是900多億,光要落地的合同金額就是620億,已經落地的資金去年是72億,這些都屬於對外推介宣傳甘肅又一種形式,就是搭建招商引資的平臺。
3、搭建傳媒的平臺。去年我們舉辦了“全國衛視看甘肅”,把全國31個省市的衛視請過來,王書記親自發佈的新聞,我們組織了三路,他們下去做採訪,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利用中央國際四台“中華情”,現在還在策劃“國寶檔案”、“探索與發現”這些平臺節目,“中華情”已經做了好幾期,就是希望通過這些主流國際傳媒向世界介紹甘肅。我們衛視陸續在其他省區落地,衛視(覆蓋)人口也在5.8億水準上,將來再擴大一點,只要他們在自己的省打開電視就可以看到甘肅,這也是對外的一種宣傳。
第三,今年我們打算做這樣幾項工作:
1、帶著“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這樣的國家級的劇目走出去,比如去台灣、歐美進一步宣傳中華文化、甘肅文化。
2、請港澳臺地區的記者來甘肅,舉辦一次“隴上行”,這已經和他們有策劃。
3、請你們網路舉辦一次“甘肅網路媒體行”,這已經和中央外宣辦,幾家大的網站做過溝通和座談,他們也同意,而且你們有很多好的建議,我看對我們也很有啟發,希望把它舉辦得有效果。
4、我們還會請網路名人去現場感受,現場體驗,現場談體會,現場發感慨等等。通過多種形式能夠把甘肅儘快地宣傳、推介出去。
當然,我們也還會更多地組織好自己的活動和工作,包括拍一些紀錄片、文獻片等等。
中國網:您剛剛提到了“大夢敦煌”、“絲路花雨”享譽國際的作品,有沒有新的作品?
連輯:有的,六中全會有一個重要的戰略任務就是文藝精品創作。現在甘肅在全國有名的就是兩個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
中國網:有沒有影視作品或出版物?
連輯:出版物有《讀者》。影視作品上,最近剛剛有一個《大營救》拿到“五個一工程獎”的電視劇。這些年我們都在“吃老本”,一説就是“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確實經典,因為它是文化部從建國到現在僅僅保留的兩部舞劇都在甘肅,所以它是非常非常經典的,但我們也不能靠在前人的功勞簿上過日子。這些年我們沒有太新的東西,這也是個遺憾,所以我們現在也在反省自己,怎麼能夠在新的時代挖掘和打造一些新的高水準的文化産品。所以,我們現在搞了一個以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創作為引領我們舉辦了“十個一工程”。
像一句廣告詞,像“大美青海”、“情誼河北”、“好客山東”、“盡汕盡美”,甘肅現在説不出特別經典的詞兒來,就要編一句大家熟悉的,耳熟能詳的,也也形象的一句廣告詞。然後編輯一首歌,現在都在策劃中。現在在拍一部好的電視劇,電影,廣播劇,一套圖書等等,我們説的是“十個一”實際是廣泛開展的創作、原創活動,也可能從幾十首歌裏選出一首,這是一個抓手,主要還是讓創作形成一種熱潮,這是真正的目的,現在正在抓。
目前有一些好的基礎,可以稍微透露一點。我們現在正在抓的一個電視片叫《河西走廊》,是紀錄電影,有12集,展覽式的、縱深地發掘河西走廊的歷史文化,因為河西走廊是一段非常特殊的,獨一無二的文化歷史過程。比如《話説長江》等大型的文獻紀錄片,看了很震撼,覺得很好,如果把《河西走廊》做好也會有這樣積極的功效。目前正在積極的策劃和創作中,現在腳本已經基本形成,可能今年早些時候就可以開拍,我們期待這個作品能夠有好的反響。
我們最近還在做的一部話劇《天下第一橋》,寫黃河鐵橋的,現在已經獲得文化部精品創作劇目,打造一個精品還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們現在還在做紅色題材創作,涉及兩當起義、南梁革命根據地,就是習仲勳等老一輩革命家戰鬥生活過的一些歷史故事。還有一些舞劇現在也在積極的策劃中,包括《貂嬋》,貂嬋是定西臨洮人,也有很多好的故事我們也在積極挖掘中。最近還有一部好的音樂劇,中國音協趙季平老師組織的《音畫敦煌》,就是民間樂器,用交響樂的藝術樣式表達的大型音樂敦煌造型,非常優美。現在作品已經完成,就需要積極地推介,讓它“走出去”,去年春天它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反響非常熱烈,也是一個民族交響樂的典範之作。
總之,現在是有一些東西,需要逐漸打造、打磨和積累它的社會影響。
中國網:甘肅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地,在文化大省的建設過程當中,有沒有針對少數民族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建設?
連輯:有的,在我們的十三個板塊裏其中有一個建設板塊內容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傳承,因為甘肅恰好是多民族聚居區,也是多融合的最典型的地區,歷史上西域在河西走廊文化生成的過程中,若干個少數民族融合、碰撞、交流這麼一個歷史過程,像突厥、匈奴、党項等都是在這個地區有衝突和融合,包括吐蕃,它是兩條路,一條是東西的河西走廊,第二條是南北的唐蕃古道,所以這個地方的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典型的一個地區。現在它還有很多特殊的少數民族,像裕固族、東鄉族、保安族等這樣的少數民族,最大的是回族和藏族這兩個大的民族。
你在這兒要抓文化建設不兼顧到或不充分注意到少數民族文化,就是工作的失職。所以,我們在文化大省建設和傳承創新區的建設上,還是抓緊拿出大量的篇幅來挖掘、整理、表達少數民族文化和民間、民俗文化。這方面的內容還是很多的。比如藏族的佛教文化,我們專門有拉卜楞寺藏傳的經書、經卷文獻的古籍整理,國家拿3個多億,現在已經開始了這項工程。還有今年他們準備做60週年的州慶,在做千幅唐卡的繪製,繪製非常精美,就是要把民間藝人的手工藝術傳承下來,佛教手工文化通過藝術嶄新出來,這也是州裏抓的重大項目。還有寧夏回族自治區,像《花兒》他們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和保護得也非常好。我們現在設想把中國的民歌藝術界落戶在寧夏,拿《花兒》做地方民歌底色或背景,吸引全國各地來這兒唱民歌,這已經基本達成意見一致,條件成熟了就在寧夏舉辦,包括《花兒》在內的民間文化和藝術。
我們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挖掘、整理、傳承以及民間歌舞、藝術種類的資源挖掘,包括藝術類型的傳人挖掘,越來越少的民族文化元素的搶救,這些我們都在規劃之中。
中國網:我們的採訪到此結束。謝謝!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