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隆:科學發展鑄就來賓10年輝煌 |
中國網 | 時間: 2012-12-0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中國網:能夠當選十八大代表,出席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一定十分激動。聽取了十八大報告,這種激動可能會有了更多更豐富的內容,也會有更多的思考。請您談談聽取了十八大報告以後的第一個感受是什麼?對於報告中的哪些內容體會更深刻一些?還有報告中有哪些內容是新的理論創新?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做了哪些新的規劃?
張秀隆:記者朋友,你好!作為一名黨員代表,我為能參加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11月8日上午,我認真聆聽了總書記所作的工作報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感受就是“實”。總書記開篇就説“不念全文了”,體現了我們中央領導務實、高效的作風;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經驗,篇幅不長,但是客觀實在、實事求是;判斷形勢言之有物、一針見血;部署工作擲地有聲、落到實處,沒有一句假話、空話、套話。所以,我感覺到這個報告是一個求真務實的報告,主題鮮明,思想深刻,令人振奮,令人鼓舞。 報告中我體會最深的地方,就是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一個是結果,一個是過程。小康社會的概念是1979年鄧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的,1982年黨的十二大確立上世紀末的奮鬥目標。20年後,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30年後的今天,這次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説明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這是很值得期待的8年時間。特別難能可貴的是,總書記在報告中首次提出“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既考慮了綜合國力指標,又考慮了人民生活指標,很明確,很實在,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要求,彰顯了我們黨對老百姓生活品質和幸福問題的高度關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老百姓一定可以分享到更多更好的發展成果,實現總書記提出的“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用”的社會狀態。 我們黨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精神在十八大報告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馬克思主義巨大的理論勇氣,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論斷,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理論體系。第一個大的理論創新是:進一步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作用。科學發展觀是報告的靈魂和主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我們黨在理論創新上的又一次飛躍,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重大建樹和歷史貢獻,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代表人民的呼聲和利益,深得人心、深受擁護。十六大以來,我們全黨上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完成了對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理論成果的檢驗,科學發展觀實質上已經成為指導我們黨最基本的行動指南之一。十年來,我們黨的事業和國家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正是因為我們黨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 報告把科學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進一步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作用,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又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第二個大的理論創新是: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五位一體”。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礎上新增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在人類社會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氣候、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的今天,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如何避免走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老路,如何對全球環境問題做出貢獻,如何適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越來越迫切的期待?黨中央及時回應了這一國內外十分關切的重大問題。
總書記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這“五位一體”,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關於以人為本、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在理論創新方面的與時俱進和不斷完善。當然,十八大報告中的理論創新還有很多,比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維護國家法治的統一、尊嚴和權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等等。可以説,這是一篇充滿理論自信和理論創新的重要文獻,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反映出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是指導我們全黨全國今後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十八大報告科學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宏偉藍圖,提出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道路正確,思路清晰,任務明確。報告既立足當前,提出“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著眼長遠,提出“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樣的奮鬥目標,順應了新形勢下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作為基層代表,我深刻地體會到:這些戰略部署,完全適應時代需要,完全切合發展實際,完全符合人民願望,完全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將成為指引我們今後發展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我們來賓市將堅決貫徹落實好這些戰略部署,沿著中央設定的道路大踏步前進,爭取和全國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中國網:科學發展觀是十八大報告的重要思想。我們也知道,來賓市大發展一直貫穿著科學發展觀,實踐著科學發展觀,您曾經表示“科學發展,首先是思路要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來賓科學發展的思路和戰略。同時,通過來賓的經驗,是否可以對於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做一些獨到的詮釋?
張秀隆:我們來賓是在2002年12月正式成立的,就要滿10周歲了。我們這10年的發展,剛好可以見證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我們國家的10年科學發展之路。 科學發展,首先是思路要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提出了“環境立市、工業強市、城建塑市、農業穩市、商貿旺市”的發展戰略,把發展環境作為立市之本,明確了科學的發展方向。我們還對珠江重要水源林所在地的金秀縣、山區石漠化比較嚴重的忻城縣、資源枯竭型城市合山市實行“差別考核”,以放緩當前發展速度為代價,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廣西的生態建設作出了貢獻。 發展是第一要務,而産業的優化升級是重中之重。我們堅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加快了轉方式、調結構、上規模的步伐,努力打造廣西發展特色工業和現代農業的標兵。我們通過技術革新、延長産業鏈、實施新項目,冶煉、制糖、電力三大傳統産業不斷優化升級,糖業迴圈經濟走在了全國同行業前列,鋁業、農産品加工業成長為新的支柱産業,尤其是建陶、光纖、鳳凰動漫城等高新産業填補了空白,長期困擾我市的以資源型産業為主的結構單一問題實現了重大突破。我們還按照土地集約、産業集群、要素集中的要求,全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建成標準廠房110多萬平方米,打造工業發展新平臺。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和自治區的關心支援下,總投資80多億元的桂中治旱工程和桂中農村土地整治項目開工建設,成為廣西農業兩大“天字號”工程,桂中人民千年治旱的夢想得以實現,我市農業農村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我們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實行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是成立來賓市的初衷之一。打造四通八達的對外交通網路,正在建設5條高速公路、2條鐵路和西江黃金水道,來賓區域性交通樞紐地位大幅提升。為節約土地、展現現代城市形象,我們提出建高樓,城區20層以上的高樓從無到有,目前已超過170棟。我們注重改善人居環境,在中國九大旱片之一“桂中旱片”的中心地帶打造“桂中水城”,城市的品位明顯提升,被評為“廣西園林城市”。經過10年的快速建設,來賓已初具一個新興的現代化城市的模樣。在農村建設方面,我們一樣不遺餘力。這幾年,在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每年拿出上億元的資金,先後實施了鎮村規劃、風貌改造、危房改造、建新房、巷道硬化等項目,整個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以説,當前的來賓市,展現出了城鄉建設齊頭並進的喜人局面。 發展為了人民。我們始終把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醫院、學校、體育館、道路等一大批基礎設施相繼建成,結束了城區沒有大型市級公益性設施的歷史。實施“三求”惠農工程,積極探索實現城鄉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化,來賓因此被確定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和“全國全民健身示範”創建城市。加大社會管理創新,在廣西率先推行警務改革,社會治安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的安全感明顯提升。 我們堅持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摒棄“先發展,後治理”的傳統思路,把“青山秀水藍天”留給後人。加強生態保護和植樹造林,森林覆蓋率從2005年的43.4%提升到現在的52.8%。堅決落實節能減排措施,像2007年以犧牲合山市兩三年的發展速度為代價,關停了合山電廠4台落後機組,彰顯了我們淘汰落後産能的決心。糖業迴圈經濟、工業園區熱電聯産模式都走在了廣西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