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建世界最大基本醫保安全網
    時 間:2011年11月22日 15:00
    嘉 賓: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秘書長 孟偉
    簡 介:2009年國家啟動新醫改方案,提出近期著力要解決的五項重點改革,第一項就是要加快推進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對其目標也提出具體要求。目前醫保制度建設取得哪些進展?是否完成預期目標?醫保制度在醫改中為何如此重要?請看本期《中國訪談》。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更多>>精彩觀點

基本醫保改革任務提前完成 成效最為顯著
    “在2009年新醫改方案裏,給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制定近期要完成的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了。加強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是醫改方案五項重點工作的第一項。我認為這個改革也是成效最為顯著的一項,至少是其中最顯著的改革之一。”
醫保政策向部分重大疾病傾斜
    “它確實應該是一項覆蓋全民的普惠制度。從保險的角度講,醫療保險更應該是對遭遇疾病風險,尤其是特大疾病者,給他們提供一些更加強化的保障。特別是2009年以來,保障力度也是不斷加強。國家在完善醫療保險政策、完善醫療救助機制等各項保障措施的時候,對患有重症、殘疾的這類人群,出臺了相關的政策。”
全國聯網相對複雜 醫保制度還需完善
    “全國聯網,要靠建立省級乃至國家的異地就醫服務平臺來支撐,這個相對比較複雜,既需要時間,更需要建設資金的支援。我們還要考慮到醫改走的是一條漸進之路,再現在要統一,確實有一些挑戰。”
醫保基金會計制度需繼續發展
    “隨著醫保制度的發展,特別是改制企業的增加,出現了像剛才説了一次劃撥的問題,另外還有靈活就業人員,包括後來啟動的城鎮居民醫保,這些參保繳費經常是按年繳費的,那麼它費用支付要相對滯後一段時間。因此,按照現有的會計制度體現出來的基金收付,還不能真實、完整地反映基金運作的現實情況。”

更多>>圖片實錄

文字實錄

網友熱評

尚無評論
  • 用戶名

活動標題

  • 三年新醫改:織起世界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安全網

活動描述

  • 時 間:2011年11月10日嘉 賓: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秘書長 孟偉簡 介:2009年國家啟動新醫改方案,提出近期著力要解決的五項重點改革,第一項就是要加快推進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對其目標也提出具體要求。目前醫保制度建設取得哪些進展?是否完成預期目標?醫保制度在醫改中為何如此重要?請看本期《中國訪談》。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2009年國家實施新醫改方案,提出了近期著力要改革的五項重點問題。時至今日,這些改革取得了哪些進展?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秘書長孟偉老師為大家做一個解讀。孟老師,歡迎您作客《中國訪談》。

    2011-11-18 11:07:50

  • 孟偉:

    謝謝,各位網友大家好!

    2011-11-18 11:10:04

  • 中國網:

    世界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安全網

    有一個説法我想請問您,中國醫療保障體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安全網,為什麼要這麼説呢?

    2011-11-18 11:10:25

  • 孟偉:

    這個要從社會保障制度的功用來説。眾所週知,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支柱,當廣大的公民在遭遇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等這些風險的時候,社保能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醫療保障是社會保障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説涵蓋了各種就業形式、各個年齡段,無論是男女,在他(她)的一生中總要遭遇一些疾病風險,因此,從這個角度講,醫保制度本身就是涉及人群最廣的一個制度。

    2011-11-18 11:11:18

  • 中國網:

    那中國特色體現在哪?

    2011-11-18 11:11:36

  • 孟偉:

    醫保制度改革從全國範圍看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啟動的,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這個制度體系到目前為止是比較健全了,特別是2009年新一輪的醫改啟動之後,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經過了有史以來最快的一個發展時期。現在這個保障體系已經覆蓋了12.8億人口,覆蓋率達到近95%。因此,無論是它的覆蓋面還是享受待遇的人數,都可以説是“全球之冠”。所以,稱它是世界最大的醫療保障網,當之無愧。

    除了覆蓋規模大以外,近些年它擴展的速度,還有廣大公民享受保障待遇水準的提高速度,也為世所罕見,這不是我們自誇,其實是世界公認的。今年5月,世界著名雜誌《柳葉刀》載文認為,中國的這個制度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保障計劃。放眼全世界,很難見到有其他國家能在短短五六年的時間裏,就取得這麼大的進展。

    2011-11-18 11:11:44

  • 中國網:

    中國醫療保障體系的“三橫三縱”

    保障網裏有“三橫三縱”,這“三橫”是什麼,“三縱”又是什麼呢?

    2011-11-18 11:11:53

  • 孟偉:

    其實這説的是保障體系的結構。大家經常聽到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談到醫保時説“三橫三縱”,在這裡我就跟網友大致解釋一下這個結構。

    首先我們説“三橫”。在“三橫”中佔主體地位的是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大家對這個都非常關注,可能也都很了解。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三項,《社會保險法》裏有明確界定,包括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三個制度主要是針對不同的城鄉人群來設立的,這是我們的主體。

    在主體下面的“一橫”是最低保障,就是我們所説的醫療救助制度,這個制度是主要為弱勢人群提供保障。當然,醫療救助也是有多種保障形式。

    另外,在這個主體的上面還有“一橫”,是各個類型的補充保障。舉個例子,有大額醫療補助項目,有公務員醫療補助,有商業健康保險的項目,有些效益比較好的企業,可能還給他們的職工辦理了職工補充保險,這是上面的一橫。

    再説“三縱”。其實“三縱”是要整體的去看,就是以剛才我們説的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這三者縱向上通過制度設計,跟不同的補充保障項目和城鎮、鄉村的醫療救助項目,縱向形成三個支柱。這是所謂的“三縱”。

    “三橫三縱”聽起來很形象。

    2011-11-18 11:12:11

  • 中國網:

    是,很立體。

    2011-11-18 11:12:26

  • 孟偉:

    很立體。既然我們立體化的看待了這個結構,所以我想再概括一下它們主要發揮的作用。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主體,我們這個保障體系發揮功用,主要就是靠它們三者。醫療救助主要發揮的是“雪中送炭”的作用,非常重要,各種類型的補充保障方式則是發揮一個“錦上添花”的效果。這個體系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情況。

    2011-11-18 11:12:36

  • 中國網:

    醫保體系建設的三個關鍵詞:3,,90%,所有

    在近期的醫改方案裏,我注意到三個關鍵詞,一個是“3”,一個是“90%”,另一個是“所有”,把它們組合起來就是:3年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均達到90%以上,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制度覆蓋到全國所有的困難家庭,目前這個任務是否已經完成了?

    2011-11-18 11:12:43

  • 孟偉:

    我認為是這樣的。在2009年新醫改方案裏,給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制定近期要完成的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了。加強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是醫改方案五項重點工作的第一項。我認為這個改革也是成效最為顯著的一項,至少是其中最顯著的改革之一。

    基本醫療保障改革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三項基本醫療保險的情況,我想用數據給大家做一下解讀,在過去最快的這三年發展的歷程中,到底是什麼樣的變化情況。這是今年有關方面對於改革的進展做的一項統計調查,從數據的初步調查結果看,三年覆蓋率的增長是非常顯著的,形勢喜人。

    職工醫療保險,它的覆蓋率是從2008年的80.7%,提高到了2010年底的92.4%;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則是從63.8%增長到了92.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因為它從2003年就啟動,2008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90%,到2010年,在這個基礎上又進一步增長到了96.6%。

    再看看醫療救助是不是已經實現了既定的目標。城鄉醫療救助可以説在各地都得到了大力推進,各個地方加大了構築托底保障的力度,醫療救助資金通過資助的形式,讓廣大居民參加居民醫療保險,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是一種方式。另一種方式是對這些弱勢群體比較重的醫療費用負擔,包括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又做出了一些補助。可以説是切切實實的將醫療救助覆蓋到了所有的城鎮居民家庭。

    2010年,通過各種方式接受救助的人群達到了8000萬以上,佔城鄉人口的6.4%,有力地保障了弱勢群體、困難群體,讓他們能夠得到基本醫療保障的庇護,同時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也大為提高,讓醫療保障制度能夠公平地覆蓋到弱勢群體。因此,我們説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設,是比較完滿的完成了有關的任務。

    2011-11-18 11:13:08

  • 中國網:

    醫保形式多樣 覆蓋全民

    來歸納一下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障制度,其中有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還有城鄉醫療救助,為什麼要這麼分類呢?

    2011-11-18 11:18:04

  • 孟偉:

    它有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我國醫療保險改革的過程,就像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歷程一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國家結合不同時期經濟體制改革進行的情況,根據總體規劃來設計的。因此,我國發展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過程,也是一條漸進之路。説結合不同時期的重點,我們先啟動了職工醫保,2003年的時候又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007年推動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險,2008年是全面推開,從2009年啟動“全民醫保”。發展到現在,可以説覆蓋全體公民、覆蓋全部城鄉各類人員的基本保障體系,制度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了。

    2011-11-18 11:18:26

  • 中國網:

    這四种醫保的形式都是覆蓋了哪些人群,他們覆蓋的規模怎樣,會不會出現交叉的情況?

    2011-11-18 11:28:30

  • 孟偉:

    從制度設計上來看,總體不會。第一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就是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這項制度是1998年啟動的,當時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這項制度最早覆蓋到用人單位,包括各類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還有各種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職工。按照當時的規定,這些人都要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鄉鎮企業和他們的職工,還有城鎮個體經濟組織是否參保,當時是由地方決定的。

    在這之後,國家又陸續出臺了有關政策,除了前述的那些用人單位之外,又把基本醫療保險的範圍擴展到了城鎮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簡言之,我們的職工醫療保險制度覆蓋的人群主要是勞動年齡的、處於就業狀態的各類人群。當然了,今年《社會保險法》實施之後,為了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現在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文件,要求把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員,雖然不處於就業狀態,也納入到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是2007年開始試點,2008年之後全國推開,這個制度基本上是把所有的城鎮的非就業人群都納入到它的制度範圍內,包括老人、孩子,還有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就業的一些群體。

    第三大基本保險制度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個制度主要是針對著農村的居民來設立的。

    2011-11-18 11:28:40

  • 孟偉:

    因此從制度設計上看,這三項基本醫療制度是針對著不同人群設的,原則上應該沒有大的重合,當然,在一些探索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的試點地區,有的已經開始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也就是説把我們剛才説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合二為一。因此,這三個制度從基本上説是沒有重復,是針對不同的人群。

    而在醫療救助方面,有沒有重合呢?醫療救助既可以説沒有這個問題,也可以説必然要有這個問題,因為它們的功能不一樣,我們剛才説基本保險是負責中段的主體部分,救助是負責底端的,必然要與上面相銜接,醫療救助既可以資助城鄉居民參保,還可以對他們的門診費用、住院費用進行一些補助。另外,有的地方還直接把這筆資金資助建一些救助性的醫療機構,有一些弱勢人群在那裏看病,他甚至可以不用付費。

    關於三項基本制度,從制度設計上看應該不會有大的重復,但實事求是地説,在現實中,還是有一些交叉現象的。為什麼會有重復呢?主要體現在一個交叉參保的問題。有少部分地區這種重復參保的現象還比較嚴重,有重復參保、重復報銷,還有重復統計的問題。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我想既有管理方面的,也有政策設計方面的。管理方面,現在城鎮醫保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是由不同部門來管理的,存在管理部門的分割。現在國家加大了推動醫療保險制度的力度,各項考核指標很多,層層下去,參保也有一些任務要求,不同的部門為了完成任務,也在爭相擴充參保,所以管理層面有可能造成重復參保。

    再者,目前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都是自願參保的,城鎮的靈活就業人員也有選擇權,政策規定他們既可以參加職工醫療保險,也可以選擇參加居民醫療保險,到了農民工這裡,他的選擇度就更大一點,三項基本制度都可以選。這種政策規定也可能造成重復的情況,通過我們分析,交差一般比較集中的體現在兩類人群身上,一是農民工群體,因為他流動性大,在城鄉之間、制度之間流動;二是農村戶籍的學齡段人口,他們雖然是農村戶籍,但是他很可能是在城鎮上學,學校一般是集體參保,因此重復參保在這兩個人群上相對比較突出一點。有這個現象,但總體來説這幾項制度之間是銜接有序的,雖然有點重復,但是絕對談不上混亂。大概是這麼一個情況。

    2011-11-18 11:28:56

  • 中國網:

    兩大難題:破産、困難企業職工與農民工參保

    剛才您也説到了醫保形式覆蓋的規模和人數,我在這裡還要説一個比較大的數字,就是“800萬”。國務院醫改辦宣佈800萬關閉破産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已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您對這個這個情況是怎麼看的?

    2011-11-18 11:29:11

  • 孟偉: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得力的舉措,也是效果非常明顯的一項工作,可以説把關閉破産企業的退休人員和困難人員納入醫保,這既是基本醫療保障必然應該履行的功能,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當然也是建立覆蓋全民醫保制度的必然的一個組成部分。特別是從2008年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面推開之後,一些歷史遺留的問題,突出體現在這些經濟體制轉軌遺留問題上,這類人員的醫保,解決他們的歷史遺留問題就顯得非常突出,而且可以説是迫在眉睫。

    2011-11-18 11:29:36

  • 中國網:

    您剛才也提到了農民工的參保問題,其實農民工是在比較危險和有挑戰的環境下工作的,同時,他們也屬於流動性的人口,那如何讓他們去真正享受到醫保呢?

    2011-11-18 11:29:45

  • 孟偉:

    這個群體確實是非常特殊的一個群體,是比較有中國特色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也比較龐大,直接涉及整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國家是非常重視對這個群體的醫療保障的,針對他們這一群體,針對他們就業、收入、年齡和就醫各方面的特點,國家其實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出臺了文件——《關於推進混合型所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意見》,《意見》要求各地積極探索農民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主要圍繞兩方面開展,一方面是與企業、用人單位簽有固定勞動合同的農民工,要求把他們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其他職工一起參保繳費。另外,還有一些在城鎮從事個體工商戶這類工作的農民工,建議讓他們按照靈活就業人員的方式參加醫療保險。

    概括來説,要求各地按照“低費率、保當期、保大病”的特點來保證進城務工人員的醫療保障。新醫改啟動以來,相關的政策和管理就更趨於完善了,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級政府、醫療部門考慮到他們就業、就醫各方面流動性的特點,允許他們在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之間自由選擇。另外,為了方便流動時關係能夠接續,能夠得到及時報銷,有關部門又重點圍繞著他們的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出臺了相關的文件,確保他們在不同制度、不同地區之間流動的時候,能夠順利地把這個關係接續上。比如説允許他們生病的時候、生孩子的時候,可以回鄉就醫、生育再回來報銷。另外在異地就醫費用的報銷方面,也出臺了很多方便他們的服務舉措,比較得力的保障了他們的參保就醫。可以看到,農民工參保人數在這些年增長得比較快,而且他們也從醫保制度中得到了很多好處。我認為,得到的這種好處既包括他有效的得到了保障,看了病,這些實實在在的實惠。另外,他心理上的踏實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從基金的收支角度來看,有可能因為這部分人比較年輕,而且身體比較健康,他們感覺自己在繳費上貢獻得多,但是相對得到的少,這是他這個年齡結構、人群特徵所決定的。有的網友可能覺得自己有點吃虧,但實事求是的講,我不這麼認為,近期我也看過專家的一些調查數據,在對各類人群做問卷調查的時候發現,尤其是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這一類流動性比較大的人群,他們對醫保的滿意度反而要高於其他群體。那這説明一個什麼問題呢?

    2011-11-18 11:29:56

  • 中國網:

    他們真的享受到了實惠。

    2011-11-18 11:30:09

  • 孟偉:

    確實是這樣。我想如果這個數據在全國有代表性的話,應該説是醫療保險正是在這一群體身上更突出的體現了它應有的功能,就是説醫療保險它發揮了最佳的一個保障效應。

    2011-11-18 11:30:34

  • 中國網:

    是。醫保其實就是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它確確實實對於很多人來説是一個很大的實惠,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一些特別困難的群眾,比如説患有重病的,殘疾的人,對他們來説,可能醫保提供的這一部分保障遠遠不夠,那麼對他們有什麼其他特殊的措施呢?

    2011-11-18 11:30:43

  • 孟偉:

    剛才我們反覆強調“全民醫保”。首先它確實應該是一項覆蓋全民的普惠制度。從保險的角度講,醫療保險更應該是對遭遇疾病風險,特別是特大疾病者,給他們提供一些更加強化的保障。通過這些年的改革,特別是2009年以來,保障力度也是不斷加強。國家在完善醫療保險政策、完善醫療救助機制等各項保障措施的時候,對患有重症、殘疾的這類人群,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我這裡可以給大家説幾點:

    第一,城鎮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兩項制度對參保居民,政府是給予補助的,而且這種補助的額度,逐年都在明顯提高。政府補助對這類特殊群體,補助額度則更高。這是第一層保障。

    第二,剛才在談到保障體系“三橫三縱”的時候説,我們有各類補充保障,中間有一項就是大病醫療補助。患有大病、重病的人,醫療費用特別高的人,更容易享受到大額醫療補助的報銷。這是第二層。

    第三,現在不少地區,隨著醫改的發展,結合自己的基金結余情況,又推出了二次補償,這種二次補償就是針對醫療費用特別重的人群,再給他報銷一部分費用。

    第四,這類群體還可以享受到各種形式的醫療救助,除了資助參保之外,如果他的門診費用、住院費用高的話,救助資金還會給他一塊補助。

    2011-11-18 11:30:53

  • 孟偉:

    還有一個要提的是,在我們的新醫改方案中,國家還鼓勵地方對一些重大疾病探索特殊的保障方式,典型的比方説兒童的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還有成人的一些其他疾病,各個地方在國家醫改政策的指導下,針對這些重大疾病也開展了醫療保障的一些試點,對這些重大疾病又出臺特殊的保障政策,給他更大的保障力度。通過這些,應該看到政策對這些人群有特殊傾斜的。

    2011-11-18 11:31:07

  • 中國網:

    醫保體系建設的未來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人對醫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希望醫保只是局限在一個地區、幾家醫院,而是提出了像異地結算、關係轉移以及接續等等一系列的新的提議和更高的要求,那針對這些方面我國的醫保進行了哪些推進工作?未來可否實現一個全國聯網?

    2011-11-18 11:31:18

  • 孟偉:

    總體來看,通過這些年,尤其近三年的推進,現在參保人員就醫、結算總體上是方便多了。為什麼這麼説呢?一來,像剛才涉及農民工的時候,出臺了一些轉移接續的辦法,讓醫保能接得上。在就醫方面相關的舉措更多了,比方説基本醫療保險規定參保人員選擇定點醫療機構的時候,不是給他定到一家就完,是可以有多種選擇。在一些管理基礎比較好的城市,他甚至可以在所有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另外,這幾年,各地大力推進“即時結算”的舉措,參保人員醫療費報銷的時候跑腿、墊支這些問題,正在得到有效的解決。參保人員對這些舉措也是比較滿意的。從我們對全國的調查情況看,即時結算在各地推動的力度都非常大,三項基本醫療保險,有兩項即時結算率已達90%以上,另一項也達到了85%以上,這是統籌範圍區域內的即時結算。

    還有一些省份已經做了省內的跨統籌地區的即時結算,在基礎比較好的地區,國家也鼓勵今年各個地方都要爭取啟動省內跨統籌區的即時結算。基礎更好的、走在更前的一些省份做了更多的探索,他們對於跨省的這種結算服務也在進行一些探索,有的是做雙邊探索,兩個省之間合作;有的是多邊探索,多個省之間合作,重點是建立了一些區域間的協作、審查、報銷票據,還有結算服務等方面的機制。我個人認為,總體上比較方便,下一步還需要繼續完善,但也有一個度的問題。

    2011-11-18 11:31:36

  • 孟偉:

    是否就是越方便越好呢?其實也不那麼絕對,我們畢竟要考慮它的成本。至於您説的全國聯網的問題,要看看是哪種意義上的聯網,如果是針對數據歸集、分析和監測,應該説國家已經有了相關一些聯網性的工作,有關主管部門正在推行,比方説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現在正在加快推進醫療保險資訊化建設的一些規劃,前一陣大家可能也看了人社部的新聞發佈會,要發行全國統一,功能相容的社保卡,很快將發行到8億張以上,也將重點應用於醫療保障領域,未來可能還會打造醫療保險服務的網路大廳,全面提升醫療保險的管理服務,提高效率、提高水準。

    像您説的全國聯網,要靠建立省級乃至國家的異地就醫服務平臺來支撐,這個相對比較複雜,既需要時間,更需要建設資金的支援。除了資金方面的挑戰外,我們還得考慮到醫改走的是一條漸進之路,經常是各項制度都是國家定改革方向、改革原則,具體方案的實施,特別是在早期的改革中,是由地方來制訂、推動的,這就意味著它的資訊系統建立是在前的,現在要統一,確實有一定的挑戰。還有技術標準方面,像醫療服務的編碼,目前還不統一,這也是一個實現全國聯網的障礙之一。

    2011-11-18 11:31:47

  • 中國網:

    我們要擴大醫保的覆蓋面,尤其是提高醫保的水準,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您給我們介紹一下,目前我國醫保基金的規模到底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

    2011-11-18 11:31:58

  • 孟偉:

    所有保障項目的推進都需要資金來支撐,這些年,政府真的是拿出了大量的真金白銀。經過了多年的投入與發展,醫療保障基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成為支撐整個醫療保障體系穩健運作的重要基礎。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具體形成了多大的規模,政府又投入多少呢,我想我們還是等待權威部門的權威數據。不過我們可以在這裡粗略的、直觀地算一個帳,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居民在參保的時候,各級政府是給予補助的,補助的標準從2007年以來逐年提高。2007年40元,2008年80元,到2010年是120元,今年是進一步提高到了200元。我們就以200元來算,如果就算是10億城鄉居民參保的話,僅是政府補助居民參保的補助,2011年就是2000億。

    對於基金結余的規模,我剛才説了,一定的基金結余是醫保穩健運作的一個保障,當然隨著制度的發展,這幾年醫療保障水準在不斷提高,保障範圍也在擴大,無論是醫藥目錄,還是從住院到門診,統籌保障範圍都是在擴大的。當然,隨著制度的不斷發展,保障水準的繼續提高,我認為基金結余的規模可以適度的再消化一下,基金結余的規模多大才是適度呢?不同的保險,管理部門都有自己不同的政策性和管理性的規定,比如説城鎮這邊是把基金結余用可用月數來衡量,農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直接對結余率提出了一個量化的要求。

    總體上看,未來醫保待遇還將繼續提高,但是我認為更需要均衡提高,畢竟我們也要看到基金結余的另一個面。怎麼説呢?現有的結余有一部分是不能用的,比方説有很大一部分基金是職工醫保沉澱在個人賬戶裏邊的,統籌方面不能通用它。另一塊,大量的關閉破産企業的退休人員、一些困難企業的職工,他們在參保的時候有來自於企業破産清算時的資産劃撥、各級資産的補助,那個錢都是把10年、15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繳費一次性劃進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它只是體現了“收”,“支”將在未來發生,這邊沒有體現。這就跟基金會計制度、財務制度也是聯繫在一起的。

    2011-11-18 11:32:23

  • 孟偉:

    我們現行的財務制度、會計制度是1999年出臺的,圍繞著整個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而制定,在這個制度裏面,要求基金核算採用收付實現制,而不是各類企業使用的權責發生制,會計記帳採用的是借貸記帳法,這種會計制度,在醫改的初期是適合製度發展和管理需要的,因為當時職工醫保主要是集中在各類用人單位的職工,繳費是按月進行,這樣比較均衡,無論是“收”還是“支”都體現得比較有規律,比較能夠準確地反映基金運作的情況。

    隨著我們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特別是改制企業的增加,出現了像剛才説了一次劃撥的問題,另外還有靈活就業人員,包括後來啟動的城鎮居民醫保,這些參保繳費經常是按年繳費的,那麼它費用支付要相對滯後一段時間。因此,按照現有的會計制度體現出來的基金收付,我覺得不是非常準確,還不能真實、完整地反映基金運作的現實情況。未來,我認為會計制度應該逐步是收付實現制度和權責發生制的結合,這是基金的情況。

    另外,還要考慮到基金的結余雖然有一定規模,在全國可能有幾千億,這個數很大。實際上是不是這個情況呢?這其實是全國的一個總計,但基金結余在各個地方不是均衡的,有的地方結的多,有的地方結的少,甚至有一些地區還出現了當期的赤字,統籌地區之間,現有制度是不能調劑的,因此大家應該更客觀的看待這個基金結余,未來既要適當消化,更要考慮均衡發展。

    2011-11-18 11:32:39

  • 中國網:

    醫保工作的成果與經驗

    在整個推進全民醫保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提三個關鍵詞,“最大醫保制度”、“最廣覆蓋面”和“最多人收益”,您能不能結合這三個關鍵詞給我們回顧一下目前醫保進行的成果,以及我們通過這些成果所獲得的經驗。

    2011-11-18 11:32:56

  • 孟偉:

    我嘗試概括一下吧。成果是顯著的,一開始就説了,這個覆蓋全民的制度體系已經建立,“三橫三縱”總體的制度架構已經打好,這是制度方面。成果的其他體現,首先是廣大參保人員確實從這個制度上得到了實惠,無論是一般的參保人員,還是相對弱勢的群體,可以説都從這個制度中得到了切切實實的好處,這中間還包括政府對他參保的資助,越來越多;待遇水準也在逐年提高;保障範圍,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從住院保障逐步拓展到門診統籌;老百姓享受到的醫療保險能夠報銷的目錄範圍、診療項目的範圍也在逐步擴充。從統計數據看,這些年一方面待遇水準在提高;另一方面,個人負擔從絕對額來看,雖然略有增加,但個人負擔逐年增加的比例是要遠遠低於醫療費用增長的速度。另外,跟他的收入相比,包括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職工的工資,個人的負擔增長率也是要低於收入的增長情況,像城鄉居民的年均收入增長率基本上是11%。而從個人負擔初步的統計看,增長率一般不超過5%。這是廣大居民切實得到的一些實惠。

    在管理服務方面,這些年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我們的經辦體系,基層醫療保險平臺無論是街道社區的,還是鄉鎮的,這些年都得到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管理水準和服務能力都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提升,前面也提到,包括即時結算的推廣情況,也是切實能夠感受到的。

    2011-11-18 11:33:31

  • 孟偉:

    我這裡還想強調,這些成果還體現在另一個方面,非常重要。改革除了我們本身制度的發展對參保人員有好處之外,還要考慮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和協調。醫療保障從社會保障的角度,都稱它為“安全閥”,能給社會減壓。2008年,醫保通過繳費的相對一些減免、費率的暫時降低,包括大力加大支出,也有助於我們抵禦經濟波動的風險。從制度的角度來説,醫保發展到現在這麼大的規模,對於未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們現在講和諧社會,國內國外都面臨著一些發展的難題,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民醫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保障,也是我們拉動內需的一個非常強勁的力量,相信全民醫保對於我們整個經濟的改革、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另外,成果還體現在醫療保障和醫療衛生體制的推進作用,因為醫療保險,是代表廣大參保人員的需方力量。隨著基金規模越來越大,在醫療機構的收入結構中,醫保基金佔了越來越大的份額,它成為醫療機構發展一個重要的資金支撐。同時,醫保通過各方面的管理舉措,包括定點管理的政策,尤其是支付機制的作用,也成為從外部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的一個重要力量。

    2011-11-18 11:33:45

  • 孟偉:

    我想粗略考慮是三條經驗:

    第一,立足國情、進行謀劃。基本是立足中國國情,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體系,概括起來就是我們既往堅持的,在《社會保險法》中載明的,也作為今後繼續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的12個字:“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

    第二,堅持不懈、開拓創新。從既往看,無論是在制度的設計建設、擴大覆蓋面,還是在提高保障水準、完善管理服務方面,我們都堅持改革,同時開拓創新。

    第三,統籌推進、因地制宜。尤其是從2009年開始的新一輪醫改來看,國家加大了改革推進的力度,分五個方面進行設計,同時由國務院醫改辦對這項工作進行領導和協調,推進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因地制宜方面,一方面堅持適當地做好頂層設計,加強頂層設計,同時堅持中央定大的基本原則和制度框架,由各地結合實際去大力推進。

    總體上説,我覺得既是一條漸進的改革之路,更是一條科學發展之路。

    2011-11-18 11:34:15

  • 中國網:

    再次感謝您作客“中國訪談”,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再會!

    2011-11-18 11:34:33

  • 孟偉:

    謝謝!

    2011-11-18 11:34:55

  • 中國網:

    (責編:董安妮,主持:齊凱 圖片:楊丹 導播:李哲 攝像:龐睿 周姍姍)

    2011-11-18 11:35:04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11-22medicine_1321937685.mp4

圖片大圖:

  • 醫保制度本身就是涉及人群最廣的一個制度

    中國網 楊丹

  • 新醫改啟動之後,基本醫保制度建設經過了有史以來最快的發展時期。

    中國網 楊丹

  • “三橫三縱”聽起來很形象

    中國網 楊丹

  • 我國發展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過程,是一條漸進之路。

    中國網 楊丹

  • 所有保障項目的推進都需要資金來支撐

    中國網 楊丹

  • 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對醫保的滿意度反而要高於其他群體

    中國網 楊丹

  • 由國務院醫改辦對這項工作進行領導和協調,推進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中國網 楊丹

  • 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

    中國網 楊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