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航太科技集團專家解讀天宮一號
活動描述
- 時 間:2011年9月29日 15:00 嘉 賓:航太科技集團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設計師 白明生 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企業文化部副部長 王雙軍 航太科技集團天宮一號電源系統指揮 畢雨雯簡 介:天宮一號即將發射,奔赴茫茫太空,執行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為何取名天宮一號?它運用了哪些新技術?中國訪談邀請航太科技集團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設計師白明生、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企業文化部副部長王雙軍、航太科技集團天宮一號電源系統指揮畢雨雯為大家解讀。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大家好!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航太科技集團空間實驗系統副總設計師白明生,航太科技集團天宮一號電源系統指揮畢雨雯,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企業文化部副部長王雙軍三位專家來為我們解讀天宮一號的有關情況。
首先,請白總為我們的網民朋友介紹一下天宮一號這次的任務概況和此次任務的目標情況。
2011-09-29 14:54:27
- 白明生:
天宮一號是我國第一個長期在外飛行的載人航太系統,具備長期在外飛行,短期有人照料這樣一個條件。可以説有幾個第一,比如説尺寸上,這是目前最大的載人飛行的航太器,高度上我們達到了10.4米,最大直徑就3米多,和火箭的那個直徑是一樣的。天宮一號在尺寸上是最大的,重量上也超過了8.5噸,目前也是國內最大的。
2011-09-29 14:54:45
- 記者: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被認為是國際上一個難題,那麼在設計天宮一號的時候,對以後的交會對接有什麼樣的指導作用?
2011-09-29 14:55:15
- 白明生:
運用交會對接技術,在我國也是第一次。所以,在天宮一號設計之初,我們就把它定位得比較有限,實際上現在它和後期空間實驗室、空間站都有相關的聯繫,但是我們天宮一號還是定位得相對較低。從任務來説,它除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任務,主要我們是有一些新的技術需要運用,為了後續任務的需要,比如説空間實驗室、空間站的需要,因為這裡面基本上每個飛行器上都有一些新的技術,這些新技術基本上要為後續任務提供技術支撐作用。比如説咱們的電源這塊,我們就有很多新技術。
2011-09-29 14:55:33
- 畢雨雯:
我是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的,剛才白總介紹了天宮一號。天宮一號為我們後續的空間實驗室乃至我國的空間站,同樣是一個技術積累的過程。
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承擔的是電源系統和一些相應的艙段、分佈通訊的主要設備等,剛才白總講的,我們的目標飛行器能驗證過去的一些技術,這裡面特別提到電源技術。我們以往在低軌道的時候,電源基本上採取的都是低壓電流體制,為了長期後續運作,也考慮到將來的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整個艙段確實比較大,採用低壓的電源系統,對於整個電源的傳輸損耗、整個的管理不太適應。所以,在電源系統上做了很多改進,比如説,我們採用的是首個低軌、高壓的電源系統技術。這個也是經過多方論證,在低壓和高壓的問題上,經過充分比較以後,才決定選取的。
由於高壓電源系統的使用,所以使很多新技術需要進行驗證。比如説太陽能帆板,長壽命的電池等等,都是為了後續的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做技術積累。
2011-09-29 14:55:46
- 中國網:
我們聽到天宮一號這個名字時,感覺這是一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名稱,請問在徵名的過程中,是怎樣決定使用天宮一號這個名稱的呢?
2011-09-29 14:56:05
- 白明生:
天宮一號沒有經過徵名,當時是在我們航太系統圈子裏,廣泛徵求意見,最後大家覺得天宮一號確實是天上的宮殿,咱們中華民族對這種寓意比較認可,同時也覺得飛天、神舟,和天宮都是有關聯性的,所以有人提出來以後,具體是哪個人,現在已經很難求證,但是一經提出,大家就比較認可。
2011-09-29 14:56:15
- 記者:
這個設想是由一個團隊提出的,還是一個專家、工作人員?
2011-09-29 14:56:29
- 白明生:
就是我們團隊裏面的,當然也是不同的人説不同的名字,最後説出這個,大家都比較認可。
2011-09-29 14:57:04
- 記者:
很早就定下了這個名字嗎?
2011-09-29 14:57:13
- 畢雨雯:
比較早。2004至2005年左右,一開始是沒有名字,就是叫一個目標飛行器,後來也是考慮到我們要體現中國特色,一直説月亮上有一個宮殿,要飛天,所以取名“天宮一號”。
2011-09-29 14:57:22
- 記者:
大概是在2006年左右?
2011-09-29 14:57:32
- 白明生:
差不多吧。
2011-09-29 14:57:40
- 記者:
有了天宮這個名字以後,是不是帶給大家不同的感受?一下子有了很強烈的感情色彩?
2011-09-29 14:58:00
- 白明生:
對。當時我們也很困惑,一般我們出文件,都有一個産品代號,以前叫做目標飛行器MB,覺得很彆扭,大家也都知道是臨時的,以後還要更改。當時就覺得很困惑,所以一直在著急取個名字,後來定了“天宮”以後,大家覺得工作上就方便了,當然也更有意義了。
2011-09-29 14:58:09
- 畢雨雯:
叫目標飛行器,感覺僅僅是一個目標的概念,就覺得要對接目標。但是真正叫“天宮”以後,才真正有了一種空間站、空間實驗室雛形的概念,感覺是真正在天上飛行的一個龐大的系統。
2011-09-29 14:58:28
- 中國網:
現在可以説已經進入了天宮一號發射的最後階段,我們現在還有什麼準備工作需要進行?
2011-09-29 14:58:54
- 白明生:
我想我們在技術上,包括物資上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到位了,我們所有的文件都經過了審查或者是確認。現在在發射區都已經就位了,包括我們用的測試設備,都經過前期的演練,各方面都已經準備好。比如今天上午我們還在組織大家進一步地熟悉我們電源使用的文件,包括我們一些故障預案。要説其他的,我想就是精神上的準備,把精神上準備好,休息好,就可以了。
2011-09-29 14:59:05
- 記者:
一發射上去,就會由我們下面對它進行觀察和控制嗎?
2011-09-29 14:59:28
- 白明生:
對。火箭發射入軌以後,我們馬上就要觀察,其實火箭發射的時候,我們的測控信號就一直在跟蹤。入軌以後,我們也會在相關係統支援下,開展後續的工作。
實際上我們裏面有一些固定的程式,已經在發射前固化到裏邊了,我們可能根據飛行的情況還會做一些局部調整。
2011-09-29 15:00:02
- 中國網:
除了天宮一號的名稱之外,我們的目標飛行器內還有什麼和中國特色有關的元素?
2011-09-29 15:00:30
- 白明生:
我們搭載肯定是做了,而且也包括國際宇航會的會旗,還有其他一些很有意思的項目,但是目前是在保密狀態。等我們揭秘的時候,會更精彩一些,現在我們不便透露這些項目。
2011-09-29 15:00:43
- 記者:
有哪些可以説的?
2011-09-29 15:02:19
- 白明生:
這個我們不方便説,希望到揭秘的時候,再讓大家看到。我想那時候會更興奮一些,現在早説的話,反而無益。
2011-09-29 15:02:29
- 記者:
白總,我有個問題想問一下,剛才説到我們取天宮這個名字,有濃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那麼在通信設計這方面,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東西,考慮到帶有一些中國特色或者是文化傳統的一些元素在裏面?能不能稍微詳細説一説?
2011-09-29 15:02:38
- 白明生:
我説一個例子吧,這個可能大家入軌以後很快就可以看到,包括發射的時候也能看到。我們的艙裏面挂了一個中國結,這個就是表示我們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整個天宮的信號裏面,我想這個中國結,還是選得比較好的,尺寸也很大。
2011-09-29 15:02:47
- 記者:
尺寸有多大?
2011-09-29 15:03:01
- 白明生:
保密。你可以通過圖像看,和我們艙的高度差不多。這個你們可以自己去判斷,我們現在基本固定在艙上。
在實驗艙的艙裏,我們的錄影機是對著它的,入軌以後大家也可以通過錄影機看到它。
2011-09-29 15:03:57
- 記者:
這個創意是誰提出來的?
2011-09-29 15:04:07
- 白明生:
這個是我們整個團隊一塊想出來的,我們希望能搭載一些表現中國文化的物品。大家也是反覆斟酌,我們覺得這個還是很有意義的,中國結有很多的意思在裏面,它裏面凝結了很多的文化元素,這個大家比我更清楚。
2011-09-29 15:04:18
- 記者:
這個中國結是用來裝飾的,還是有其他的意義在裏面?
2011-09-29 15:04:30
- 白明生:
沒有具體的任務。
2011-09-29 15:04:45
- 王雙軍:
是一個裝飾,為了表達我們研製團隊對天宮一號和整個載人航太工程的美好祝願。
2011-09-29 15:05:02
- 記者:
這個通過錄影機能不能看到?
2011-09-29 15:05:46
- 白明生:
沒問題的,一定可以看到。
2011-09-29 15:06:10
- 記者:
有一個問題,空間站誕生到現在已經有40年曆史了,為什麼只有極少數的國家才會有建造空間站的能力?是經濟還是技術方面受限?
2011-09-29 15:06:34
- 白明生:
大家都知道,載人航太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包括技術和經濟。像早期,我們的飛船,在六、七十年代,當時曙光號就啟動起來了,但是後來中止了,當時我們技術上有一定的能力,但是經濟上不允許。所以這兩者,技術和經濟少一個都不行,都送不上去。
2011-09-29 15:06:47
- 記者:
我們現在是否可以把航太理解為要技術過關,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下才能實施?
2011-09-29 15:06:58
- 白明生:
這個王部長説説吧。
2011-09-29 15:07:19
- 王雙軍:
你的理解是對的。首先國家要有科技實力,然後要有財力、有能力來實現這樣的科技目標,因為交會對接畢竟是一次科學實踐活動,有了這樣的技術實力,還要依靠國家強大的經濟實力。雖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畢竟我們還是一個後發的國家,需要投資,需要建設的方面還有很多。在各方面建設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國家優先考慮發展載人航太,我想,除了我們的技術實力之外,國家也考慮到航太事業對其他相關行業也有它獨特的拉動作用,我想是這樣一個綜合考慮,所以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開展了這樣一項艱巨而偉大的工程。
2011-09-29 15:07:31
- 中國網:
天宮一號的能源問題是怎麼解決的?是僅依靠太陽能帆板的能源嗎?還有沒有其他的能源?
2011-09-29 15:07:42
- 畢雨雯:
我把電源系統簡單作一個介紹。電源系統首先是太陽帆板,然後在艙內有儲能電池,這個儲能電池就是我們的清潔電池,再加上一些控制設備。這個系統,為整個飛行器提供電源,從太陽電池發電,在光照區,有太陽的時候主要是帆板為整機供電,同時它也把電能往蓄電池裏充,到了陰影區以後,就要靠蓄電池給整機進行供電。
2011-09-29 15:07:53
- 記者:
聽説這次在使用方面,還採用了很多比較清潔的節能措施,這裡面採用了一些新技術。
2011-09-29 15:08:10
- 畢雨雯:
確實是這樣,天宮的電源系統確實採用了很多新技術。
2011-09-29 15:08:20
- 中國網:
還有一些環保的理念加入裏面?
2011-09-29 15:08:39
- 畢雨雯:
環保好像沒有特別這方面的。
2011-09-29 15:08:48
- 白明生:
它在航太用量很少,不像咱們民用産品要大量使用。
2011-09-29 15:09:08
- 記者:
我來自海峽之聲,我想了解一下港澳和台灣。一直也提出大陸在航空航太方面與他們進行了一些相關的合作和交流,我們這次天宮一號有沒有和他們合作交流一些項目?有沒有這方面的打算?
2011-09-29 15:09:21
- 白明生:
天宮一號目前沒有港澳同胞或者台灣同胞提出的一些項目,但對這個我們是很歡迎的。比如説神舟八號,我們有一個德國參與的試驗項目,港澳臺這方面我們肯定是非常歡迎的,我們也希望後續有機會和港澳臺的同胞一塊合作、一些試驗,不一定要多複雜的,簡單做起來也可以,這個我們是很歡迎的。
2011-09-29 15:09:31
- 中國網:
現在只有少數國家擁有空間站,那麼請問我們和美國的空間站相比,在技術水準上是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2011-09-29 15:09:42
- 白明生:
我想中國載人航太走的一是穩妥發展,二是跳躍式發展的道路。大家都知道,我們在一期工程,就打造了六艘到七艘飛船,二期我們交會對接就是天宮一號和三艘飛船,另外還要為天宮二號做備份。所以,我們發射的航太器數量,和國外和美俄是沒法比的,因為還是考慮到我們的經濟實力、經濟消耗方面,但是我們從産品的設計和研製上,我想天宮一號目前的技術水準,和目前國際上的技術水準是相當的。
我們不可能一步就做一個很巨大的空間站,那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還是要穩妥地往前走。從天宮一號開始,到後續的空間實驗室、空間站,我們還是一步步往前走。我們的時間跨度可能比他們要快一些,人家提四十年,我們得四十年以後才能這樣,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要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他們幾十年的任務。
2011-09-29 15:09:51
- 記者:
還是想問一下關於天宮本身的問題。剛才已經介紹了它的人性化設計,它還有哪些其他的特點?有沒有採用一些數字化和高科技?
2011-09-29 15:10:31
- 白明生:
再舉一個例子,現在我們國家也發射了中繼衛星,我們有天鏈一號,天鏈一號0一星、0二星,目前在位飛行,這些都是直接為我們天宮一號服務,為我們今後的任務服務。
中繼衛星的使用,實際上我們在神舟七號的時候,是作為一個試驗項目,我們是進行了載多實驗,當時天上就一顆星。後續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有交接任務的時候,把這個中繼衛星作為一個任務的支援手段,相當於增加了我們的測控區,增加了測控覆蓋。以前我們只能依靠地面站和測量船來測控天宮一號,現在有了中繼衛星,整個測控範圍一下子就擴大了很多。整個地球大概有70%的範圍,都可以在測控區裏面,可以隨時監控天宮一號。
2011-09-29 15:10:42
- 記者:
我聽説是0一星上去的時候,神七的監控範圍就已經擴大到了50%,是這樣嗎?
2011-09-29 15:10:53
- 白明生:
神七的時候達到40%,就是發射中繼衛星以後。當時是作為一個試驗項目,沒有作為一個任務的支援項目。就是相當於一個測試。
2011-09-29 15:11:03
- 記者:
到天宮一號,我們能夠達到多少?
2011-09-29 15:11:12
- 白明生:
70%吧。
2011-09-29 15:11:22
- 記者:
用老百姓能夠聽得懂的語言來説,意味著什麼?我們在多長時間內能夠看到天宮的圖像或者內容?
2011-09-29 15:11:32
- 白明生:
天宮一號繞地球一圈是一個半小時,現在大概是能監測2/3的時間,也就是説我們能監測一個小時。
2011-09-29 15:11:41
- 記者:
它繞一圈的時間,我們大概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可以觀測到它?
2011-09-29 15:11:53
- 白明生:
對。咱們地面有接收站,天上的衛星把天宮一號的數據,通過咱們的天線傳到中繼衛星上,傳到天鏈衛星上,天鏈衛星就轉發給地面的接收站,接收這些數據,相當於天上有一個仲介方的星星,站在那裏傳給地面數據,這樣它的覆蓋範圍就大多了。
2011-09-29 15:12:12
- 記者:
可以觀測到的是一個小時?
2011-09-29 15:12:38
- 白明生:
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我們是可以測控的。
2011-09-29 15:12:51
- 王雙軍:
白總講的意思是,天宮一號繞地球飛行一圈是一個半小時,其中有一個小時,我們是實時可以觀測到天宮的狀態。
2011-09-29 15:13:04
- 中國網:
天宮一號在未來的兩年時間內,還需要完成和神八、神九、神十的對接,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天宮一號都採用了哪些新的技術?
2011-09-29 15:13:23
- 白明生:
現在我們和其他飛船相比的話,天宮上使用的新技術很多,剛才講到的電源的帆板、電池新技術,還有我們提到的基本上每個分系統都有一些新技術,我們有13個分系統,就是為了後續任務發展需要增加的新技術。
簡單舉個例子。比如説我們的控制系統,我們使用了力矩陀螺,這個是為了姿態控制的需要,和發動機的工作是互相備份的,這樣我們在平時工作的時候,就得要控制力矩陀螺工作,可以驅動它來控制咱們的天宮一號整個的姿態。不像以前,如果姿態有了飄移,我們必須要靠發動機、信號推動器來進行自控,大大減短了壽命,也就是減少了飛行時間,減少了推進器的吸能量。而使用力矩陀螺,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重量,來裝一些更有用的其他的載荷或者設備。
2011-09-29 15:13:39
- 記者:
這是首次使用嗎?
2011-09-29 15:14:21
- 白明生:
這也是咱們首次使用的。
2011-09-29 15:14:32
- 記者:
那麼類似的還有什麼呢?
2011-09-29 15:14:48
- 白明生:
再舉一個例子,是艙位結構,前面説過了,咱們的密封艙尺寸是目前最大的。在結構的加工工藝方面,這裡面用到了很多新工藝,我們對空間站大型密封艙進行了工藝實驗,相當於有一個工藝驗證的作用,也是用了新技術。
2011-09-29 15:14:56
- 記者:
這種新的工藝有什麼樣的不同?
2011-09-29 15:15:08
- 白明生:
對大型密封結構的加工本身就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包括我們的焊接,尤其鋁合金的有色金屬焊接這方面,工藝實施上都有很多訣竅的東西。現在我們通過天宮一號的研製有了突破,給下一步建造更大型的密封艙,在技術上有新的突破。
2011-09-29 15:15:17
- 記者:
密封艙的焊接由誰來完成?
2011-09-29 15:15:34
- 白明生:
都是我們的529廠。
2011-09-29 15:15:43
- 記者:
那麼焊接技術的實驗呢?
2011-09-29 15:15:52
- 白明生:
這個應該是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吧。
2011-09-29 15:15:59
- 記者:
這個團隊大概有多少人?
2011-09-29 15:16:10
- 王雙軍:
它是我們的一個衛星製造廠,叫北京衛星製造廠,這個廠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過千人。
2011-09-29 15:16:19
- 記者:
投入焊接的人數呢?
2011-09-29 15:16:28
- 白明生:
具體這個我們不是特別清楚。但是這個焊接技術應該是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
2011-09-29 15:16:42
- 記者:
關於天宮一號的電池,我們還想問一下。這個電池的功率大概是什麼樣的概念?比如説,要保持天宮一號在天空正常運作,需要多少電,能否舉個例子?請您和現實生活家庭用電做一個對比。
2011-09-29 15:16:51
- 畢雨雯:
天宮一號總體需求的電是3.5千瓦,就是3500瓦。但是剛才也説了,它的整個發電能力要考慮給負載供電,同時還要給電池充電,真正我們的帆板上面,兩個翅膀發出來的電將近達到7000多瓦。
如果説給家庭用電的話,比如一個白熾燈是40瓦的話,但是它是220伏的40瓦,我們這是100伏的7000瓦,除下來,相當於幾百個白熾燈可以供電的能力。算一下,大概是80多只白熾燈,相當於40瓦的白熾燈。
2011-09-29 15:17:02
- 記者:
就是説在地面上是80多只相當於40瓦白熾燈損耗的電量,在太空上就可以供給天宮一號?它的發電量?
2011-09-29 15:17:15
- 畢雨雯:
對,這就是它的發電量。
2011-09-29 15:17:30
- 記者:
我問個具體的問題,走進天宮一號以後,天宮一號裏的顏色是怎樣的?有沒有什麼獨特的設計?
2011-09-29 15:17:45
- 白明生:
我們剛才説的人性化設計方面,航太員進去以後,因為航太員進去之後要長期生活,要有一個天地的感覺,比如屋頂、地板,所以我們在顏色上,比如地板要深一點,上邊要淺一點,兩側的墻壁微介於兩個顏色之間,考慮了深淺的物質和天地的差異,這樣航太員不至於在裏面不知道哪是地板,哪是天花板。
2011-09-29 15:17:53
- 記者:
這是一個什麼色彩的?比如説上面是淺灰下面是深灰?
2011-09-29 15:18:04
- 白明生:
裏面是偏淺色。地板要深一點,帶點糠色、咖啡色的感覺。頂上比這個板要再深一點,柔和一點不像這種,是暖色彩。
2011-09-29 15:21:11
- 記者:
四週是什麼顏色?
2011-09-29 15:21:18
- 白明生:
四週是介於暖與咖啡色之間。
2011-09-29 15:21:31
- 記者:
有沒有找人進去試一下,待在裏面舒適不舒適?
2011-09-29 15:22:25
- 白明生:
我們有專門的工程師,進去體驗過,我們的航太員整個進去過的。
2011-09-29 15:22:36
- 記者:
他進去以後有什麼樣的感受?
2011-09-29 15:22:52
- 白明生:
航太員體驗以後對我們的評價非常好,包括裏面的空間、物質、顏色各方面都給予了正面的評價。
2011-09-29 15:23:25
- 記者:
裏面是什麼材料?
2011-09-29 15:23:34
- 白明生:
我們都是一些阻燃材料,一是阻燃,二是無毒,這是最基本的材料要求,另外是一些美學的要求。
2011-09-29 15:23:44
- 記者:
裏面的空間有多大,航太員活動的空間有多大?
2011-09-29 15:23:59
- 白明生:
15個立方米以上,長度上大概4米多一點,寬度是1.8米左右,高度是2米。
2011-09-29 15:24:15
- 記者:
它是一個圓形的還是?
2011-09-29 15:24:26
- 白明生:
是方的,主要是方的,外邊是圓的。如果是圓形,人在裏面使用不太方便,方形和我們平時用的房間感覺類似。
2011-09-29 15:24:38
- 記者:
天宮一號發射開始到運作,再到對接,您給我們舉幾個可能影響它成功與否的關鍵點,某一個點是在哪?是不是有1、2、3、4這樣的坎兒,我們過了,這關就算過了,最後這個完成了就算成功?
2011-09-29 15:24:47
- 白明生:
這是我們在北京做的工作,對我們整個飛行的關鍵事件都進行了梳理,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些關鍵事件。
2011-09-29 15:25:08
- 記者:
有哪些關鍵事件?
2011-09-29 15:25:22
- 白明生:
我説幾個比較大的,首先是發射入軌是第一步,最基本的,沒有發射入軌談不上後面的,天宮一號與火箭分離,進入軌道,這是第一步起點。下一步是帆板要展開,因為帆板是我們整個天宮能源的來源,帆板之後,它能正常工作發電,沒有電後續什麼也都談不上,這是基本的。還有天線,它也有一個展開的動作,這些動作是至關重要的,展開不好的話,後續任務都會受到影響。
我們需要進行三維測試,各個分系統也要測試,檢查完分系統運作功能、狀態是否正常,是否能夠滿足我們對接任務的需要,這一點每個環節都要檢查。這是很重要的節點。這個大概要一個禮拜的時間,我們來以後就進行了評估。
2011-09-29 15:25:36
- 中國網:
我們針對天宮一號飛上天以後可能出現的故障,有沒有什麼預案,請您介紹一下。
2011-09-29 15:26:01
- 白明生:
我們現在做了好多設備故障的預案,天宮一號在設備上有相應的設計,比如故障有很多種,一般的故障可能就不影響我們正常的工作,我們啟動備用的設施,備用的設備,備用的功能就可以完成任務。其實故障也分好多級,像帆板兩邊展不開就是致命的,故障有些是致命的,有些是局部功能上的,我們做了大量的詳細預案,包括指令的預案。
2011-09-29 15:26:11
- 記者:
帆板如果展不開的話怎麼辦呢?
2011-09-29 15:26:25
- 畢雨雯:
如果帆板真的展不開就會影響我們的任務,我們在這些關鍵的環節都有很可靠的設計。這是我們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要確保它必須絕對可靠。
2011-09-29 15:26:40
- 記者:
您剛才説到第三步是在軌測試?
2011-09-29 15:26:54
- 白明生:
是的,後期天宮一號要為交會對接做準備,我們要降低軌道、調整相位,叫降位調相,發射前20天左右進行降位調相,我們的目標是在發射前達到對接的要求,主要是軌道的要求,軌道的高度和軌道相對位置,這是我們和飛船協調好的,應該在合適的高度和合適的位置,通過變軌或對應的措施,為對接做準備,包括之後飛船發射前,對天宮掉頭,對接機構朝後面。因為飛船是從後面和天宮一號前面對,天宮一號要掉過來,對接過來之後天宮整個艙內環境控制,比如溫度和壓力,瞄準後面載人船上去對接的條件,神八不載人,但艙內的條件也是針對載人來驗證。
2011-09-29 15:27:02
- 記者:
天宮一號對接的環境改變也是按照載人的情況。
2011-09-29 15:27:16
- 白明生:
是的,主要是為有人船驗證,任務主要是瞄著有人船的要求實施整個環境,準備好以後還要進行綜合的評估,各系統一起確認,比如可以發射了就發射上去,這樣就開始對接了。
2011-09-29 15:27:44
- 記者:
我確認一下您剛才説的時間,第一步是最基本的發射時間,第二步是帆板正常展開,那是在發射之後會立刻展開?
2011-09-29 15:27:53
- 畢雨雯:
兩分鐘。
2011-09-29 15:28:16
- 記者:
天線的展開也是在兩三分鐘之內?
2011-09-29 15:28:25
- 畢雨雯:
是的,非常快。
2011-09-29 15:28:40
- 記者:
在軌測試開始是在天宮發射上去多久?
2011-09-29 15:28:57
- 白明生:
發射上去就開始了,也有陸續的。帆板展開,基本的條件具備之後就可以測試了。
2011-09-29 15:29:09
- 記者:
這大概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
2011-09-29 15:29:20
- 白明生:
是的。
2011-09-29 15:29:29
圖片內容:
- 訪談現場
- 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企業文化部副部長王雙軍
- 航太科技集團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設計師白明生接受採訪
- 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企業文化部副部長王雙軍
- 航太科技集團天宮一號電源系統指揮畢雨雯
- 航太科技集團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設計師白明生接受採訪.jpg
- 航太科技集團天宮一號電源系統指揮畢雨雯
- 交會夢想 對接未來
視頻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09-29-tgjtcf_1317281807.mp4
圖片大圖:
-
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丹
-
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企業文化部副部長王雙軍
中國網 楊丹
-
航太科技集團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設計師白明生接受採訪
中國網 楊丹
-
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企業文化部副部長王雙軍
中國網 楊丹
-
航太科技集團天宮一號電源系統指揮畢雨雯
中國網 楊丹
-
航太科技集團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設計師白明生接受採訪.jpg
中國網 楊丹
-
航太科技集團天宮一號電源系統指揮畢雨雯
中國網 胡迪
-
交會夢想 對接未來
中國網 楊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