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陳燕楠:“延安精神”具有寶貴的時代價值
活動描述
- 嘉賓: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 陳燕楠時間:2011年6月22日 11:00 簡介:黨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延安戰鬥生活了13個春秋,培育了光照韆鞦的“延安精神”,而在新時期,“延安精神”仍具有寶貴的價值,並應得到更好的傳承。在建黨90週年即將來臨之際,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做客《中國訪談》,暢談“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歡迎您的收看。今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九十週年,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裏,《中國訪談》也特別走進了中國延安,走進中國延安幹部學院。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了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的常務副院長陳燕楠,請他給我們介紹一下關於學院的情況,關於“延安精神”,關於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相關情況。
2011-06-22 10:32:16
- 中國網:
陳院長您好!首先請您和中國網的網友打聲招呼!
2011-06-22 10:37:31
- 陳燕楠:
各位中國網的網友大家好!我是陳燕楠,是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的常務副院長,非常高興能夠接受中國網的採訪。
2011-06-22 10:37:44
- 中國網:
陳院長,首先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在新時期建立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的初衷是什麼?任務又是怎樣的?
2011-06-22 10:41:44
- 陳燕楠: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建立的設想和籌劃是從2002年年底開始的,也就是從黨的十六大決定“進行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完成這樣一個戰略任務來設立的一所學院。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和中國浦東、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並稱為三所幹部學院,都是在2002年底籌劃,2003年6月份開始建設,到2005年3月份開始辦學,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六個年頭。
設立這三所學院的初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為了完成大規模培訓幹部的要求,豐富原有的幹部教育培訓體系,同時能夠有更多的培訓機構來承接這樣大規模的培訓量。
二是從幹部教育培訓的整個格局來講,三所學院本身從地域分佈、資源角度更豐富,更適合於對幹部開展各種類型的教育和培訓,這樣使得我們的機構體系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完備。
三是我們理解,中央也是希望設立新的幹部學院,能夠使得幹部教育培訓當中的一些創新的設想和做法在這樣的機構開展。辦學六年多來的實踐證明中央的決策是正確的,三所學院在完成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戰略任務的過程中還是起到了應有的作用,現在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同。
2011-06-22 10:42:03
- 中國網:
剛才您提到有三所學院,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相對於其他兩所學院的特色在什麼地方?
2011-06-22 10:43:17
- 陳燕楠:
三所學院有它的相似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從相似的角度來講,都是有特殊的資源稟賦,比如像浦東幹部學院,它地處上海,同時也是黨的誕生地,有很豐富的紅色資源;另一方面它又處在長三角的排頭位置,改革開放、城市發展、城市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當中它有很豐富的資源。
延安幹部學院和井岡山幹部學院非常相似,都是屬於革命聖地,有人講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這兩個地方“紅色資源”特別集中,我們怎樣能夠利用好這種“紅色資源”,把它深入的挖掘,讓“井岡山精神”和“延安精神”能夠教育年輕的一代,我覺得對於我們的幹部,尤其是現在的年輕幹部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2011-06-22 10:43:29
- 中國網:
通過這幾天我們的體驗也知道中國延安幹部學院有非常特色的教學方式,比如説“激情教學”、體驗式教學等等,能介紹一下嗎?
2011-06-22 10:44:31
- 陳燕楠:
我們的體會,延安幹部學院如果想在這樣一個地方把教學辦好的話,我們整個的教學體系應該比較豐富,而且要有一定的形式和載體作為支撐。激情教學、體驗式教學都是我們這個體系當中的一部分,整個體系既包括一定理論的講授,特別是對這段“紅色歲月”歷史更理性的梳理和分析,在課堂上有教師進行課堂講授和研討,有大量的課程放在革命的舊址、舊居現場完成,我們把學員帶到現場,讓他們去體會當年老一輩的革命家是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來領導中國革命這種艱苦的工作。
舉個例子,我們一般都會有這樣的一堂課,把我們的學員帶到鳳凰山。鳳凰山是毛澤東剛進延安的第一個住所,在那裏,毛澤東寫作了《矛盾論》、《時間論》,寫作了《論持久戰》,在一個很簡陋的窯洞裏面寫出了這樣光輝的著作,可以説指導了中國革命,指導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在窯洞裏大家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再體會這種精神的偉大,由衷地會産生一種感動,甚至是一種震撼,這種感動和震撼就會激發大家對很多問題的思考——什麼是理想和信念?中國革命的道路到底是什麼樣的道路?我們現在應該從老一輩身上學習些什麼?我們怎樣在新時期把這樣的精神能夠發揚、能夠光大?在這種現場的教學和體驗,是在課堂裏很難體會到的。再比如説,《為人民服務》這篇著作,我們過去管它叫“老三篇”,現在五十多歲的人都是從小背誦“老三篇”長大的。很多人也説,不止一次地拿出這篇著作來看看,來誦讀。但是到了“為人民服務”這個講話臺前,我們再重新誦讀一遍的時候,大家的那種感受,內心的震撼還是很不一樣的。
2011-06-22 10:44:43
- 中國網:
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011-06-22 10:45:37
- 陳燕楠:
是的,更能觸景生情,好像真正的把自己帶回當年那段歲月,又有了重新的體會。包括“激情教學”,我們是希望通過一種革命文藝的形式,把大家內心當中的激情因素調動起來,也就是説多種因素都聚合在教學內容上,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滿。我們始終有這樣一種認識,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種純知識的教育,也不是一種純理論的教育,它的主要層面不是在認知層面上發生,而是在情感層面上發生。也就是説,我們過去叫做“真學、真信、真懂、真用”,這裡面實際上強調了要發自內心,而且你必須真的信了,深入你的內心了,你才會把它外化為行動,這不是我靠簡單的外部灌輸就可以,所以,我們想把多種教學形式綜合起來。
2011-06-22 10:45:47
- 中國網:
中央提出了要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中國延安幹部學院也是作為黨的一個學習“聖地”。您認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2011-06-22 10:46:21
- 陳燕楠:
關於學習型政黨這個話題實際上是在十六屆四中全會就提出了,在十七屆四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要建立學習型黨組織,這在黨的建設上是一個創舉,我們通過對基層黨組織進行這樣一種建設,通過學習來進行這樣一種建設,來推動整個黨的建設。
我始終有這樣一種感覺,我覺得延安幹部學院在這方面應該發揮作用,應該有所作為,而且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如果追根溯源的話,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進行的“思想整風運動”就是一次很好的思想解放運動,也是一種全黨的教育和學習,也是黨在那時就致力於把我們黨建設成為一個學習型政黨,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學習型黨組織的一種嘗試,只是那時候我們沒有這樣的提法,可能也沒有這樣系統的思想。但是我覺得這種嘗試在七十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從1941年——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就是開始的這樣一種實踐,所以現在在我們的課程中,我們都會介紹“延安整風”,以及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延安整風”和黨的正確思想路線的確立,實際上都在探討學習型黨組織的問題。在延安和大家共同探討當年我們黨是如何實踐和探索的,很多內容對我們現在是有借鑒意義的。
現在七十多年過去了,我們也不是簡單把過去的東西拿過來就可以説是學習型黨組織了,因為畢竟時代在變化,還有一些新的理論在出現。比如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還大量吸收西方從九十年代傳入我國國內關於學習型組織的理論,這都是對這種實踐的豐富,我們也是在吸收了這些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比如説現在強調不光要從書本上學,實踐中學,還特別強調從組織層面的探索和創新,和整個組織共同把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努力,這都是一種新的嘗試。在這方面,我們學院也相應有這方面的課程,組織大家開展這方面的研討。
2011-06-22 10:46:34
- 中國網:
我們再聊一下“延安精神”。我們知道,“延安精神”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歷史經驗,就您個人而言,您怎樣來理解“延安精神”?在新時期,我們如何來很好的傳承“延安精神”呢?
2011-06-22 10:47:16
- 陳燕楠:
這個問題非常好,有很多學員也多次在課堂上向我們提出這個問題。七十多年前提出的“延安精神”在現在是不是還具有時代價值?
我對這個問題是這樣看的,首先,所謂的“延安精神”,我們把它用延安作為一個特殊的符號來代替,實際上它不僅僅是延安這三十年所形成的,而是中國共産黨人經過幾十年艱苦的探索,以及在黨的建設偉大實踐中不斷總結形成的,應該講是中國共産黨人的一種革命精神。
當然,用延安這樣一個符號來把它代表基礎之上,我們又總結出延安精神,現在用了四句話總結:“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艱苦奮鬥的作風”,這四句話應該講是中國共産黨人幾十年奮鬥歷程當中總結出來的革命精神。這裡面我自己體會,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以及後來的“西柏坡精神”、“整風精神”等都是構成中國共産黨人革命精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至於説它在現實當中的作用,我一直是這麼看的,我們黨在那樣一個艱苦條件下,之所以能夠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有偉大的“延安精神”來做指導的。同樣,在我們建國之後六十多年的實踐中,也因為有“延安精神”的指導,我們才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所以,我認為“延安精神”必然有非常寶貴的時代價值。我們好像一説“延安精神”就是七十年前的事,其實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如果再打開看這四條具體內容,每一條都是我們現在應該去遵循,而且應該照著這樣的精神來做的。
2011-06-22 10:47:28
- 陳燕楠:
舉兩個例子。堅持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是我們“執政為民”的最根本的內容,現在提出“以人為本”,要“關注民生”,這些問題都是在這樣一個根本宗旨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
再比如“艱苦奮鬥”,有人説七十年過去了,我們國家現在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準也提高了,艱苦奮鬥是不是就可以不提了。我還是這樣來看的,儘管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也富裕了,也許有一些東西未必需要完全照著當年那樣去做,因為當年是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條件下進行的鬥爭,比如説當年提出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盡可能的節約每一粒糧食,每一寸布”,有一些具體的做法未必現在依然還需要這樣做,但是我覺得這種艱苦樸素,不鋪張、不浪費的態度和精神還是應該保留的。現在我們也強調從環境、從生態的角度來講,我們也始終是這樣在強調的,所以這種精神我認為是不過時的,而且艱苦奮鬥努力去創造條件,激起大家的一種奮鬥精神,完成國家這樣一種艱巨的建設任務,這個精神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而且我們這樣一個民族,這麼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國家開展建設也是非常非常需要繼續保持這樣一種精神。
2011-06-22 10:47:47
- 中國網:
對於“延安精神”的傳承,尤其針對年輕的一代,比如八零後、九零後甚至於零零後,他們可能對延安精神了解的並不是非常多,對於青年一代延安精神的傳承應該如何來做呢?
2011-06-22 10:48:09
- 陳燕楠:
我們在課堂裏面始終講這樣一個觀點,一方面利用好延安豐富的資源,把當年的這樣一個奮鬥的歷程能夠展現給年輕的一代,因為畢竟現在年輕一代離七十年前的那段歲月是越來越久遠了,有些東西是陌生的,甚至他們可能都覺得原來不是很了解,到這裡來以後,他們能夠有一個深刻的了解,但是我認為這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還是希望要做到兩方面的結合和轉換,一方面是從歷史到現實的結合和轉換,在延安幹部學院不光是學習歷史,不光是了解那一段歲月,更重要的是把當年的東西轉換到現在來,我們現在怎樣看待這些問題。像我剛才説到的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現代是怎樣體現的,當年的艱苦奮鬥的精神在現在應該如何繼承和弘揚,這些東西我們要完成從歷史到現實的對接。
另外要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轉換。也就是説,我們不只是學習一些理論或者是做一些文字上的東西,而是我們經常強調這樣一個觀點,要內化於心,同時要外顯于形,首先內心要堅信這些東西,他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同時他要體現在他的工作當中。所以,也有的記者採訪時問到這樣一個問題,説你們怎樣評價你們培訓的效果,我始終持這樣一個觀點,我説評價這樣一種類型的培訓效果確實很難,但是我們努力地去做,要讓這個培訓首先深入內心,第二我們要創造條件推動他們去實踐,轉化為行動。當然,最後這個行動的效果應該體現在他的工作當中。
2011-06-22 10:48:25
- 中國網:
今年是建黨九十週年,在黨的九十歲生日時,您對我們的黨有什麼樣的祝福呢?
2011-06-22 10:48:49
- 陳燕楠:
當然,我作為一個入黨幾十年的老黨員,在這樣一個時刻內心十分激動,我們黨九十週年走過了一條非常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站在九十週年這個時間點上,我們來回顧我們的歷史,一方面感覺到我們很自豪,我們這樣的一個黨把中國積貧積弱的這樣一個國家帶到這樣一個發達的程度,我們內心是很自豪的,這是一方面。同時,另一方面也感到責任重大,特別是就我現在的角度來講,在我們這樣一個位置上,怎樣能夠把當年黨的這種輝煌歷史和已經形成的這種偉大精神的這樣一些寶貴財富能夠不斷的傳承下去,這是我們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我們也感覺到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以及我們也努力地把它化為我們工作的動力。同時,我也想用我們努力的工作,為我們黨的事業能夠再添一份力量,同時也特別高興能夠迎來我們偉大的黨九十年的華誕。
2011-06-22 10:49:07
- 中國網:
也感謝您能接受我們的專訪,謝謝!
2011-06-22 10:49:22
- 中國網:
(責編:鄭海濱 / 主持人:鄭海濱 / 文字:鄭海濱 / 圖片:鄭海濱 齊銳 / 後期:齊銳 / 攝像:齊銳)
2011-06-22 10:49:38
圖片內容: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 陳燕楠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報告廳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校園
- 激情教學,學員學習陜北大秧歌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員現場體驗教學。在中央大禮堂舊址,學院特聘講解員介紹“七大”情況。
- 在楊家嶺舊址學院副教授向學員現場專題講授《劉少奇與<論共産黨員的修養>》。
視頻地址:
圖片大圖: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 陳燕楠
中國網 齊銳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 齊銳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
中國網 鄭海濱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
中國網 鄭海濱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報告廳
中國網 鄭海濱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校園
中國網 鄭海濱
-
激情教學,學員學習陜北大秧歌
中國網 鄭海濱
-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員現場體驗教學。在中央大禮堂舊址,學院特聘講解員介紹“七大”情況。
中國網 鄭海濱
-
在楊家嶺舊址學院副教授向學員現場專題講授《劉少奇與<論共産黨員的修養>》。
中國網 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