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專家解讀中非關係55年

    時間:2011年2月23日 10:00
    嘉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劉友法
    簡介: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的今天,中國已與49個非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中國這55年的對非政策是怎樣的,面對友好的主流聲音和西方炮製的“新殖民主義”,中國應該應對?中國網邀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友法,就這些問題與您共同探討。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非洲專家解讀中非關係55年

活動描述

  • 時間:2011年2月23日 10:00 嘉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劉友法簡介: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的今天,中國和非洲國家的關係走過了55年的歷程。這55年世界經歷了動蕩詭譎,但中國與非洲大陸之間的友誼卻沒有受到大的動蕩。迄今為止,中國已與49個非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中國這55年的對非政策是怎樣的,面對友好的主流聲音和西方別有用心拋灑的“新殖民主義”,中國應該在這中間做出怎樣的選擇?中國網邀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友法,就這些問題與您共同探討。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收看本期的節目。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與49個非洲國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這個數量佔到所有非洲國家總數的80%,從新中國成立得到廣泛非洲國家的支援,到從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以至後來為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而進行的非洲國家的工作,到與台灣建立所謂的外交關係極少數非洲國家的博弈,從種種跡象表明,中非關係可以説是中國外交史上最值得關注的環節之一。下面我們就中非關係與嘉賓進行交流,首先介紹來自“中國訪談”的嘉賓,他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友法先生。

    2011-02-21 09:58:45

  • 劉友法:

    大家好。

    2011-02-21 09:59:51

  • 中國網:

    劉博士,在這一期節目請您歸納出55年中非歷史發展史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在節目之初,請您帶我們一起走進中非關係的發展史,給我們舉出轉折性或關聯性的事件,就是那些最精彩的時刻,請您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2011-02-21 10:00:38

  • 劉友法:

    中非關係55年簡單起來可以由三件大事概括:第一,坦尚尼亞和尚比亞鐵路,簡稱坦讚鐵路。第二,聯合國2758號決議,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第三,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論壇,這麼短的時間內介紹這麼多事不允許,在國際關係上,尤其在中國外交史上可以大書特書的就是坦讚鐵路。

    朝鮮戰爭以後,以美國為首的敵對勢力在我周邊樹起了一道軍事、政治、經濟、安全的封鎖。為了打破外交孤立,為了謀求發展空間,毛主席確立了一個外交戰略,這就是從中間地帶國家尋求突破口。大約在這個關節點上,非洲大陸區域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通過武裝鬥爭和議會道路取得民主解放和民主獨立,這些國家在脫離了殖民主義統治之後要獨立自主地開展建設,它們更面臨市場的問題,資金的問題和技術的問題。它們首先缺的是資金。這些國家紛紛要向國際社會尋求資金的援助。這個時候我們如何尋求外交突破?

    2011-02-21 10:01:52

  • 劉友法: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當時做出了一個很大的政治決策,就是在我們的國民經濟和財政十分吃緊的情況下,決定向非洲朋友們打出一個信號:我們願意提供發展的援助。非洲國家在我們這個信號面前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它們要資金是肯定的,但在冷戰這個條件下,它們怕我們資金過去了,要把我們所謂的共産主義的觀念、制度也帶過去。還有,因為它們怕因為贏得所謂紅色中國資助以後,失去發達國家原來的宗主國提供的援助,這時候它們有點猶豫不決。但是毛主席、周總理老一輩領導人就把握住了非洲國家領導人的思想脈絡,知道非洲它們想要什麼和需要什麼,就以坦尚尼亞和尚比亞作為突破口來展開我們的外交攻勢。

    尚比亞是東非國家,南非當時實行種族隔離主義,國際資産過不去尚比亞,全部通過別的道路尋找出海口。同一時期,坦尚尼亞的總統也想發展它西部的煤礦,想拉動沿海的經濟發展。這兩個國家向世界銀行,向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尋求資金來建立這個鐵路的時候都吃了閉門羹。原因很簡單,説你這個地質構造太複雜,這條鐵路的開支太大,不可能提供。當時尚比亞和坦尚尼亞兩位國家的總統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轉到了北京,轉到了中國。

    2011-02-21 10:02:02

  • 劉友法: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兩國的領導人先後訪問中國,坦尚尼亞和尚比亞與中國在戰略上各有所需,外交上一拍即合,正式宣佈同意中國鋪設一條連接坦尚尼亞和尚比亞的出海口,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坦讚鐵路。它差不多有京杭運河的長度。當時中國提供了將近10億外匯人民幣,當時我們的外匯儲備總量不到三位數,當時拿出這些錢來,可以説是傾國力幫助非洲朋友建這條路。這條鐵路1966年開始談,1970年開始建。1972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在76個投贊成票的國家中有26個是非洲國家。當時毛主席説:是非洲朋友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這個路當時花了幾年時間建成了,到現在它還在發揮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效應。維修、養護這路,到現在為止,有66個人先後長眠于這條路的沿線,留在了坦尚尼亞烈士陵園。我連續六年在那裏工作過,在那裏掃過墓,表達對他們的懷念。

    這條路的效果是迅速幫助中國打破了國際上的外交孤立,迅速掀起了一波建交的高潮,使中國可以贏得足夠的朋友,贏得我們周邊,當時是美、蘇兩個大國的威脅。簡單來講,坦讚鐵路以前發揮了它的歷史作用,現在還在發揮作用。它對中非關係的意義怎麼講都不為過。

    2011-02-21 10:02:30

  • 中國網:

    您剛才提到的坦讚鐵路,雖然地理上是在非洲修建的一條鐵路,但一定意義上它構建了中國通向非洲的一條路。

    2011-02-21 10:03:00

  • 劉友法:

    是的,中國通向非洲,走向世界的一條路。

    2011-02-21 10:03:25

  • 中國網:

    把您剛才説的事件串起來,就是中國外交史上不可磨滅的一段歷史,在歷史的發展中,雖然有外部環境的推動作用,但更多的是內部發生了變化。在這段時間,中國的內部和非洲的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才使中非關係發展到目前的狀況?

    2011-02-21 10:03:53

  • 劉友法:

    中非關係可以説是源遠流長,大家一提中國近代史就是鄭和下西洋,主要的是去非洲大陸,當時我們走的不是後來西方發達國家走的殖民主義道路,我們帶去的全部都是友誼,我們是一種特別的接觸和交往。新中國建立以後,總體來講中非關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考驗,政治上已經成為了全天候的朋友,經濟上成為很好的合作夥伴,文化上成為很好的兄弟,外交上成為很好的戰友。

    追根尋源,中非關係能夠發展到現在,形成了援助、貿易、投資、産業合作一系列的關係綜合體,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有國際方面的,有地區方面的,也有中國和非洲國家各個方面的原因。我想由於時間關係我就簡單地勾勒一下。從歷史上看,在半個多世紀以內,中國和非洲國家都始終面臨在一個舊有的基礎上,就是要擺脫殖民主義留下的爛攤子,中國經歷了半殖民主義的統治,非洲也經歷過殖民統治,中國和非洲國家都面臨把自己發展起來的艱巨的重任,都面臨著走向世界,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的漫長歷史使命。這些共同的歷史,共同的責任和共同的使命使中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形成了自然合作的政治動力。

    2011-02-21 10:04:20

  • 劉友法:

    從經濟上説,中國和非洲國家都是屬於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貧窮和落後,面臨建設自己的國家,發展經濟的任務。他們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求資金、市場、技術、資訊方面的外部條件。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幾個層次,發達國家是一個層次,中國和非洲國家是屬於南方國家,是一個層次,在這兩個層次上,中國和非洲都找到了相應的合作窗口,這就是政治基礎。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和非洲國家相互以平等相待、以禮相待,相互尊重主權,相互尊重對方的關切,尊重促進對方的利益,形成一個共同發展的態勢。

    在技術上,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引進、消化形成了自己的成熟企業,我們的技術和發達國家技術相比是中下游的技術,但我們的技術是成熟的,是比較容易接受和應用的。還有,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已經都是歷史了,它是幾百年前進行的。而我們工業化的進程是1949年以後才開始的,這起到一個“實驗場”的作用,可以供非洲國家來參考。我們在這中間的經驗它們可以借鑒,我們的教訓他們可以共勉。大家有一個很好的客觀和主觀的動力。

    更重要的是,中國和非洲國家歷代領導人自從建立外交關係以來,都非常的重視與對方合作的關係,幾代領導人的政治決策和政府之間協力執行使中非關係能夠保持一個經久不衰發展的勢頭。我想簡單地就做這樣一個描述。謝謝!

    2011-02-21 10:04:50

  • 中國網:

    剛才您用的一個詞非常好,就是“經久不衰”,2006年1月12日,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可以説這個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屬於中非關係發展的一個“白皮書”,這份文件到今年已經有五年的歷史了,您作為一個研究中非關係多年的專家,中非關係這幾年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您覺得這份文件對中非關係發展有什麼意義?從外交工作層面上來説,它的實際意義有哪些?

    2011-02-21 10:05:22

  • 劉友法:

    國際國內輿論界和學術界的朋友都很關心這個問題,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簡單來講,這個文件有幾個方面的意義:第一,政治上的意義;第二,經濟上的意義;第三,文化上的意義;第四,外交上的意義。

    政治上表明中國和非洲各國之間建立政治上真誠友好,平等相待的關係。它畫了一個路線圖。經濟上,表明瞭拓展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一個途徑。文化上,表明瞭相互借鑒的一個思路,國際事務中確立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援,共同推進議程,促進共同發展利益的一個綱領。

    2011-02-21 10:05:53

  • 劉友法:

    具體來説,關於這個文件的政治意義是不是可以這麼看,我想主持人和觀眾朋友們,你們要看看最近幾年來,我們國家的領導人開年首次訪問確立在哪兒?毫無疑問是在非洲。我剛才講過了,中國和非洲絕大部分國家的領導人都重視雙邊關係,這樣就為雙邊關係的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奠定了一個不可缺失的政治基礎。我們想想,非洲有些國家從規模上講不可以跟中國比,那不是一個規模上的,但是非洲國家不管它的國土大小,它們來了以後,無一例外的都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這就體現了中國禮儀之邦的特點。

    關於經濟意義,從這幾個方面講,我們的援助歷來是真誠的,中國從來不附加任何的政治條件,我們對非洲的援助和發達國家提供的援助的條件是毫不相干的,那些發達國家是滿足它的條件以後它才提供援助。我們之間在貿易上是互利互惠的,投資上、貿易商是雙向的。我們的技術合作,成熟技術比較容易被非洲國家工業所吸收,所應用。我們的文化合作也體現了相互尊重、相互借鑒,中國和非洲文化都有淵源的歷史根源,中國文化和非洲文化都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過歷史性的貢獻。

    2011-02-21 10:06:47

  • 劉友法:

    文化領域的合作,我們在非洲建立起來的孔子學院,通過建立獎學金、志願者和項目的援助,對於雙方促進共同的文化事業和合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從外交上看,中非關係的第二個關鍵時間那就是聯合國2758號決議,在76個贊成票中有26票是非洲兄弟們投給中國的。毛主席當時説是非洲兄弟們把中國“抬進了”聯合國,這是歷史的經典。

    新形勢下,中非在外交上都面臨這幾個方面,在“後危機”時期,中國和非洲國家如何把各自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通過相互的合作來促進各自的發展,促進共同的發展。互相開展貿易使雙方的市場做得更大,經濟規模做得更大,通過技術的合作使各自都逐漸擺脫跟著發達國家屁股後面“爬行”的“怪圈”,這是打破這個“怪圈”的有效載體。

    這是我簡單地從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四個方面看待它。五年回顧一下,它的生命力還在,新形勢下,有些需要做進一步的調整,但總的框架我想它的生命力還在。

    2011-02-21 10:07:52

  • 中國網:

    據我們了解,目前仍有部分的非洲國家與台灣建立著所謂的外交關係,我們的態度是什麼呢?您認為這個問題最終的解決應該達到一個怎樣的條件呢?

    2011-02-21 10:08:27

  • 劉友法:

    我很願意跟廣大的觀眾和聽眾分享我個人的見解。我們回顧一下國家的歷史或近代史,回顧一下國際近代關係史,中國是唯一一個還沒有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的大國。為什麼這麼説,台灣問題是我們十三億中國人民心中的一個痛,這個問題遲早要解決。所以我要説,中國的國家統一是歷史必然,同時國家統一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需要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援,尤其需要非洲國家的理解和支援。

    剛才主持人説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我覺得臺海這個關係現在已經處在良好的發展勢頭當中。我們要解決國家統一問題,既急不得,也拖不得,看起來是個矛盾,但實際是個辯證的過程。國家的統一在於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我們社會持續地進步,它就是一個“吸鐵石”,慢慢就是一個融合、漸進的過程。看看歐盟的發展史,27個國家,慢慢各個國家都在消融,更何況是統一呢。還有非洲國家領導人政治的決策也很重要。

    2011-02-21 10:10:06

  • 劉友法:

    三,中國政府一再闡述這一條,國家在外交選擇上,我想它不是強迫給予以及強迫被接受的狀況,非洲國家有自己的權利決定跟什麼樣的國家保持外交關係。但是我們讚賞絕大多數非洲國家所堅持的“一個中國”的政策,也讚賞與台灣現在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做出的承諾,就是“只與台灣保持經貿關係,避免與台灣當局發生官方的交往”,我想這個政策還會繼續。

    第四,繼續進行國際之間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上述幾個條件滿足了,我想我們中國的國家統一將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局。

    2011-02-21 10:11:10

  • 中國網:

    我非常欣賞您對這個問題斬釘截鐵的回答方式。眾所週知,中美關係的發展是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同時我們也把非洲國家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您認為這兩者如何平衡?

    2011-02-21 10:11:19

  • 劉友法: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要看我們國家的佈局,大國是首要,周邊是關鍵,發展中國家是我們發展的根基,非洲國家清一色由發展中國家構成的一個大陸,五十幾個國家都是我們外交必須經營的板塊,都是我們外交得以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因此,外交關係對中非關係來説,或者反過來説,中非關係對我們外交大局來説,它是一個必須要做好的外交大文章。

    第二個層次,這些年來,中非關係已經由過去的純粹的我提供援助,你接受援助的關係,到現在已經發展成貿易、技術、産業綜合的合作的關係。中國政府與非洲國家的關係在改變。中國的企業過去了,中國的人過去了,這就産生一個結果,我們有意無意地觸碰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非洲苦心經營的既得利益,在這個觸碰的過程中,會有誤解和矛盾衝突,這是自然的。但是中國和美國在非洲産生戰略衝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家的安全,全球的重點肯定不在那兒。這是第一。

    2011-02-21 10:11:51

  • 劉友法:

    第二,中國和美國在非洲都有自己的利益,現在的國家關係,純粹的、道義上的利益關係已經不存在了,它是綜合利益結合的整體。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和美國都有自己的利益,美國有自己的既得利益,我們也有自己發展利益的訴求。這兩個利益如何平衡?一,我們認為政治上要有一個相互的對話,可以通過戰略和經濟對話機制,現在我們已經建立起來了,這是從政治層面避免矛盾失控。二,中國和美國的企業在非洲都應該遵循國際公約的經營規則,按國際交易規則去做,你這麼進來的,我也這麼進來的,井水不犯河水。三,非洲國家需要通過跟發達國家,跟中國這種新興國家從不同的方向進行合作,謀求發展利益,我們進去了,也給非洲國家提供了新的謀取資金、市場、技術的窗口。在這方面,政策的協調,交易規則的透明度,以及中國和美國能否合作起來,不但在那裏謀求經濟,也在那裏提供合作的援助。我本人有幸參加了中美合作以及向非洲國家提供衛生援助的可行性研究,我覺得這就是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在非洲未必需要刀兵相見。我們可以通過合作促進共同的利益,非洲接受援助的國家和我們可以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我想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總體來説,中美在非洲應該通過政治協調,通過技術的合作,儘量避免正面的衝突,這是我們在新的時期,尤其在後金融危機時期需要解決的一個外交課題。

    2011-02-21 10:12:28

  • 中國網:

    有一些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稱:中國的對非援助和對非投資是新的“殖民主義”。它們並趁機在此期間拋出“中國威脅論”。中國和非洲國家的一些政府官員已經在不同場合駁斥了這些不實的言論。也可以説,這些歪曲報道最初的意圖是想離間中國和非洲國家的關係,但結果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您對這個事件是怎麼看的?

    2011-02-21 10:12:58

  • 劉友法:

    這個問題也是我經常碰到、遇到的問題,我很願意與大家分享我的看法。現在在國際上,確實有那麼一些政界的人物,學術界的人物和理論界的人物,他們心照不宣地朝一個方向去努力,那就是炒作中國的問題,把中國和非洲國家發展的問題混到一起談,指責中國在非洲的存在是中國對非洲實行的新的“殖民主義”的經濟政策。

    我是搞經濟研究的,關於搞新“經濟殖民主義”我做了一些探索,我認為這些人要麼對新“經濟殖民主義”的概念無知,要麼他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看不慣,看到你發展就要損你,就要貶低你。就這一點我想給觀眾和聽眾解釋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實際上新的殖民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原來的宗主國在失去了殖民地以後,它的政治特權沒有了,在經濟上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採取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手段。同時發達國家與本國跨國公司合作起來,把目標國家鎖定在自己分工的框架之內,使這些國家繼續成為他們的原料供應地、産品銷售地、政治的附庸。這就是新的“殖民主義”。中國在非洲沒有任何殖民地,這與新殖民主義毫不相干,所以他們應該好好學習一下新殖民主義的概念。

    2011-02-21 10:13:23

  • 劉友法:

    新殖民主義有幾個特徵:第一,通過附加不合理的條件來提供援助。我剛才給大家介紹過,中國對非洲提供的任何援助從來不附加任何的條件。

    第二,通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來佔領市場獲得高額的利潤。我想中國的公司在進入非洲市場的時候,大部分市場,成熟的市場,可以開發的市場,都已經被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瓜分得差不多了,中國公司去的地方都是開發條件比較艱苦的地方,開發成本更加高昂的地方和項目。中國要在不熟悉的領域上與發達的跨國公司競爭,謀求超額利潤,這是不可能的,也不現實的。

    第三,低價收購發展中國家的原材料和初級産品進行不等價交換,這要兩方面看。現在所有的國家公司在國際上進行投資、生産和交易都必須遵循國際公用的交易規則,我想中國公司在國際規則的框架內進行生産和交易,也談不上是新的殖民主義的經濟做法。

    第四,利用技術優勢進行技術壟斷,讓技術轉讓成為掠奪超額利潤的一個工具。我們中國轉讓的首先是成熟技術,它拿過去就能用,就能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我覺得這個跟源頭的技術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引進了技術再出口的技術,它的成本是一次性的,我們引進的源頭技術再出口給它們是兩次性的。

    2011-02-21 10:14:40

  • 劉友法: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我們與非洲國家進行的經濟、技術、産業合作,基於的都是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三大原則。在援助方面,我們提供的援助從來不附加任何的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公司到非洲去了,個人過去了,但是這些公司和個人絕大部分是遵循國際的交易規則,不否認有一些壞的“蘋果”,它確確實實敗壞了中國産品的信譽,敗壞了中國公司的形象,但並不代表中國整個系統。中國政府在推動公司、個人去到非洲實行所謂的新的經濟殖民主義政策,中國沒有這麼做,也不會這麼做。

    還有一條,中國政府一直在教育鼓勵我們在非洲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公司要盡力按照國際的標準去實行或兌現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通過這些幫助項目和公司生産所在地,改善周邊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我想這不是新的殖民主義者想做或願意做的。

    2011-02-21 10:15:17

  • 中國網:

    最後我們還是展望一下中非關係發展的美好前景,您對中非關係發展的美好前景有什麼期待?有一個詞叫“窮朋友”,中國和非洲國家關係可以説是“窮朋友”的關係,那麼今後中國富裕了,還會與非洲國家同舟共濟嗎?未來中非關係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2011-02-21 10:15:41

  • 劉友法:

    我認為這是戰略的問題,也是發展的問題,現在中國還談不上是“富朋友”,中國的每人平均GDP還不到4000美元,可能觀眾和聽眾朋友們還不知道,非洲有12個國家每人平均GDP高於中國。中國和非洲國家發展南南關係當中還有一個層次的問題。

    第二點,我們要搞清楚的,在過去55年來,中國與非洲國家有援助關係,從投資貿易,技術合作、産業合作等發展程度,這種不斷深化的合作對我們雙方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個勢頭通過中非合作論壇,通過中非兩方面國家領導人的會晤會得到繼續的關注。在國家政治中,領導人的觀點非常重要,中國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央領導人非常關注中非關係,非洲國家領導人也非常關注它們的國家與中國的關係。這是一個保證。

    第三個層次,中國和非洲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外交上的合作都是基於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四個原則。有了這幾個基本的認識點,我想在未來的中期或者長期的時間當中,中國和非洲的關係將可望繼續沿著這個軌道向前發展。

    2011-02-21 10:16:03

  • 劉友法:

    作為一個學者來説,要談出他的關注點,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回憶了一下,胡錦濤主席訪問尼日利亞的時候有過一次非常中肯的,關於中非關係未來發展的演説。按照胡主席演講的思路,我提出下面幾個可以關注的點:

    第一,政治上互信。主持人剛才也提出來了,很多觀眾可能也在問,我們中國發展了,中非關係還要不要保持?原來兄弟般的情誼和兄弟般的合作關係還要不要保持?我想這個合作關係是可以得到保持的,它的基本點是中非之間的政治互信關係要保持,中非領導和普通領導人都要更好的認識到本方的國情和對方的國情,把雙方的情況都了解清楚了,再理解各自的領導人在共同會晤當中做出的政治決策,只有這樣做出的政治決定才有執行的基礎。

    這種政治合作、互信體現在聯合國多邊層次,體現在中國和非盟地區的層次,中國和多國之間的雙邊關係。通過地區和雙邊、雙多三個層次,我想它的政治基礎就有了,有了政治基礎以後,經濟和其他關係基礎都不在話下。要注意的問題是,要形成新的共識,要擴大利益匯合點,要拓展新的合作領域。更重要的是要照顧各自的關切,要實實在在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如果不解決問題,問題越來越多,門檻越來越高,這個行動是不暢的。做到了這幾點,中非關係在政治上就有了依靠。

    2011-02-21 10:16:43

  • 劉友法:

    第二,經濟上要不斷地擴大互利共贏的合作途徑。現在中非之間貿易在不斷拓展,回顧一下,到2000年,中非貿易經過差不多四十年才達到100億美元,到1000億美元才花了十年。去年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的情況下,中非貿易還保持在900多億美元的水準。我想隨著各自經濟回到發展的軌道,隨著非洲經濟繼續的發展,隨著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不斷地增加,將來投資拉動的貿易會拉動中非貿易更加高速的發展。

    經濟是一個,第二是投資,現在非洲在中國的投資越來越多,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增長的速度相對可以説更快一些。這幾年據我個人的統計已經超過200億美元了。大家可能要問了這麼多,是不是最多?不是。非洲吸引國 際投資的總額超過將近4000億累計量,我們只有200億,可以説只是一個零頭。中國對非洲投資的市場潛力還大得很,就看政府怎麼引導,企業怎麼開拓。中國經濟不斷地發展,也給非洲企業尋找投資的場所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所以,雙方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確保貿易和投資。

    第三個合作的根本保障就是技術合作和産業合作。舉個例子,非洲現在很大的一個軟肋是基礎設施,現在還沒有一個連接整個非洲大陸的鐵路和公路系統。你想想,許多內陸國家要靠航空運輸、發展經濟,這個成本你想它可以承受嗎?幾十個國家就只有幾個小的板塊市場,非洲大陸要實現共同振興一定要解決互通的問題,尤其是通信和交通,這是具有很大潛力的方面。

    2011-02-21 10:17:23

  • 劉友法:

    還有一個是民生合作問題,中國和許多非洲國家面臨確確實實的民生合作問題,我們的政治在不斷改革,經濟在不斷發展,如何把經濟利益不斷惠及到普通老百姓上,中國和許多非洲發展中國家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在相互借鑒社會發展,宏觀管理上,中非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合作領域。

    在文化上,非洲的文化,全球的文化某種意義上都可以追溯到非洲文化的根上去,中國的文化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追溯過去。中國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非洲是人類最早的祖先,有證據考察具有340萬年的歷史。在發展當代文化過程當中,中國可以在很多領域向非洲進行借鑒。

    安全、外交上,現在中國和非洲許多國家都存在多種意義的安全問題,非傳統意義的安全問題中非都需要攜起手來,比如海盜的問題,我們的軍隊已經過去了。另外還有流行病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去解決,另外還有氣候的問題,這些都是安全問題。非洲正在面臨另外兩個問題,水資源的安全和糧食安全,這兩個問題都需要中國政府和非洲國家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更好地展開戰略的對話,政策的協調和産業的合作。這些都是安全上的合作。求人不可以,就是求自己,“窮朋友”幫“窮朋友”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幫助。

    2011-02-21 10:17:55

  • 劉友法: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給國際社會一個非常明確的警示,就是現有的國際經濟機制已經徹底地失去了功能,要改,怎麼改?它的著力點是什麼?要照顧我們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受到保護,也就是説如何確保這種改革不是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利益為前提,你改革首先是為了保證發展中國家,世界的發展離開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

    既然現行的不合適了,要改,最重要的是建立新的,符合絕大多數國家發展利益的新的國際秩序,這有經濟的,安全的,政治的。中國和非洲國家如果形成一個聲音,提出共同的議程,提出共同的主張,來促進我們共同的利益,提出我們的主張,使我們能夠通過新的國際機制的構建,來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2011-02-21 10:18:17

  • 中國網:

    好的。今天我們與劉先生由點及面地一起回顧了55年中非關係的發展史,在這裡要祝願中非關係能在互信的基礎上,共贏的狀態下更好地發展下去。再次感謝劉友法先生作客中國訪談,感謝各位朋友的收看,本期節目就到這裡了,再見!

    2011-02-21 10:19:01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02-20-lyf_1298344458.wmv

圖片大圖:

  •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劉友法

    中國網 楊楠

  • 坦讚鐵路的效果是迅速幫助中國打破了國際上的外交孤立,迅速掀起了一波建交的高潮。

    中國網 楊楠

  • 訪談嘉賓與主持人深入交流

    中國網 楊楠

  • 中國在非洲沒有任何殖民地,與新殖民主義毫不相干,損中國的人應該好好學習新殖民主義概念。

    中國網 楊楠

  • 這些共同的歷史,共同的責任和共同的使命使中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形成了自然合作的政治動力。

    中國網 楊楠

  • 中國政府一直教育鼓勵在非洲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公司要盡力按照國際的標準去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中國網 楊楠

  • 中非之間要注意形成新的共識,擴大利益匯合點,拓展新的合作領域,更重要的是照顧各自的關切。

    中國網 楊楠

  • 非洲大陸要實現共同振興一定要解決互通的問題,尤其是通信和交通,這是具有很大潛力的方面。

    中國網 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