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慈善家對話中國公益事業
活動描述
- 嘉賓: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會長 李憲梅 內蒙古永隆商貿集團董事長 李琳 大連新型企業集團董事長 孫才科 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 姜波 北京震宇集團董事長 王劍元 北京三贏集團董事長 尚桂蓮 長春鑫隆房地産集團董事長 胡志 歐亞華都集團董事長 王臘華 北京必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巍時間:2011年1月19日 9:30 簡介:十年間,中國的公益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的齊心努力,當然,也更離不開在困難面前勇於爭先的各界愛心人士,他們在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在抗震救災方面、在扶危濟困方面同樣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為了感謝大家長期如此地關注中國的公益事業,1月16日下午,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中國愛心工程委員會,公益中國愛心聯盟、中國網公益中國頻道等單位在中央電視臺梅地亞中心演播廳舉行了“中國公益成就頒獎盛典暨2011年百名部長、將軍愛心人士新春團拜會”。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大家好!這裡是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已經和我們告別了,但是這第一個十年卻是極不平凡的十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的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成功地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上海世博會,同時我們還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衝擊,戰勝了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災害。在剛剛結束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特別強調,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切實維護好社會和諧和安定。
十年,我們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的齊心努力,當然,也更離不開在困難面前勇於爭先的各界愛心人士,他們在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在抗震救災方面、在扶危濟困方面同樣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為了感謝大家長期如此地關注中國的公益事業,鼓勵愛心救助,宣傳愛心事業,今天下午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中國愛心工程委員會,公益中國愛心聯盟、中國網公益中國頻道等單位在中央電視臺梅地亞中心演播廳舉行了“中國公益成就頒獎盛典暨2011年百名部長、將軍愛心人士新春團拜會”。
2011-01-18 13:51:14
- 中國網:
在此,我們要特別感謝全國人大副委院長蔣正華、吳階平、曹志、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孚淩、王文遠等國家領導人以及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張全景,國家“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主任甘子玉,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文臺將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政委周克玉將軍等各界領導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援,再一次感謝各位領導的鼎力相助。
首先,我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天到場的各位嘉賓,他們分別是:
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會長李憲梅,歡迎您!
內蒙古永隆商貿集團董事長李琳,歡迎!
大連新型企業集團董事長孫才科,歡迎您!
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歡迎!
北京震宇集團董事長王劍元,歡迎您!
北京三贏集團董事長尚桂蓮,歡迎您!
長春鑫隆房地産集團董事長胡志,歡迎!
歐亞華都集團董事長王臘華,歡迎您!
北京必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巍,歡迎!
首先向今天在座的各位企業家、慈善家獲得的這樣一個大獎表示衷心的祝賀!
我們中國公益成就獎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探討,交流經驗的平臺,首先我想先問問在座各位獲獎的嘉賓此時此刻大家有怎樣的感想?先請張董來回答!
2011-01-18 13:51:55
- 張巍:
當我接到通知的時候我已經在外地,我帶著我的孩子直接趕往現場,我親身體會到這些愛心人士使我感動,作為企業負責人,我希望用我的真心率領我的職工,包括我的親人、各界關注我的朋友,給慈善事業做出應該做的貢獻。我始終把一個理念放在心中,就是把我們的慈恩大愛獻給幫助過我們的人。
2011-01-18 13:52:33
- 中國網:
謝謝您!把心中的大愛獻給我們需要幫助的人,也請姜理事長回答一下,歡迎您!
2011-01-18 13:53:09
- 姜波:
各位嘉賓大家好!獲得這份榮譽真的是非常高興,當然感覺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本身我從事教育,做慈善屬於公益性,雖然從祖父手裏接過這個接力棒,祖父和我都放棄了國家給予的個人回報,學校完全屬於社會,屬於國家,不要一分錢的回報。在這麼多年的公益歷程中,的確感覺到公益事業要靠大家,當然要從自身做起,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感動身邊的每一個人,使每一個人都能培養出一種大愛之心,只有這樣我們國家才能更加和諧,所以,今天在此也對我們的公益事業聯合會,特別是我們的李會長表示感謝,謝謝!
2011-01-18 13:53:24
- 中國網:
謝謝您!您也説到了將大愛奉獻給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可能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獻出這麼一點愛,這個社會就會真的變得更加和諧,更加團結。剛才您也感謝了李會長,我們想聽聽李會長此時此刻有怎樣的感想。
2011-01-18 13:53:49
- 李憲梅:
首先向大家問聲好,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謝今天中國訪談這個欄目給我們提供這樣好的機會和這樣好的平臺,我總覺得今天的訪談可以説是榜樣工程的啟動。今天大家坐在這裡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在座的一些企業家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不是一天兩天,是長期以來都在做一些公益事業。剛才姜院長談了,我總覺得姜院長他們是個學校,是個弱勢群體,他並不是企業家,但是我覺得他的精神非常可嘉,這幾年來我們隨叫隨到。
我覺得我們奉獻不在多少,也不在大小,關鍵是精神可貴,王劍元同志十年如一日在支援我們的工作,在他百忙中能夠參與我們的公益事業。今天在座的很多我們的企業家們,我想今天大家又一次來到我們“中國訪談”欄目,給我們一個學習機會,我也代表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中國愛心工程晚會向“中國訪談”這個欄目表現感謝。
因為我深深體會到,公益事業發展沒有這些企業家的參與和支援是不可能的,正因為在我們公益事業發展背後有他們多年的付出,王劍元多少年來都是我們的愛心大使,無論他再困難,不管他再忙,只要是我們的活動他就給予支援,所以,今天大家都看了,我們今天來的,今天我們向老領導大拜年,多少年來我們的部長,我們的將軍,實際上他們都是公益事業的奉獻者、支援者。我作為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愛心工程委員會,這個小小的平臺就是為在座的這些精英們提供一個平臺。
今天確實給了我一次學習的機會,今天是交流、學習、發展、互相提高的機會。謝謝大家!
2011-01-18 13:54:03
- 中國網:
謝謝您!您剛才也説到王董事長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做慈善事業,不管遇到了怎樣的困難,也依然一如既往地給予我們社會更多地大力的支援,我們也想聽聽您這些年來有怎樣的感想?
2011-01-18 13:54:25
- 王劍元:
今天非常感慨,作為今天的這個成就獎,我們內心感受到這是我們作為社會有責任感的人的一份責任,當然,我們前面所説的這點努力得到社會的認可,得到我們朋友和世界各界的支援和信賴只是一種開始。回想中國愛心工程委員會,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在李憲梅會長帶領下,這麼多年以來,她所倡導的公益和愛心是引領我們二十一世紀社會一個最核心的主題,叫文化。
今天我們在這裡共同感受和暢想,是共同打著未來公益和慈善的一種文化,我借這個機會感謝李會長,能夠帶領我以及很多愛心企業,今天能夠共同往前推進,同時更加感謝在李會長帶領下的這麼多部長以及將軍們,不光是這麼多年來為共和國所做出的貢獻,同時為新時期他們所做的方方面面愛心的付出和無私的奉獻,更值得我們大家尊敬。
2011-01-18 13:54:44
- 中國網:
謝謝!剛才王董説到慈善事業是一種文化,的確,我非常認同這種觀點。其實當我們國家出現的自然災害的時候,需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時候,這種慈善事業更多地也體現出來民族的凝聚力,也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團結的民族。
正如我們在經歷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地質災害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了公益事業的力量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如何傳播這種文化,傳播這種公益慈善事業呢?請尚董給我們大家解答一下。
2011-01-18 13:55:20
- 尚桂蓮:
謝謝!我覺得公益事業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心這個事業,尤其在當前,很多年輕人由於他們是獨生子女,在家庭裏養成了自私的心理、心態和習慣,所以為別人做好事在他們心目中覺得好像是多餘的。
作為我們公益事業,恰恰能夠影響年輕人,怎樣我為人人,人人才能為我,怎樣人人才能夠關心集體,關心他人,然後才能關心社會,才能有一個堅固的、團結的基礎。所以,我今天非常受感動,李會長這麼大年齡能帶領我們這麼多人來做公益事業。我非常想向她學習,做好公益事業,永遠地做下去。我們的企業盈利一是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為社會做貢獻。我們企業的員工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的農民工,在我們這個平臺上,他們得到了健康,得到了財富,我們還要更多地教育他們多做公益事業,多為別人做好事,對社會做好事,把真正的愛心獻給更需要的人,獻給可以整個社會。每個人都獻出一份愛,這個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更加團結,更加有力量。
2011-01-18 13:55:41
- 中國網:
謝謝,您剛才説到李會長今年已經70多歲的高齡了,現在依然堅持在我們慈善事業的崗位上,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您剛才也説到了,教育孩子從小互相幫助的精神,您是怎麼給他灌輸這種思想,如何指導他在生活中更多地為別人服務。
2011-01-18 13:56:05
- 尚桂蓮:
我的兩個孩子,一個在加拿大,一個在比利時留學回來了。他們小的時候,因為我那時候工作非常忙,我離家遠,他爸爸就在我們院裏上班,我首先從他們小的時候就告訴我的丈夫,中午孩子帶同學回來吃飯,因為有時候他們孩子沒帶中午飯,我們離學校很近,他們回來的時候你要多炒兩個菜,讓孩子從小就學會關心別人,關心同學,在學校有什麼活動或有什麼獎勵的時候我都告訴我的孩子,好的事情要讓給同學,好的東西也要讓給同學,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這麼教育他們,要關心別人。
我們周圍的鄰居都覺得我的兩個孩子很有禮貌,經常地走在路上幫助叔叔阿姨提菜,做些東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覺得孩子從小教育他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從小就能夠教育孩子,關心別人,長大了他就肯定會關心社會,積極向上。
2011-01-18 13:56:39
- 中國網:
通過您的這番話,我也感覺到您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告訴他索取的更少,給予的更多。我們也聽聽孫董的見解。
2011-01-18 13:56:58
- 孫才科:
首先,我能夠為自己這次獲得中國公益十大成就獎感到很高興,使我想到一個問題,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你為國家,為社會做點好事,人民不會忘記你,國家不會忘記你,這次談感想的話,只能激勵我更加關注社會公益事業,在原來做好的基礎上做得更好。
剛才談到,我們國家在過去幾年當中遭遇了幾次比較大的自然災害,談到公益事業,我相信剛才有的企業家已經談到了,它作為一種文化,一種社會公德,應該提高到社會問題看這個事情。今天我能獲獎,我相信這次我們借助委員會這個平臺獲得獎勵僅僅是一個面,全國各大有名的企業,以及大連市的企業,他們做得比我們好得多,這是一個面。我們國家團體宣傳我們的目的是推動著一個理念,推動社會公德,讓大家都去關注公益事業。這次國家遇到自然災害的時候,我們企業怎麼做呢?大家不要認為做社會公益事業只有企業能夠做,只有有錢人能夠做,我認為不是這樣的。我們每個公民,每一個企業都可以做,重要的是我們的大家要把這個思想提高到一個境界。
我十分贊同有句話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這次在國家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的時候,我們企業向國家進行了捐獻,和大的企業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我想到,我們發出一點光,發出一點熱,能夠為災區的人民解決一點點問題,能為國家在重建家園的過程當中減輕一些負擔,我想這是我們階級應該做的。現在我們應該把慈善事業提高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弘揚它。
2011-01-18 13:57:16
- 中國網:
如果提高到全社會的高度去關注它,您覺得從哪方面努力能取得比較有成效的效果?
2011-01-18 13:57:38
- 孫才科: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説法,我們國家是不是應該立法來關心社會公益事業,我認為愛心人士這種提法是可以的,但從哪方面關注的問題,重要的問題還是要提高我們全民素質,讓全國人民從思想上、認識上提高一個高度關心這個問題,不在於每個人必須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國家個別地區出現自然災害的時候拿多少錢,伸多少手,不是這個問題。你有困難我們幫助你,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從小的企業、大的企業到社會,我經常想個問題,關心社會公益事業,關注社會慈善事業,我們企業所能做的是小小的一個氛圍,我這個氛圍做得很好,我本身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了,思想提高有個覺悟。在我的帶動下,我的員工,我的幹部,我的領導層都能認識到這個問題,大家都來推動它,都來認識這個問題,全社會關注,這個問題就會做好。
2011-01-18 13:57:59
- 中國網:
謝謝!您剛才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其實慈善不在乎有多少錢,愛心不分大小,捐款也不分多少,只要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憑藉自己的能力真心地去幫他一把,就是在做著我們自己的慈善事業。謝謝您這麼多年來一直對慈善事業的大力支援!
2011-01-18 13:58:23
- 孫才科:
這是我應該的。
2011-01-18 13:58:39
- 中國網:
謝謝!我們也想問問李董,在這些年做慈善的過程當中您有怎樣的感想?您覺得現在我們要發揚慈善精神,推廣慈善事業要從哪些方面去努力。
2011-01-18 13:58:52
- 李琳:
李琳:我的感觸非常多,也非常深。因為我的善心從骨頭裏,從小就體現出來的。我在10歲的時候是一個特別不懂事的小孩,我們家裏特別貧困,姊妹六個人,我弟弟因為2歲的時候沒有吃的,我爸和我媽就送給別人家了。我們村裏有個五保戶老人沒人照顧,我早晨背著書包上學路過要看望這個老人。當我10歲的時候是二年級,放學以後每天我不看望這個老人回家就吃不下飯,我因為看望這個老人在家挨了不少打,我母親説放學以後人家的小孩都回家了,你為什麼老不回家啊?
我怕爸媽看見,就從阿姨家,我自己走一條小路。有一天我看到她爬到地下蒸的玉米窩窩面、窩窩頭,我們村子非常貧困,十里八里沒有人家。我看到這個阿姨當年60多歲咽不下玉米麵窩窩頭,我就跑回我們家,回家一看,我們家也是玉米麵窩窩頭,沒有給她找到好吃的,我就偷偷跑到糧房裏,過去農村糧房缸高面少,我找了個板凳,偷了碗,拿了個塑膠袋挖白麵,就把我栽在面面裏了。這個故事我們村裏都知道,而且許多內蒙的記者也都去採訪我們村裏人以及我的父母親。
有的內蒙記者在書裏把我寫的是,你是高原雄鷹、草原駿馬,你是草原上升起一顆慈善明星,説你是白雲,你是草地,它比喻得我是菩薩,但我覺得我今天還沒有離開苦難,因為慈善也是一個長征,特別艱難。一個人一生中做一件好事很簡單,但做一生的好人特別難,看你自己去堅持、堅守。
我想在座的都是企業家,企業由小變大,從一個小的企業發展為大企業,我們這點小愛也能發展出大愛來,和企業發展完全是一致的。我想説,説做好人難,其實並不難,就是你的一種韌性、執著和堅持。我們每一點成功都與堅持有關,成功的人是一種力量,用你的堅持才能走到成功。
這個世界不是給有錢人準備的,也不是給有權人準備的,而是屬於每個有心人的,我希望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還是能夠充滿愛。
2011-01-18 13:59:02
- 中國網: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會更加光明,謝謝您,可能是因為您從小就吃過很多苦,所以在現在功成名就之後會選擇把更多的力量奉獻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謝謝你。我們下面想問問胡董,您在慈善事業的進程當中您有哪些感受?這些年來您是如何推廣慈善事業的?
2011-01-18 13:59:24
- 胡志:
今天得這個獎我特別高興,感謝今天愛心這個平臺,我非常激動。我的經歷非常複雜,我爺爺就教導我,做事先做人,人做好了事情就能做好。我家在抗戰時期前是富農,我家種地,家里舍不得吃、捨不得穿,積攢錢買地。解放後了,一些鈔票都糊墻了,我爺爺就教導我,今後幹一番事業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社會,對得起人民,我是按我爺爺的路線走過來的。那時候做企業非常困難,我是個農村孩子,我到長春之後賣過香蕉,賣過水果,這些是我經歷過的。所以,我爺爺和父親教導我,孩子,永遠要奮鬥下去,要不怕苦,不怕累,你掙錢別忘了國家,國家富有,民眾、百姓才能富有,不會受外國人欺負。我想中國人要強壯,每個人都有點愛心,不管企業大小,不管是不是搞企業的,都有點愛心,和你家的經濟狀況,向社會捐點錢,向災區捐點錢,對弱勢群體要奉獻。
2011-01-18 13:59:44
- 中國網:
謝謝!我們也聽聽王董這些年您在做慈善事業的過程當中遇到了哪些事情,都有哪些感想?
2011-01-18 14:00:03
- 王臘華:
關心弱勢群體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汶川大地震、四川洪澇、雲南泥石流,中國有傳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是搞企業的,我先生做了二十多年的愛心事業,從小他家裏很窮,父母生了七個兄弟,最困難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我先生念到大學的時候家裏很窮,連凳子、桌子都賣掉了,另外兄弟太多,在大學裏就退學了。他有這樣的經歷就會關心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特別是特困的大學生。
我們項目做到哪兒他會跟到哪兒做愛心,包括許多大學生,因為西北泥石流,大學生家裏母親躺在床上,他也要退學,我們到西北農科大,知道之後我們就資助了13位特困大學生。西北比較窮,他們吃飯的時候就那點湯,我們現場給他們2000、3000元愛心學費,能夠改變大學生一生的命運。我們心裏面也會感到非常寬慰,之後我們資助了二千多名特困貧困大學生,二十多位大學生已經讀上師大,有的上了中央黨校,我們很有幸福感,也很有成就感。
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有這樣的平臺來奉獻、弘揚和宣傳。今天特別感謝李會長,這種愛心工程委員會是創造了很好的平臺,這種愛心需要宣傳和弘揚,讓大家奉獻和支援我們的愛心事業,因為愛心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要靠社會上大家的力量弘揚宣傳。我們人人獻出一點愛,社會就會和諧,中華民族的家庭就會感到溫暖。
2011-01-18 14:00:17
- 中國網:
謝謝您,您剛才説到幫助了二千名大學生?
2011-01-18 14:00:35
- 王臘華:
我和我先生資助了大學生、小學生和特困困難戶2000多名。
2011-01-18 14:00:48
- 中國網:
我想這幫助的不僅僅是兩千個人,而是二千個家庭,我們可能不能幫助到具體每一個人,但我想每一個人總有可能幫助到某一些人,也正是在座的各位企業家慷慨解囊,讓我們社會上的困難人群少了一些,也讓我們這個社會更加和諧。
2011-01-18 14:00:59
- 王臘華:
我們弘揚愛心代代傳,不是我們自己做愛心,這是我們做企業的人應該做的。
2011-01-18 14:01:14
- 中國網: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我想正是各位企業家的這種胸懷,才讓中國這種慈善事業蓬勃向上,日益發展,我也想問問在場的各位嘉賓,我們這些年來在慈善事業方面具體都做了哪些工作?請孫董給大家回答一下。
2011-01-18 14:01:29
- 孫才科:
我這次簡單介紹介紹我們建立的幾個基金。我剛才説了,和全國企業家,尤其是中國第一慈善的陳游標比起來和大連市各大企業比起來我們小得多,但我們在做,而且一直在做。最近十年來,大連新型企業集團一直關注社會公益事業,投資500萬元建立了貧困大學生救助基金。這個基金的來源是什麼呢?我有一次到大連大學去參觀,看了一下,他們校長和我反映,有一些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大學,家裏很困難,他們每一頓餐不吃菜,就吃一個饅頭,學校給他們熬個湯,就吃個饅頭,喝個湯,我一聽覺得聽心酸。所以我當即決定拿500萬元給這些孩子們,哪怕添兩個菜,因為抓教育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我們企業應該這麼做。另外,中國農村醫療水準現在和城市比起來普遍偏低,我們投入一千萬元,這個計劃已經履行完了,而且我們會繼續做,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就是醫療衛生設備、救護車,派大夫、派護士,搞設備。
在座的企業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我們今天叫企業家,也可以叫有錢人,剛才大家都談到我們創業的艱難和出身的貧困,我認為我們能有今天這個身份和地位,應該感謝全社會,感謝人民,感謝老百姓認可你,尤其感謝那些人民警察,他們真正保護著你,使你叫個企業家,使你叫個有錢人。大連市曾經出現過人民警察因公殉職的事例,我覺得他們太艱辛了。每次在節假日,我們過節的時候,他們在凜冽的寒風當中繼續工作,有的警察得了重病也得不到及時治療。現在提到公費醫療問題,有些資源還是有限的,而且有的警察家庭生活很困難,孩子上學也很困難,所以我們新型企業集團拿出450萬元建立了人民警察救助基金,新型最近幾年來平均每年就向社會慈善捐款一千萬元左右。這個數字我認為遠遠不夠,我有一個感受,社會要發展需要我們全社會,尤其需要企業來推動,剛才我提到一個理念問題。
2011-01-18 14:01:42
- 孫才科:
我給舉個例子,我剛剛談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問題。2006年,我在我們區資助了十個大學生,他們家庭生活比較困難,考上大學以後,我給每位學生送了一部電腦,當時電腦貴一些,將近一萬元,又給了五千元的生活費。其中有一個孩子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在他大學放寒假回來的時候,親自到我辦公室來給我鞠了一個躬,説孫叔叔謝謝你的幫助,拿一個禮物送給我。什麼禮物呢?清華大學的校徽,他説孫叔叔,這是我開學的時候學校發給我的,我感激你,我們家感激你,你為我上學創造了這麼好的條件,我把校徽送給你。我説孩子,你這個校徽送給我了,你在學校不戴校徽?他説我在學校申請一個,這個情況我會跟學校説。
我感覺幫助人是個十分快樂的事情,我也願意幫助人。在座的企業家,全社會都來關注這個事業,全社會的全民素質都會提高,所以説,作為我們公司來講,還會繼續關注這個社會公益事業。另外,我認為社會公益事業應該提升到城市發展的高度來看這個問題。
在今年市人代會上,大連市的市長李萬才就提到保障民生,促進公益事業大力發展的同時就談到了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大力提倡慈善事業。這一點,作為我們企業看到了希望,我們會做得更好。謝謝!
2011-01-18 14:02:06
- 中國網:
感謝您為農村的教育事業、醫療事業做出的貢獻,也為人民警察做出了很多的幫助以及貢獻,謝謝您這些年的努力。我不知道王董這些年具體在慈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011-01-18 14:02:24
- 王劍元:
我是從溫州的農村走來,十八年以來在北京,我最有感受的,我在北京的創業從第一個産品,我認為那是愛心産品。當我看到農村一個八歲小孩讓電電死的時候,我下最大的決心必須把這個技術核心問題解決掉,為我們的安全,為我們家庭孩子的生命做出一些努力。
過去這麼多年以來,我們從第一個露天保安器的誕生到節能接觸器再延伸到現在我們本著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體的一些項目。這些項目從理論上講,我們一直在努力地付出,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産品,我們認為是對社會有益,對合作夥伴,對朋友,對周圍每個人都有利,同時對我們企業隨著社會的認可也將有利。
理、義和利益三者之間的關係是我這麼多年來創業的核心,也是我們企業一直倡導的公益産業和公益慈善文化。當然,這麼多年過去,我們最近幾年以來,隨著節能相應設備的全面推進,我們的重中之重是圍繞以弱勢群體為主,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三十以來,我們廣大地區得到全面的發展,可是我們還有很多地區,我們的農民、農村仍然處在生活品質沒有很好提高。
我立志這麼幾年以來一直倡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質,用我們生物制能源和生物制燃氣化和生物制垃圾暖氣供應,以及廢棄垃圾能源轉換成微型電力供應,是這麼多年以來我們所做的目標,也是未來一個時期倡導的推進和諧和新農村全面推進的“四化”産業,我認為這些産業真正解決了老百姓幾千年以來沒有解決的問題,是他們開開就能供上燃氣。
冬天可以供上他們所需要的暖氣,對於一些偏僻的山區等等需要適合他們自己的微型發電,同時我們還在做關於網路資訊技術,我們的網路技術一直提供給弱勢的農村地區,要想富先修路,我們現在立足北京,面向國內,在很多地區已經取得了很高的社會認可度和美譽度,我們圍繞新農村建設數據庫,立足於阿里巴巴網促進了農村的扶貧,也增進了農民的增收。這兩年以來,在國務院扶貧辦的積極引導下,我們近期一直在全面為592個扶貧縣,為未來他們生活品質提高和生活環境的改善正在全面做努力。我這些工作是一個開始,謝謝
2011-01-18 14:02:36
- 中國網:
謝謝您,希望您能把這項事業堅持走下去。
2011-01-18 14:03:00
- 李憲梅:
王總這番話我非常感動,我突然想起來,我們今年5月份在泥石流那時候最厲害的時候,那兒山地滑坡,那兒泥石流,王總在這個時候也不忘山區的一些老百姓,在那兒創建一個電廠,同志們都知道,一業帶動百業興,它給農民兄弟們帶去了福音,那時候王總身體很不好,大夫沒讓他出院,他就要求出院,他一定要在那兒建電廠,當時這個精神我非常受感動。後來,王劍元同志説,李會長你能不能幫助我剪綵,當時我心裏真是有點打鼓,他們説那邊泥石流厲害得很,在四川的劍門關,山裏面套山,當時我就想,我一定要去,企業家們能想到,能致富思源,來回報社會,作為我們公益事業聯合會,中國愛心工程委員會,我這個平臺在這個非常時期我能不能在這兒搭?當時我把這個情況彙報給我的領導,有幾個部長我跟他説,特別是當時在四川省當副省長的譚雲鶴,我説譚老,我要到你們家鄉去。他説這個時候你去哪幹什麼,你不怕嗎?我説怕什麼呢?人家企業家要在那裏建電廠,就是為當地老百姓創造財富。85歲高齡的譚部長説他也去,但是我又為他擔心。當時我就發動外經貿部一個部長一起前往。
當天有一些小雨,但是在剪綵的時候又不下了,因為我們的剪綵是在露天的場地。當時王總在那裏有一個電廠在啟動,在回來的第二天就聽説那裏有一個橋斷了,我們就説真是後怕,説這是上帝保祐我們,這是做好事的回報。當時我們都為老領導的熱情所感動。像這樣的企業一定要支援到底。
我覺得我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強調社會責任感,我又想到我們王臘華兩口子十幾年如一日,我説我們一定要回訪他們,我的秘書長吳仕鵬同志,當時我説咱們要請幾個老部長,我把中宣部的部長龔心瀚,教育部長李濤,還有工委主席、書記劉鎮偉到那裏去。當時是節日,王總不但自己做慈善事業,而且發動他的親戚和兒子和弟弟來做公益事業。那個時候正好是節日,他為孤寡老人送去很多慰問品,當時讓我們一件件的發給老人手裏,這個精神感動了我們。
剛才這個老總説他們都是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他們不忘回報社會。他們懂感恩,這種精神確實值得發揚,再次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所以我再次感謝中國訪談這個欄目,謝謝。
2011-01-18 14:03:16
- 中國網:
謝謝大家。之前很多人一直覺得做慈善是一個很簡單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錢捐到慈善基金會,這個慈善的過程就結束了。通過剛才李會長給大家的講解,才讓我們知道其實做慈善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把錢投入到一個地方這麼簡單,而是需要克服重重困難,遇到了層層的阻力,才能把我們的愛心傳遞到整個社會,謝謝大家所做的努力。
如果按照嚴格意義上説,我不知道姜理事長算不算做的企業這一行,剛才各位企業家説了在做慈善當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我不知道您在慈善事業當中遇到了怎樣不同的情況?
2011-01-18 14:03:43
- 姜波:
我學校辦的是學歷教育,將近34000名學生,都是統招生,這個學校是公益性,不以盈利為目的。因為學校辦學比較也歷史,是在1982年建校,文革期間中斷,1984年又在宋平等老一輩領導的大力支援下又恢復建校,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因為這個學校解放前到解放後是一直不受學費,而且招收的都是最貧困地區的孩子,這些孩子的父母都説到省城去就到西安去,哪個學校不收學費就到哪,只有培華。
所以培華也是當年黃炎培黃老先生當年創建的世紀之交學校在陜西的唯一一個分校,也是解放前的十大優秀職業學校之一。因為有這種良好的傳統,所以培華這麼多年來不但做公益事業,而且是傳播公益。我們每年都有9000多名學生進到培華,這幾年學校發展的比較快,去年是全國民辦高校的唯一的一個代表參加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這麼多年來,因為我們老校長提出了:以人為本 德育為先。就是感恩教育。所以我們不光是做慈善,做善事,為社會做善事,更重要的是培養我們的孩子做善事,所以我們擁有全國最好的愛心組織—培華紅十字會,我是創辦人,我們4400多名會員。去年在全國紅十字總匯的換屆大會上,陜西省唯一一個民間的代表就是我。
這麼多年來,我覺得做公益也一些比較難忘的事情,一個是很多孩子是減免學費,我們還有一個獎項,很多孩子在畢業的時候進到老校長辦公室,當年我的爺爺是校長,我是2007年擔任培華的校長,要麼到我的辦公室來,父母到我們的辦公室以後就是跪下磕頭,這在當今的大學,在獨生子女時代是非常罕見的。還有一點,我們很多孩子在校期間不花家裏一分錢,他們有兩個渠道,第一是勤工儉學,我們為學生提供了各種的勤工儉學的崗位,在學校裏面和外面的都有。另外就是給學生資助,我們每年拿出1000萬給他們資助,希望學校非常的艱難,犧牲了教職工的利益,他們的工資很低,但是大批的專家學者無私的奉獻,就是衝著學校的大愛。
2011-01-18 14:04:06
- 姜波:
在陜西省捐獻骨髓,造血幹細胞,救助第一個香港女同胞的是培華的學生,接著又有一個同學捐獻骨髓。另外一點就是很多學生回家以後給父母洗腳。我們高校軍訓第一屆課就是傳統文化教育,包括請中央黨校知名教授給我們講《弟子規》等。
這幾年一直致力於公益事業,比較難忘的有兩個事情,一個是汶川大地震,當時陜西震撼很強烈,我本人在國外,通過國外的組織給我國捐贈了20所學校和6所高中,回國以後又捐了10所學校。其中這些學校第一個就捐在了玉樹藏族自治州的羯鼓,就是玉樹大地震的震中。在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們又有98名學生是家破人亡,是毀滅性的打擊。玉樹大地震來的時候我的感覺是全部都毀了,全部都中斷了。我們搞80週年校慶的時候,李會長帶著我們參加校慶,還有10所我們捐獻學校的校長,作為我們捐贈學校代表發言的就是玉樹的學校。但是大地震以後,連著3天失去聯繫我很著急,我説善事做成壞事了。就是我們捐蓋的樓全毀了,孩子們肯定沒有活命的,以後我們在新聞裏面看到是一片廢墟。3天以後我們團委領導我給打電話,説聯繫到了,電話打通了,只有兩個樓沒有倒,其中有一個就是我們捐獻的學校。那一天是舉國哀悼日,但是我那天的心情很複雜,很高興。這種高興是因為對於生者,他們對於那種毀滅性的死亡當中我們拯救了他們,人們説遇到災害我們去幫助,但是沒有想到在捐獻的時候,因為我們很抓工程,在那個地方條件艱苦,他們不需要錢,他們就需要有人給他們物資。這個事情令人我很感動。
2011-01-18 14:04:56
- 姜波:
在那之前是汶川大地震,98個孩子全國都失去了家庭,我們連夜舉辦了燭光晚會,這些孩子全部圍在我們身邊,我説這些孩子在幾年之內的學費、住宿費等全部由學校來承擔,最終他們步入到大學裏面,再讀研究生和就業。
我的這些學生非常的有愛心,我是做教育的,不光我有愛心,不光我團隊有愛心,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愛心要星火相傳,我説我一輩子一年能影響將近1萬名學生,人家説一個人可以影響15—20個人,可以影響很多家庭。
剛才有位老總講,教育很重要,我覺得從我這個角度,真的是通過公益平臺,希望更多的聲音傳遞給每一個人,通過我們的孩子,通過他們的下一代,因為我做教育最大體會就是,有的學生一家三代都是培華畢業,從楊虎城的女兒、女婿,包括他們的孫子都是從培華畢業。這種事例比較多。我覺得做公益的人如何去推廣公益事業,首先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懂得感恩,有愛心,這樣星星之火方可燎原。謝謝。
2011-01-18 14:05:12
- 中國網:
感謝您這些年來在教育事業上做的善舉。我們都説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我們也希望培華能夠培養出更多的祖國的棟樑之材。不知道李董這麼多年在慈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011-01-18 14:05:26
- 李琳:
我從“5·12”大地震開始,在阿鄂爾多斯是全民動員,在網上都有。在今年3月份中旬西南旱災,我在晚上看電視看到了大旱災,一些學生喝不上水,嘴上有了縫,我當時就哭了。我就組織20個人出資200萬奔赴到西南,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打出11個井,解決了10個自然村的飲用水。一個村子有1000多人。沒有等西南旱災打井隊來的時候,因為你們在網上都可以查到我的事跡報道。沒有等他們回來以後,玉樹地震就發生了,我在電視上看到以後,我在當前讓我的司機,我從鄂爾多斯到包頭坐飛機到北京,在江蘇黃埔集團和博宇集團的董事長集合,當天從北京飛往西寧,在西寧我又雇了13名民工,買了一輛越野車,直奔玉樹災區。經過14、15個小時的顛簸,我親臨玉樹現場,直奔玉樹的黨灣鎮第二小學,這個網上都報告了。我親自參與救援,經過一天一夜的努力,在第二天上午親自救助出3名在課桌底下的學生,兩名通過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搶救,生還了兩名。因為我的高原反應特別的嚴重,我也差點丟掉了性命。
今天我想我也是幸運的走到這裡。在4月20日的央視“情係玉樹—大愛無疆”的晚會上,我個人捐款500萬元。今年舟曲泥石流,我又捐款100萬。總共今年的3個災難,在內蒙女企業家裏面我都是第一個捐款人。但是我捐的不是錢,我捐的是一種理念和良心。剛才宋總説的,我們這批企業家是趕上黨的三十年的好政策,國家的好政策,才有我們今天的民營企業家。沒有黨的好政策我現在還是放羊的。
我想一個企業家也好,一個普通工作人員也好,一個生意人也好,明處要講究愛心,暗處要講究良心,我們要有責任心,有義務回報社會,體現人生自我價值。
2011-01-18 14:05:41
- 中國網:
謝謝您。在祖國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想是和您一樣有著良心,講奉獻的企業家慷慨解囊,才讓我們度過了難關。我不知道張總這些年在慈善事業發展方面主要致力於哪些方面?
2011-01-18 14:08:14
- 張巍:
談到慈善,我生長在一個遙遠的縣城,是一個政治家庭,但是我們這裡是姐妹6個,不是十分的富裕,父親是一個軍官,我最感動的是我們是一個和諧的家庭,爸爸媽媽夫妻非常的相愛,隨著生活貧困一些,但是在我懂事最感動的時候,所有的家庭都是團員的過年,但是我的爸爸説把你們的壓歲錢拿出來,我帶你們去街上看看沒有回家過年的人,他們是否收攤沒有,哪怕咱們拿出這麼錢來買一點東西,讓他們可以回家過年。這樣父親教育我們,讓我們知道善良,讓我們知道有很多人在年三十的時候還不能回家過年,需要擺攤。
我記得有一個阿姨,就一隻小雞,當時我們姐妹的錢加在一起都不夠,爸爸就從自己的衣服裏面取出工資錢,只有5塊錢,當時這個老大娘就給爸爸跪下了。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問爸爸為什麼這麼做?爸爸説因為我們的生活很艱苦,人人都要獻出一點愛。然後我每年都會攢壓歲錢在年三十的時候出去購物。一直到我16歲時家庭還是不富裕,我就不唸書了,就出去收廢鐵。一開始家裏不贊成,但是我依然決然的退學了。我從開始的五百塊發展到後來的五千塊到5萬塊,一直到現在的很多,但是一直這樣每年我都堅持在三十齣去購物,一直到現在。
説到慈善我沒有具體的數字,也沒有具體的標準,我自始至終就是這樣感悟家裏人和身邊的,幫助我的父母。我在婚後生活也很困境,丈夫得了白血病。當我在醫院裏面看到一個因為白血病失去生命的病人的時候,我就説我真的有錢的那一天,一樣要伸出援助的手幫助他們。我後來也是這樣做的。
在孩子大了以後,我在清華大學老師的感悟下,就這些貧困山區,甚至是一種活動我都捐資很多。我這麼多年都教育孩子,把我的真誠獻給每一個人。我是這樣渴望的,如果真的有需要我幫助的,電視機前和看現場的人,有需要升學的孩子們,請撥打我的電話,我一定無條件的據贊助你們。我的電話是:13846958888,我找不到你們,我希望你們真誠又善良的呼喚我。我會一直從事慈善事業。謝謝大家!
2011-01-18 14:10:37
- 中國網:
謝謝您,不知道大家記住沒有,13846958888。通過張總的一番話,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她看到別的孩子有困難,也同樣伸出援助幫助。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您把對自己孩子的幫助也同樣的推廣到其他所有有困難的孩子身上。感謝您的這種真誠和真心,謝謝。
我記得孫總説過,現在社會上很多愛心人士呼籲我們應該以法律的手段來保護公益事業,推進公益事業的發展。我不知道現在公益事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您覺得有哪些辦法可以解決當前遇到的難題?
2011-01-18 14:10:58
- 孫才科:
剛才我在前面談到這個問題,實際很多有愛心的人,很多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家,他們都想呼籲能不能用法律來規範社會公益事業和社會慈善事業。我想這一點現在看來,從中國的情況目前還不能以法律的手段來做,我認為規範的辦法我們有希望工程、慈善總會,各種聯合會,從國家的角度,我想應該規範這種社會慈善管理。
首先,要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質。一個社會責任感,社會的愛心,讓每個人都熱愛我們的國家,熱愛我們的民族,熱愛每一個人,才能達到社會的和諧,才能促進民生。如果説好的辦法,就是要大力提倡、弘揚社會責任感,這種大愛和愛心。我做了好事就要宣傳,我們在宣傳這種人和風氣,如果大家都像有愛心的人,有愛心的企業來學習,我們的社會大環境就會改變,我們的全民素質就會提高。
解決的辦法就是要規範社會各種公益單位,對他們加強管理,這裡面目前來看社會上有魚目混珠的,亂集資的很多。這方面要加強管理,民政部和政府能夠認同的部門管理起來。讓真正的個人和企業的捐款能夠用到需要的人身上去。
2011-01-18 14:11:13
- 中國網:
謝謝您。胡董,我們在公益事業發展當中,您認為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您贊成不贊成應該用法律的行為來規範這個行業?
2011-01-18 14:11:28
- 胡志:
我是做房地産企業的,房地産企業往前推步非常難,因為現在國家的政策對於《拆遷法》這一塊有點不太規範,説到保護民生是對得,但是真正的老百姓沒有真正保護住,保護了“臭無賴”。
什麼是“臭無賴”,一些人就是無理取鬧、漫天要價、影響拆遷的往前推進,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為什麼這麼説呢?我的公司是2006年成立的,到現在還沒有3戶沒有拆完,這3戶居民還是違法違紀。我找了當地政府部門説解決不了,説這塊地不是棚戶區,讓我自己解決,但是我自己沒有辦法。找老百姓協商也不能,他們漫天要價。但是在我的拆遷範圍內的,老百姓真正沒有房照的房屋我都給解決了房子了,困難的我給解決房子,也給他們補償。
我認為現在的《拆遷法》應該改動一下,經過地方政府選幾個評估公司,對這個開放的地段和地區的商品房的房價多少,根據你的房屋拆遷結構是什麼結構。對房價和平房做一下評估,然後給老百姓一點上浮的點,不能讓那些老百姓漫天要價。真正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是漫天要價,根據評估公司評估以後,上浮20%以上,他們就走了。真正的不走得,都是一些臭無賴。
2011-01-18 14:11:41
- 中國網:
您在房地産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當然你的建議也是希望將來有可能被推廣。
2011-01-18 14:12:05
- 胡志:
我在拆遷的時候,法院判完以後,無照房屋都要吊銷,因為違紀。
2011-01-18 14:24:37
- 中國網:
我們希望這樣的現象在今後會杜絕。問一下王總,您在做慈善公益事業中遇到了哪些情況?
2011-01-18 14:24:48
- 王臘華:
在我們江蘇日新這個地方還是比較富的,我們做愛心是這樣的,我們姜書記做愛心,他在各個地方都去了,做一些宣傳。像我們做愛心的話,因為我們是搞企業的,要幫助弱勢群體能夠增長他的效益,增加他的能力。我們搞企業比如到“三八”婦女節,對一些困難的人,我們要做一些有意義事情,做一些力所能及事,資助他們做一些養雞、養鴨等。給他們幾百塊錢,過年了以後他們也會送一些東西給我們,有的送羊,有的送瓜子,但是這是他們的一點心意。
我們做愛心方面,我們覺得有的人這樣講,説她天天上電視,是不是在表現自己。其實不是這樣的,他這種性格是非常好的,他願意幫助人家
2011-01-18 14:25:00
- 中國網:
感謝您這些年來在公益慈善事業方面做出的努力。我們在“十二五”規劃當中國家明確規定進一步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縮小貧富差距。正如我們中國網公益頻道的宗旨:全民公益、和諧中國。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企業家對於公益事業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大家是怎樣理解的?
2011-01-18 14:25:14
- 尚桂蓮:
我們公司是以健康産業為基礎,因為我的産品專利大多數都是圍繞健康的,首先我們公司考慮到現在農民工很多,農民工在各個角落裏面都有,但是他們的生活水準都比較低,另外醫療條件和就學條件比較差。我們公司以最低的條件給農民工做我們産品的全國代理。他們交2萬塊我們給2萬塊的産品,我們又給發一台送貨的車。這樣幫助他們找到一個很好的職業,讓他們用上我們的健康産品,然後通過這個體驗,通過銷售,讓他們再得到一份財富。更好的能夠贍養老人和教育子女。
我們今年為農民工捐了1000多萬的資金和産品來幫助他們,這僅僅是一方面,真正的公益事業全國人人有責,公益事業想發展,首先要在教育上面開始。剛才我們公司的給大家演了節目,這支隊伍大家可能不會想像到,他們是叢飛的戰友,李雄,李偉二位60多歲的先生是程菲的老師,報幕的林燕是叢飛的特別助理。叢飛大家都知道,他用他的歌聲賺的錢撫養了180多個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卻沒有入托費,有一位企業家每年給他1萬塊錢,幫助他們撫養他的孩子。這個劇本已經寫完了,我們公司準備出1500萬到2000萬拍這個電視劇,目的就是向全國宣傳叢飛的思想、大愛。
2011-01-18 14:25:35
- 尚桂蓮:
我覺得有很多人可能覺得拍電視劇賺錢,但是我們公司的高管們卻沒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就是想通過程菲的電視劇喚醒更多的人做公益事業,為別人而活,不要為自己而活,要為更多的人創造財富,使他的生命更有價值。
另外我們三贏雙鍵文化傳媒公司還有一個“雙百英模”連環畫冊。有很多的共産黨讓他説出來“雙百”的名字都很難,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更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成千上萬的英雄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今天的幸福,所以他們不珍惜今天的生活,更沒有遠大的理想。我有的時候看到一些不求上進的年輕人,我非常的為他們著急和遺憾,你們生活在今天這樣幸福的環境下,卻不知道求職、上進,為別人做好事。有的甚至不知道孝敬爺爺奶奶,孝敬父母,沒有大孝就沒有大愛。
我聽説現在的小學、中學都開展了《弟子規》教育,我覺得這個事情非常的重要,看到了中國文明的希望。有了傳統教育,我們中國就有了希望。
2011-01-18 14:25:57
- 中國網:
謝謝您。慈善從教育開始,您想到通過媒體這個途徑來宣傳慈善,我想它一定會起到快速的、有效的作用。您剛才説很多人質疑您拍這個電視劇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但是我倒希望你的電視劇能夠大賣,把所賺的錢能夠更好的服務於社會。
2011-01-18 14:26:12
- 尚桂蓮:
會的。
2011-01-18 14:26:32
- 中國網:
我們也想問問李會長,這些年來您一直在組織和影響著這些企業家積極的投入到慈善事業當中來,您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
2011-01-18 14:26:43
- 李憲梅:
剛才尚總談了一番話,我很受啟發,我感覺到這些愛心慈善家他們都在愛心互動,在工作中。剛才聽到程菲,尚總可能沒有見過叢飛,但是我有著深深的感觸。我想因為尚總正是有一種大愛精神,所以把千里迢迢來到北京的李雄、李偉今天來到演出的,這是雙胞胎,請出來讓大家認識一下。他們66歲,他們在非典的時候我一個電話就來了,不但他們來,而且是全家人都來了,而且把叢飛叫來了,把一個6歲的小女孩也叫來了。那個時候我們首先是慰問小湯山,當時也感動了北京市宣傳部、北京市委、北京維民辦,他們説我們謝謝你們奉獻愛心。我又把海澱區的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發動起來。
可是那個時候我又後怕,他們二老是配合我,説:李會長,我們的孩子不怕死。那個時候我是真的後怕,有一些老領導説,那個時候千萬不能倒下,我作為一個小小的平臺,我説愛心工程,我是為公益事業做事。後來這兄弟兩個把他們的兒子、孫子發動到北京,叢飛一直跟著我們,到8個社區去慰問演出。後來叢飛我每次搞活動時候一個電話他就來了。所以這就是愛心互動。
剛才尚總説,這兩位帶著他們全體的文藝戰士,剛才我們看的第一個節目解決他們的愛心藝術團演出的。所以尚總一番話確實引起我無限的感慨,大愛無疆。
我們愛心企業家確實都做了榜樣,今天我們交流和這個訪談非常的好,非常有必要,我們就是要宣傳這種精神,宣傳這種奉獻的精神。剛才我説奉獻不在多少,全國有幾個李嘉誠,但是我們需要這種精神。胡主席經常説我們要創建和諧社會,我們大家人人獻上一點愛,社會就會和諧,人人和諧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有希望了。
2011-01-18 14:26:55
- 中國網:
謝謝您,也感謝在座的企業家這些年來不懈的努力。相信好人有好報。馬上到春節了,今天在節目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請在座的各位嘉賓每個人送上一句對大家春節的祝願。從王總開始。
2011-01-18 14:29:19
- 王臘華:
做好人一生平安。
2011-01-18 14:29:36
- 中國網:
謝謝。
2011-01-18 14:29:49
- 胡志:
祝大家新年快樂,事業有成。將來中國人應該都要奮鬥,不受外國人歧視,不怕吃辛苦,無畏直前。
2011-01-18 14:30:02
- 李琳:
團結就是力量,我祝咱們全中國人民同心協力,共同倡導和諧,打造慈善美好得大中國。
2011-01-18 14:30:16
- 姜波:
中國的公益之路任重道遠,我也希望我們的全社會的每個人,特別是每一個身為教育者,身為父母的人能夠真正理解公益,理解和諧,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學生,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使公益事業星火相傳。祝各位新年快樂。
2011-01-18 14:30:45
- 孫才科:
祝全國人民春節愉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們大家都來關心社會公益事業,使我們國家更強大,我們的民族更強大。
2011-01-18 14:31:08
- 李憲梅:
讓我們團結在胡錦濤總書記的旗幟下,我們在新的一年,新的征程上繼續奮進,繼續拼搏,爭取明年更大的輝煌。
2011-01-18 14:31:18
- 尚桂蓮:
把溫暖,把愛心獻給最需要的人,在做好事業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多做慈善事業。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2011-01-18 14:31:27
- 王劍元:
祝愛心永遠沒有時間表,愛心的付出將得到真誠的回報。
2011-01-18 14:31:38
- 張巍:
我要把我的真心捧給全國人民,希望把慈善大愛發揚下去,讓我們永遠在祖國的懷抱裏一直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偉大祖國。謝謝。
2011-01-18 14:31:53
- 中國網:
用一顆感恩的心回報偉大祖國,我想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所擔負的責任。我覺得慈善就像一盞明燈,它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在照亮自己。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朋友能夠嘗試著在新的一年裏為別人點亮一盞燈。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也在這裡給大家拜個早年,感謝大家對我們節目的關注。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2011-01-18 14:32:02
圖片內容:
慈善家對話中國公益事業訪談現場
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會長 李憲梅
北京必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巍
北京震宇集團董事長 王劍元
北京三贏集團董事長 尚桂蓮
大連新型企業集團董事長 孫才科
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 姜波
長春鑫隆房地産集團董事長 胡志
內蒙古永隆商貿集團董事長 李琳
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 姜波
歐亞華都集團董事長 王臘華
長春鑫隆房地産集團董事長 胡志
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會長 李憲梅
大連新型企業集團董事長 孫才科
內蒙古永隆商貿集團董事長 李琳
慈善家對話中國公益事業訪談全體人員合影
視頻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sjmj/20110116gongyi.wmv
圖片大圖:
慈善家對話中國公益事業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佳
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會長 李憲梅
中國網 楊佳
北京必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巍
中國網 楊佳
北京震宇集團董事長 王劍元
中國網 楊佳
北京三贏集團董事長 尚桂蓮
中國網 楊佳
大連新型企業集團董事長 孫才科
中國網 楊佳
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 姜波
中國網 楊佳
長春鑫隆房地産集團董事長 胡志
中國網 楊佳
內蒙古永隆商貿集團董事長 李琳
中國網 楊佳
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 姜波
中國網 楊佳
歐亞華都集團董事長 王臘華
中國網 楊佳
長春鑫隆房地産集團董事長 胡志
中國網 楊佳
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會長 李憲梅
中國網 楊佳
大連新型企業集團董事長 孫才科
中國網 楊佳
內蒙古永隆商貿集團董事長 李琳
中國網 楊佳
慈善家對話中國公益事業訪談全體人員合影
中國網 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