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龍安志尋找夢境之地香巴拉
活動描述
- 嘉賓:美籍作家 龍安志
時間:16日15:00
簡介:一位旅居中國20多年的美國人,出於對中國和西藏濃濃的愛,執著尋找著“香巴拉”的真正意義。在徒步穿越了中國西部的幾個省市,一路尋訪的過程中,最終他領悟到真正的香格里拉原來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心態,一種意念,一種生活方式。這個夢境之地可能永遠是暫時的,需要用一生去追尋。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現在是在一個老北京的四合院裏,坐在我身邊的這位就是在中國待了二十多年的“中國通”,美國人龍安志先生,非常高興您邀請我們來到您工作的地方採訪。先跟我們的網友打聲招呼吧。
2008-07-16 15:02:26
- 龍安志:
謝謝,還要謝謝你過來。
2008-07-16 15:03:36
- 中國網:
其實我們今天來主要是因為您的一個系列叢書,就是《香巴拉宮隨筆》。我非常感興趣,作為一個外國人,您對西藏的迷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您一直在追尋香巴拉這個地方,這是很不容易的。給我們講講您為什麼出這樣的叢書?
2008-07-16 15:04:14
- 龍安志:
其實香巴拉宮是我住的地方,是我自己在拉薩的家,和我開的賓館都是在香巴拉宮,這是一個老房子,我經常在夜裏寫文章,我的工作室在那兒。
我在寫隨筆,其實這些書比較另類,談一些感受和感覺,包括我徒步西藏快五年的時候,去過很多藏區的地方,包括雲南,最初的一個概念是香巴拉。開始的時候我們問哪是香格里拉,因為大家都説“香格里拉”,和各種各樣的人交流。
2008-07-16 15:04:45
- 龍安志:
我非常深刻的印像是我跟一些放牧的農民在迪慶州,現在叫香格里拉縣,我們在那邊問過他們香格里拉在哪。他們説這兒就是香格里拉。我説是不是因為政府説那個名字是香格里拉?他説不,就我這個地方是香格里拉。其實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家、環境、動物、自然姿態的關係非常和諧,他們就説這些就是香格里拉。
2008-07-16 15:05:18
- 龍安志:
其實香格里拉不存在,“香格里拉”是一個拼錯的詞,其實意思是“香巴拉”,“香巴拉”是一個非常和諧的概念,是一片凈土,代表一個完全和諧的社會。人和環境有非常好的關係,而且各種民族都是互相尊重。你沒有很多物質化或者消費生活的煩惱,或者幻想的追求,基本上這是“香巴拉”的一個理念。
2008-07-16 15:05:49
- 中國網:
是一個非常融洽的社會形態。
2008-07-16 15:06:05
- 龍安志:
對。
2008-07-16 15:06:22
- 中國網:
您剛才説的迪慶,其實我也去過,我以為那裏就是香格里拉了,就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但是我覺得很奇怪,您是找到了一本《香巴拉經文》,然後根據經文去找您心中的香巴拉,有點探險的色彩。
2008-07-16 15:06:39
- 龍安志:
是。
2008-07-16 15:07:07
- 中國網:
你怎麼會想到以這本經文去查香巴拉這個地方?
2008-07-16 15:07:22
- 龍安志:
那個是2003年因為非典的原因,我們就沒有去。因為我一直是在追求香巴拉,然後我們就去了雲南拍茶馬古道。非典過了以後,2003年向巴平措主席邀請我到拉薩,他看過我的書,也看過我拍的東西,他很支援,很贊成。他問我有什麼想法?我説我想去古格、阿裏,因為這些地方有可能是香巴拉。
2008-07-16 15:07:59
- 龍安志:
因為古格裏面有一個消失的王朝,我説它在歷史上是不是香巴拉的出發點。他安排一些學者跟我談話。我聽到一個老婆婆跟我説,班禪喇嘛可以隨時去香巴拉,每天晚上夢想到香巴拉。後來一個學者説,你知道第六世班禪寫了一個經文,叫《香巴拉經文》,如果你根據這個經文,像旅遊指南一樣的,會告訴你什麼地方去,什麼地方不去,按照這個就可以到香巴拉。我説那我得拿那個《香巴拉經文》,所以我們借經文複印了以後,就把經文當我的書本,開始拍那個電影《香巴拉經文》。
2008-07-16 15:08:23
- 中國網:
最後就找到了古格那個地方?
2008-07-16 15:10:06
- 龍安志:
古格找到了,香巴拉沒找到,還得找。
2008-07-16 15:10:23
- 中國網:
非常有意思。我也看了這本書,你在尋找的過程中,認為香巴拉主要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心態,它不是一個真實的地方。我想知道你覺得你找到了香巴拉嗎?
2008-07-16 15:10:43
- 龍安志:
其實香巴拉找到或者沒找到都不重要。
2008-07-16 15:11:03
- 中國網: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一樣的香巴拉是嗎?
2008-07-16 15:11:18
- 龍安志:
看怎麼説,因為這個是藏佛教非常核心的概念。其實這個東西是看每個人的態度,對某個事情的態度。我舉的例子是因果關係的例子。如果一個人今天和計程車司機吵架,他辦某個事罵他的秘書,這個秘書突然不高興,她回家不做飯,打他的兒子,兒子功課做得不好,第二天老師罵他,其實這是一個迴圈,一個鏈一個鏈的。但反過來如果你的積極性很好,在車上和司機很客氣地交流,上班對秘書很好,秘書工作態度好,回家安排家裏的事情很好,兒子很開心,好好學習,這就是另外一個結果。
2008-07-16 15:11:29
- 龍安志:
其實香巴拉的概念最核心是人的理念、人的積極性、人的態度。人不要太追求物質生活,很多事情其實物質生活是有的,但是不高興,而且在追求過程中有很多的煩惱和衝突,整個的狀態是這樣的,社會的狀態也是這樣的。
2008-07-16 15:12:22
- 龍安志:
反過來,如果你用一種修行的態度審視自己,你自己有一個比較好的態度,你的理想、你的追求是比較開朗,那天天的生活也都可以到香巴拉。其實你把你的心、慈悲傳達給別人,別人再傳達給別人,整個社會就開始到一個比較和諧的狀態,基本上這就是香巴拉真正的概念。
2008-07-16 15:12:49
- 中國網:
是一種很平和的態度。
2008-07-16 15:13:13
- 龍安志:
對。
2008-07-16 15:13:36
- 中國網:
這可能是每個人要一生追求的,可能在年輕的時候根本體會不到這些,要保持這樣的心境。
2008-07-16 15:13:49
- 龍安志:
這是人的心境。另外,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因為這幾年我看中國的改革開放,我看到了很多變化,中國原來非常窮,我來中國的時候是作為一個學生,我的同學在南開大學,一隻筆用完了,必須放墨水進去再用那個筆,扔掉是不可能的。每張紙,每個東西是很寶貴的。
2008-07-16 15:14:13
- 龍安志:
但是現在通過改革開放,其實很多好的事情,中國什麼都可以買到,幾乎所有世界上的東西都是中國做得,中國已經不缺物質。但是反過來很多精神文明的東西是很缺的。可以説生活數量上去了,但是品質下去了。因為人一天一天過,什麼都有,但是心裏很多東西都沒有了。
2008-07-16 15:14:30
- 龍安志:
以前我在沿海的地方做過律師工作、顧問工作,但是後來覺得其實什麼都有了,但是並不高興。應該是挖回中國的傳統,中國的根,這種東西在沿海的大多數地方找不到,你只能夠去西藏、雲南等地方才能夠找回來這些精神。
2008-07-16 15:14:51
- 中國網:
其實你第一次去西藏是在1992年。
2008-07-16 15:15:02
- 龍安志:
沒錯。
2008-07-16 15:15:15
- 中國網:
到你打算拍《香巴拉傳記》是2002年的時候,中間有十年的時間。您剛才也説了,在這十年做了很多工作,投資顧問、政府顧問。為什麼在這十年裏還一直要再進西藏,把這些拍下來?
2008-07-16 15:15:26
- 龍安志:
我91年去了尼泊爾,92年去了西藏,兩個地方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後來我就工作,開了我的諮詢公司當律師。十年的時間可以説我是沒有精神文明的時間,就是忙談判、吸引外資,做這些工作,和那些金融界、商務界打交道。然後我也參加討論中國政府改革開放的經濟貨幣措施,我所有的興趣和精神都是放在那邊。
2008-07-16 15:15:42
- 龍安志:
到了2002年,我已經寫了一本書《中國的世紀》,當時一個美國作者寫中國的崩潰論,我寫中國的世紀論。那就是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1世紀應該是中國的世紀。但是寫這本書以後我不想再寫下去,後來我寫了一本書是關於朱熔基的經濟政策、改革開放十年措施。後來我突然間覺得這些對我來説沒有意思,中國經濟改革是完善的,沒有什麼要談的。
2008-07-16 15:15:56
- 龍安志:
但是中國如果沒有精神文明,沒有一個理念,那麼這個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問號。其實應該是追求這些東西,每個發達社會,包括美國,美國是很物質化、商業化,很發達的,但是總是擺在那兒是美國的一種精神,人民的一種價值觀,這個在前。但是你沒有這個東西,那你做那麼多經濟成績會消失,會有災難,其實還是要追求精神。後來我把所有商業的東西關掉,就到西部追求精神世界。
2008-07-16 15:16:18
- 中國網:
其實你剛才談到要追求精神的可持續發展,我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作為一個外國人,你在西藏這麼多年的追尋和研究,你覺得真實的西藏是什麼樣的?
2008-07-16 15:16:40
- 龍安志:
什麼是真實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觀點,因果不同的事情。但是我可以説西藏可能是世界最後一個乾淨的領土。乾淨的意思是沒有被污染,這是很寶貴很寶貴的,從環境來説是沒有被污染的,從人民的心來説也是沒有被污染的,所以這是很寶貴的。
2008-07-16 15:16:55
- 龍安志:
其實西藏開放,旅游過去,商業過去仍然會有,但問題是怎麼讓文化可持續發展,這是最重要的,對我來説這是非常關鍵的。這不只是西藏問題的一個問題,這是人類的問題,因為很多當地文化是經過商業化、全球化逐步消失的。我講一個概念。我們不要談全球化,所有人一樣,我們要看怎麼把文化可持續發展。因為每個文化都是靠經濟來發展的。
2008-07-16 15:17:31
- 龍安志:
文化可持續發展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文化可持續發展在中國有非常好的機會,給世界一個模式。中國文化是怎麼發展的,原來有黃河和長江,裏面可以種麥子、有洋芋,其實是因為有經濟的基礎,才可以發展文化。你沒有那個經濟基礎,文化發展不了。
2008-07-16 15:17:44
- 龍安志:
所以現在西藏面臨的問題是全球化,所有的民族或者少數民族在各國也是面臨同樣一個問題,就是怎麼做到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你可以通過旅遊、工藝和各種各樣的方法,讓産業逐步發展。你沒有必要所有的人不做地毯,都在賓館做服務員,這不一定是發展。但即使是我做一些項目,比如我投資地毯項目,當地婦女有這個技術,如果她們不工作,那個技術很快就消失了。很多特産在西藏不是西藏自己做得,是中國別的地方做得,或者印度做得,這是文化衝擊。
2008-07-16 15:18:33
- 龍安志:
比如我組織她們,她們可以做一個生産線,這是她們自己的生産線,她們賣多少地毯錢是歸她們的。她們可以做老虎地毯,為什麼做老虎地毯?概念一是保護環境,告訴人們要保護環境,包括綠松石,西藏很多綠松石,但很多首飾不是西藏自己的東西,都是尼泊爾、印度進口的,所以這種東西是可以發揮自己文化的。而同時,很多人也有經濟收入,有經濟來源。反過來他們可以為自己的文化驕傲。其實很傳統的東西反過來是非常現代化的,所以我覺得在西藏很多人做文化,就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可持續發展。
2008-07-16 15:18:57
- 中國網:
其實文化跟經濟是相互的。
2008-07-16 15:19:07
- 龍安志:
是相互的。
2008-07-16 15:19:24
- 中國網:
我知道您在西藏做了很多工作,修路、建學校,建醫院,做了很多這樣的事。剛才您還談到做手工藝品,把這種文化繼續傳承下去。這些年中國也開始意識到這些問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我想知道您在西藏追尋了這麼久,給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008-07-16 15:19:44
- 龍安志:
其實人民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因為他們非常善良,而且他們生活的節奏非常舒服。
2008-07-16 15:20:03
- 中國網:
但是你有沒有覺得他們的節奏和現代的快節奏相比是非常慢的?
2008-07-16 15:20:15
- 龍安志:
好。我有時候在北京早上去寫字樓,就看到寫字樓的人上上下下忙,打電話。我很同情他們,我覺得他們的生活特別慘。其實他們各種各樣的名牌都挂在身上,但其實他們心裏是很惶恐的,其實對生活可能並不高興,而且他們追求什麼?今天的工資,明天我的工資,後天我的工資,我能夠辛苦一年,可能年底就放幾天假。其實他們現代化的生活並不一定使他們很快樂,其實在西藏他們的生活有節奏,他們有自己的社會,社會裏面的人互相認識,也有很多的宗教活動,一個月裏面有很多事情,這是很舒服的。其實人有生活,他們的生活不一定是物質化的,但是我覺得他們的生活很現代化。
2008-07-16 15:20:29
- 龍安志:
你看什麼是現代化。如果現代化説是最近生産了什麼樣的名牌,什麼樣的車,這很現代,其實我覺得這並不現代,這種思維方式是很落後的。其實他們的生活跟環境非常和諧。現在中國正在追求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是什麼概念?我們怎麼把這個概念進入到很物質化的生活,現代化的生活。其實已經有和諧社會,和諧社會已經在這兒了,應該學習他們的生活。
2008-07-16 15:20:58
- 中國網:
但是你説商業氣氛非常濃,西藏也要開發旅遊業,西藏的人民是非常樸實的,這個我也有非常有感觸。因為我去的時候,當地的人你很少能夠見到沒有物質追求,沒有物質化生活的人。但是隨著旅遊業的開發和經濟的發展,勢必會影響到他們。
2008-07-16 15:21:12
- 龍安志:
變化是永遠的,人是天天的變化的,環境的變化。西藏的文化原來是什麼樣的,或者你説中國的文化原來是怎樣的,就是怎樣的。其實文化是不斷發展,不斷改變的,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技術、不同經濟、不同來源、不同角度,文化仍然在變,仍然在發展的。
2008-07-16 15:21:43
- 龍安志:
問題是怎麼樣讓文化可持續發展,這個不會斷,不會消失。前幾天有一個採訪,有人問我,他説“旅遊在西藏開不開放?”我的態度是仍然是開放。不能説不開放,但是怎麼開放?這個問題是重要的。其實開放是怎麼引導、怎麼讓文化能夠可持續發展,讓旅遊發展的好處是收入可以西藏本地人的手裏,讓他們利用這個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
2008-07-16 15:21:57
- 龍安志:
反過來我發現很多遊客,不管是從內地,還是從國外的,到西藏以後,他們就發現人和環境的和諧,包括他們對慈悲的概念,很多人把這個概念帶回來。其實不是到西藏去花費、旅遊,反過來是很多人到西藏把那邊的精神帶回來的。我看了很多遊客到我賓館來,他們待的時間長,回來以後整個的生活都變了,整個的思維方式都變了。他們自己對工作、對人的態度,對生活、對環境全變了。其實這是一種交流。
2008-07-16 15:22:07
- 中國網:
您是1981年作為留學生來中國留學的,可以説那個時候剛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經歷了這麼多年,我想中國的巨變您也都看在眼裏,給您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2008-07-16 15:22:22
- 龍安志:
談北京,最深刻的是朱熔基跟我的談話。因為當時我問他一個問題,我記得很清楚,我問他“你做經濟決策,你怎麼做?怎麼做得決定?”比如説晚上十二點以後批政策,他説要考慮人的思維方式。你的經濟理論多好,但是人民不買賬,這是沒有用的。
2008-07-16 15:22:39
- 龍安志:
從這裡給我很大的體會,後來影響我在西藏做事情。其實不管是某一個國家,特別是美國,很多觀點是把一個理論,不管是經濟理論還是政治理論,把這個砸在別人的頭上,説我們的理論那麼好,學者都同意了那我們就形成一個政策。後來的事情是很亂的,其實是不從自己人民基層來收集資料,來了解人要什麼。
2008-07-16 15:22:54
- 龍安志:
其實這個問題跟西藏,跟各個少數民族的地方,包括非洲、南美洲、美國本土,很多問題要思考,人民自己的文化,還有自己的宗教、自己的生活,一些非常本質的東西。從這個來發展,來考慮用什麼樣的政策是最重要的。這是我覺得最深刻的一個事情。
2008-07-16 15:23:16
- 中國網:
所以您也一直在中國西部地區接觸當地的人們,我知道你去了很多的省市。
2008-07-16 15:23:36
- 龍安志:
對。
2008-07-16 15:23:55
- 中國網:
一直在追尋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2008-07-16 15:24:08
- 龍安志:
其實這幾年我不止在西藏,我也去周邊的國家,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不丹、斯里蘭卡、孟加拉,因為我覺得喜馬拉雅山有很多非常寶貴的文化,那個文化包括很多的宗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道教,很多的理念、哲學,就是人類要追求的東西。包括跟經濟、政治的結合。
2008-07-16 15:24:28
- 龍安志:
其實我發現很多要做的經濟項目就是要減少人的貧窮,要壓縮有錢人和窮人的貧富差距。其實從這方面來説,在各個國家的文化中,他們已經有很多的理念、追求,我覺得這些是可以互相學習的,而且有很多的成功例子。比如我非常好的朋友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他是搞微觀金融的,叫“窮人銀行家”。其實這個概念非常好,用很少的錢可以改變很多人的命運,讓他們能夠有自己的生意,能夠可持續發展,能夠自力更生。他不是把錢全部投進去,他是讓人培養自己的企業。
2008-07-16 15:24:41
- 龍安志:
其實在喜馬拉雅山兩邊、南亞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個例子完全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經濟模式或者新的經濟狀態。這個東西是幫人改變他們的生活,保護他們的文化。我一直是追求這個東西。
有一次我問過一個拉薩的高僧,我説香巴拉在哪?他説香巴拉是你天天的生活,你的生活狀態,而且你做慈善的東西,這是有功的,會有反饋,這是最重要的。其實你把你的實際理念和實際生活結合,那你就到了香巴拉,這是很實際的概念。
2008-07-16 15:24:57
- 中國網:
在去西藏追求香巴拉之前,你一開始來到中國對北京的傳統,像四合院也是非常感興趣,而且找了專門的傳統工匠把它重新修復。對中國的文化可以説一個外國人可以做到這樣,讓它保持完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你為什麼一直這麼致力於把文化恢復、保持下去,在比較商業化、追求物質的現代社會中仍然突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2008-07-16 15:25:09
- 龍安志:
如果你讓文化消失,人們沒有根,樹沒有根,可能塌了。如果有螞蟻咬破根,風一刮樹就倒了。其實你説那麼多的花、葉子、果都沒有用,肯定散去了。其實從這個方面來説,中國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2008-07-16 15:25:25
- 龍安志:
我自己到中國來已經二十多年,其實我的生命都在中國了。但是如果我看那麼多的經濟成績將來散出去了,我覺得太可惜了。因為你的果太多了,但是根越來越少,根缺水,而且沒有人重視,沒有人覺得它重要。但是文化是人的根,這是你的理念,你的價值觀念,你的精神,如果都是純物質的東西,肯定將來中國會面臨很大的危機。
2008-07-16 15:25:42
- 龍安志:
從這方面來説,我認為根是在文化裏。文化不只是一本書,一個課本,而是你的生活。文化開始從什麼地方?很重要的一個角是建築,建築是表示人民和環境的對話,你怎麼把這個空間變成一個建築,這個建築是代表什麼?其實是代表很多人的理想和追求,還有他們的價值觀念。可以説很多的雕刻都是表示過去中國人的理念,但是現在很多中國年輕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這個東西都是在人和自然框架中發展的,這是必須要保留的四合院。
2008-07-16 15:25:53
- 龍安志:
其實我做這個東西原來不是覺得這是一個好投資,是一個房産,如果我要搞房地産,我會做別的,肯定會做寫字樓,當然那是發財的,四合院不是發財的。我必須保護房子,必須讓房子能夠活起來,能夠讓這個文化還有一個平臺,讓那些精神落到那個平臺上。所以其實我想四合院也可以當飯館、客棧,其實原來這個地方是人住,人吃飯,人生活,那就是旅遊也是生活。其實很多外國人、內地人都可以進來這個院子。好幾次有北京年輕人跟我説,首次來一個北京四合院是到我的飯館裏。
2008-07-16 15:26:06
- 中國網:
我也是。
2008-07-16 15:26:17
- 龍安志:
首先我聽到這個很開心,但同時我也非常的難過。因為這是北京的文化,而且這是你的根。你就住在四合院裏,或者待在四合院裏,或者喝杯茶思考,起碼很多東西會體會出來。其實現在的東西都進來,全是西方的東西,跟中國沒有關係。説實話,我覺得西方洋酒是現代的鴉片,就是把人弄暈,這個東西都是垃圾。
2008-07-16 15:26:41
- 龍安志:
其實我做得東西的範圍很少,保護四合院,起碼我們通過街道辦事處和東城的領導不斷交流,我們就把東四這片全保留下來。其實對我來説,北京那麼多的四合院,那麼多的衚同,只有那麼少的地方保留下來是很可惜的。但是我很高興能夠保留這一塊,給下一代的人看過去的北京就是這樣的生活狀態,很好。
2008-07-16 15:26:56
- 龍安志:
現在我到西藏去繼續做這個事情,在古城裏面把老房子保留,很傳統的保留。而且每次保留一個房子,比如我做一個四合院,或者我在拉薩做一個鼓樓,起碼用50個工人做他們的工藝。那些人刻石頭、刻木頭,肯定保持他們的文化。原來他能刻這個東西,過四五年不刻,那個工藝就沒了。其實我也希望更多的人會做這種工作,工藝也能夠可持續發展,工藝也有經濟來源。但反過來,那個精神也是給人類的。基本上是這樣的概念。
2008-07-16 15:27:13
- 中國網:
而且每次你做這樣的保護,它的設計、裝修你都是要親自參與的。
2008-07-16 15:27:34
- 龍安志:
全是我親自參與的。其實我對那些建築很了解,開始不了解,每一個石頭怎麼放進去,怎麼做,木頭怎麼截,我非常清楚,而且我沒有學過建築。現在我對四合院的建築不只是設計圖做過了,包括西藏的建築,把那些石頭怎麼做,其實很多人類的思維方式就是表達在建築中。如果你思考這個建築,你就思考了自己的文化。如果建築沒有,那是什麼,你去博物館看照片,過去我們的照片是這樣的,歷史是這樣的,那這太可惜了,把自己的東西全丟掉了。
2008-07-16 15:27:48
- 中國網:
其實在你拍攝《香巴拉宮隨筆》的時候,我知道您也是一路走過去,在沿途也碰到了很多的藝術家、畫家,您和他們有一些對話。
2008-07-16 15:27:59
- 龍安志:
對。
2008-07-16 15:28:08
- 中國網:
那您感覺一下,在跟他們的交流中,他們的這種傳統文化的概念,他們對文化的理解和保護是什麼樣的?
2008-07-16 15:28:21
- 龍安志:
其實每一個人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你積累這些觀點在一起,可以説是一個平臺,也可以説是一個共通。我舉個例子,有一個喇嘛成立一個殘疾人的工廠,殘疾人的工廠生産什麼東西?是藏工藝品。我説美國什麼玻璃瓶,你給我生産,不,你給我生産一個藏飾什麼東西,可以。他養50個人做這個工藝,50個殘疾人養100個孤兒,有學校,這是一個社會。保護他們自己傳統文化,也是保護他們自己,也給他們自己一個發展的前途。這是給我很大的一個震撼。
2008-07-16 15:28:31
- 龍安志:
還有一個例子,是楊麗萍,當時她做“雲南映象”,沒有名之前沒有人理她,她很艱苦,她的一個目標是把那些少數民族,村子裏面的小孩,很多的音樂和舞蹈能夠保留可持續發展。如果沒有她的節目,慢慢這個東西就消失了。人要到城市裏面打工,舞蹈、跳舞、唱歌沒有了。
2008-07-16 15:28:45
- 龍安志:
另外一個喇嘛,他在青海,他到差不多5000米海拔成立了一個奶酪廠。我到那問他為什麼放在這個位置?你做奶酪,奶酪要出口,要到大都會,城市裏面,交通很不方便。他説:方便不方便不重要,天天有牧民能夠給我送牦牛奶,我用牦牛奶做奶酪,其實是我要提供他們方便,不要我方便。我要他們能夠養自己,他們能夠有收入,他們能夠保護他們的牧民傳統的文化,而且那些牦牛吃這些草,這是一個整個的環境,如果你破壞了,牦牛不在那裏,那環境馬上就惡化了。
2008-07-16 15:29:02
- 中國網:
是一個生態圈。
2008-07-16 15:29:14
- 龍安志:
是。從這個來説,他是考慮這個問題,才做這個生意,讓他賺的錢做什麼呢?投資學校,給牧民的孩子上課。包括我最近幾年對眼科很感興趣,有個朋友從美國大學畢業來西藏,收入很低,他主要的想法是要幫人治眼睛。他經常帶醫療隊下去,用國外的科技、技術治人的眼睛。因為有很多盲人,盲人怎麼生活在高原,很小的錢可以讓一個人看見。後來我開始贊助很多醫療方面的,我開始做醫療中心,我也培訓和尚和尼姑做醫療。為什麼?他們更快給人民治病,而且你不需要很高級的醫生過來,很多的問題是很簡單,有一些就是衛生的問題,就是一個藥的問題,但是你可以改變人的生活,也保護你的文化。其實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善,還有一個就是行動,就是做這個東西,其實很簡單。
2008-07-16 15:29:35
- 中國網:
在你的《香巴拉宮隨筆》裏面,您自己是作者和攝製組的成員,拍攝了整個過程。我特別想知道,您以前學過專業的拍攝技巧嗎?
2008-07-16 15:29:50
- 龍安志:
沒有。
2008-07-16 15:30:07
- 中國網:
那您是怎麼樣構思做這樣一個系列呢?
2008-07-16 15:30:16
- 龍安志:
這個跟建築一樣,我是律師,我學法律,我也學了經濟,這些東西都是很理性的,但是這些東西我都扔掉不做。我現在拍電影、拍紀錄片,做建築,我也設計很多東西,包括我在西藏做的燈籠是我設計的,我是設計師,但是我沒有學過設計,我沒學過藝術。但是其實這個東西都不重要,你學多少東西根本不重要,是你的哲學,如果你的哲學平臺已經很完善,所有的東西都是工具,一個照相機、一個錄影機、建設的工具,就是工具,沒有別的。主要是理想的概念,這個概念能夠發揮,概念完善,這個東西都很容易,可以隨時找。
2008-07-16 15:30:27
- 中國網:
在跟您的交流中,我也發現您確實對中國非常的有感情,而且非常的了解。我知道,您在剛剛來到中國時學習中文還有訣竅,經常在北京的衚同裏穿來穿去,吸引一些老百姓和您交流,是這樣嗎?
2008-07-16 15:30:42
- 龍安志:
你好象研究過我。
2008-07-16 15:30:52
- 中國網:
我查過一些資料。
2008-07-16 15:31:02
- 龍安志:
對,我基本上不上課,我上課非常不好,我當一個學生是非常非常不好的。
2008-07-16 15:31:21
- 中國網:
那您怎麼把中文學的這麼好?
2008-07-16 15:31:52
- 龍安志:
我的考試基本上差一點都不過,因為我主要是學毛澤東寫的詩集,就是實踐論,我就是這樣,教室裏面的東西對於我都是空虛的,其實我學中文,有的時候我上課沒興趣,就翻翻字典,用這幾個詞去上街用。經常有人笑我,因為我的中文非常的糟。我在街上變魔術,主要和人們溝通,我想把溝通的障礙消失,想辦法溝通。我可以用魔術,用一些別的工具,和人在一起可以有一個溝通。慢慢的,中文就可以一步一步地進步了。就是溝通,沒有別的。
包括我現在學藏語一樣的,很多藏語的老師説:你現在字不寫,沒有規則,你就是瞎抓那些詞。我就這麼做,瞎抓詞彙,然後去用,有人就笑我,覺得我這樣發音都不準確。但是逐步能夠溝通,就是這個目標。我覺得現在很多世界的問題,就是一個問題,溝通不夠。
2008-07-16 15:32:14
- 中國網:
我發現您是一個特別喜歡學習的人,你感興趣的東西你就要想辦法把它學到,不管你是不是專業你都要通過各種方法去想辦法做到,是嗎?
2008-07-16 15:32:40
- 龍安志:
我不是學到,我是做到,繞過學習,學習也是一個障礙。
2008-07-16 15:33:07
- 中國網:
剛才咱們聊天,我了解到,您現在在北京的時間比較少,基本上是在西藏。
2008-07-16 15:33:19
- 龍安志:
是的。
2008-07-16 15:33:34
- 中國網:
下一步的計劃還是要在西藏繼續尋找香巴拉嗎?
2008-07-16 15:33:46
- 龍安志:
我現在是這樣,我下一步是把我的精力投入在環保旅遊。
2008-07-16 15:35:23
- 中國網:
是在西藏嗎?
2008-07-16 15:35:35
- 龍安志:
是的,我想把理念不是説到,而是做到。我還強調發展旅遊是可以通過這個來保護文化,因為這是會給文化一個很好的經濟平臺,能夠讓文化可持續發展。3·14以後很多人不想投資在西部或者是西藏,但是我有很大的決心,我會繼續投資,我們現在還在收購房子,還是要找一些地。而且我喜歡每一個項目,不只是做一個商業,通過剛才我説的,找當地人把他們的文化放進去,讓當地工藝人能夠在賓館裏面做他們的工作,而且將來他們的工藝品,比如説在客房放一個地毯,那個地毯的生産線可以可持續發展,他們可以繼續賣,可以繼續有收入,可以保護他們的文化,而且發展他們的文化。
2008-07-16 15:35:48
- 龍安志:
我想在藏區的很多地方做,做一個網路,就是一個旅館的連鎖,希望這個事讓外國人也過來,他們可以感受到真正的西藏,了解到這是他們夢想的香巴拉,夢想的香格里拉,也讓他們帶走一些精神文明。包括內地很多朋友過來,他們到香巴拉宮,有很多的精神震撼,也帶走很多想法。從這個來説,這是很實際的,不只是它的理論、思想、追求,你追求或者永遠追求是不夠的,要把東西落實到一個實際的東西,而且讓那個東西能夠發揮。從這個來説,做了以後我想在我們有限的平臺可以跟海外談,可以讓更多的人在別的國家也考慮怎麼把文化保留,通過經濟的手段或者是工具把文化可持續發展,而且把他們自己的精神,或者是他們自己的精神文明發揮。
2008-07-16 15:36:02
- 中國網:
非常好。我們知道北京奧運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很多外國人都要來到中國,像您在拉薩也開了香巴拉宮,在北京也有這樣的四合院,我想很多外國人都會問您,如果來中國的話,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有哪些特色。您是怎麼給他們介紹中國的?
2008-07-16 15:36:14
- 龍安志:
其實我覺得我介紹或者是光説還不夠,最好是我們有這些四合院,我們有這老客棧,讓他們來自己享受,自己感覺,自己感覺是最好的。我跟你説的,不如你自己體會的,然後我能夠做到這個,已經對他們來説是最有意思的。
2008-07-16 15:36:34
- 中國網:
現在有朋友跟您預約了嗎?
2008-07-16 15:36:47
- 龍安志:
很多人過來,為了奧運。包括我自己的家,我有很多朋友都會住這個地方,很多人來了。
2008-07-16 15:36:59
- 中國網:
奧運會期間您會在北京嗎?
2008-07-16 15:37:17
- 龍安志:
我會在北京。
2008-07-16 15:37:32
- 中國網:
今天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跟您聊天非常的愉快,讓我們感覺到文化是要可持續發展,是要傳承下去的。雖然經濟是如此發達,但是根不能丟。非常感謝您。謝謝!
2008-07-16 15:37:50
圖片內容:
- 龍安志在四合院家中接受中國訪談主持人採訪
- “香巴拉”是一個非常和諧的概念
- 香巴拉的概念最核心是人的理念、人的積極性、人的態度
- 我91年去了尼泊爾,92年去了西藏
- 龍安志的酒吧中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老物件
- 龍安志的四合院門口停的那輛大紅旗
視頻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318_080716b.wmv
圖片大圖:
-
龍安志在四合院家中接受中國訪談主持人採訪
中國網 楊佳
-
“香巴拉”是一個非常和諧的概念
中國網 楊佳
-
香巴拉的概念最核心是人的理念、人的積極性、人的態度
中國網 楊佳
-
我91年去了尼泊爾,92年去了西藏
中國網 楊佳
-
龍安志的酒吧中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老物件
中國網 楊佳
-
龍安志的四合院門口停的那輛大紅旗
中國網 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