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發射背後的故事

    嘉賓:聶榮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周均倫
    時間:2007年7月26日
    簡介:聶榮臻元帥不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之一,而且還是中國航空航太事業的主要領導者和奠基人之一。我們有幸請到聶榮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曾經跟隨聶帥30多年的周均倫老前輩,一起來重溫一下那段難忘的歲月。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聶帥秘書周均倫講述“兩彈一星”發射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活動描述

  • 聶榮臻元帥不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之一,而且還是中國航空航太事業的主要領導者和奠基人之一。我們有幸請到聶榮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曾經跟隨聶帥30多年的周均倫老前輩,一起來重溫一下那段難忘的歲月。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網。這裡是正在直播的“中國訪談,世界對話”節目。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段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兩彈一星”。從原子彈到氫彈,走完這段路程,美國用了7年多,前蘇聯用了4年多,法國用了8年多,而我國僅用了兩年八個月。這是一段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年代讓中國人回憶起來都無比驕傲、無比自豪的一段記憶。可奇跡的背後是多少人執著的付出,凝聚著多少人的不休不眠,嘔心瀝血。

    今天為您請到的這位嘉賓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人,他將帶我們重溫那段歷史,講述輝煌背後的故事。他享有少將軍銜;他曾是開國元勳聶榮臻元帥的辦公室秘書;他曾出版了多部關於聶榮臻元帥的著作。向您介紹今天的嘉賓周均倫先生。周老您好,歡迎來到中國網。昨天我知道今天要採訪您的時候,我特別去查了一下相關的資料,我看您是31年去做聶帥的辦公室秘書,那個時候您是30多歲。

    2007-07-26 10:02:24

  • 周均倫:

    是1961年。

    2007-07-26 10:05:23

  • 中國網:

    聶帥那個時候已經是60歲了,您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有什麼樣的印象?

    2007-07-26 10:06:48

  • 周均倫:

    原來我在國防科委工作,國防科委就是聶帥領導下面的一個單位,專門領導組織和研究兩彈的。過去也聽説聶帥,主要的一個印象僅僅是“聽説他”,所以我到他那裏確實有點緊張。第一次談話,我到那裏的當天晚上他在院裏散佈,他讓警衛參謀找到我,問我是什麼地方的人,念過什麼樣的書。

    2007-07-26 10:07:15

  • 中國網:

    那個時候他嚴肅嗎?

    2007-07-26 10:09:03

  • 周均倫:

    他一邊散步一邊問,我是很緊張。可以講當時我講的像背書一樣,我知道他一定會了解這些事,我就一樣一樣介紹了這個情況。這是第一次見到他。原來我的文化比較低,我就給他講,我知道他是領導搞“兩彈”的,文化方面要求很高。我講自己文化比較低,他説“沒有關係,文化低就學習嘛”。

    2007-07-26 10:09:39

  • 中國網:

    您那個時候很老實,就説了。

    2007-07-26 10:11:44

  • 周均倫:

    我是實事求是,心裏有點擔憂。他説“你就慢慢學,沒有關係”。

    2007-07-26 10:11:59

  • 中國網:

    從1961年您就到聶帥辦公室當秘書,我們知道聶帥經歷了很多著名的戰役,您在他身邊這麼多年,他平時一定會向您講述這些經歷吧?

    2007-07-26 10:12:28

  • 周均倫:

    在領導原子彈的過程當中講的不太多,但是到後來,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後,特別是從1980年開始,他整理自己的回憶錄,他講“我的一生應該給後人有一個交代,把我參加革命過程當中的經驗、教訓實事求是的寫下來”。

    2007-07-26 10:13:04

  • 中國網:

    他是多少年代開始寫回憶錄?

    2007-07-26 10:13:51

  • 周均倫:

    81歲。寫了三年的時間,寫回憶錄的過程時把我從當時的幾個秘書中抽出來。他説,“你在我這裡時間最長,這個情況最了解”。

    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當中,他受了衝擊以後沒有什麼事情的時候,就經常和我聊天。那個時候就我一個秘書,經常給我講歷史上的事情。所以他對這個事情比較熟,讓我幫他整回憶錄。當時還有魏巍,還有一些同志,他講,我們記錄,記錄以後整理成文字,他自己審查、修改。

    2007-07-26 10:14:05

  • 中國網:

    可能就是有了這個經歷,您才更多地了解了聶帥戰爭當中的故事。

    2007-07-26 10:15:58

  • 周均倫:

    對。回憶錄整理之後,我又參加編寫聶帥的傳記,這是中央交代的任務。傳記編完之後,我又主編他的年譜,後來又整理他的軍事文選、科技文選,整個過程,因為接觸這些歷史事件,所以對他的戰鬥經歷、過程我還是比較了解的。我首先説明一下,我沒有打過仗,我是49年的7月份報考華中軍大參軍的,當然戰爭環境經歷過一些,但是沒有給敵人真刀真槍的戰鬥。然而對他的戰鬥經歷我還是挺清楚,因為他經常講,我也老在了解這方面的歷史。

    聶帥的軍事生涯一生來講,最早就是從南昌起義開始。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他都是高級領導人之一。後來他到了中央軍區,參加第五次“反圍剿”,後來參加了整個兩萬五千里長征,一直到第二次國內戰爭結束。後來又參加平型關戰役,跟林彪共同指揮平型關大戰,這是歷史非常有名的。後來他創建了抗日根據地,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的戰鬥,其中包括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他是華北軍區的司令員兼政委,也打了很多的仗。聶帥最得意的就是打了石家莊的攻堅戰,後來參加了跟林彪等一起指揮平型關戰役。所以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他打了22年的仗。

    2007-07-26 10:16:39

  • 中國網:

    剛才聽您講這個過程中,我們感覺到聶帥的一生就是戎馬生涯的一生。其實在他的一生經歷當中,有非常重要的一件,除了您説得很多戰役之外,就是我們大家知道的“兩彈一星”,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的事件。我們想聽您為我們描述“兩彈一星”的過程。

    2007-07-26 10:21:02

  • 周均倫:

    “兩彈一星”決策過程最早是50年代中期,1955年的1月份中央書記處開了一次擴大會議,由毛主席主持的,這次擴大會議決定我們要搞原子彈。當時的説法是講要發展原子能事業,這件事情總是要做的,這是毛主席的説法。56年的3月份決定研究導彈,錢學森回來以後,周總理主持軍委會議,講我們要研究導彈,那個時候説研究導彈怎麼辦,就叫聶帥擔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主任,當時是研究導彈和飛機。

    2007-07-26 10:21:38

  • 中國網:

    那個時候聶帥年紀有多大?

    2007-07-26 10:22:47

  • 周均倫:

    55年、56年他應該是56—57歲,接下了這個重任。中央決定1月份搞原子彈之後,他是一月份領導小組的成員,56年3、4月份正式任命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到了58年,他接任國防科委主任,他又是中央科學小組的組長,所以當時整個領導科技工作。那時聶帥56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分工的時候,就講他領導科技工作。周總理宣佈聶帥領導科技工作,包括民用和國防兩個方面。

    2007-07-26 10:23:04

  • 中國網:

    當時的擔子很重很難。

    2007-07-26 10:25:28

  • 周均倫:

    起步階段很難。最困難的大體是四個方面,第一個困難的就是我們的經濟技術基礎比較薄弱,搞兩彈是尖端科技,這些都是國防尖端事業。

    2007-07-26 10:25:43

  • 中國網:

    而且外面沒有需要外邊的援助,都是自力更生的。

    2007-07-26 10:26:23

  • 周均倫:

    開始的時候是,1956年10月份聶帥到五院成立大會上面講話,確定了五院建院的方針,主張自力更生。中國人要爭一口氣,當時成立的時候只有200多人,在車道溝那裏開會,還是借了一個部隊機關的食堂開的會。後來他説你們在座的都是骨幹,將來都是搞導彈的工程,只要大家努力,相信中國一定能搞出來。

    2007-07-26 10:26:38

  • 中國網:

    剛才您講到技術上的困難,第二點呢?

    2007-07-26 10:27:33

  • 周均倫:

    技術方面的困難,説起來是尖端技術。我們的經濟技術基礎比較薄弱,這種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因為它有很多特殊的要求,特別精密、耐高溫、耐潮濕各種各樣材料方面的要求。有的誤差都是用頭髮的幾分只幾來計算的。當時中國哪有這方面的條件,所以這是最大的困難。

    第二個困難,我們當時因為知道自己的技術薄弱,爭取蘇聯的援助。蘇聯開始的時候,聶帥1957年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到莫斯科談判,達成了一個協定,1957年10月15日達成一個協定。蘇聯57、58年對我們在國防尖端技術起步階段起到了作用。

    2007-07-26 10:27:48

  • 中國網:

    他們起到了什麼樣的幫助?

    2007-07-26 10:28:59

  • 周均倫:

    協議裏面規定,幫助我們研究導彈、原子彈。

    2007-07-26 10:29:13

  • 中國網:

    技術層面的嗎?

    2007-07-26 10:29:25

  • 周均倫:

    技術層面研究幫助我們,還有現代化的作戰飛機,還包括基地。因為導彈、原子彈都要試驗的,要建基地。建基地一般的人不大注意,這個是非常複雜、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但是建在西北沙漠戈壁的深處,真是不容易。蘇聯剛開始的時候給我們提供了導彈的樣品,那個時候代號叫“1059”,還提供了地控導彈的樣品。所以他們提供了一些幫助,對我們的起步是有幫助的。

    到了59年,它就變化了。這個和國家政治結構有關,也跟兩國的關係有關。因為當時的蘇聯領導集團是赫魯曉夫,他想給我們建傳播臺、聯合艦隊,因為主權問題,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是不會答應了,這就引起了他們的不高興。所以到59年,聶帥在廬山開會的時候,二機部接到了蘇共中央的來信,來信要求要停止,他們的藉口是當時日內瓦禁止核實驗的問題,他們是和西方進行談判。利用這個藉口停止對中國的原子彈的援助,原子彈的樣品也不提供了。後來到60年,他們的全部專家就撤走了。

    撤走以後,我們沒有任何可以借鑒和依靠的東西,他們的專家把資料都帶走了。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二個困難。沒有蘇聯的援助怎麼辦?

    第三個困難,就是從59年到61年,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由於我們政策上的失誤,所以國內出現了經濟困難的嚴重局面,很多地方吃不飽、挨餓,包括我們的專家都出現了營養不良。

    2007-07-26 10:29:43

  • 中國網:

    所以搞科研的難度很大。

    2007-07-26 10:33:14

  • 周均倫:

    色盲、浮腫,這樣的困難很大。所以下面怎麼辦?當時聶帥講,這些科學家都出現了浮腫、色盲,他們怎麼再搞科研工作?聶帥當時自己生病在醫院裏,他把秘書找過去,説用我的名義向海軍、廣州軍區、瀋陽軍區、北京軍區、南京軍區幾個比較沿海的、條件好的軍區發募捐倡議,請求他們援助副食品,來提供給科學家,保證科學家的營養和身體健康。

    2007-07-26 10:33:41

  • 中國網:

    這個舉措其實特別重要。

    2007-07-26 10:34:42

  • 周均倫:

    而且聶帥規定,這些東西要來以後,行政和政工幹部一律不準分,統統分給一線的科技人員。所以當時的專家領副食品的時候,真是很多人感動的流淚。

    2007-07-26 10:34:58

  • 中國網:

    覺得很溫暖。

    2007-07-26 10:36:43

  • 周均倫:

    像五院的政委劉有光説,我沒有分一兩肉,如果分了就開除我的黨籍!當時真的都是給了科學家。

    第四個遇到的困難跟前面有關係,前面三個困難綜合起來,在我們內部發生了爭論。60年是蘇聯專家撤退,到了61年,我們在北戴河開了一個國防工業委員會的會議,這個會議上面就出現了分歧。有的人講現在這麼困難,肚子都吃不飽,還搞什麼兩彈?不要搞兩彈了。

    2007-07-26 10:36:57

  • 中國網:

    今天看來這個説法特別沒有遠見,但是當時的情況特別嚴峻。

    2007-07-26 10:37:48

  • 周均倫:

    他們提出的就是前面的三個困難,這個理由是存在的,確實是事實。這是一種工作上面的分歧,不能講他們是無緣無故不想搞。聶帥就做了説服,他經過了解以後,在會上分析了我們的有利條件、不利條件,最終他説服了大家。

    2007-07-26 10:38:08

  • 中國網:

    當時那一派的力量大嗎?

    2007-07-26 10:38:46

  • 周均倫:

    人不少,因為聶帥到了北戴河,聽到了各種各樣的反映,看到了簡報,他覺得問題嚴重了,他就到會上參加會議。會議上他就分析,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可以搞。如果我們這樣一耽誤落下來,那這個問題就大了。一耽誤下來再接下去就很困難,現在的工作我們不斷線,繼續努力還是可以的。經過他的説服,因為聶帥在黨內、軍內都有很高的威信,所以他一説服以後,有不同意見的同志也都表示贊成。

    這樣他回來以後,就給中央寫了一個報告,61年8月20日寫了關於導彈、原子彈應該堅持攻關的報告。這個報告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鄧小平同志、劉少奇同志等主要領導都批准了,批准以後大家就沒有説得了。

    2007-07-26 10:39:05

  • 中國網:

    硬是頂著把這四個困難都克服掉了。

    那個時候我看到資料,您正好是在聶帥身邊當他的辦公室秘書。我想對於這些困難您是有特別深的體會,是一路看過來的。他既要考慮一線人員的營養和健康,還要給不支援的人做思想工作。可能還有我們看不到的壓力他在頂著。我記得在中學的時候看到《周恩來外交風雲》講的就是這段歷史,當時我忘記了是原子彈還是氫彈爆炸成功,整個電影院一片掌聲,覺得特別自豪。當時您是什麼樣的心情?

    2007-07-26 10:40:25

  • 周均倫:

    64年的11月16日,我們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那個時候聶帥在北京,他沒有到現場,當時在辦公室那裏守著電話機,聽前方的消息。我就在他的身邊,給他接聽電話。當時他提前的早早到辦公室,就在那裏等著,來回的走動,他也很關心這個事情到底怎麼樣,關心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到底能不能成功。

    3點剛過一點,劉傑同志打來電話,報告講試驗成功了。聶帥非常高興,當時他説你給我起草一個電報,發一個賀電,給張愛萍、劉西堯,請他們轉達給前線的科技人員和指戰員表示祝賀。我們這封電報是下午3點07分發的,我們聽到基地同志講這是第一封北京發來的賀電,就是聶帥的賀電。這個編稿是我起草的。

    這個消息夜裏公佈,我陪他散步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叫聶帥首長,我説首長我們的試驗成功了為什麼不公佈消息?他説毛主席、周總理講要看西方的反映再公佈。西方最早的反映是美國,我們11點發佈的新聞,很興奮,也沒有怎麼睡覺。我到馬路上看,11點多敲鑼打鼓,慶祝活動非常熱烈。後來我就騎著自行車,我就到天安門那裏,他們正在發號外。

    2007-07-26 10:41:36

  • 中國網:

    是不是像申奧成功天安門的感覺?

    2007-07-26 10:46:00

  • 周均倫:

    差不多。我拿回來以後,第二天早晨我把喜報給他看,他看了也挺激動的。他説這張號外留下,留做紀念。這張留做紀念的號外我寫了字,恐怕還在解放軍的檔案館。我寫的是“首長讓號外留做紀念”。

    2007-07-26 10:46:18

  • 中國網:

    看到了那種歡騰的場面,我想很多中國人是永生難忘的。所以後來有很多人覺得當時的精神特別可貴,很多其他的辦大學也好,開諮詢公司也好,他們就以這種精神做創業的精神。您怎麼看待這種精神?

    2007-07-26 10:46:44

  • 周均倫:

    應該的。研究兩彈的精神,後來是1999年中央開了一次會,這次會我也去了,表彰“兩彈一星”的有功人員,分配了我一個名額,因為過去跟聶帥到過基地,所以機關給我一個名額。“兩彈一星”的大會上面,總結的24個字非常好。第一個“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我看了一下,總結的非常確切。“熱愛祖國”是最基本的東西,你想想我們搞“兩彈一星”的著名科學家,當時表彰了20幾個,這個裏面絕大部分都是從國外回來的,只有極個別的是國內培養的。

    2007-07-26 10:47:19

  • 中國網:

    因為熱愛祖國所以才回來的。

    2007-07-26 10:47:54

  • 周均倫:

    他們都是學業有成,在國外有很優厚的待遇。許多人我看到了他們的簡歷,西方國家也知道留人才,要把他們留下來,給他們優厚待遇。他們都放棄了這些優厚待遇,就是講我們的祖國要強大。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回到祖國。所以只有熱愛祖國才能無私奉獻,這種精神一直到現在還是應該提倡的。

    第二句“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我們的基礎這麼薄弱不艱苦奮鬥怎麼能夠出來,我們想爭取外援,後來外援失敗後,我們只有自力更生。當時聶帥制定方針的時候非常正確,因為如果沒有自力更生的方針,那麼也無從徵求外援,也無從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已有成果。只有以自力更生為主,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我們基礎薄弱,所以只有自力更生。我們確實在很困難的下面,很多東西是難以想像的,這些都是高科技,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弄不出來的。

    2007-07-26 10:48:07

  • 中國網:

    當時的人都深有體會。

    2007-07-26 10:49:04

  • 周均倫:

    對。我雖然沒有參加科研工作,但是在旁邊看到了,是見證人。我們碰到了一個接一個的困難。

    2007-07-26 10:49:15

  • 中國網:

    您剛才説了16個字了。

    2007-07-26 10:49:32

  • 周均倫:

    最後一個,就是要“大力協同、努力攀登”。“大力協同”是毛主席提出來的,當時確定兩彈攻關,毛主席對兩彈攻關的報告有一個批示,就是“大力協同,辦好這件事”。實際“大力協同”過去也在做,錢學森同志非常贊同聶帥的做法,聶帥把大兵團作戰的做法用到了科技方面,組織各個方面大協作。因為我們的基礎薄弱,就只有大協作。大家要研究原子彈,學校也要參加,工業部門也要參加,國防部門也要參加,地方科研部門參加,特別是中國科學院,兩彈攻關它是很重要的主力,好多基礎的工作都是中國科學院來做的。

    2007-07-26 10:49:49

  • 中國網:

    這24個字是特別經典的總結“兩彈一星”的精神,不管什麼時候我們應該做到代代傳承,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

    2007-07-26 10:50:39

  • 周均倫:

    你搞大型的科技還是要貫徹24個字的精神,“勇於攀登”現在來説就是創新。我們的經驗教訓也是很多。

    2007-07-26 10:50:58

  • 中國網:

    您的思想也在與時俱進。

    2007-07-26 10:51:22

  • 周均倫:

    雖然我退下來這麼多年,但是我還是經常關心我們國家的大事,我也經常看報紙。生産了很多東西,人家收我們專利費,我們賺一點非常可憐的東西。所以我們必須要自主創新,自主創新就是勇於攀登。科技尖端不要怕,只有中國人刻苦公關才能攻下來。

    2007-07-26 10:51:44

  • 中國網:

    剛才聊到了聶帥在工作當中很嚴謹、嚴肅,而且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大梁。我想知道在生活當中,聶帥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因為我知道有一個對他的描述,毛主席對白求恩説,中國以前有個著名的小説是《水滸傳》,裏面有魯智深,在五台山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所以我想從您口中了解聶帥生活當中是什麼樣的人?

    2007-07-26 10:52:56

  • 周均倫:

    毛主席跟白求恩講這個話,白求恩也給聶帥轉達了這個話。毛主席的這個話,是聶帥在五台山造反,魯智深就是在五台山,就是那種無所顧忌的人。毛主席就是講聶帥在五台山像魯智深一樣造日本人的反。

    2007-07-26 10:53:25

  • 中國網:

    聶帥聽到當時什麼反映?

    2007-07-26 10:53:42

  • 周均倫:

    聶帥當時聽了也是覺得很有趣的比喻。

    2007-07-26 10:53:54

  • 中國網:

    那麼生活當中有沒有例子來證明聶帥就是仗義執言性格的事情?

    2007-07-26 10:54:10

  • 周均倫:

    毛主席對聶帥有一個評價,“聶榮臻是個厚道的人”。這是楊成武同志67年8月1日的事件發生後,哪些人出席八一建軍節招待會,楊成武在那裏給毛主席彙報這個事情。毛主席對領導人都做了評價,他講到聶榮臻的時候,他説“聶老總是個厚道的人”,楊成武后來回來傳達的。這個一點也不錯,聶帥平時嚴肅,笑的時候也有,不是很多。當時他確實也很正直,他對任何人、事都實事求是,該怎麼説就怎麼説。

    剛才講到平型關作戰,平型關的歷史上面有一個我們過去為了鼓舞人心士氣,殲滅敵人,我們報紙上也登了這個事情。後來日本人否認這個事情,我們研究歷史的人覺得也有問題。因為政策電報上面不好否定,聶帥就講要實事求是,就是1000多人。聶帥一説,就把這個歷史改過來了。

    2007-07-26 10:54:27

  • 周均倫:

    那個時候好像很長一段時間,聶帥辦公和居住好象是在一起的,有很長的時間和家人也在接觸,像他的夫人、女兒。在生活當中,他是一個不拘小節的、很嚴肅的,還是很幽默的人?

    2007-07-26 10:55:02

  • 周均倫:

    很嚴肅的。我去了以後他給我交代,開始的時候我在那裏管值班、文件,他就講張瑞華同志要看文件,你必須要經過我同意。張瑞華是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他説不能隨便給她看。他説我的辦公室不放文件,處理完每天給我收走。所以他們根本接觸不到文件,他不讓別人看。像我們的辦公室都不讓警衛參謀來,他是45年的老同志,他有一次看到警衛參謀在那裏,他告訴我説以後不要讓他到辦公室去。聶帥非常嚴謹。

    2007-07-26 10:55:18

  • 中國網:

    工作就是工作。我們好象了解到他的女兒聶力是中國的一位女將軍。

    2007-07-26 10:55:44

  • 周均倫:

    是第一位女中將。她是第一批10幾位少將之一,後來晉陞為中將。當時我知道世界上面沒有女性是中將,她是第一的,也是唯一的。到後來,外國有了一個中將,是美國人提升的一個女中將,是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司令,由少將提為中將。聶力一直也在搞國防科技,原來他們兩位在五院工作,是研究導彈的,以後他們也到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工委下面有一個科技委,科技委的副主任兼秘書長。

    2007-07-26 10:56:03

  • 中國網:

    剛才和您的聊天過程中,確實知道很多“兩彈一星”研製過程中的難題,也更多的了解了聶帥。我們知道07年是南昌起義80週年,我們想知道在您的心目當中,對今年有什麼感情?對這些紀念活動有什麼樣的感言?

    2007-07-26 10:56:27

  • 周均倫:

    我作為一個老軍人,一直在部隊裏面工作。我對建軍80週年也是感觸很多,雖然沒有打仗,但是一直在研究戰爭的這段歷史,一直在接觸這方面的資料。所以我們的人民軍隊走過來是非常不容易的,真是生生死死,有多少先烈犧牲了。聶帥整理回憶錄的時候,他就回憶了很多先烈,在他身邊倒下的,他的警衛員在戰鬥的時候,他就是在衝鋒的時候犧牲了。警衛員背著托囊他一直保留著,交給軍事博物館。

    我前一段聽到外電的報道和評論,講中國的劣質裝備打敗了優質裝備的敵人。他們講是日本有武士道精神,德國是法西斯精神,他説中國是靠什麼支撐,用劣質裝備打敗優質裝備敵人,特別是像抗美援朝。外國朋友都覺得不可理解。但是實際上,他研究中國的歷史就可以理解,因為中國的工農紅軍都是被壓迫的人民,他們為了求得解放,為了自己的理想。其中有很多的知識分子,很多人是出生在地主富農的富有家庭,但是他們的理想就是要愛國、愛人民。所以是這個理想支撐著我們的軍隊一步一步走過來。

    現代戰爭科技很發達,但是千萬不能夠忘記,再先進的裝備,必須要由人來掌握。如果人沒有明確的理想,不成功。

    2007-07-26 10:56:41

  • 中國網:

    我們很多也是靠“兩彈一星”的精神在做,您説的24個字就是我們的一種信仰。我們來看一下網友有什麼樣的提問給周老。

    這位網友叫“小河”,他説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工程代號為什麼叫做“596”?

    2007-07-26 10:57:05

  • 周均倫:

    為什麼叫“596”,因為這是59年的6月份,蘇共中央給我們信要停止原子彈的援助。所以我們的科技人員為了爭一口氣,把原子彈的代號定為“596”,就是59年的6月份,永遠記住這個日子。

    2007-07-26 10:57:25

  • 中國網:

    謝謝周老。其實今天我們在聽周老講述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們在回顧故事,也在回顧故事裏面的人物。是這些人物讓歷史變得生動和鮮活,通過他們的故事我們明白了很多故事背後都是有一群“以民族興亡為已任”的熱血英雄。他們不僅有妙手著文章的才華,更有鐵肩擔道義的勇氣。他們畢生的心血、心智獻給了祖國,一點一滴構築著民族的尊嚴和他屹立的偉岸身軀。作為一個中國人,每個人都應該知道也必須知道自己民族的歷史。從歷史中總結經驗與教訓,傳承美德與精神,這是歷史賦予每一代人的使命,也是每一個中國人肩上的責任。

    謝謝周老來到我們中國網的現場,謝謝您。

    2007-07-26 10:57:53

  • 周均倫:

    謝謝中國網給提供的機會。

    2007-07-26 10:58:11

  • 中國網:

    謝謝各位網友的收看,再會!

    2007-07-26 10:58:22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rtsp://video.china.com.cn/2005VIP.CHAT/vip20070726.rm

網友發言:

  • 七月::

    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只用了兩年八個月——尖端武器的研製速度真令人驚嘆。聶榮臻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007-07-25 16:02:12
  • 小河::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工程代號為什麼定為“596”?

    2007-07-25 16:02:46
  • 三木::

    前蘇聯在我們研製兩彈一星的過程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2007-07-26 09:55:53
  • 學生::

    共和國永遠忘記這些有功之臣,向您們致敬!

    2007-07-26 09:58:01
  • 大雁:

    打過仗的人,是不是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和胸懷?和平年代的人多缺乏這种經歷,也就少了很多磨練。

    2007-07-26 09:58:59 //end for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主持人向網友們介紹今日到場嘉賓

    中國網 張琳

  • 曾經跟隨聶帥30多年的周均倫老前輩與大家見面

    中國網 張琳

  • 本次主題是聶帥秘書周均倫講述“兩彈一星”發射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中國網 張琳

  • 周老講述“兩彈一星”發射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中國網 張琳

  • 那個時候就我一個秘書,經常給我講歷史上的事情

    中國網 張琳

  • 回憶錄整理之後,我又參加編寫聶帥的傳記

    中國網 張琳

  • 聶帥秘書周均倫講述“兩彈一星”發射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中國網 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