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沙漠種植
“以草為媒” ——“植物大使”扶貧有了“國際范”
從1992年開始,菌草走出國門,被譽為和平外交的“植物大使”,中國扶貧經驗因此多了一分“國際范”,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盧安達,位於尼羅河源頭,被譽為“千丘之國”,由於連年戰禍,森林植被銳減,水土流失嚴重。2011年開始,林佔熺率專家組開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試驗示範。結果表明:種植巨菌草地的土壤流失量比種植玉米的減少97.05-98.9%、水流失量減少80-91.1%。如今,菌草生態治理已被盧安達列為國家水土流失治理的重點項目。而“盧安達樣本”只是菌草援外扶貧的一個縮影。
1994年,菌草技術入選“南南合作”項目,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列為“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優先合作項目”;1995年被外經貿部列為援助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項目;1998年起,被列為我國援助巴布亞紐幾內亞、盧安達、南非、斐濟等國項目。成績遠不止於此:157期培訓班,101個國家,5907名學員,這是截至今年6月,菌草技術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援外成績單;中、英、韓、俄、日、阿拉伯、祖魯等15種文字在傳播菌草技術;巴布亞紐幾內亞、南非、盧安達、巴西、馬來西亞、斐濟、泰國等9個國家已建立示範培訓和産業發展基地……
菌草種植地
為什麼菌草技術可以大規模複製、推廣到這麼多的國家?
“如果説把菌草技術看做是‘魚’的話,我們在援外中不僅授人以魚,還提供了養魚、捕魚、加工魚的一整個産業。”林佔熺説,扶貧是菌草技術援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抓住了“産業扶貧”這個關鍵點,才使得菌草援外“為有源頭活水來”。
有思路還要有門路。從2005年起,林佔熺團隊在南非開展菌草技術基地建設與産業化扶貧,創建了“基地+旗艦點+農戶”的模式,僅花了短短幾年時間,就在南非誇那爾省建起了32個菌草旗艦點。為了確保菌草技術進村入戶收到實效,林佔熺對技術流程進行了簡化,使得農戶“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做就成”,簡單到連南非的單親母親——“窮人中的窮人”都能掌握,讓成千上萬貧困農民學到菌草技術,在短時間內脫貧致富。南非總統辦公室調研後得出以下結論:菌草項目是南非影響最大、扶貧效果最好的項目。
2017年5月26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與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在聯合國總部共同啟動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菌草技術項目,並舉行首次研討會。菌草技術再次納入中國貢獻全球扶貧減困、可持續發展實踐路徑和具體行動。
林佔熺和他的團隊在研討會上通過視頻和具體事例,介紹了菌草技術項目特點和扶貧推廣模式。盧安達首都基加利蘑菇種植戶萊昂尼達斯,參加菌草技術培訓班後,于2014年成立了一家名為“得意”的公司,種植菌草然後用菌草培植蘑菇,培訓、雇用當地青年和婦女生産的蘑菇,所獲收入不僅讓自己的兩個孩子能上好學校,還自辦了一個幼兒園。斐濟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達烏尼瓦魯説,菌草技術真正幫助改變了普通人的生活。“這不只是給斐濟,而且是一個給全世界的禮物,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用成熟技術帶來實際成效的例子。”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從我國引進菌草技術,菌草技術將更好地服務我國整體外交,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林佔熺説,將來,要利用菌草技術在各國複製中國菌草扶貧的模式和經驗,進一步推動菌草新興産業的發展,讓菌草技術更好地造福全人類。(國務院扶貧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