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綜合種養:“水稻+水産” 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發佈時間: 2017-07-29 14:52:36 | 來源: 中國農業新聞網 | 作者: 張燦強 陳潔 李竣 | 責任編輯: 王振紅

關鍵詞: 稻田綜合種養,增益,轉型,升級,産業化

加快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的政策建議稻田綜合種養發展潛力巨大,要在技術、服務、政策等方面多管齊下,推動稻田綜合種養向標準化、規模化和産業化方向可持續發展。

1.將稻田綜合種養納入農業綠色補貼。落實《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方案》,將稻田綜合種養納入綠色補貼試點對象,從土地流轉、農田水利、田間工程、種養品種、農技推廣等環節制定扶持措施,與産業扶貧和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相結合,擴大和整合扶持資金來源。對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的農戶給予小額貸款和農業保險支援。

2.培育産業經營聯合體。探索有效聯結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經營模式,培育覆蓋“産、供、加、銷”的聯合體。將農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作為重點培育對象,鼓勵採用“協會+企業+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模式,通過聯合體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有條件的地區通過整建制推進,集中連片整體開發,實現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産。

3.創新技術與服務支援方式。打破種植技術推廣和漁業技術推廣條塊分割的現狀,在種養模式、標準規範、良種繁育等方面切實做好基礎工作,遴選出一批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種養品種,培訓一批既懂種植又懂養殖的鄉、村農技員。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通過公眾號、手機資訊等多渠道向種養戶推送相關技術和市場資訊,讓農戶“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打通技術推廣的“最後一公里”。扶持稻田綜合種養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新品種引進、飼料管理、病害防治、産品銷售和市場渠道拓展等服務,解決農戶的後顧之憂。

4.走品牌化和産業融合發展之路。加強品牌培育和宣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稻漁品牌,鼓勵“三品一標”産品認證。著力提升稻漁産品加工能力,尤其是內陸地區的水産品加工,支援深加工和功能性食品開發。實施稻田綜合種養的“文化+”“旅遊+”和“生態+”,挖掘中國傳統的稻魚文化,結合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建設稻漁生態博物館,依託稻魚景觀發展體驗、觀光等休閒農業,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

     1   2   3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