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縣馬鞍鎮是朱德同志故里,琳瑛村所轄8個社、農戶426戶、人口1588人。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人口117人。享受低保戶92戶、94人。全村以種養業、勞務輸出為主要收入來源。于2017年引進省農科院研發的國際先進水果櫻花脆李,已栽種900余畝。計劃養龍蝦200畝,種植商品蔬菜300畝,建經果林苗圃場200畝作為立村産業。
四川儀隴縣馬鞍鎮琳瑛村扶貧互助社
琳瑛村于2009年10月在村內成立了扶貧互助社。成立時國家給了配置週轉資金15萬元。入股社員107戶,入社資金10.7萬元。在當時扶貧互助社制定的章程的制約下,運轉了四年之久,效果不是很明顯。每戶社員入社不超過1000元,借款只能5000——10000元,難以滿足村民信貸需求。2014年,商務部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利用UNDP普惠金融體系建設項目,在儀隴開展了扶貧小額信貸創新項目,與縣扶貧移民工作局合作,成立了民富農村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心,對縣內所有互助社進行整頓,根據農戶的實際需求,實事求是地對原有扶貧互助社的規章制度進行了調整和完善,根據各互助社的實際情況修改了互助社章程。在UNDP項目實施兩年裏,琳瑛村互助社現已有入股社員200余戶,股金246萬元,入社女性186戶(佔社員93%),股金92萬餘元,入社貧困戶37戶(佔全村貧困戶84%),股金12萬餘元。2017年累計放款金額達298萬餘元,借款女性52戶、112萬餘元。貧困戶31戶(佔全村貧困戶71%)、90余萬元,貧困戶借款金額比入社股金多78萬元,是入社股金的7.5倍。互助社規模壯大後,給琳瑛村經濟發展插上了翅膀,使人人享受普惠金融得到了真正的落實,覆蓋了其他銀行服務不到的最底層人群。互助社是接地氣的經濟服務組織。
琳瑛村互助社自壯大發展之後,與其未成立扶貧互助社前有其鮮明的比較,有明顯的發展。前些年,農民要發展生産需要資金,首先想到的是找農村信用社解決困難。但自從信用社升級成立了農商銀行後,對農民的服務突變,改為重點支援大戶和企業。對農村弱勢群體扶持力度相應減少。而且,農商行的手續繁多,辦理複雜。他們對農戶情況不熟,農戶也無擔保抵押,農商行擔心風險不願意給農戶貸款。農商行成立前,全村在信用社借款壹百多萬元。農商行成立之後,全村借款只有幾十萬元了。村裏的互助社成為替代農商行為農戶提供信貸服務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