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牽掛的第一民生工程 百色樣本這樣打造

發佈時間: 2017-06-12 08:40:40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開可 | 責任編輯: 張昊

關鍵詞: 貧困戶,習近平,蠶沙,平果縣,第一家長

  從廣東請回來的養蠶師傅正在除蠶沙。中國青年網記者開可攝

怎麼扶?

要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更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習近平曾説,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一個地方必須有産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近平再次強調,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

百色,如其名字,已經呈現出了紅色旅遊産業、黃色芒果産業、綠色蔬菜産業等多樣化發展。

右江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區長楊世爵告訴記者,右江區把紅色旅遊和綠色生態旅遊結合起來,以紅色旅遊推動綠色旅遊的發展。右江區澄碧湖芒果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下一步將把旅遊元素完善起來,打造成農旅結合的示範區,通過示範區的打造形成旅遊扶貧的示範點。

“貧困戶可以到景區務工,增加工資方面的收入。如果貧困戶有經營頭腦,可以直接參與到景區小的經營活動中例如開便利店。貧困戶還可以將通過金融扶持拿到的小額貸款入股到旅遊合作社分紅。”楊世爵説。

普惠園項目位於平果縣馬頭鎮,以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為抓手,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目前已建成基地330畝。在基地務工的貧困對象有20人,年每人平均純收入有4萬元左右。

據項目經理黃默魂介紹,普惠園對貧困戶的幫扶主要有兩種形式。貧困戶可以承包8到10畝的土地進行蔬菜種植。種苗、技術以及收購都由公司來負責,貧困戶只需要按照公司的生産計劃來種植蔬菜。另一種方式是貧困戶可以到園區內務工,主要工作是蔬菜的分揀、包裝等。

此外,普惠園搭建網際網路銷售平臺,産品銷售渠道已進入南寧、廣州、深圳等地,“以‘網際網路+生態農業+産業扶貧’的模式來帶動周邊的貧困戶創業和就業。每個人的收入一年可以達到3萬到4萬元。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人在這務工,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6萬元以上,基本上一年或者一年半就可以脫貧。” 黃默魂説。

馬愛容已經在普惠園工作兩年。丈夫有殘疾,兒子和孫子都有疾病,全家只有她一個勞動力。在沒有務工之前,全家的收入來源於飼養雞和鴨、種植玉米,一年的收入只有兩三千元。馬愛容的工作強度不大,標準的8小時工作,從早上6點工作到中午11點,下午是從4點到7點,“現在(經濟收入)好多了。一個月的工資有1900元。”

作者 中國青年網 開可

     1   2   3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