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習近平最牽掛的人是誰,困難群眾在他的心裏一定佔有相當重的分量。“他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5年來,從西北邊陲到雲貴高原,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從湘西十八洞村的“怎麼稱呼您”到河北張北縣貧困戶收支賬,習近平念茲在茲的都是困難群眾。
2015年,習近平向全世界承諾:“中國7000萬貧困人口在未來5年將全部脫貧。”7000萬,放在中國13億多人口中不算是一個大數字,但是放在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卻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是“第一民生工程”。全世界都在問,如此浩大的脫貧工程從哪入手,用什麼方法?
近日,記者來到廣西百色市,在這裡見證了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在這裡看到了脫貧攻堅的百色樣本。
芒果園中工作的農戶。中國青年網記者 開可攝
扶持誰?
盧廣存,百色市平果縣果化鎮布堯村村民,今年73歲,和妻子贍養家裏兩位耄耋老人,三個女兒都已出嫁。
馬愛容,百色市平果縣馬頭鎮塘蓮村村民,今年56歲,丈夫殘疾,兒子和孫子都患病,一人支撐全家收入。
廖賢,百色市平果縣坡造鎮伏琴村貧困戶,今年49歲。未脫貧之前,利用家裏三畝地種植玉米等,一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
在百色,像盧廣存和馬愛容一樣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的不在少數,像廖賢一樣脫貧的也不在少數。2015年底,百色總人口413.19萬人,其中貧困人口68.1萬人,貧困發生率20.25%。到2016年底,全市還有51.6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04%。
百色,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六位一體”。特殊的位置和歷史因素,讓百色成為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幫扶誰?這是脫貧攻堅戰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要實行逐戶銷號,做到脫貧到人。
在百色,各級領導幹部都記住了三個數字:需要脫貧的總人口、需要脫貧的總戶數以及要摘帽的村子數量。一個個數字背後是精準識別的結果。“家有幾口人?”“有幾畝地?”“一年收入是多少錢?”諸多問題的目標就是為了實現“脫貧到人”,理清貧困原因,“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