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中的脫貧故事】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正迎開疆破局

發佈時間: 2017-05-22 15:29:20 | 來源: 中國網·中國扶貧線上 | 作者: 歐陽曉娟 | 責任編輯: 張昊

關鍵詞: 拍客,杜彥君,故事,貧困戶,留守兒童

扶貧路上的“90後”形成別樣風景

“扶貧工作不僅僅是輸血,而是要造血。”在90後“第一書記”杜彥君眼裏,扶貧工作的關注點應該是增強造血功能,打造一個更加健康強壯的身體。

2015年,25歲的杜彥君畢業于復旦大學。2016年7月,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杜彥君離開大城市,踏上了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南塘鎮都口村這塊土地,成為該村的“第一書記”。

自此,這位高材生紮根于田地間。

贛縣區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杜彥君所在的南塘都口村有1875人,貧困人口21戶89人。2016年,該村實現了11戶54人脫貧,現有10戶35人未脫貧。

“剛來這裡時,村裏不少人認為我就是在基層逛一逛,表面上鍍鍍金就完了。”為得到民眾的信任,杜彥君換掉皮鞋、戴上草帽,白天挨家挨戶到貧困戶了解家庭情況,晚上熬夜加班整理資料。

一路研究,大學本科學習心理學專業的杜彥君對扶貧的關注有點不一樣。原來,杜彥君曾在寧夏參加支教扶貧工作,對貧困家庭兒童的學習問題比較留意。在都口村的這段時間,杜彥君曾多次到學校、貧困家庭了解貧困兒童教育問題。

令他觸動的是,不少貧困家庭青壯年都在外打工,家中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因缺少父母的關心,貧困家庭的小孩易産生厭學情緒,進而輟學。14歲小男孩羅俊意就是一名留守兒童。在村裏,他與爺爺“相依為命”,在外打工的爸媽偶爾電話關心,羅俊意幾乎是在田野裏自己長大。

“家庭環境對兒童的教育産生重要的影響,不重視也許又産生第二代貧困戶,難以避免貧困的代際傳遞。”為做好教育扶貧工作,杜彥君近期一直在梳理貧困戶家庭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情況,併發動校友向他們捐款、捐書,讓這些兒童感受到外界的關心和關注。

目前,中國對12.8萬個貧困村派了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對30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明確了幫扶責任人。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像杜彥君這樣紮根基層立志改變農村貧困現狀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

近日,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的鏡頭中的脫貧故事-走進江西贛州拍客大賽在贛南紅色革命老區拉開帷幕。圖為當地脫貧農戶在大棚蔬菜基地上辛勤勞作。通訊員李海鴻攝

近日,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辦的“鏡頭中的脫貧故事-走進江西贛州”拍客大賽在贛南紅色革命老區拉開帷幕。圖為當地脫貧農戶在大棚蔬菜基地上辛勤勞作。通訊員李海鴻攝

     1   2   3   4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