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走地雞,生態大變樣
只要走進長汀縣河田鎮的養雞戶家,提起一個名叫蘭秀的女人,幾乎無人不知。
蘭秀過去只是一個沒有收入的家庭主婦,養雞31年,現在成為河田最大養雞場的“蘭總”。她花了十餘年時間,把承包下的一塊荒山改造成綠樹成蔭、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成為“水土保持衛士”的典型。
“你看到的這些山,十多年前是光禿禿的,幾乎一根草都不長。下雨的時候,流出來的都是黃泥水。”蘭秀拿出從前的照片,給來訪的客人介紹,她的兒子在一旁補充道:“就像泥石流。”
在荒山上養雞,對當時年輕柔弱的蘭秀來説是個挑戰。最困難的時候,蘭秀甚至“雞苗換樹苗”,一鐵鍬一鐵鍬地種樹開荒。蘭秀坦言:“一開始沒有什麼複雜的想法,就想著把林子種好了,散養的雞才有地方棲息。現在林子好了,就發展林下經濟套養河田雞,雞糞變成肥料還能反哺林間的作物,綠水青山真的變成了金山銀山。看到綠油油的一片,非常有成就感!”
蘭秀的經歷只是一個縮影,長汀縣的水土流失治理其實走過了漫長的道路。
“四週山嶺,儘是一片紅色,閃耀著可怕的血光……不聞蟲聲,不見鼠跡,不投棲息的飛鳥,只有悽愴的靜寂,永伴著毀滅了的山林。”這是1942年研究水土流失的學者在長汀縣河田鎮考察時留下的一段話。
由於一系列人為破壞,坐落在閩西山區、武夷南麓的長汀縣成為中國南方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1983年,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正式展開。1986年,水利部把長汀河田列為南方小流域治理示範區。此後,長汀採取了最嚴格的封山育林、禁燒柴草等生態保護制度,發動群眾一道參與,建立燃料補貼制度,用煤球換柴草,用種養治荒山。幾代長汀人篳路藍縷,與百萬畝荒山作戰,創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
蘭秀沒想到,當初為了養“走地雞”的治荒努力,開出了鮮花,結出了碩果:“這只走地雞真神奇!”